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义华

作品数:40 被引量:101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南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3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2篇文学
  • 8篇文化
  • 4篇代文
  • 4篇道德
  • 4篇品格
  • 3篇当代文学
  • 3篇学史
  • 3篇审美
  • 3篇文学史
  • 3篇文学研究
  • 3篇现代品格
  • 3篇小说
  • 3篇民族文学
  • 2篇道德问题
  • 2篇东方主义
  • 2篇叙事
  • 2篇中国现代文学
  • 2篇中国现代文学...
  • 2篇人文
  • 2篇审美个性

机构

  • 21篇三峡大学
  • 9篇四川大学
  • 5篇华中师范大学
  • 4篇武汉大学
  • 3篇中南民族大学
  • 2篇四川省社会科...
  • 2篇中南民族学院

作者

  • 36篇罗义华
  • 6篇邹建军
  • 2篇王永波
  • 2篇闫丽霞
  • 1篇杨何波
  • 1篇杨莉
  • 1篇吕亮
  • 1篇罗凌
  • 1篇金凤
  • 1篇易丹
  • 1篇程炉威

传媒

  • 4篇外国文学研究
  • 3篇中华文化论坛
  • 3篇当代文坛
  • 3篇三峡大学学报...
  • 3篇世界文学评论...
  • 2篇民族文学研究
  • 2篇三峡文化研究
  • 1篇江汉论坛
  • 1篇文艺争鸣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中南民族学院...
  • 1篇荆门职业技术...
  • 1篇华文文学
  • 1篇鲁迅研究月刊
  • 1篇学术论坛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江汉大学学报...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长江师范学院...
  • 1篇现代中国文化...

年份

  • 1篇2023
  • 6篇2010
  • 4篇2009
  • 8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流动的现代性理论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新视野被引量:1
2008年
齐格蒙特·鲍曼的"流动的现代性"理论,阐述了现代性的"流体"特质,显示出独特的方法论意义,在这一理论视野下,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文学现代品格的"流动性"特征,具体表现为:主体性的分离、文化立场与民族国家意识的变异、文学空间的不断分裂、时空意识的错位、道德意识与审美品格的分化。"流动性"正是转型期文学现代品格的一种表征。
罗义华
关键词:齐格蒙特·鲍曼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在传统与反传统之间游走与抉择——试论白先勇的审美心灵图式被引量:3
2003年
本文通过对审美个性、本能及童年经验、社会文化、社会生活等影响白先勇心理态势和价值取向的因素的分析 ,揭示了白先勇在传统与反传统之间游走与抉择的审美心灵图式及其具体体现。
罗义华
关键词:审美个性童年经验传统文化
有关《烦忧》的三个圈套被引量:2
2005年
《烦忧》一诗无论是在诗歌意象还是文本的叙事策略上都受到了保尔.福尔诗作的影响;《望舒诗稿》中对《烦忧》诗的音律的修改这一事实说明,早在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戴望舒就已经开始了对早期诗歌观念的自我修正;对《烦忧》一诗的思想性在认识上的差异和分歧,突出了现代文学研究领域中传统批评意识的某些弊端。
罗义华
关键词:圈套思想性
清新俊雅、刚柔相济、蔚然古风——论张泽勇散文的风格及其文化质性
2009年
王永波罗义华
关键词:散文集刚柔相济文化古风
现代品格的多面性与自我调适——对梁、胡文化论战的一种理解
2007年
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的梁启超与胡适的文化论战具有明显的社会功利与个人功利色彩;在针锋相对的表象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共同的文化调和主义立场。这一场文化论战,是现代性进程中的内在调节行为,体现了转型期中国文化现代品格的多面性与自我调适的可能性,因而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罗义华
关键词:功利主义现代品格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的问题与对策——以湖北长阳对传承人的保护为个案被引量:2
2008年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工作,目前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本次会议提出的一些议题,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生态保护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问题。
罗义华闫丽霞
关键词:物质文化文化生态保护民间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无形
寻找东方主义:当代中国美华文学研究的文化症结--以哈金研究为例
本文拟在梳理国内哈金批判的相关著述的基础之上,具体解析东方主义批评话语的文化逻辑及其适用范围,并进而探讨中国当代学人的文化反省与批评立场问题。
罗义华邹建军
关键词:华文文学批评话语东方主义
文献传递
雪莱诗歌和道德关系研究被引量:11
2008年
雪莱的道德观建立在他受泛神论和绝对理念影响而形成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之上,表现出复杂多质的特性。雪莱的诗在相当程度上是以人类道德的塑造为精神旨归的,博爱、平等、自由构成了雪莱诗歌世界中关于人类德性的基本精神底蕴。《为诗辩护》以伦理道德为核心范畴构建了雪莱独特的诗学体系,这种以进化论、功利主义和动机论相结合而形成的诗学思想及其批判功能具有重大的社会政治学和道德科学的意义。
罗义华
关键词:雪莱诗歌道德诗学
长阳南曲与昆剧《桃花扇》渊源关系之再考察——兼与王峰商榷
2009年
有学者根据顾彩《容美纪游》的相关内容,认为长阳南曲渊源于容美土司时期司主田舜年、田丙如、田如对昆曲《桃花扇》的移植和扶持。但笔者从曲体结构、乐器伴奏形式、演唱组织形式及传播影响的地域性等方面论证长阳南曲与昆剧《桃花扇》有差异,认为二者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不能界定为渊源关系。
罗凌罗义华
关键词:长阳南曲桃花扇曲体结构
《战废品》的叙事基点、叙事策略及其破绽
作为一部反思朝鲜战争的作品,《战废品》着力探讨了志愿军战俘所遭遇的人道主义困境,并深入挖掘了战俘营里的人性世界,人道主义与人性问题构成了小说的叙事基点;小说以俞元为中心构建了一个包含多维文化视点的叙事链条,这种叙事策略使...
罗义华邹建军
关键词:人道主义人性成见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