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小林

作品数:56 被引量:307H指数:11
供职机构:江门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血管
  • 15篇心肌
  • 12篇动脉
  • 9篇造影
  • 9篇声学造影
  • 9篇冠状
  • 9篇冠状动脉
  • 8篇胆固醇
  • 8篇内皮
  • 8篇固醇
  • 7篇心肌声学造影
  • 7篇血流
  • 7篇血症
  • 7篇体外反搏
  • 7篇微血管
  • 7篇高胆固醇
  • 7篇高胆固醇血症
  • 5篇心肌微血管
  • 5篇冠脉
  • 5篇病变

机构

  • 17篇江门市人民医...
  • 15篇中国人民解放...
  • 11篇中山大学附属...
  • 6篇中山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作者

  • 43篇陈小林
  • 15篇刘伊丽
  • 13篇查道刚
  • 13篇刘俭
  • 12篇汤立军
  • 11篇余泽洪
  • 10篇马虹
  • 10篇迟东升
  • 9篇方典秋
  • 9篇郑振声
  • 9篇何小洪
  • 9篇张焰
  • 8篇王鹏
  • 8篇冼伟进
  • 8篇钱月桃
  • 8篇詹澄扬
  • 8篇梁陆光
  • 7篇吴平生
  • 7篇王晓霞
  • 6篇聂叶廷

传媒

  • 4篇中国综合临床
  • 3篇中国循环杂志
  • 2篇岭南心血管病...
  • 2篇第一军医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心脏杂志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 8篇2002
  • 1篇1998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观察DIVER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其对心肌组织灌注、心脏功能及9个月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方法86例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ST段抬高型AMI患者,造影证实病变血管完全闭塞。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使用DIVER血栓抽吸导管的43例患者为抽吸组,未使用抽吸导管而行PCI的43例患者为非抽吸组,比较两组2h内ST段回落率、罪犯血管TIMI血流、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术前及术后血B型钠尿肽原(Pro-BNP)水平、术后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心脏功能以及术后9个月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结果两组2h内ST段回落率[(95.35%(41/43)与79.07%(34/43),χ^2=11.862,P=0.0006];抽吸组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3级血流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抽吸组[93.02%(40/43)与81.40%(35/43),χ^2=6.06,P=0.0335];抽吸组TIMI 2级血流(慢血流)、TIM10—1级血流(无复流)发生率明显低于非抽吸组[分别为6.98%(3/43)与13.95%(6/43),χ^2=3.12,P=0.0495,及0与6.98%(3/43),χ^2=5.29,P=0.0352];抽吸组术后1d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无明显高于非抽吸组[(0.420±0.054)%与(0.408±0.052)%,t=1.0496,P=0.766;(56.5±4.5)mm与(57.6±4.4)mm,t=1.0419,P:0.7832);抽吸组术后1个月及9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非抽吸组[(0.452±0.050)%与(0.432±0.049)%,t=3.3957,P=0.0482;(0.469±0.053)%与(0.413±0.052)%,t=4.9457,P=0.0336];术后1个月及9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小于非抽吸组[(49.6±5.1)mm与(53.4±4.6)mm,t=3.4548,P=0.0473,(46.5±4.4)mm与(50.2±4.8)1/1/13,t=3.7260,P=
冼伟进余泽洪陈小林汤立军何北海邹祎区转换陈秀英梁美合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血栓抽吸心肌组织灌注ST段回落
慢性体外反搏对高胆固醇血症猪动脉内皮细胞的影响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探讨慢性增强型体外反博(EECP)能否在体修复高胆固醇血症引起的猪动脉内皮细胞(ECs)损伤。方法高胆固醇血症猪反搏36h后,取前降支进行扫描电镜检查,收集胸主动脉ECs进行蛋白质组学检查。结果高脂组冠脉ECs排列不规则、大量脱落、斑块形成,反搏组ECs呈流线型排列、脱落程度显著减轻;与高脂组相比,在反搏组的ECs检测到6种高表达的蛋白。结论慢性EECP可能通过调节ECs蛋白表达,改善ECs粘附性和代谢及减轻ECs内皮凋亡,从而修复高胆固醇血症对动脉内皮形态和功能的损伤。
陈小林何小洪张焰钱月桃梁陆光方典秋詹澄扬郑振声马虹
关键词:内皮细胞蛋白质组学形态学
超声心动图观察左室肥厚对评价高血压心肌微血管病变的价值被引量:27
2003年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左室肥厚(LVH)对评价高血压心肌微血管病变的价值。方法应用心肌对比超声心动图(MCE),静注微泡造影剂(全氟显)后,采用间断谐波成像技术测量静息时和注射双嘧达莫后心肌的最大微泡数量(A)、充填速度(β)和A·β值,并计算出A、β比值和冠脉微血管的血流储备(CFVR)。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伴LVH和无LVH患者静息时的A、β和A·β值均增高,尤以伴LVH者增高更明显;而应用双嘧达莫后它们增加的幅度明显减少,A、β比值以及CFVR显著降低,LVH患者降低更明显;A和A·β与LVM和LVMI显著相关(P<0.01)。随着高血压病情的加重,A和A·β值增高,A比值和CFVR下降,A和A·β值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显著正相关(P<0.01),CFVR与DBP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尤其是伴LVH患者的静息心肌微循环血流量增加、心肌微血管储备功能和非内皮依赖性的血管扩张能力明显受损、心肌毛细血管密度明显减少,并且随着疾病的进展而加重;高血压患者如果合并LVH时应考虑存在心肌微血管病变的可能性;MCE对诊断高血压微血管疾病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迟东升刘伊丽王鹏陈小林刘俭谢志斌李琦区文超修建成查道刚吴平生许顶立
关键词:左室肥厚高血压心肌微血管病变超声心动图
慢性体外反搏对高胆固醇血症猪动脉内皮细胞的影响
陈小林何小洪张焰钱月桃梁陆光方典秋詹澄扬郑振声马虹
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对再灌注治疗后心肌微血管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1
2002年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对再灌注治疗后心肌微血管功能的影响 ,从心肌微循环灌注角度阐明梗死前心绞痛的意义。  方法 :2 4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分为有梗死前心绞痛 (AP)组 (AP组 ,13例 )和无梗死前心绞痛组 (无AP组 ,11例 )。所有病人在症状开始后 6小时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 ,术后 12小时内行静脉心肌声学造影 ;监测心肌酶谱变化。  结果 :两组病人基本临床情况无显著差异 (P >0 0 5 )。有AP组与无AP组肌酸激酶峰值分别为 1880± 2 60U/L、2 3 5 7± 3 81U/L (P <0 0 1) ,肌酸激酶MB同工酶峰值分别为 3 84± 5 4U/L、 5 3 1± 5 7U /L (P <0 0 1) ;室壁运动积分分别为 1 0 1± 1 0 4、 1 2 3± 0 44 (P <0 0 5 ) ,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为 0 61± 0 13、 0 43± 0 11(P <0 0 1) ;心肌声学造影积分分别为 1 2 3± 0 44、 1 91± 1 0 4(P <0 0 5 ) ,标化A×B值分别为 0 81± 0 2 3、 0 46± 0 3 5 (P <0 0 1) ,均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有微血管损伤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 ,其心肌损伤严重 ,心功能较差 ;梗死前心绞痛通过预适应效应限制心肌损伤 ,有利于心肌存活、心功能恢复及心肌微血管完整性的保存。因而 ,梗死前心绞痛不仅对心肌有保护作用 。
陈小林刘伊丽查道刚张稳柱刘俭谢志斌李琦贾满盈
关键词:心绞痛再灌注治疗微血管预适应声学造影心肌梗死前
硝酸甘油对犬心表冠状动脉和心肌微循环血流的影响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硝酸甘油 (NTG)对犬心表冠状动脉和心肌微血管血流量的影响。方法 静脉注射NTG 2 0 μg·min-1后 ,应用心肌对比超声心动图 (MCE)测量心肌微血管血流量 ,动脉血流仪测量冠状动脉前降支血流量 ,超声心动图测量心脏腔径和容积。结果 NTG 2 0 μg·min-1对心表冠状动脉和心肌微血管的血流量均无明显影响 [注射NTG前后前降支血流量分别为 :( 13.94± 2 .92 ) ,( 14 .5 7± 4 .73)mL·min-1;A·β值分别为 :( 4 5 .4 9± 14 .2 8) ,( 80 .0 8± 36 .72 ) ,P均 >0 .0 5 ];NTG对心率、血压、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和冠状动脉血管阻力也无明显影响。但可明显减少心脏腔径和心腔容积 ,尤其右心腔径和容积减少更明显 ;与舒张末期容积比较 ,NTG对心脏收缩末期容积影响更大。结论 NTG对心表大冠状动脉和心肌微血管的血流量无影响。其抗心绞痛的作用是通过减少心脏容积和心室壁张力 。
迟东升刘伊丽陈小林刘俭王鹏
关键词:硝酸甘油NTGMCE
一种评估冠脉微循环血流储备的新技术—心肌声学造影
1998年
本文阐述了心肌声学造影评估冠脉血流储备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陈小林
关键词:微循环血流声学造影剂曲线下面积心肌声学造影
全文增补中
经两种导管注射地尔硫卓处理急诊PCI术中无复流现象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后,经微导管向远端血管床注射地尔硫卓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PCI治疗中存在"无复流"现象的患者41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例入选导引导管组,经导引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地尔硫卓2.0 mg;21例入选微导管组,经微导管注射地尔硫卓2.0 mg至靶病变远端:10 min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观察两组患者首次和手术结束前末次造影图像,评定冠状动脉血流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分级及TIMI心肌组织灌注分级(TMPG)、1周内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事件。结果:2组均可改善PCI治疗后的"无复流"现象。微导管组手术结束前末次造影TIMIⅢ级比例明显高于导引导管组[95%(20/21)vs.40%(8/20),P<0.05],而且手术结束前末次造影TIMI心肌组织灌注分级(TMPG)Ⅲ级亦较高(90%vs.35%,P<0.05),减少1周内住院期间MACE事件(5%vs.30%,P<0.05)。结论:与经导引导管相比,经微导管注射地尔硫卓明显改善急诊PCI术中无复流现象。
郑劲松孟素荣李群笑吴群英彭新辉陈小林邹祎
关键词:微导管导引导管无复流现象地尔硫卓急诊PCI
心电图ST-T改变对高血压心肌微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探讨心电图ST T改变对估测高血压心肌微血管病变的价值。方法 :应用心肌对比超声心动图 (MCE) ,静注微泡造影剂 (全氟显 )后 ,采用间断谐波成像技术测量静息时和注射双嘧达莫后心肌的A、β和A·β值 ,并计算出A、β比值和冠状动脉微血管的血流储备 (CMVFR)。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原发性高血压 (EH)伴ST T改变和无ST T改变患者静息时的A、β和A·β值均增高 ,尤以伴ST T改变者增高更明显 ;而应用双嘧达莫后它们增加的幅度明显减少 ,A、β比值以及CMVFR显著降低 ,其中ST T改变患者的 β值和CMVFR降低更明显 ;随着高血压病情的加重 ,A和A·β值增高 ,A值和CMVFR下降 ,A和A·β值与SBP、DBP显著正相关 (P <0 .0 1) ,CMVFR与DBP显著负相关 (P <0 .0 1) ;ST段改变与A比值 (r =0 .5 2 9,P <0 .0 1)和CMVFR(r =0 .4 11,P <0 .0 5 )显著相关。结论 :EH患者 ,尤其是伴ST T改变患者的静息心肌微循环血流量增加、心肌微血管储备功能和非内皮依赖性的血管扩张能力明显受损、心肌毛细血管密度明显减少 ,并且随着疾病的进展而加重 ;EH患者如果出现心电图ST T改变时应考虑存在心肌微血管病变的可能性 ;
迟东升刘伊丽陈小林王鹏刘俭谢志斌李琦吴平生许顶立查道刚
关键词:高血压心电描记术超声心动描记术心肌微血管病变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辅助治疗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辅助常规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的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高血压和冠心病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进行综合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9.3%)、焦虑抑郁症状改善有效率(94.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聂叶廷叶伟云文健能李群笑陈小林
关键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心血管疾病心理障碍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