陈淑良
- 作品数:25 被引量:101H指数:6
-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哲学宗教更多>>
- 期刊论文中科研统计学缺陷分析及解决路径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从期刊论文统计方法缺陷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方法资料采用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中的"基础科学"及"医药卫生科技"数据库的全部文献作为抽样源,限定时间为2014年11月10日-2017年11月10日进行检索。共检出文献1 456 417篇,采用随机数字法每年抽样100篇,共300篇逐一通读考察统计学方法应用,指出统计缺陷并给出解决方案。结果在分析的300篇文献中有126篇采用统计学方法,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统计缺陷,其主要集中在未详细标注统计量和P值,统计方法的适用条件把握不好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开发了统计学路径图和问答式计算机系统,供临床应用。结论从被抽查的论文看,存在大量统计学缺陷,本文提出的统计路径图和问答式计算机系统为解决临床统计问题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 张策陈淑良王晓桐任萍
- 关键词:统计学
- 正念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中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综述正念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中的应用情况、干预效果评价等方面,为国内正念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中应用及发展提供借鉴。
- 姚晨张建华沙丽艳赵永娟蒋晶王璐陈淑良李敏张善红田丽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阿替普酶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04-2020年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122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应用阿替普酶溶栓分为试验组(n=813)和对照组(n=408)。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控制混杂因素后,分析两组基线资料,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差值判定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有效性,入院与出院评分差值≥4分为神经功能改善,差值<4分为神经功能未改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验证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有效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并针对两组人群进行亚组分析,探讨年龄、脑卒中严重程度、脑卒中分型、入院期间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等因素对阿替普酶溶栓的影响。以患者治疗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及死亡的发生率评估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安全性。结果对倾向性评分匹配前后资料进行分析,试验组神经功能改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考虑入院NIHSS评分的影响下,应用阿替普酶溶栓有良好的效果[OR=5.200,95%CI:2.816~9.604,P<0.001]。Logistic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850,诊断价值较高。亚组分析显示,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年龄亚组分析中,年龄<60岁患者与≥60岁患者是否使用阿替普酶溶栓对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非轻型脑卒中亚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亚组、病因分型未知亚组及未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亚组中,是否使用阿替普酶溶栓对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轻型脑卒中亚组、心源性亚组及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亚组中,是否使用阿替普酶溶栓对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及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
- 迟元卉李桂茹陈淑良马春野张立红刘陈钰张策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神经功能
- 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对策被引量:10
- 2012年
- 分析14例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提出护理对策。支架置入术后可发生穿刺部位血肿、假性动脉瘤、心动过缓及低血压、高灌注综合征、血栓栓塞等并发症,与创伤、穿刺局部压迫、置入支架刺激等因素有关。加强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是保证介入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 吴雪影陈淑良任晓棠
-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并发症护理
- 解除动脉压迫止血器不同方法的效果观察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对常规法和改良法解除股动脉压迫止血器固定胶带的效果进行比较,探讨适合临床使用的方法.[方法]选取脑血管造影术后且需解除制动的病人150例,将病人随机分为3组,即使用温开水组、松节油组、酒精组,3组解除动脉压迫止血器固定胶带时分别采用温开水、松节油、25%~35%乙醇浸润胶带,观察3组病人股动脉压迫止血器固定胶带解除时间及病人舒适度.[结果]松节油组解除股动脉压迫止血器固定胶带操作时间为1 1.73 min±1.94 min,明显少于酒精组及温开水组(P<0.001);松节油组解除胶带时皮肤损害程度明显小于酒精组及温开水组(P<0.05).[结论]在解除股动脉压迫止血器固定胶带时使用松节油所需的时间最短,病人舒适度最好.
- 王凤颖吴雪影陈淑良张丽伟
- 关键词:止血器松节油皮肤损害
- 参与式微课教学在临床本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索参与式微课教学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神经内科实习的本科护生60人,随机分成两组进行教学方法的验证。比较两组护生理论及操作成绩,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护生出科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生的教学满意度及出科时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护理教学过程中,护生参与微课视频的录制实践,在建立良性微课互动教学模式的同时,增强了教学实操效果。
- 陈淑良任晓棠郭红娜
-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临床护理教学本科
- 基于数据挖掘的2型糖尿病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和应用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考察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确定最优风险预测模型,为建立手机APP软件提供算法,为糖尿病I级预防提供风险预测支持。方法收集某医院2016年1月—2017年7月的糖尿病患者全数据集,共5 571例,通过与同期体检健康对照组5 571例进行对比研究,分别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和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模型,比较优劣,确定最终预测模型。结果结果显示Logistic回归和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模型对训练样本的预测准确率分别为89.7%、80.4%,对测试样本的预测准确率分别为89.8%、79.8%。结论 Logistic回归模型对2型糖尿病风险预测效能较高,预测结果也更容易结合临床实际,用于风险控制手机APP软件后台编程。
- 陈淑良常红王冬平张策
- 关键词:LOGISTIC回归模型
- 护理文书质量控制抽样方法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究适合、高效及有效的护理文书质量控制的连续单次抽样调查方法,形成规范化的抽样检验流程,提高医院护理文书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方法通过引入GB/T 2828.1-2012国家抽样标准,并结合随机抽样理论,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辅助完成抽样过程。抽样对象为运行电子护理文书,以病案号为抽样依据。结果结合实例,通过科学抽样体系,完成抽样过程,形成一整套科学可行的护理文书抽样质量控制办法,为护理文书的抽样质量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论提高医院护理文书管理质量可借鉴该抽样方案,并具有现实意义。
- 陈淑良李淑芬张策
- 关键词:护理文书管理抽样检验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列线图模型构建
- 2025年
-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预后的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并评估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83例AIS患者,依据出院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mRS≥3分)组(273例)和对照(mRS<3分)组(71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AIS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这些独立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绘制ROC曲线和校准曲线对列线图模型的诊断效能进行评价。结果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0.675,95%CI:0.477~0.956),年龄(OR=1.029,95%CI:1.014~1.045),糖化血红蛋白(HbA1C)(OR=1.597,95%CI:1.115~2.288),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OR=1.285,95%CI:1.231~1.342)和应激性高血糖比值(SHR)(OR=15.329,95%CI:1.157~203.057)是AIS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表明,基于以上指标建立的列线图模型预测患者预后的AUC为0.834,校准曲线显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及一致性。结论性别、年龄、HbA1C、入院时NIHSS评分、SHR与AIS患者预后有关,基于上述指标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对预测AIS患者预后不良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 任永清陈淑良刘嘉婧郭彦娇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糖化血红蛋白
- 倾向评分匹配法在医学科研工作中的应用及SPSS实操被引量:29
- 2017年
- 目的探讨倾向评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在医学科研工作中的应用。通过实例,演示统计分析软件SPSS详细操作过程。方法回顾性数据是医学科研中已经发生的事实数据,具有组间混杂因素不易控制的流行病学特征,导致统计过程中组间基线不均衡,最终不能得出有效的试验结论,而倾向评分匹配法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查阅文献,总结和探讨PSM的原理和应用,并通过一个实例,逐步介绍该方法的SPSS软件操作过程。结果通过SPSS软件的PSM操作,能够有效控制回顾性研究中组间混杂因素。结论PSM是实现回顾性研究中混杂因素控制的一个有效工具,可以为临床资料的数据挖掘提供帮助。
- 常红陈淑良张策
- 关键词:随机对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