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林会
- 作品数:30 被引量:260H指数:9
- 供职机构: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云南省基层疾控机构卫生应急人员培训课程需求分析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了解云南省基层疾控机构卫生应急人员培训课程和内容需求,为制定卫生应急人员培训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方法抽取云南省基层不同疾控中心从事卫生应急工作的工作人员182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职称、不同卫生应急处置经验、不同卫生应急培训经历的基层疾控机构卫生应急人员培训课程和内容的需求不尽相同。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人员对"病例对照研究的应用"(H=10.123, P=0.038)、"SPSS软件应用"(H=11.007, P=0.026)课程的需求总体高于中级以下职称;既往未参加过相关培训的人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错误解析"(Z=-2.457, P=0.014)、"自然灾害卫生应急"(Z=-2.236, P=0.025)、"病例对照研究的应用"(Z=-2.257, P=0.024)和"应急物资管理"(Z=-2.362, P=0.018)课程的需求总体高于既往参加过有关卫生应急培训者。既往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经验的卫生应急人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错误解析"(Z=-2.368,P=0.018)的培训需求总体高于既往有处置经验者。结论卫生应急培训课程设置应以需求为向导,紧扣基层人员的实际需求。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需求层次的卫生应急人员开展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培训。
- 郑尔达贾豫晨郑艳何继波黄甜彭霞郭卉李洪郝林会
- 关键词:卫生应急影响因素
- 2009-2018年云南省边境地区法定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分析云南省25个边境县市法定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该省边境地区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云南省25个边境县市2009-2018年法定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8年25个边境县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34种318186例,死亡5187例,年均发病率468.70/10万,年均死亡率7.64/10万,病死率1.63%;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χ~2_(趋势)=6742.081,P<0.001)。发病率居前5位病种:手足口病(128.39/10万)、肺结核(74.32/10万)、肝炎(71.12/10万)、其它感染性腹泻病(29.12/10万)和流行性腮腺炎(25.29/10万);发病率居前5位县市:瑞丽市(1012.65/10万)、盈江县(809.66/10万)、景洪市(727.59/10万)、勐海县(703.43/10万)、芒市(682.04/10万)。发病年龄高峰为1~3岁(占20.25%);农民(占39.57%)及散居儿童(占31.63%)发病最多。结论云南省25个边境县市法定传染病流行现况不容忽视,应建立健全云南省边境地区与邻国长效的联防联控机制,尤其注意加强重点地区(瑞丽市、盈江县、景洪市、勐海县、芒市)和重点人群(农民及散居儿童)的传染病综合防控工作。
- 何继波罗琼梅彭霞卢冉郝林会沈秀莲黄甜郑尔达贾豫晨
- 关键词:法定传染病发病率
- 云南省县(区)级疾控机构卫生应急能力评价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评价云南省县(区)级疾控机构卫生应急能力,为云南省应急能力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首先自制调查量表,对县级疾控机构进行卫生应急能力调查,然后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应急能力进行评价,并采用方差分析对各个州(市)及不同专项经费投入的县(区)级疾控机构卫生应急能力进行比较。结果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方法主要提取三个公因子:分别为应急队伍配备及装备、应急演练及培训、经费及处置能力,累计贡献率为67.28%。评估显示云南省16个州(市)的县级疾控机构卫生应急能力不存在地区差异,且不同专项经费投入的地区间卫生应急能力也无差异。结论云南省各县(区)级疾控机构卫生应急能力综合水平相当,要提升云南省县(区)级疾控机构卫生应急能力需提升卫生应急队员自身应急能力及处置能力,且要加强应急队员和疾控工作人员的演练培训工作。
- 戚艳波陈飒郭卉郝林会何继波彭霞
- 关键词:县区级
- 1990—2011年云南省传染病发病及死亡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分析1990—2011年云南省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死亡特点和变化趋势,总结防治经验。方法采用云南省1990—2011年法定传染病报告数据,对云南省传染病的发病和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描述传染病发病和死亡特点及变化趋势。结果 21年来,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发病率报告最高年份是1991年,为317.72/10万;发病率最低年份是2000年为175.08/10万;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18.3101/10万。肠道传染病发病构成由1990年的70.72%,下降到2011年的16.61%,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发病构成由1990年的16.93%下降到2011年的8.35%,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构成由1990年的5.68%,上升到2011年的47.04%。传染病报告死亡率由1990年的1.23/10万上升到2011年的3.39/10万,其中2011年艾滋病死亡率达2.743 3/10万。结论云南省21年来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死亡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肠道传染病、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和新生儿破伤风显著下降,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显著上升,传染病疾病谱和死亡谱的变化反映了所采取的防治措施是有效的,但一些传染病呈上升趋势的传染病也提示了传染病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应加强和提高研究和控制力度,有效地控制传染病。
- 王荣华李琼芬郝林会何继波
- 关键词: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
- 一起由B群沙门菌污染聚餐食品所致食物中毒调查分析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调查一起农村婚宴聚餐引起食物中毒的致病因子、致病食品及其污染来源,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件蔓延,预防今后类似事件的发生。方法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制定病例定义并主动搜索病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本次事件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通过个案调查访谈,对参加聚餐的108人开展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可能的致病食品。现场勘查和访谈厨师,了解婚宴菜品的制作过程、原料来源和所用水源等,并采集病例肛拭子、婚宴剩余食品、饮用水样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本次食物中毒罹患率为21.6%(138/640),临床表现以腹泻、腹痛、发热为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94.4%(51/54)的病例和66.7%(36/54)的对照食用过由灌肚、里脊肉片、炸排骨、萝卜丝四种食品组成的凉菜拼盘,食用凉菜拼盘增加发病风险(比值比=8.50, 95%置信区间:2.32~31.02)。叉生分析结果显示同时食用拼盘中两种以上凉菜将增加发病风险(比值比=9.25, 95%置信区间:2.46~34.82)。4份病例肛拭子和1份凉菜拼盘中灌肚均检出B群沙门菌。5株检出的沙门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指纹图谱为同一带型,提示病例和食品分离株在分子水平具有高度的同源性,为同一暴露源。结论本次事件是一起由B群沙门菌污染聚餐食品导致的食物中毒。凉菜拼盘是主要的致病食品,食品加工卫生环境与制作过程不规范操作是导致本次食物中毒发生的危险因素。当前农村自办宴席仍存在诸多食源性疾病发生的风险环节,应加强监管。
- 韦蝶心常利涛常利涛郝林会古文鹏徐闻古文鹏徐然
-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农村聚餐潜伏期脉冲场凝胶电泳
- 云南省首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的临床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8
- 2015年
- 目的开展云南省首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探索可能的感染来源,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人禽流感疫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通过收集病例诊疗经过、密切接触者信息、现场调查病例暴露情况,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诊断病例;采集患者、密切接触者、外环境标本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云南省首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确诊病例有明确禽类接触史,密切接触者中无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未发现人与人之间传播病例,相关外环境标本H5N6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结论云南省首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属本地感染,属个案病例,感染来源可能与直接接触野禽暴露有关。加强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工作,扩大人间和禽间流感病毒监测是早期发现和及时控制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关键。
- 何继波段婧郑艳郭卉郝林会
- 关键词:人禽流感流行病学
- 云南省国家卫生应急队先遣队建设与探讨被引量:4
- 2020年
- 云南省自然灾害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面临着境内外传染病防控的双重压力。在实施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依托已建成的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伍及国家卫生移动防疫中心,组建了云南省国家卫生应急队先遣队,应对极端条件下国内外自然灾害及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援和处置任务。笔者结合云南省国家卫生应急队先遣队建设过程,总结队伍功能定位、人员组成、物资装备和队伍管理等方面的做法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并提出队伍人员专业搭配、物资装备及管理、队伍培训和演练等方面的建议。
- 何继波赵世文彭霞郑尔达郝林会
- 关键词:卫生应急卫生防疫
- GM(1,1)灰色模型在云南省伤寒、副伤寒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预测云南省未来几年伤寒、副伤寒发病趋势,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治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云南省2001-2010年的伤寒、副伤寒发病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伤寒、副伤寒发病率预测模型,进行预测研究。结果求得云南省伤寒、副伤寒发病率(1/10万)的灰色预测模型为:X(k+1)=-245.5667e-0.1067k+270.2939。拟合检验显示本模型拟合精度好(C=0.342<0.35,P=1),能够较好地预测伤寒、副伤寒发病率的趋势。结论预测表明2011-2014年云南省伤寒、副伤寒年发病率将继续呈下降趋势,应继续加强健康教育、治疗管理等综合性防治措施控制伤寒、副伤寒的发病。
- 刘志涛李琼芬王荣华刘晓强郝林会余建兴
- 云南省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分析云南省2009年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重症病例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重症病例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分析;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轻症病例与重症病例平均就诊时间、平均确诊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09年,云南省16个州市中有12个州市有重症病例报告,但主要集中在曲靖市和昆明市,占总重症病例的87.39%;轻症病例以学生为高发人群,重症病例以离退休人员为高发人群;轻症病例平均就诊时间、平均确诊时间均短于重症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云南省2009年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发病时间高峰为12月份,≥70岁年龄组发病为主,离退休人员为高发人群。
- 李琼芬郝林会陈磊
-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 云南省2002~2004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回顾性分析研究
- 李琼芬刘晓强杨沧江黄玉芬刘志涛税铁军郑艳陈磊郝林会何继波曾云鹤
- 该项目在收集大量基础资料的前提下,对云南省2002~2004年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分析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构成及发生的时间、地区和人群的三间分布特征,波及的地域范围、涉及的人口数、发病/中毒人数、...
- 关键词:
-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