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林妮

作品数:24 被引量:74H指数:6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医学教育研究立项课题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细胞
  • 10篇肿瘤
  • 8篇免疫
  • 6篇淋巴
  • 6篇淋巴瘤
  • 6篇病理
  • 5篇组织化学
  • 5篇免疫组织
  • 5篇免疫组织化学
  • 4篇细胞淋巴瘤
  • 4篇临床病理
  • 3篇细胞癌
  • 3篇活性
  • 2篇预后
  • 2篇增生
  • 2篇增生活性
  • 2篇增殖
  • 2篇肾细胞
  • 2篇肾细胞癌
  • 2篇受体

机构

  • 16篇第四军医大学...
  • 14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西京医院
  • 1篇宝鸡市人民医...
  • 1篇宝鸡市中医医...

作者

  • 24篇范林妮
  • 15篇刘一雄
  • 10篇黄高昇
  • 10篇王璐
  • 8篇朱瑾
  • 8篇王哲
  • 6篇王映梅
  • 5篇李培峰
  • 4篇张微晨
  • 4篇李侠
  • 4篇张月华
  • 4篇何芙蓉
  • 4篇尹志勇
  • 4篇李明阳
  • 3篇朱瑾
  • 3篇马静
  • 3篇魏洁
  • 2篇胡沛臻
  • 2篇郭英
  • 2篇王文勇

传媒

  • 6篇现代肿瘤医学
  • 5篇临床与实验病...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肿瘤
  • 1篇心脏杂志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医学诊断
  • 1篇全军第六届病...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鼻咽NK/T细胞淋巴瘤增生活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鼻咽NK/T恶性淋巴瘤的增生活性。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研究31例鼻咽NK/T细胞淋巴瘤和12例反应性病变的增生活性,并统计分析Ki67标记指数(Ki67 LI)。 结果...
王映梅范林妮胡沛臻何芙蓉朱瑾刘一雄王璐黄高昇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肿瘤诊断
文献传递
脾脏微结节性富于T细胞/组织细胞的B细胞淋巴瘤免疫表型及基因重排分析
2008年
目的探讨脾脏微结节性富于T细胞/组织细胞的B细胞淋巴瘤病理学特征。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基因重排及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CM)等方法进行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光镜下见病变呈结节状,以大量增生的小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为主,其间可见散在分布的大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示大细胞表达CD20、CD30、EMA。背景细胞中小淋巴细胞表达CD3和CD20,但以CD3为主,组织细胞CD68阳性。免疫球蛋白K链呈阳性重排,LCM进一步研究发现阳性重排主要来自CD20阳性的小B淋巴细胞。结论脾脏微结节性富于T细胞/组织细胞的B细胞淋巴瘤中的大细胞伴间变大细胞淋巴瘤样分化,与文献报道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不同。
范林妮何芙蓉王映梅王璐刘一雄张萌黄高昇
关键词:脾肿瘤淋巴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丙肝病毒
恶性肿瘤细胞系自发性老化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细胞系是否普遍存在自发性老化。方法:应用老化相关半乳糖苷酶(senescence-associatedbeta-galactosidase,SA-β-Gal)染色法检测10种恶性肿瘤细胞系中SA-β-Gal的表达情况,以及血清饥饿后该酶的表达变化。结果:在无诱导处理且处于对数生长期的10种恶性肿瘤细胞系中,均发现有SA-β-Gal表达阳性的细胞,但不同细胞系中该酶表达阳性的老化细胞所占比率明显不同,最低的是宫颈癌HeLa细胞系(0.65%),最高的是肝癌HepG2细胞系(3.69%)(F=13.006,P=0.000);SA-β-Gal阳性表达的老化细胞不都是多倍体细胞;给予无血清培养液饥饿24 h后,老化细胞数目明显增加(P=0.001)。结论:恶性肿瘤细胞系会发生自发性老化,其程度与细胞系种类有关。短期饥饿培养会明显增加老化细胞所占的比率,提示饥饿诱发细胞老化可能是抗肿瘤治疗的又一快速、简单且有效的途径。
朱瑾范林妮王璐赵辉吕杨刘一雄王文勇黄高昇
整合医学在心血管学科专业型研究生培养中的思考与实践被引量:2
2018年
专业型研究生是近来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心血管学科由于其专业性及复杂性较强,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对心血管学科至关重要。整合医学思维对心血管专业型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与科研创新能力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其实现途径更值得深思与总结。
尹志勇范林妮尹涛孙冬冬刘毅李妍陶凌
关键词:心血管医学教育
提高科研在医学本科生开展的几点体会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在新形势下医学本科生加强科研意识和技能培养的重要性以及意义。方法以病理教学为例通过结合本科生日常学习认知实际情况,从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及学校政策规范三个内容,强调双语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全面增强医学本科生的科研素养。结果通过教学模式,教师自身素质和学校政策法规的改善,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和热情均得到了极大地提高。结论医学生从本科开始接触科研,能够使之更好地适应当今医疗环境要求,为日后研究生学习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
刘一雄赵丹辉魏洁李明阳刘杨刘芳马静范林妮
关键词:本科生病理教学双语教学英文写作
RSK4与p63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研究核糖体S6蛋白激酶4(RSK4)和p63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探索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两者在肿瘤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 ision法检测RSK4和p63在72例食管鳞癌标本中的表达,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种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与其中66例住院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正常食管鳞状上皮中RSK4与p63主要表达于基底层细胞,而在食管鳞癌中RSK4和p63则表达于大部分肿瘤细胞,其阳性率分别为62.5%和83.8%。RSK4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病理分期呈正相关(P<0.05);RSK4与p63的表达在食管鳞癌中呈正相关(r=0.327,P=0.003),且大多在同一肿瘤细胞中共同表达。结论:RSK4与p63在食管鳞癌中存在异常表达,且RSK4与p63之间可能存在相互调控关系,研究RSK与p63表达及其相互关系将有助于探索食管鳞癌的发病机制,为其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刘艳红范林妮陈玲王景杰王哲
关键词:食管鳞癌P63免疫组织化学
灰区淋巴瘤治疗缓解后继发猫抓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2016年
目的:复习灰区淋巴瘤和猫抓病的概念、诊断标准、鉴别诊断,以及猫抓病伴淋巴瘤残留病变的诊断方法。方法报道1例灰区淋巴瘤治疗缓解后继发猫抓病的患者,进行 HE 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BER 原位杂交检测、BioMed2基因重排检测及形态学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灰区淋巴瘤缓解后继发猫抓病患者显示化脓性肉芽肿病变,在结节间中等偏大肿瘤细胞呈带状分布。肿瘤细胞CD20(部分+),PAX5+,CD30+,EBER-;IgH、IgL 重排显示单克隆性。在肉芽肿区显示 cat-scratch+,表明汗塞巴尔通菌感染。结论该例患者为猫抓病伴灰区淋巴瘤残留病变。灰区淋巴瘤需要与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鉴别,猫抓病继发于淋巴瘤时,可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克隆检测协助诊断有无淋巴瘤残留。
唐晓梅曾凯旋范林妮王映梅郑云郭英
关键词:猫抓病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被引量:6
2011年
免疫组织化学将传统形态学与传统免疫学结合起来,既可以在光镜下或电镜下观察组织或细胞的形态,实现组织或细胞定位;同时又发挥了免疫学中对特异抗原抗体定性定量的作用。随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发展,其在临床病理诊断和形态学研究中得作用越来越显著,如辅助诊断、指导治疗、评估预后等。但由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一多步骤、多环节、多因素影响的实验技术,有很多干扰因素都可能影响最终的检测结果,并造成错误的判断。
王映梅范林妮马世荣李侠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
反思性教学在培养病理学青年教师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反思性教学在培养病理学青年教师中的重要性和意义。方法以病理教学为例,通过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环节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结果通过反思性教学模式的培养,青年教师教学水平螺旋式上升。结论反思性教学可以促使青年教师形成一套适合授课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和体系,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医学毕业生,促进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
李侠范林妮赵丹珲魏洁马静刘芳刘杨李明阳刘一雄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病理学青年教师医学生教学模式
Toll样受体7,9与人细小病毒B19在桥本甲状腺炎发病机理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中人细小病毒B19(parvovirus B19,B19)抗原与TLR7,9(Toll-like receptor7,9)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连续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1例单纯桥本甲状腺炎及20例甲状腺腺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B19抗原及TLR7和TLR9的表达,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收集3例新鲜HT组织做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别检测B19抗原和TLR7,B19抗原和TLR9的共定位关系。另外,用免疫共沉淀检测3例新鲜标本中B19抗原和TLR9的相互作用。结果:B19抗原在桥本甲状腺炎组的阳性表达率为80.49%(33/41);TLR9在桥本甲状腺炎组的阳性表达率为82.93%(34/41);正常甲状腺组两者均阴性,两者差异非常显著(P<0.01)。B19抗原的阳性表达与TLR9的阳性表达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594,P=0.001)。免疫荧光双标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B19抗原和TLR9蛋白明确共定位于桥本甲状腺炎嗜酸性变的滤泡上皮细胞的胞质中。免疫共沉淀结果进一步显示B19抗原与TLR9存在相互作用。TLR7在桥本甲状腺炎组的嗜酸性变的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和正常甲状腺组织表达均阴性。结论:TLR9通过识别B19抗原在HT的发病中起作用,TLR9很可能是B19病毒感染的识别受体。
张月华王璐朱瑾范林妮张微晨刘一雄王哲阎庆国郭英黄高昇
关键词:桥本甲状腺炎人细小病毒B19TOLL样受体7TOLL样受体9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