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索玉梅

作品数:41 被引量:67H指数:4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军队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6篇心病
  • 26篇肺心病
  • 24篇慢性
  • 18篇慢性肺
  • 11篇心脏
  • 11篇心脏病
  • 10篇慢性肺心病
  • 8篇源性
  • 8篇肺源性
  • 8篇肺源性心脏病
  • 8篇病患
  • 7篇阻塞性
  • 7篇肺心病患者
  • 6篇阻塞性肺疾病
  • 6篇慢性肺源性
  • 6篇慢性肺源性心...
  • 6篇肺疾病
  • 5篇衰竭
  • 5篇老年
  • 5篇老年慢性

机构

  • 37篇解放军第四医...
  • 5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青海医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38篇索玉梅
  • 37篇杨生岳
  • 35篇冯恩志
  • 19篇高玲
  • 18篇赵宁伟
  • 17篇董红梅
  • 14篇张瑛
  • 6篇詹正嵩
  • 6篇祁玉曙
  • 5篇赵丽红
  • 4篇马子琪
  • 4篇沈君礼
  • 3篇吴雪梅
  • 2篇谢新民
  • 2篇朱艳媚
  • 1篇刘彤
  • 1篇罗书练
  • 1篇陈晖萍
  • 1篇郭玉枝
  • 1篇张爱军

传媒

  • 10篇中国危重病急...
  • 10篇西北国防医学...
  • 5篇高原医学杂志
  • 5篇中华结核和呼...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青海医药杂志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第七届全国老...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4篇2001
  • 5篇2000
  • 4篇1999
  • 9篇1998
  • 5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3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原地区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夜间睡眠减氧饱和的观察被引量:5
1998年
目的探讨高原老年肺心病患者夜间睡眠减氧饱和及与呼吸功能的关系。方法对34例高原老年肺心病缓解期患者作了白天血气、血氧饱和度(SaO2)、肺功能、最大跨膈压(Pdimax)和夜间睡眠脑电图、眼电图、SaO2连续监测。结果高原老年肺心病患者夜间睡眠快动眼睡眠(REM)和非REM(NREM)期平均SaO2(MSaO2)和最低SaO2(MmSaO2)较白天觉醒SaO2(DSaO2)明显降低(均为P<001),以REM期最明显;高碳酸血症组较无碳酸血症组降低明显(P<001或005)。MSaO2与DSaO2、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75%、50%和25%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V75/Ht(m)、V50/Ht(m)、V25/Ht(m)(Ht为身高,m为米)〕、Pdimax和MmSaO2与DSaO2呈明显正相关(r=0738、0687、0771、0889、0568、0876、0822,均为P<001)。结论高原老年肺心病患者夜间睡眠有明显减氧饱和,尤以REM期最明显。
杨生岳冯恩志赵宁伟索玉梅詹正嵩董红梅高玲
关键词:肺心病低氧血症呼吸功能试验
FEV_1%和FEV_1/FVC对判断高原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流阻塞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比较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 (FEV1% )与FEV1/FVC比值 (FEV1/FVC)对判断高原COPD气流阻塞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比分析了海拔 2 2 6 0~ 390 0m地区 86例COPD、32例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患者和 30例健康人的FEV1%与FEV1/FVC。结果 :COPD组FEV1%与FEV1/FVC呈正相关 (r=0 .897,P <0 .0 1)。依FEV1% <82 %、FEV1/FVC <77%作为判断气流阻塞标准 ,COPD组分别为 87.2 1%和 86 .0 5 % ,限制组分别为 84.38%和 12 .5 0 % (P <0 .0 1)。作为COPD分级标准 ,FEV1%与FEV1/FVC的下降不一致 ,Ⅱ、Ⅲ级FEV1/FVC显著高于FEV1% (P <0 .0 1或P <0 .0 5 ) ,Ⅰ级略低于FEV1% (P >0 .0 5 )。结论 :FEV1%和FEV1/FVC对诊断高原COPD气流阻塞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FEV1/FVC能较好地区别阻塞性与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在判断气流阻塞分级时 ,FEV1%较好。
杨生岳冯恩志郭玉枝索玉梅张瑛高玲董红梅赵丽红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流阻塞FEV1FEV1/FVC
高原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夜间睡眠吸氧时减氧饱和的研究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探讨高原COPD患者夜间睡眠吸氧时氧饱和度的变化。方法 :对 40例高原COPD患者白天肺功能、呼吸空气和吸氧时血气、夜间呼吸空气和吸氧时的SaO2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夜间睡眠呼吸空气时平均SaO2 (MSaO2 )显著降低 ,SaO2 <85 %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百分比 (T 85 )为 86 .3% ;吸氧时MSaO2 为 87.4%。以T 85 >30 %将本组分为无减氧饱和 (A组 ,占 5 5 % )及减氧饱和 (B组 ,占 45 % )组 ,睡眠呼吸空气或吸氧时B组MSaO2 和最低SaO2 (MmSaO2 )显著低于、T 85显著高于A组 (P均 <0 .0 1)。B组FEV1显著低于A组 (P <0 .0 1) ;白天呼吸空气或吸氧时B组PaO2 显著低于、PaCO2 显著高于A组 (P <0 .0 1或 <0 .0 5 )。睡眠呼吸空气或吸氧时MSaO2 、T 85与FEV1、SaO2 呈正相关 ,与PaCO2 呈负相关 (P均 <0 .0 1)。结论 :高原COPD患者睡眠呼吸空气时有明显减氧饱和 ,吸氧时约半数减氧饱和。
冯恩志杨生岳索玉梅张瑛董红梅高玲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氧疗氧饱和度
高原肺心病患者日间动脉氧分压>6.7kPa伴和不伴夜间减氧饱和与生存的关系
1997年
高原肺心病患者日间动脉氧分压>6.7kPa伴和不伴夜间减氧饱和与生存的关系杨生岳冯恩志张志强索玉梅董红梅高玲赵宁伟为探讨高原慢性肺心病(HACCP)夜间减氧饱和(NOD)与生存的关系,对海拔2260~3200m地区46例日间动脉氧分压(PaO2)>6...
杨生岳冯恩志张志强索玉梅董红梅高玲赵宁伟
关键词:肺心病高原性动脉氧分压
高原地区慢性肺心病患者吸气相腹壁内向移动的临床研究
1997年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肺心病患者吸气相腹壁内向移动的发生机理及预后;方法:对16例高原地区肺心病吸气相腹壁内向移动患者(A组)测定了肺功能、血气和吸气肌功能,与33例无腹壁内向移动的患者(B组)对比;结果:A组VD/VT、PaCO2、TTdi明显高于B组(P均<0.01),FEV1、FEV1/FVC、V75/Ht(m)、V50/Ht(m)、V25/Ht(m)、Pa-CO2、PImax、Pdimax明显低于B组(P<0.01或<0.05),以Pdimax降低最突出,仅0.91±0.34kPa。A组坐立前倾位时,PaO2、PImax、Pdimax明显增高(P<0.01或<0.05),Pa-CO2、TTdi明显降低,P均<0.05。一年内病死率,A组62.5%,B组15.2%,P<0.01;结果:高原地区肺心病患者吸气相腹壁内向移动、呼吸困难、呼吸衰竭与膈肌疲劳有关;坐立前倾位可改善通气和膈肌功能;该患者预后不良。
杨生岳冯恩志赵宁伟索玉梅詹正嵩
关键词:肺心病
高原肺原性心脏病患者日间PaO_2>6.66kPa伴和不伴夜间减氧饱和与生存的关系被引量:4
1997年
目的:探讨高原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夜间减氧饱和(NOD)与生存的关系。方法:对46例日间动脉血氧分压(PaO2)>6.66kPa高原肺心病缓解期患者作日间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和夜间血氧饱和度(SaO2)连续监测。结果:①与非NOD组比较,NOD组日间PaO2明显低于非NOD组;PaCO2明显高于非NOD组;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0)/身高(Ht)、FEV1.0/FVC(用力肺活量)、V50/Ht、V25/Ht也明显低于非NOD组;NOD组睡眠平均SaO2和最低SaO2明显低于非NOD组;平均生存时间和5年生存率NOD组明显低于非NOD组。②FEV1.0/Ht、FEV1.0/FVC、V50/Ht与生存时间也有相关性。③结论:高原肺心病NOD与其预后有明显关系,FEV1.0/Ht、FEV1.0/FVC、V50/Ht对判断预后也有价值,建议此类患者应监测夜间SaO2及进行长期氧疗。
杨生岳冯恩志张志强索玉梅董红梅高玲赵宁伟
关键词:肺心病
高原地区慢性肺心病和重症哮喘救治的系列研究
杨生岳冯恩志沈君礼罗书练索玉梅赵丽红等
该课题通过对727例高原慢性肺心病和重症哮喘(肺心病433例、重症哮喘294例)患者的救治进行系列研究表明:(1)脑脊液酸碱失衡是高原肺性脑病的主要因素;神经源性炎症可能参与了高原慢性肺心病气道炎症过程及随后的气道狭窄;...
关键词:
关键词:慢性肺心病重症哮喘救治
加强营养支持对改善高原地区肺心病营养不良患者呼吸和免疫功能的作用
1998年
目的:为探讨加强营养支持对高原地区肺心病缓解期营养不良患者呼吸和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对30例高原(海拔2260~3200m)慢性肺心病缓解期营养不良(ND)患者在加强营养支持前后作了肺功能、吸气肌功能、动脉血气、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测定,并与本地肺心病营养正常(NN)患者对比;结果:ND组三头肌皮肤皱褶厚度(TSF)、上臂中部周径(MAMC)、口腔最大吸气压(PImax)、最大跨膈压(Pdimax)、PaO2、IgA、C3、C4均明显低于NN组(P均<0.01),膈肌张力—时间指数(TTdi)和PaCO2明显高于NN组(P均<0.01),两组FEV1.0、IgG、IgM无差异性。ND组加强营养支持6周后,体重明显增加,TSF、MAMC、PImax、Pdimax、PaO2、IgA、C3、C4明显提高(P<0.01或<0.05),TTdi,PaCO2明显下降(P<0.01);结论:加强营养支持治疗能明显改善高原地区肺心病营养不良患者的呼吸功能和增强其免疫功能。
杨生岳冯恩志赵宁伟索玉梅董红梅高玲
关键词:肺心病营养不良免疫治疗
高原地区哮喘急性发作吸高浓度氧对气体交换的影响
2002年
目的 :探讨吸高浓度氧对高原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气体交换的影响。方法 :对高原地区 36例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测定呼吸空气条件下肺功能和动脉血气后 ,用非重复呼吸面罩吸 10 0 %氧 30min ,在第 30分钟重复上述测定。对其中 10例重度气流阻塞哮喘吸氧 (3~ 5 )L·min-1,在第 30分钟测定动脉血气。结果 :吸 10 0 %氧 30min时 ,PaCO2 和PaO2 显著高于呼吸空气 (P <0 .0 1) ,PaCO2 保持不变或轻度下降 11例 (A组 ) ,升高 2 5例 (B组 )。吸 10 0 %氧时 ,A组FEV1占预计值 %和PaO2 差异有显著性(P <0 .0 1)。B组PaCO2 、PaO2 差异非常显著 (P均 <0 .0 1)。呼吸空气和吸氧时 ,A组FEV1占预计值 %、PaO2 显著高于 ,PaCO2显著低于B组 (P均 <0 .0 1)。PaCO2 升高≤ 0 .2 7kPa和 >0 .2 7kPa组 ,PaCO2 和PaO2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P <0 .0 1)。吸氧时FEV1占预计值 %与PaCO2 呈显著负相关 (r=- 0 .72 6 ,P <0 .0 1)。结论 :高原哮喘急性发作重度气流阻塞患者吸高浓度氧影响CO2 的排出 ,吸 3~
杨生岳冯恩志陈晖萍索玉梅张瑛
关键词:哮喘急性发作气体交换高浓度氧
高原地区老年慢性肺心病缓解期患者营养状态与呼吸肌力量的关系被引量:8
2001年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老年慢性肺心病缓解期营养不良与呼吸肌力量的关系及营养补充对呼吸肌功能、肺功能和血气的影响。 方法 测定了 46例高原地区患者的体重占理想体重 (IBW )百分比 (%IBW)、体重指数 (BMI)、肱三头肌皮皱厚度 (TSF)、上臂中点肌肉周径 (MAMC)、口腔最大吸气压 (PImax)、最大呼气压 (PEmax)、最大跨膈压 (Pdimax)、1s用力呼气容积 (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和FEV1/用力肺活量 (FVC)比值 (FEV1/FVC)、动脉血氧分压 (PaO2 )、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和血清白蛋白 (Alb)。分为营养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 2 3例。营养治疗组热量在正常基础上增加45 %~ 5 0 % ,对照组维持原饮食。 4周后重复上述测定。 结果 治疗前 ,治疗组FEV1% (38 1±9 9)、FEV1/FVC(4 9 3± 10 1) %、PaO2 (6 13± 0 6 5 )kPa、PaCO2 (5 72± 0 6 9)kPa、%IBW(81 8± 6 8)、TSF(9 8± 3 2 )mm、MAMC(17 9± 2 9)cm、PImax(3 11± 0 95 )kPa、PEmax(3 86± 0 98)kPa、Pdimax(2 92±0 87)kPa与对照组〔分别为 (39 1± 10 5 ) %、(5 0 1± 10 5 ) %、(6 2 8± 0 6 8)kPa、(5 6 5± 0 70 )kPa、82 3± 7 3、(10 1± 3 5 )mm、(18 1± 2 7)cm、(3 0 8± 0 92 )kPa、(3 87± 1 0 2 )kPa、(2
杨生岳冯恩志祁玉曙索玉梅张瑛
关键词:慢性肺心病营养障碍呼吸肌功能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