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邱振雄

作品数:20 被引量:55H指数:5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宝安区科技计划社会公益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腹腔
  • 7篇腹腔镜
  • 5篇手术
  • 4篇血栓
  • 4篇深静脉
  • 4篇深静脉血栓
  • 4篇下肢深静脉
  • 4篇下肢深静脉血...
  • 4篇静脉
  • 4篇静脉血
  • 4篇静脉血栓
  • 3篇低分
  • 3篇低分子
  • 3篇低分子肝素
  • 3篇低分子肝素钙
  • 3篇修补术
  • 3篇血栓形成
  • 3篇深静脉血栓形...
  • 3篇切除
  • 3篇下肢深静脉血...

机构

  • 8篇广东医学院
  • 5篇深圳市宝安区...
  • 5篇深圳市西乡人...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18篇邱振雄
  • 8篇黄振华
  • 7篇张晶锐
  • 6篇刘维藩
  • 5篇李荣江
  • 4篇李荣江
  • 4篇高峰
  • 3篇高峰
  • 3篇何小科
  • 1篇黄捷
  • 1篇朱涛
  • 1篇邓振宇
  • 1篇邓振宇
  • 1篇周育瑾
  • 1篇廖燕如
  • 1篇黄振华
  • 1篇彭向阳
  • 1篇何加挥
  • 1篇彭伟雄

传媒

  • 4篇吉林医学
  • 2篇黑龙江医学
  • 2篇河南外科学杂...
  • 1篇医学综述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右江医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西南军医
  • 1篇微创医学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年份

  • 5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2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T管窦道胆道镜探查在多发胆管结石术后应用体会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经T管窦道胆道镜探查在多发胆管结石取石术后常规应用的价值。方法:对多发肝内外胆管结石(结石>2个)行胆管探查T管引流患者,术后45d常规行经T管窦道胆道镜探查了解胆道有无残存结石。结果:98例患者共发现残留结石20例,都经胆道镜取除。结论:对多发肝内外胆管结石(结石>2个)行胆管探查T管引流患者,术后45d常规行经T管窦道胆道镜探查对清除残余结石,减少术后复发有重大意义。
邱振雄刘维藩
关键词:T管窦道胆道镜探查残余结石
钻孔引流尿激酶溶凝治疗脑内血肿42例报告
2002年
目的 :探讨颅骨钻孔置管引流尿激酶溶凝治疗脑内单发血肿的效果。方法 :对 42例脑内血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置管术后经 3~ 4次注入尿激酶后均顺利排空血肿 ,5天内顺利拔除引流管。结论 :血肿定位准确及术后尿激酶间隔
邱振雄
关键词:钻孔引流尿激酶脑内血肿病例报告
3DMAX补片免固定技术在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分析3DMAX补片免固定技术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3DMAX补片加免固定组(A组)、普通补片加医用胶固定组(B组)及普通补片加螺钉固定组(C组),均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观察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复发率以及术后24小时和1个月的患侧腹股沟区的疼痛情况,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结果:三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无复发,3DMAX补片加免固定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疼痛评分明显低于B组和C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中采用3DMAX补片免固定技术切实可行,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等优点,且在减轻术区不适感及疼痛方面有显著优势,并不增加复发率。
高峰李荣江张晶锐邱振雄黄振华
关键词:腹腔镜腹股沟疝疝修补术
甲状腺微小癌复发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5年
目的探究临床淋巴结阴性c N0甲状腺微小癌的复发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问卷收集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深圳市宝安区西乡人民医院甲状腺外科收治的375例c N0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门诊、电话、QQ和飞信等方式完成为期3年的随访,采用描述性统计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临床资料的分析。结果甲状腺微小癌复发率为14.4%。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甲状腺包膜侵犯(回归系数为1.95,OR=7.03)、中央区淋巴结未清除(回归系数为2.61,OR=0.07)和术后未接受放射性碘治疗(回归系数为2.01,OR=0.13)是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甲状腺微小癌术后复发仍较高,其复发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如果条件允许,中央区淋巴结清除并让患者术后接受放射性碘治疗能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
张晶锐李荣江高峰邱振雄黄振华
关键词:甲状腺微小癌复发影响因素
低分子肝素钙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研究术前单次使用低分子肝素钙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将382例LC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A组,182例)术前半小时皮下注射5 000μg低分子肝素钙,再行LC。对照组(B组,200例)行常规LC手术。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凝血功能变化、术后相关并发症及住院天数等。结果:A组的血栓率为0.5%,B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中出血量、凝血四项及血小板计数变化、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肝素相关并发症多为皮肤过敏,无出血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使用单次低分子肝素钙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明显,对术中术后出血无明显影响,安全、简便,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廖燕如邱振雄李荣江刘维藩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IL-6和MMP-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探讨IL-6和MMP-9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85例胃癌(A组)、46例胃癌前病变(B组)以及4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C组)中IL-6和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 A组MMP-9和IL-6表达明显高于B组或C组,B组和C组的MMP-9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MP-9和IL-6在癌组织中的染色强度及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间质,远离肿瘤区域染色相对较浅。I期和Ⅱ期的IL-6和MMP-9阳性(+)表达率低于Ⅲ期和Ⅳ期,Ⅲ期和Ⅳ期的IL-6和MMP-9中度阳性(++)和强阳性(+++)表达率高于I期和Ⅱ期。IL-6和MMP-9在胃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s=0.662,P<0.05)。结论 IL-6和MMP-9在胃癌细胞以及瘤周细胞的高表达,且二者表达呈正相关,可能成为判断胃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彭向阳彭伟雄黄振华黄思辉邱振雄何加挥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使用单次低分子肝素钙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对比研究术前单次使用低分子肝素钙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疗效。方法:对LC患者按进院先后随机分组,研究组(A组)术前15 min皮下注射5 000μg低分子肝素钙,再行LC。对照组(B组)行常规LC手术。术后3 d常规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结果:A组的血栓率为0.54%,B组的血栓率为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使用单次低分子肝素钙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明显,对术中术后出血无明显影响。
邱振雄刘维藩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腹腔镜技术在消化性溃疡穿孔治疗中的应用
2014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消化性溃疡穿孔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应用腹腔镜技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的患者(观察组)及开腹手术的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切口大小、术后切口感染及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所有患者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3-28个月,术后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应用腹腔镜技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安全可靠,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效果满意。
邓振宇邱振雄黄振华
关键词:穿孔修补术腹腔镜术
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术前单次使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作用。方法使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将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研究组(A组)术前0.5 h皮下注射5 000μg低分子肝素钙,再行手术。对照组(B组)行常规腔镜手术。对比2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凝血功能变化、术后相关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结果 A组的血栓率为0.5%,B组的血栓率为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术中出血量、凝血四项及血小板计数变化、住院时间等均无差异(P>0.1)。A组术后肝素相关并发症多为皮肤过敏,无出血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使用单次低分子肝素钙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明显,对术中术后出血无明显影响,安全、简便,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何小科邱振雄刘维藩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修补腹横筋膜改良福克森斜疝修补术(附20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相同组织腹股沟斜疝修补的新手术方式。方法后壁重叠缝合腹横筋膜,前壁将腹外斜肌腱膜内侧缘与腹股沟韧带缝合,将腹外斜肌腱膜外侧缘与腹直肌前鞘缝合的200例行修补腹横筋膜改良福克森(Ferguson’s)斜疝修补术患者(B组),与180例行单补片修补后壁患者(A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2组手术平均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随访,A组的复发率为0.5%,B组的复发率为1.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修补腹横筋膜改良福克森斜疝修补术,是首发腹股沟斜疝修补的理想术式。
邱振雄刘维藩
关键词:腹股沟疝腹横筋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