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希厚
- 作品数:4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中国农科院获奖人才群体结构研究
- 1987年
- 据统计,从1957年建院到1986年上半年为止,收集的946项获奖成果中,除有34项成果未署名或只署集体名以外,署有个人姓名的获奖科技人员累计为3291人次,其中男性占72.7%,女性占27.3%。按署名的912项成果计算,平均每项成果有获奖人3.6人,相当于三个半人获一项成果。在3291获奖人次中,经查核,实际获奖人数为1843人,平均获奖指数是1.56,即约有一半多人平均两次获奖,这说明从总体上看,这批人才群体的智能水平已达到较高程度,其中有个别人曾多次获奖。由于我们是联系获奖成果去研究群体人才,不是研究个体人才,而且同一获奖人才不同时期的知识、年龄、职称和获奖名称等级都在不断变化,同一获奖人在不同成果中所起作用、地位及其组配方式都不一样,因此我们在研究成果与人才的关系时,在较高层次主要以获奖人次作为研究对象,在较低层次或涉及成果时,实际又是以获奖人数表现出来,这样可以更客观地反映人才群体的真实情况。
- 刘寄陵银希厚
- 关键词:获奖成果主持人中国农科院
- 农业科研人员出成果时的年龄及其与研究周期的关系
- 1988年
- 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是农业科研单位的根本任务。研究取得成果特别是获奖成果中人才群体的年龄结构,对于揭示科技队伍创造力和生命力及其继承发展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获奖成果一人才数据库的检索统计结果,试图对建院三十年来近千项获奖成果中1800多名科技人员(3200多获奖人次)的年龄,及其与成果研究周期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为今后制订农业科技人才资源开发和管理措施,提供依据和参考。
- 刘寄陵银希厚
- 关键词:获奖成果最佳年龄农业科研单位年龄分布中国农科院
- 农业科研单位成果与人才关系的探讨——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为例被引量:1
- 1987年
- 本文利用数据库检索提出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建院以来34个研究所(室)有关获奖人才群体的统计结果,采用结构分析探讨了获奖科技人员的数量、年龄、能级、专业等结构与出成果的关系,并对该院获奖人才群体的优缺点进行了初步评价,为今后农业科研队伍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建议。
- 刘寄陵银希厚
- 关键词:农业科研单位中国农科院平均年龄百分率
- 关于中国农科院科技队伍发展战略的若干问题探讨
- 1988年
- 本项研究采用了微型电子计算机建立数据库管理系统,将调查收集来的全院每个科技人员14项信息,即单位、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历、原学专业、职务、职称、参加工作时间、目前工作性质、科管工作年限、所投入的各个课题的级别来源和专业学科领域以及在各个课题中担当的主持或参加角色等,经过标准化处理输入计算机,建立了全院科技人员(5223人)和“七五”期间直接从事课题(1010个)研究的科技人员(2761人)两个数据库。
- 银希厚
- 关键词:主持人中国农科院年龄结构高级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