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晓江

作品数:195 被引量:653H指数:13
供职机构:江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69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7篇哲学宗教
  • 51篇文化科学
  • 22篇社会学
  • 18篇经济管理
  • 13篇历史地理
  • 10篇政治法律
  • 6篇医药卫生
  • 5篇文学
  • 2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57篇生命
  • 56篇教育
  • 42篇生命教育
  • 32篇生死
  • 20篇哲学
  • 14篇代人
  • 14篇生死哲学
  • 13篇文化
  • 13篇现代人
  • 11篇道德
  • 11篇社会
  • 10篇生死智慧
  • 9篇生死观
  • 8篇少年
  • 8篇伦理
  • 7篇人文
  • 7篇生命教育课
  • 7篇青少年
  • 6篇人生哲学
  • 6篇人格

机构

  • 113篇江西师范大学
  • 66篇南昌大学
  • 9篇江西大学
  • 3篇长春医学高等...
  • 2篇武汉大学
  • 1篇南昌航空工业...
  • 1篇中国井冈山干...
  • 1篇江西省委党校
  • 1篇人民出版社

作者

  • 190篇郑晓江
  • 3篇赵丹妮
  • 2篇徐春林
  • 1篇吴定安
  • 1篇林加奇
  • 1篇胡菁
  • 1篇饶国宾
  • 1篇肖义巡
  • 1篇曾勇
  • 1篇王令策
  • 1篇郑舒文
  • 1篇朱清华
  • 1篇马九福
  • 1篇杨雪骋
  • 1篇胡伯项
  • 1篇冯辉
  • 1篇刘尊武
  • 1篇黄艳红

传媒

  • 22篇南昌大学学报...
  • 13篇寻根
  • 11篇思想理论教育
  • 7篇江西师范大学...
  • 6篇中国德育
  • 4篇中州学刊
  • 4篇中国医学伦理...
  • 4篇中小学心理健...
  • 4篇粤海风
  • 4篇学术评论
  • 3篇开放时代
  • 3篇郑州大学学报...
  • 3篇社会科学
  • 3篇江西社会科学
  • 3篇华夏文化
  • 3篇中国减灾
  • 3篇华北水利水电...
  • 3篇朱子学刊
  • 2篇广东社会科学
  • 2篇浙江社会科学

年份

  • 2篇2013
  • 14篇2012
  • 18篇2011
  • 11篇2010
  • 20篇2009
  • 14篇2008
  • 16篇2007
  • 5篇2006
  • 18篇2005
  • 5篇2004
  • 8篇2003
  • 12篇2002
  • 7篇2001
  • 5篇2000
  • 7篇1999
  • 3篇1998
  • 6篇1997
  • 4篇1996
  • 2篇1995
  • 4篇1994
1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培养小学生健康情感——生命教育对谈之三被引量:1
2007年
每个时代的教育都有自己的思想主题,21世纪的中国教育关注个体生命的成长,尤其关注儿童、青少年情感-精神生命的发育、涵养。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呵护生命、享受生命,这是我们理解的生命教育的内容。当生命存在遭遇"欲望陷阱",当"活着,还是死去"成为每个人都必须回答的问题,生命教育已刻不容缓。为此,我们开设"生命教育专题",期望通过讨论提供一种思想立场、观察视角。
郑晓江
关键词:生命教育健康情感小学生青少年情感思想主题个体生命
论人类生命的二维性四重性--以自杀问题与人生意义问题为中心被引量:16
2010年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的教育,是作为主体的"生命"(教师)以"生命"的丰富性与发展性为教育内容,对每一个个体之"生命"(学生及全体社会公众)的教育。所以,对"生命"的理解及阐释在生命教育健康展开及实效性方面有着重大基础性的作用。本文认为,人类生命有二维:其一是"实体性生命"(生理生命);其二是"关系性生命"(人文生命)。人之关系性生命的内涵又由相互联系着的三个方面组成:一是"血缘性亲缘生命";二是"人际性社会生命";三是超越性精神生命。本文着重探讨人类生命二维四重性之间的区别与关系,并指出人类生命二维性四重性原理可以运用来解释及解决现代人之生命困顿问题和寻觅人生意义与价值的问题。
郑晓江
关键词:生命
全国首届李觏学术思想研讨会综述被引量:2
2003年
郑晓江
关键词:学术思想
关于现代人素质问题的思考被引量:1
2005年
面临着全球性竞争的现代人,要获得人生的成功,取决于每个人能否迅速地提升自我的素质。这就需要现代人必须具备很高的社会交往能力;竞争与合作的能力;具备获取、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具备高度的法制观念和道德观念。为了迅速提高现代人的素质,就必须做到在认识上,高度重视自身素质提高的问题,意识到素质就是人的命运;提高哲学的素养;要学会过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提升人生的品质;要尽快从重视学历的获取转为“终身学习”的人。
郑晓江
关键词:现代人
知识能否守护生命?被引量:1
2009年
如土委地,似花飘零。2008年9月2日上午,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12岁男孩小凡(化名)从六楼窗口一跃而下,十几分钟后不治身亡。开学仅两天,本市就接连发生了四起学生坠楼事件,这种充满破碎、尖利却又不无沉闷、压抑的响声接二连三地传来,俨然纠结成为一个城市内心深处的悲伤风暴,令所有人难以自持。真正吊诡的是,对于12岁的沪上少年小凡来说,他刚于9月1日晚,和全国2.2亿学生一起上完了以"知识守护生命"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却于次日早上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开学第一课》因此也成为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课。在网上,这堂由教育部与央视联合举办的生命教育课,正被称为"史上最牛一堂课"。然而,这却是令人黯然的:从受教人数之众,它或许可称为"史上最牛",但从一种基础教育来说,刚刚开始的"开学第一课"无疑代表生命教育的迟缓与残缺。不论是对于小凡,对于另几个坠楼的学生,还是对于此前所有死于不当死、死于不必死的如花生命来说,这一堂课都显得太晚了。不是为教育而生命,必须是为生命而教育。当这几个少年的血再次积淀成为中国教育发展的底色,无疑也再次成为一个大国的教育不能承受之负疚与欠债。从生命教育来说,《开学第一课》或许是一个好的开始,但是,怎样使教育真正成为有人性的教育,使生命教育成为贯穿生命发展全程的终身教育,所拷问的仍是国家与社会的教育理念和体制。
郑晓江
关键词:知识能生命所有人城市
马克思与黑格尔在异化问题上的根本对立被引量:1
1986年
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世界哲学舞台发生了所谓“人类学转折”:哲学家们的研究重点,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转向了主体即人的问题。在这种情势下,和人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异化观,也成了人们普遍重视和酷爱讨论的课题,形成了世界范围的所谓“异化热”。在国内,学术界对“异化”问题的研究几起几落。早在六十年代,就曾掀起二次讨论高潮,
夏永翔郑晓江
关键词:异化资本主义私有制黑格尔现实性资本主义社会外化
“真人不死”与“出离生死”——李卓吾生死智慧探微被引量:3
2008年
晚明思想家李贽因为思想史的背景、生活阅历,以及个人思想上的喜好,40岁之后便以求生死之道为人生之首务。他从求"真人不死"之道到寻"出离生死"之道,其生死观可谓亦儒亦道亦佛,又是非儒非道非佛的,只能定格为"李贽的生死智慧",是一种综合性的创新。其意义在于为现代人树立起一个观念:思考死亡问题有着重大的价值。
郑晓江
关键词:生死智慧
周敦颐在江西若干史迹考被引量:2
2002年
江西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一生中的主要活动区域,他在江西留下的许多史迹至今大部分已湮灭无闻,有一部分则因扑朔迷离而众说纷纭。通过实地考察,关于周敦颐教二程的地点、《爱莲说》的发表地、濂溪书堂遗址等问题,都有了一定程度的解决。
杨雪骋郑晓江
关键词:周敦颐《爱莲说》生平事迹
中国民间辟邪文化探幽被引量:3
2005年
郑晓江
论中国古代的自杀模式被引量:6
1999年
中国传统主流生死观的最大特点是凸显理性,贬抑感性。中国传统的自杀模式主要有:理性冷静地分析、权衡之后的被迫自杀;;宁死不屈、宁死不受其辱的自杀;;“士为知己者死”的自杀;;为了某种承诺或理念而慷慨赴死;;忧国忧民、怀才不遇且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而毅然走向死途;;成仁取义的自杀。记载于中国古代正史中的自杀模式不足以反映古代中国社会自杀问题的全貌。现代中国社会的自杀现象相当严重,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一点是人们大都放弃传统的“好死不如赖活”的观念,转而奉行个我主义、情感至上主义,以及“赖活不如好死”的生死观。
郑晓江
关键词:理性主义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