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洪燕 作品数:19 被引量:108 H指数:7 供职机构: 泰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更多>>
1株可形成生物膜鸡白痢沙门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3 2010年 卢艳 刘蕾 刘文博 董洪燕 彭大新关键词:鸡白痢沙门菌 生物膜 生物学特性 经济损失 2013年-2015年泰州市腹泻病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了解2013年-2015年泰州市腹泻患者中腹泻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3年-2015年泰州市腹泻患者粪便标本1 262份,运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其进行腺病毒、轮状病毒、诺如病毒Ⅰ及Ⅱ型、星状病毒、札如病毒6种腹泻病毒检测,并分析各病毒的变化趋势。结果 1 262份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中,共检出阳性病毒298份,阳性率为23.61%;其中腺病毒占3.96%,轮状病毒占4.52%,诺如病毒Ⅰ型占0.95%,诺如病毒Ⅱ型占9.98%,星状病毒占3.25%,札如病毒占0.95%。全年都有病毒性腹泻发生,但冬春季发病率较高,且0岁~10岁组更易发生病毒性腹泻。结论 2013年-2015年泰州市腹泻患者中全年均有病毒性腹泻,主要以诺如病毒Ⅱ型为主,应进一步加强不同人群的监测,根据病毒性腹泻的流行情况做好预防和控制工作。 董洪燕 马智龙 杨茂丹 丁雯关键词:腹泻 腹泻病毒 流行病学特征 转座子随机插入鉴定肠炎沙门氏菌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 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生物膜在沙门氏菌的致病性和引起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为了鉴定影响沙门氏菌生物膜形成的基因。【方法】利用结晶紫染色定量法对74株鸡源的肠炎、鸡白痢和鸡伤寒沙门氏菌进行生物膜测定,选择生物膜生长较好的肠炎沙门氏菌C050041,采用转座子随机插入法构建突变株库。【结果】84%的鸡源沙门氏菌菌株可在塑料表面形成生物膜;通过转座子插入获得1924个突变株,筛选的生物膜降低突变株经生长曲线测定、测序和序列比对及Southern blot分析鉴定出15个插入基因,它们分别为metE、ompR、rpoS、rfaG、rfaJ、rfaK、rfaP、rfbH、rhlE、spiA、steB、tpx、ybdN和2个未知功能的基因。【结论】我们鉴定出了多个影响生物膜形成的新基因,这些基因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沙门氏菌生物膜形成的调控机制,研制减毒沙门氏菌疫苗奠定了基础。 董洪燕 张小荣 潘志明 彭大新 刘秀梵关键词:沙门氏菌 转座子 生物膜 突变株 基因 鸡白痢沙门菌分离株的耐药性及磺胺类耐药机制研究 被引量:23 2010年 采用药敏纸片法,对33株鸡白痢沙门菌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丁胺卡那、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氟苯尼考的抑菌作用较强,所有受试菌株均对其敏感;58%~94%的受试菌株对氯霉素、新霉素、恩诺沙星和羧苄青霉素敏感;61%~88%的受试菌株对四环素、复方磺胺、磺胺异恶唑耐药。33株鸡白痢沙门菌分离株出现了多重耐药性,2耐及以上占85%,3耐及以上占66%,4耐及以上仅占27%。根据发表的序列设计了3对引物,分别扩增磺胺类耐药基因sul1、sul2和Ⅰ类整合子,所选的18个对磺胺及磺胺增效剂均耐药。分离株中94.4%(17/18)的菌株携带sul1基因,没有sul2基因,同时94.4%(17/18)的菌株携带Ⅰ类整合子,大小分别为0.7kb和1.6kb。研究表明这些鸡白痢沙门菌的耐药谱较窄,且Ⅰ类整合子在磺胺类耐药菌株的产生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董洪燕 缪晓斌 李鑫 曹宇凡 王晓泉 彭大新 刘秀梵关键词:鸡白痢沙门菌 耐药性 2013年泰州市健康从业人员携带的沙门氏菌耐药状况以及分子分型研究 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了解泰州市健康从业人员携带的沙门氏菌血清型分布、耐药状况以及分子分型特性,为食源性沙门氏菌病的防治提供检测依据。方法将2013年泰州市健康从业人员分离的58株沙门氏菌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学分型、药敏试验以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子分型,并运用Bio Numeries软件分析菌株之间的流行病学关系。结果 58株沙门氏菌分为8种血清型,主要以蒙德维的亚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德尔卑沙门氏菌为主。药敏试验表明,58株沙门氏菌对四环素和萘定酸耐药性最高;多重耐药谱显示耐2种抗生素及以上占39.66%,最高耐10种抗生素。PFGE结果表明,同一血清型的沙门氏菌有多个PFGE带型,相似度大于50.00%,且均有带型100.00%一致的菌株存在。结论泰州市健康从业人员携带的沙门氏菌耐药谱广,耐药性较强;基因型呈多态分布,但具有流行相关性;各血清型都有100.00%同源菌株,应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做好预防控制工作。 董洪燕 杨建国 潘志明 焦新安 马智龙关键词:沙门氏菌 血清型分布 耐药状况 PFGE 2015年泰州市食源性疾病病原微生物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了解泰州市食源性疾病的流行趋势及病原体分布。方法对采集的食源性疾病患者的粪便样本,依照国标进行病原体分离及鉴定。结果 2015年泰州市共采集464份粪便样本,食源性病原体的总检出率为21.12%,其中致病菌的检出率为11.21%,病毒的检出率为9.91%。不同年龄、季度食源性病原体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泰州市食源性疾病致病菌主要以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感染为主,婴幼儿患者以病毒感染为主,今后应重视食源性疾病的高危人群和高发季节,进一步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 蔡彦秋 马智龙 董洪燕关键词:食源性疾病 流行病学特征 泰州市腹泻病人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感染状况及病原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了解泰州市腹泻病人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感染状况、毒力基因、分子分型以及耐药性情况,为致泻大肠埃希氏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泰州市215份腹泻病人粪便标本进行多重PCR鉴定和分离培养,并对分离的致泻大肠埃希氏菌菌株进行生化鉴定、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子分型以及药敏试验。结果 215份腹泻病人粪便标本共检测出致泻大肠埃希氏菌30株,其中EPEC 20株(占9.30%),EAEC 5株(占2.33%),ETEC 5株(占2.33%);PFGE结果表明,30株致泻大肠埃希氏菌PFGE带型种类多,各亲缘关系较近,但无100%的同源菌,同时PFGE分析结果表明在同一个粪便中有2种不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感染情况存在;药敏试验表明,30株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对阿莫西林、四环素耐药性最高,3耐以及以上占63.33%。结论泰州市腹泻病人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感染普遍存在,并以EPEC、EAEC、ETEC感染为主,菌株的耐药性较强,耐药谱广;基因型呈多态分布,且具有流行相关性。 董洪燕 杨建国 马智龙 赵爱兰 杜晓莉 戴锦霞关键词:多重PCR 毒力基因 PFGE 泰州市儿童猩红热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对泰州市儿童猩红热病例进行调查,探讨本地区猩红热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月1日-12月31日期间,泰州市各级综合医疗机构报告的儿童猩红热病例作为病例组,按户籍类型、年龄、性别和儿童职业4个指标1:2配... 移钱华 张琪 张翔 董洪燕 何义林关键词:发病特征 疾病防控 肠炎沙门氏菌鸡源株ompR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生物学特性与亲本株的比较 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为了探讨ompR基因在肠炎沙门氏菌生物被膜形成及毒力中的作用。【方法】以肠炎沙门氏菌作为母本,运用自杀性载体pGMB151构建了ompR基因缺失株,结晶紫染色法和扫描电镜观察测定缺失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细胞的吸附和侵入及小鼠攻毒试验测定缺失株的毒力。【结果】RT-PCR和蛋白表达证明了ompR基因缺失株构建成功;该缺失株不表达纤维素和菌毛,不形成生物被膜;上皮细胞吸附和侵入试验表明缺失株与野生株具有相同的吸附和侵入率;BALB/c鼠腹腔感染性试验表明,缺失株的半数致死量为106.67CFU,而野生株的半数致死量小于2 CFU。【结论】ompR基因既是肠炎沙门氏菌生物膜形成的调控基因,又是重要的毒力基因。 董洪燕 彭大新 焦新安 张小荣 陈素娟 卢艳 耿士忠 刘秀梵关键词:肠炎沙门氏菌 生物被膜 毒力 五株基因缺失的肠炎沙门菌免疫原性的研究 被引量:2 2014年 为了探讨ompR、spiA、rpoS、ompR-spiA、ompR-rpoS基因缺失株成为肠炎沙门菌减毒候选活疫苗的可能性,构建了3株rpoS、ompR-spiA、ompR-rpoS基因缺失株,通过口服方式把5株ompR、spiA、rpoS、ompR-spiA、ompR-rpoS基因缺失株接种BALB/c小鼠进行毒力测定和免疫保护性测定。结晶紫染色定量法显示,这5株基因缺失株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显著降低;毒力测定显示,它们的半数致死量比野生株的高10 000倍,双基因缺失株的毒力更弱。血清抗体水平测定表明,各基因缺失株可诱导机体产生较高的IgG抗体,并于注射后第3周达到高峰;攻毒后ompR、spiA、rpoS、ompR-spiA和ompR-rpoS基因缺失株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62.5%、50.0%、50.0%、50.0%和37.5%。结果表明,ompR基因缺失株可作为肠炎沙门菌减毒活疫苗的候选株。 董洪燕 彭大新 焦新安 陈素娟 孙化露 王小波 刘秀梵关键词:肠炎沙门菌 毒力 免疫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