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家瑜

作品数:27 被引量:80H指数:5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6篇脊柱
  • 13篇脊柱侧
  • 13篇脊柱侧凸
  • 13篇侧凸
  • 9篇特发性脊柱
  • 9篇特发性脊柱侧...
  • 7篇腰椎
  • 7篇青少年特发性
  • 7篇青少年特发性...
  • 6篇椎弓
  • 6篇椎弓根
  • 5篇矫形
  • 4篇特发性
  • 4篇后路
  • 4篇矫形治疗
  • 3篇在体
  • 3篇松解
  • 3篇退变
  • 3篇全椎弓根螺钉
  • 3篇椎弓根螺钉

机构

  • 21篇第二军医大学
  • 4篇成都军区昆明...
  • 3篇解放军第40...
  • 2篇东华大学
  • 2篇解放军第89...
  • 2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解放军第37...
  • 1篇上海逸动医学...

作者

  • 27篇陈家瑜
  • 19篇李明
  • 14篇朱晓东
  • 14篇易红蕾
  • 13篇张伟
  • 10篇吴大江
  • 10篇张涤清
  • 7篇魏显招
  • 6篇吴冰
  • 5篇陈自强
  • 4篇陆声
  • 4篇王传锋
  • 3篇傅强
  • 3篇徐永清
  • 3篇张伟
  • 3篇陆维
  • 2篇杨宗德
  • 2篇杨长伟
  • 2篇王传峰
  • 2篇赵颖川

传媒

  • 9篇中国矫形外科...
  • 3篇第十一届全军...
  • 2篇中国脊柱脊髓...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骨科
  • 1篇第十九届中国...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3
  • 9篇2011
  • 10篇2010
  • 1篇2007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腰椎椎弓根楔形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腰椎椎弓根楔形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3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共收治32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均行一期后路经腰椎椎弓根楔形截骨矫形内固定术。其中27例患者行单节段椎弓根楔形截骨术,5例患者行双节段椎弓根截骨术。术前及术后随访时拍摄脊柱全长X线片,测量影像学参数,并填写中文版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项(SRS-22)量表进行患者的健康生存质量评价。结果手术时间平均为(260±42)min,术中出血平均(1 360±282)mL,平均随访(31±8)个月(24~76个月),均未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及假关节。患者颌眉角、全脊柱后凸角、胸腰段后凸角、腰椎前凸角由术前(65.9±11.6)°、(78.2±15.9)°、(38.9±10.3)°、(-14.6±17.3)°分别矫正至术后(11.7±4.7)°、(38.9±10.3)°、(1.3±7.8)°、(26.2±5.6)°;身高和矢状面失平衡距离由术前的(135.4±15.2)cm、(37.2±11.3)cm分别矫正至术后的(166.2±9.6)cm、(12.7±7.7)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RS-22评分由术前平均(1.8±0.4)改善至术后(4.0±0.6),疗效满意。结论腰椎椎弓根楔形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安全可靠,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范建平王传锋朱晓东陈家瑜李超陈超梁楠白玉树李明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后凸腰椎截骨术
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柔韧性与矫正率的关系:比矫正率能消除柔韧性的影响吗?
李明杨长伟朱晓东吴大江赵颖川陈家瑜
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柔韧性与矫正率的关系:比矫正率能消除柔韧性的影响吗?
研究目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是一种脊柱在三维平面的畸形。柔韧性是估计其手术后矫正程度的重要指标。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矫正经历了三个时代,其矫正率也得以不断提高,目前后路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已开始广泛运用于AIS矫...
李明杨长伟朱晓东吴大江赵颖川陈家瑜
关键词:柔韧性矫正率
文献传递
中文版脊柱外观问卷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外观评价中的初步运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建立简体中文版脊柱外观问卷(spinal appearance questionnaire,SAQ)并测验其用于评价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外观的信度和效度。方法根据国际标准化指南对英文版SAQ问卷进行翻译和文化调适后建立简体中文版SAQ。共纳入95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完成简体中文版SAQ问卷与SRS-22问卷,随机选取50例患者间隔7 d完成第二次简体中文版SAQ问卷并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efficient correlation,ICC)、Bland-Alt-man一致性以评价重测信度。对95例患者各维度内的条目得分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维度内一致性;对SAQ总分与SRS-22外观维度得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完成聚合效度评价,通过对SAQ总分与最大Cobb角的Pearson相关分析,以及不同角度组、不同治疗组间的SAQ总分差异的方差分析完成区分效度评价。结果 SAQ各条目间一致性系数范围为0.521~0.792(P<0.01),重测ICC为0.965,Bland-Altman一致性测验显示良好的测量一致性。聚合效度分析提示SAQ总分与SRS-22外观维度的相关系数为r=-0.326(P<0.01);区分效度分析提示SAQ总分与最大Cobb角的相关系数为0.779(P<0.01),SAQ总分在不同最大Cobb角亚组间、不同推荐治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简体中文版SAQ对于测量中国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外观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
魏显招陈家瑜王传锋张国有吴冰刘祥胜张伟陈自强李明
关键词:脊柱侧凸问卷调查
应用肝素建立老龄双足小鼠退变性脊柱侧凸模型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观察应用肝素致老龄双足直立雄性C57BL/6J小鼠脊柱侧凸的发生情况,为选择理想的退变性脊柱侧凸模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无脊柱侧凸18个月龄雄性C57BL/6J老龄小鼠45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只。对照组为老龄正常四足鼠,未经手术或药物处理;肝素组为老龄双足鼠皮下注射肝素;盐水组为老龄双足鼠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后两组手术截除双侧前肢制备为双足直立小鼠模型,于术后第8 d开始分别皮下注射肝素(1 IU/g)和等容量生理盐水,1次/d,持续4周。术后3个月进行前后位X线片拍摄评估三组小鼠脊柱侧凸发生情况,比较三组间脊柱侧凸发生率和侧凸严重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素组脊柱侧凸发生率显著增高(P<0.01),盐水组脊柱侧凸发生率增高(P<0.05)。与盐水组比较,肝素组脊柱侧凸发生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肝素组和盐水组平均Cobb角显著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盐水组比较,肝素组平均Cobb角显著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素促进老龄双足小鼠退变性脊柱侧凸的发生,且脊柱侧凸程度严重,时间相对较短,为研究退变性脊柱侧凸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提供了良好的动物模型。
李洁李娜陈家瑜周艳辉赵静陆声麻伟青徐永清
关键词:退变性脊柱侧凸肝素
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伴终板早期退变的非融合治疗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回顾性研究非融合技术(Wallis)治疗伴有ModicⅠ型改变的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结果,观察腰背痛缓解程度及终板变化情况。[方法]2008年1月~2008年8月,共治疗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Modic I型改变的患者,均为L4、5间隙。男10例,女16例;平均年龄38岁。所有病例均行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Wallis动态固定术。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摄腰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分别测量椎间盘前、后缘高度,椎间孔高度,观察术前及末次随访手术节段MRI T2加权像终板变化,同时进行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平均随访24.2(20~29)个月。[结果]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ODI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01),术后3个月时椎间盘后缘高度及椎间孔高度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椎间盘前缘高度较术前略有增加(P〉0.05),但末次随访时高度呈下降趋势。获得随访的20例MRI表现仅有2例手术节段终板退变为ModicⅡ型。[结论]棘突间撑开装置Wallis作为一种预防及治疗腰椎早期退变疾病的非融合技术,能有效缓解腰腿痛,一定程度上延缓病变节段椎间盘的退变,同时能较好的维持手术节段的椎间盘及椎间孔高度,远期疗效尚需长期的随访研究。
易红蕾朱晓东张伟陈家瑜张涤清陈自强季欣然李明
关键词:棘突非融合腰椎间盘突出终板
矫形侧连续置钉与双侧间隔置钉治疗Lenke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矫形侧连续置钉与双侧间隔置钉融合手术治疗Lenke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后冠状面、矢状面和椎体旋转矫正的结果。方法:36名诊断为Lenke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行后路矫形侧连续置钉...
张伟李明朱晓东吴大江易红蕾陈家瑜吴冰
关键词:椎体旋转矢状面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疗效对比
文献传递
双侧椎弓根交叉间隔置钉矫形治疗Lenke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观察双侧椎弓根交叉间隔置钉矫形治疗Lenke 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8年12月采用后路双侧椎弓根交叉间隔置钉矫形手术治疗Lenke 1型AIS患者36例,其中男7例,女29例,年龄11~18岁,平均15.3岁,术前胸椎侧凸角度均<75°,且侧凸柔韧性均>50%。测量术前和术后冠状面主胸弯Cobb角、胸椎矢状面Cobb角、C7铅垂线与骶骨正中线(CSVL)的距离、C7铅垂线与S1椎体后上角的垂直距离、双侧肋骨后凸的高度差(RH)、顶椎上下横突侧方5个肋间距总和的左右侧差值(ARSD)、胸弯顶椎椎体外侧缘至两侧胸壁距离的比值(AVB-R),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150~240min,平均176min;术中失血量460~1100ml,平均840ml。术中无脊髓、重要神经及血管损伤,1例患者术后出现左侧胸腔积液,2例患者术后2周出现伤口浅表感染。随访1.6~3.2年,平均2.06年。主胸弯冠状面Cobb角由术前56.7°±8.0°矫正为14.1°±6.0°(P<0.05),末次随访(17.2°±3.2°)与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胸椎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的28.9°±7.9°减小为21.9°±10.6°(P<0.05),末次随访(24.3°±5.1°)与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矢状面C7铅垂线与S1椎体后上角的垂直距离由术前-11.7±12.1mm变为术后-1.4±9.4mm(P<0.05),末次随访(-2.7±4.7mm)与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RH、ARSD、AVB-R术前分别为37.7±5.8mm、20.1±6.6mm和1.56±0.16,术后分别为19.3±6.9mm、8.1±4.7mm和1.22±0.20,差异有显著性(P<0.05)。C7铅垂线与CSVL的距离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期间未发现内固定失败征象。结论:双侧椎弓根交叉间隔置钉矫形治疗柔韧性好的轻中度Lenke 1型AIS可以获得良好的三维矫形效果。
张伟李明朱晓东吴大江易红蕾陈家瑜魏显招吴冰张涤清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手术椎弓根
聚乳酸-聚羟基乙酸神经导管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神经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用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 lactide-co-glycolide acid,PLGA)为原料制备新型神经导管,同时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PLGA构建组织工程神经的可行性进行观察。[方法]以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和壳寡糖为原料,采用静电纺丝工艺制备中空的PLGA神经导管。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材料的微观结构,排水法测定材料的孔隙率。将兔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离培养后与导管共培养,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材料上的生长粘附情况,MTT方法检测细胞在材料上的增殖活性。[结果]PLGA神经导管管壁具有疏松多孔结构,管壁纤维直径为18μm左右,孔隙率为85.4%±1.6%,MTT结果显示导管无细胞毒性。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导管表面生长良好。[结论]PLGA神经导管具有良好的孔隙率,生物相容性好,是构建组织工程神经的良好材料。
张伟张伟杨宗德易红蕾陈家瑜吴冰魏显招张涤清郯志清李明
关键词: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周围神经
脊柱在体运动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6年
脊柱运动形式复杂,了解脊柱生理负载下的运动形式,对于认识引起脊柱病理变化的生物力学因素以及脊柱疾病的诊断、治疗均有重要意义。脊柱运动状态的测量经历了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从简单到复杂、从估算到精确计算的过程。该文就文献报道的脊柱在体运动测量方法作一综述,为脊柱运动测量研究提供参考。
陆维陈家瑜陆声
关键词:脊柱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