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乾春

作品数:26 被引量:173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接种
  • 8篇流行病
  • 8篇流行病学
  • 7篇疫苗
  • 6篇麻疹
  • 4篇疫情
  • 4篇水痘
  • 4篇接种率
  • 4篇病例
  • 3篇预防接种
  • 3篇流行病学特征
  • 3篇免疫
  • 3篇免疫规划
  • 3篇病例对照
  • 3篇病例对照研究
  • 2篇痘疫苗
  • 2篇多糖结合疫苗
  • 2篇疑似
  • 2篇疑似预防接种...
  • 2篇疫苗接种

机构

  • 22篇中山市疾病预...
  • 1篇中山大学
  • 1篇茂名市疾病预...
  • 1篇中国食品药品...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作者

  • 23篇蔡乾春
  • 20篇吕海英
  • 16篇陈小红
  • 15篇王翠玲
  • 12篇周海
  • 4篇李雷
  • 4篇黄恩妙
  • 3篇王锦瑜
  • 3篇王曼
  • 2篇夏生林
  • 2篇舒波
  • 2篇宋宏
  • 2篇罗乐
  • 2篇谈晔
  • 2篇张瀚中
  • 1篇汪涛
  • 1篇李波
  • 1篇谢颖
  • 1篇郑悦康
  • 1篇陈秀云

传媒

  • 5篇现代预防医学
  • 3篇华南预防医学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2篇中国校医
  • 2篇中国病原生物...
  • 2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疾病控制杂志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河南预防医学...
  • 1篇微生物学免疫...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 2篇2006
  • 1篇2004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隐孢子虫的生物学特征及其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6年
本文综述了隐孢子虫的生物学特征及其流行病学。
夏生林宋宏蔡乾春罗乐
关键词:隐孢子虫生物学特征流行病学
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在5~24月龄儿童中接种安全性评价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 评价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在5~24月龄儿童中使用的安全性.方法 于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选取中山市辖区内自愿接种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的5~24月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共34 411名.记录并分析儿童接种后72 h内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4 411名研究对象包括男性18 708名(54.36%),总体年龄为(11.4±3.9)月龄.72 h内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依次为:发红[0.76%(261/34 411)]、硬结[0.57%(197/34 411)]、肿胀[0.56%(191/34 411)]、疼痛[0.42% (143/34 411)]、瘙痒[0.15%(53/34 411)]、注射部位皮疹[0.15%(50/34 411)],合计为1.61%(554/34 411;95%CI:1.48%~1.74%);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依次为:发热[0.98%(312/34 411)]、厌食[0.48%(164/34 411)]、腹泻[0.31% (108/34 411)]、乏力[0.29%(100/34 411)]、恶心呕吐[0.20% (70/34 411)]和头疼[0.08%(26/34 411)],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合计为1.64%(565/34 411;95%CI:1.51% ~ 1.78%).25例(0.07%)出现高热(>39℃),持续时间均<48 h.16例(0.05%)出现咳嗽、卡他感冒症状.无意外伤害事故和其他严重事件报告.男童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9%(334/18 708),高于女童的1.47%(231/15 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5.22,P<0.05).5~12月龄儿童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8% (411/23 113),高于13~24月龄儿童的1.36%(154/11 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 =8.10,P<0.05).首剂接种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2%(536/31 129),高于第2剂或第3剂接种者的0.55%(18/3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25.81,P<0.01);首剂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3%(539/31 129),高于第2剂或第3剂接种者的0.79%(26/3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 =16.22,P<0.01).结论 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在5~ 24月龄儿童�
周海王锦瑜谈晔吕海英王曼蔡乾春张瀚中
中山市2016-2018年急性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监测病例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分析2016-2018年中山市急性脑炎脑膜炎症候群(AMES)监测病例的流行特征及病原谱构成,为指导中山市急性脑炎脑膜炎防控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制定中山市AMES监测方案,通过实验室检测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AMES病例及病原学分布。结果AMES病例基本情况:1643例中,男、女性别比为1.6∶1。各年龄段均有病例,<15岁的病例占58.5%,其中<2岁的婴幼儿占24.2%,2~4岁组占21.4%;职业以散居儿童为主占42.2%;月份分布以3-7月为发病高峰,占53.7%。病原体阳性检出率11.1%,其中病毒类占69.4%,EB病毒最高(2.4%);细菌类占30.6%,肺炎链球菌和念珠菌最高(均0.9%)。病原体阳性率较高月份分别是:EB病毒1-5月,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4-7月,肺炎链球菌11月。感染年龄分布:病毒感染阳性率较高为<5岁组;脑膜炎奈瑟菌和溶血性猪链球菌阳性率较高为>30岁组,大肠埃希菌阳性率较高的为<1岁。结论2016-2018年中山市AMES病例以低年龄组的散居儿童为主,以病毒类病例占多数,实验室确诊率偏低,应加强监测系统建设,以减少漏诊和误诊。
蔡乾春陈小红谢颖王翠玲吕海英郑悦康王曼
关键词:监测系统流行病学病原谱
低剂量隐孢子虫感染正常和免疫抑制小鼠的效应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 研究低剂量隐孢子虫感染正常和免疫抑制小鼠的相关效应指标,了解低剂量隐孢子虫感染的风险及相关效应。方法 采用地塞米松作为免疫抑制剂,建立小鼠的免疫抑制模型,再给予不同剂量的隐孢子虫攻击,比较不同的效应指标。结果 免疫抑制组小鼠脾重指数、胸腺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免疫抑制小鼠IgG、IgM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免疫抑制情况下粪便白细胞计数与相应的对照组比较,50、100、500个卵囊剂量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免疫抑制组与对照组的腹泻发生率,500个剂量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将剂量对数和腹泻发生率作回归分析,免疫抑制和对照组的剂量对数和腹泻发生率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P〈0.05)。结论 较低剂量(10~50个卵囊)的隐孢子虫即可引起小鼠感染并出现腹泻症状,且出现粪便白细胞排出增加。在较低剂量条件下,免疫抑制小鼠粪便白细胞、腹泻发生率均高于相应的对照组,且潜伏期缩短,免疫抑制小鼠感染低剂量隐孢子虫发病的风险更大。
夏生林宋宏周海蔡乾春罗乐
关键词:隐孢子虫免疫抑制小鼠低剂量
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免疫效果观察被引量:15
2014年
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N.meningitidis,Nm)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2000-2006年,中国流脑发病率为0.09/10万~0.21/10万[1].至2007年,国务院将流脑多糖疫苗(meningococcal polysaccharide Vaccine,MPV)纳入扩大免疫规划范围,对全国适龄儿童进行普及接种,极大的提高了适龄儿童的免疫水平.到2009年全国流脑报告发病率下降到0.05/10万[2-3].但MPV对≤2岁儿童的免疫效果不佳,因此近些年来,相比MPV具有较高安全性和较好免疫原性的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group a and c meningococcal polysaccharide conjugate vaccine,MPCV-AC)被广泛使用[4].笔者拟通过对6 ~ 24月龄组及3岁组MPCV-AC的免疫效果监测,评价使用MPCV-AC替代MPV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周海李亚南谈晔吕海英蔡乾春鲁婧婧陈小红张瀚中王锦瑜
关键词:报告发病率脑膜炎奈瑟菌扩大免疫规划
中山市某大学学生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安全性及免疫效果评价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分析中山市当前接种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安全性及免疫效果,为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科学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一定数量对象作为接种组和对照组,运用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方法,观察接种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情况,监测抗体阳转率,比较接种组和对照组甲型H1N1流感的发病率,并计算效果指数和疫苗保护率。结果本研究接种组和对照组均为464人,接种组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均未出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在接种组抽取100名接种对象进行抗体检测,出现抗体阳转61例,抗体阳转率为61.00%。接种组与对照组的甲型H1N1流感发病率分别为4.74%(22/464)、10.34%(48/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疫苗的效果指数为2.18、保护率为54.16%。结论中山市当前接种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免疫效果偏低,是否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有待进一步研究。
蔡乾春王锦瑜吕海英周海汪涛吴衍恒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疫苗
中山市2011年健康儿童脊髓灰质炎、麻疹和乙型肝炎抗体水平监测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了解中山市1~14岁健康儿童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麻疹病毒和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抗体水平状况,为维持无脊灰、消除麻疹和控制乙肝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随机选择220名1~14岁健康儿童抽取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麻疹病毒抗体Ig G、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抗体;用中和试验检测脊灰(Ⅰ、Ⅱ、Ⅲ)型病毒中和抗体。结果脊灰、麻疹和乙肝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1.36%、93.18%和66.36%,脊灰病毒Ⅰ、Ⅱ、Ⅲ型和麻疹病毒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215.90、1∶119.05、1∶31.40和1∶1 254.45;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为1.36%。结论中山市1~14岁健康儿童对脊灰病毒具有较高的免疫水平,已形成对脊灰病毒有效的免疫屏障;乙肝得到有效控制;但麻疹未能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
周海吕海英蔡乾春陈小红谢颖
关键词:健康儿童脊髓灰质炎麻疹乙肝抗体水平
2005-2014年中山市麻疹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及强化免疫效果评价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分析中山市2005-2014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评估麻疹疫苗(MeaslesVaccine,MV)强化免疫(SupplementaryImmunizationActivity,SIA)对麻疹流行病学特征的影响,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MVSIA前、后中山市麻疹年均发病率分别为49.6/10万和4.6/10万,SIA后较SIA前下降了90.7%;SIA前、后病例季节分布无变化,主要集中于4~9月;SIA前、后8月龄-14岁病例各占病例总数的59.8%和35.0%。SIA前、后散居儿童构成比由58.6%上升为65.0%;幼托儿童构成比由12.7%下降为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1)。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病例占病例总数的76.4%。结论MVSIA能迅速降低麻疹发病率,免疫空白人群是发病的重点人群。建议在做好常规免疫的基础上,每隔3年开展一轮MVSIA,使我市麻疹发病水平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最终达到消除麻疹的目标。
王翠玲吕海英周海李雷蔡乾春陈小红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强化免疫
水痘疫苗在学校和幼儿园水痘暴发疫情中保护效力的回顾性队列研究被引量:29
2016年
目的评价水痘疫苗在学校和幼儿园水痘暴发疫情中的保护效力。方法选择中山市2013-2014年有水痘暴发疫情的学校和幼儿园,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评价水痘疫苗的保护效力。结果共有1 278名学生纳入研究对象,水痘疫苗效力为52.7%(95%CI:43.3%~60.6%);分层分析发现,接种年限为≤2年、3~年、5~年、7~年和≥9年的疫苗效力分别为71.0%(95%CI:57.7%~80.1%)、59.5%(95%CI:45.8%~69.7%)、52.6%(95%CI:33.7%~66.1%)、27.8%(95%CI:-11.5%~53.2%)和14.9%(95%CI:-20.6%~40.0%),x^2_(趋势)检验显示:水痘疫苗效力随接种年限的延长呈逐步递减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_(趋势)=68.3,P<0.001)。结论接种水痘疫苗有利于控制学校和幼儿园水痘暴发疫情;但由于水痘疫苗效力随接种年限延长逐步递减,建议实施儿童接种2剂水痘疫苗的免疫策略,从而减少学校和幼儿园的水痘暴发疫情。
王翠玲吕海英周海舒波蔡乾春陈小红
关键词:水痘疫苗疾病暴发流行队列研究
水痘疫苗在学校水痘暴发疫情中保护效果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评价接种1剂水痘疫苗在学校水痘暴发疫情中的保护效果(vaccine effectiveness,VE)。方法采用1:2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收集中山市2013—2021年水痘暴发疫情调查资料,将病例数≥5例的班的所有病例(共942例)作为病例组,按1:2的比例选取同班、同年龄(±1岁)、同性别的1884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调查其水痘疫苗接种史,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水痘疫苗保护效果。结果共调查3~14岁儿童2826名,儿童接种1剂水痘疫苗的保护效果为58%(95%CI:50%~66%),3~5岁、6~14岁儿童接种1剂水痘疫苗保护效果分别为75%(95%CI:62%~83%)和51%(95%CI:40%~61%)。儿童接种1剂后≤2年、3~5年、6~8年、≥9年的保护效果分别为78%(95%CI:66%~86%)、66%(95%CI:57%~74%)、51%(95%CI:36%~62%)、23%(95%CI:-11%~46%)。儿童接种1剂水痘疫苗的保护效果随接种后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趋势χ^(2)=13.071,P<0.001)。结论儿童接种1剂水痘疫苗有助于防控水痘暴发疫情,但其保护效果随接种后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难以阻断水痘传播。建议儿童及时接种2剂水痘疫苗,以预防学校水痘暴发疫情。
王翠玲吕海英李雷吴雯蔡乾春陈小红
关键词:水痘病例对照研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