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管纪惠

作品数:24 被引量:192H指数:8
供职机构: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艾滋病防治社会动员经费项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健康
  • 5篇艾滋病
  • 4篇影响因素
  • 3篇健康教育
  • 3篇干预
  • 2篇收视
  • 2篇受众
  • 2篇突发公共
  • 2篇突发公共卫生
  • 2篇突发公共卫生...
  • 2篇卫生事件
  • 2篇吸烟
  • 2篇吸烟率
  • 2篇吸烟现状
  • 2篇目标受众
  • 2篇戒毒
  • 2篇戒毒所
  • 2篇疾病控制
  • 2篇公共卫生
  • 2篇公共卫生事件

机构

  • 19篇福建省疾病预...
  • 5篇厦门市疾病预...
  • 4篇福建医科大学
  • 4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耶鲁大学
  • 3篇厦门市卫生局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中国预防医学...
  • 2篇龙海市疾病预...
  • 2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福建省卫生防...
  • 1篇美国加州大学
  • 1篇福建省卫生厅
  • 1篇寿宁县疾病预...

作者

  • 24篇管纪惠
  • 5篇洪源浩
  • 5篇欧光忠
  • 4篇徐瑜
  • 4篇柔克明
  • 4篇吴尊友
  • 3篇何水荣
  • 3篇卞坚强
  • 3篇曹晓斌
  • 3篇苏成豪
  • 3篇殷文武
  • 3篇王常合
  • 3篇李蓬
  • 3篇姚冠华
  • 3篇林英
  • 3篇路瑞芳
  • 3篇严延生
  • 3篇陈友兰
  • 3篇陈翔
  • 3篇陈锦辉

传媒

  • 7篇中国健康教育
  • 3篇海峡预防医学...
  • 2篇中国农村卫生...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健康教育与健...
  • 1篇卫生研究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江苏预防医学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海峡科学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年份

  • 2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2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提高大众意见领袖(POL)干预效果的探索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索提高大众意见领袖(POL)干预方法在我国应用的技巧和提高干预效果的关键。方法本研究以8家曾经应用大众意见领袖(POL)干预方法开展预防性病/艾滋病项目的福州农贸市场中的个体工商户为研究对象,4家为干预市场,另4家是上述干预市场的对照市场,应用定性和定量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对意见领袖传播项目核心信息情况、意见领袖的参与情况以及推动个体工商户危险行为的改变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应用大众意见领袖(POL)干预的个体工商户掌握核心信息和危险行为改变明显优于其对照市场;干预效果好的市场,其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参与的主动性比干预效果差的市场好;干预效果好的市场,意见领袖推动个体工商户改变危险行为优于干预效果差的市场。结论大众意见领袖干预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方法,特别是在纠正危险行为方面有明显的效果;提高大众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参与程度,大力推动核心信息传播是应用该方法提高干预效果最重要的技巧。
管纪惠吴尊友柔克明Li LiHIV/STD Prevention Trial Group of NIMH Collaborative
关键词:意见领袖
福建省两市戒毒所和妇教所开展艾滋病检测与咨询的定性研究
2009年
目的了解福建省两市戒毒所和妇教所的工作人员和收容人员,对艾滋病检测与咨询的态度及实践情况。方法在戒毒所和妇教所采用专题小组讨论和个人深入访谈的方法,了解场所工作人员和收容人员对开展艾滋病检测与咨询的态度以及实施中的问题等。结果戒毒所和妇教所收容人员对艾滋病的认识不高,对高危行为带来的危害认识不足。每个进所的收容人员都进行了健康体检,包括艾滋病病毒(HIV)检测,但多数收容人员并不知道自己做过HIV检测。收容人员对在场所开展检测与咨询表示欢迎,表示不愿意做HIV检测的收容人员,其原因主要是自认为没有必要做和害怕受到歧视。结论在戒毒所和妇教所的收容人员,对艾滋病检测与咨询具有可接受性,需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这些场所执行的艾滋病检测与咨询服务。
柔克明苏成豪曹晓斌马伟姚冠华管纪惠吴尊友王常合李蓬殷文武Kaveh Khoshnood
关键词:戒毒所妇教所
福建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养老现状及需求调查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了解福建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养老现状及需求,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福建省城乡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共1,501名进行调查。结果空巢老人(老夫妻同住或一人独居的)占37.3%;子女与其居住在同一城市但做不到每月探望1次的占28.2%;没有收入靠子女供养的占37.2%,其中,农村老人靠子女供养的占54.4%;85.7%的老年人报告患有1种或多种慢性病;对自己的养老生活很满意和满意的占37.8%;养老生活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养老金不足(45.1%)和身体多病(27.8%);老年人对社会的最大愿望是提供便捷的就医服务(63.9%);对社区最大的希望是为社区困难老人提供帮助(67.8%);对子女最大的愿望是尊重老人(62.4%);老年人婚姻状况越好(伴侣健在)、居住在城区、养老费用充足、生活自理能力强、看病越方便的老年人,其对养老生活的满意度越高(P<0.05)。结论福建省城乡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养老面临养老金不足、自身多病以及子女不在身边等困难,需要社会和社区在养老政策、就医服务、慢性病防治以及对老年人的照看等方面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服务。
管纪惠苏丽壬陈友兰傅小彬方乃成林嵩黄圣兴魏太明马斌姚文忠郑鸿青
关键词:养老
“行动”专题片《碘盐缺乏病防治》制作质量与收视效果快速评价研究
1996年
本研究运用专题小组讨论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组织小样本目标受众对“行动”专题片《碘缺乏病防治》的制作质量及收视效果进行了快速评价,了解了目标受众对该片的反应,建议及对“行动”专题片的需求热点。从材料制作角度分析了影响收视效果的种种因素,为今后提高“行动”材料制作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马金铭米光明何湘利管纪惠乔艳华
关键词:碘盐专题小组讨论碘缺乏病收视效果专题片目标受众
福建省首次公众健康素养状况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了解福建省公民健康素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样法选择11个区县15~69岁4701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用健康素养综合指标及分类指标评价。[结果]有效问卷回收率99.8%(4692/4701)。公众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5.5%,其中具备基本知识与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基本技能素养者分别占11.7%、6.2%和13.5%。不同性别、文化、年龄和地区的人群指标差异显著。从5类健康问题素养分析,具备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预防、慢性病预防、安全与急救及基本医疗素养的占比分别是29.1%、10.3%、4.0%、17.8%和5.7%。影响健康素养的主要因素是文化、年龄和城乡差异。[结论]福建省公众的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应有针对性地制定健康教育与促进策略,提高公众健康素养。
洪源浩严延生管纪惠徐瑜何水荣陈翔林英卞坚强路瑞芳欧光忠陈锦辉
关键词:健康教育影响因素
福建省公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与技能现状及影响因素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了解福建省公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与技能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抽取项目点2 000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居民知识和技能比较:男高于女,城高于乡;低年龄组者、文化程度高者其知识和技能较高;主要影响因素是文化程度和城乡差异。结论福建省公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与技能与文化程度、城乡、年龄和性别有关。应采用多种方式宣传教育,重点放在农村和文化程度低的居民。
洪源浩管纪惠颜翠兰魏太明郑坚郑传薪徐瑜陈锦辉卞坚强路瑞芳何水荣陈翔欧光忠林英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疾病控制健康教育
三万名大、中学生吸烟状况的调查研究被引量:59
1995年
1989~1990年作者对福州、厦门、沈阳、成都四城市的16所中学和7所大学3万名学生中的吸烟状况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男生吸烟率初中为4.17%、高中为12.65%、大学为30.48%;女生吸烟率初中为0.18%、高中为0.21%、大学为2.19%。吸烟率随年龄和学龄的增长而上升,男生吸烟率远比女生高。开始吸烟年龄,初中男生主要为12~14岁、高中男生为14~16岁、大学为17~20岁。开始吸烟的主要原因是伙伴劝吸、生活无聊和消除紧张,家人吸烟对学生也有很大影响。调查结果与1984年全国吸烟调查结果相比,5年间男生吸烟率初中上升1.7个百分点、高中上升9.6个百分点、大学上升9.1个百分点,呈上升趋势。
钮式如关源田本淳管纪惠张栋刘蕴兰吕姿之郭海恩陆宝玉郭百鸣
关键词:吸烟吸烟率青年流行病学调查
福建泉州社会组织参与MSM人群干预活动效果分析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探索通过与社会组织合作共同开展男男性行为者(MSM)人群艾滋病防治活动,提高该人群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及改变危险行为的有效性。方法在泉州地区MSM人群经常活动的场所,通过当地MSM人群的社会组织开展干预活动,并比较干预前后的人群知信行变化。结果目标人群中,知道5种可能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的比例,从干预前的33.4%,提高到干预后的46.5%;知道100%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能减少艾滋病传播的比例,从干预前的59.9%,提高到干预后的81.6%;知道感染了性病更容易感染艾滋病的比例,从干预前的41.4%,提高到干预后的59.0%。发生同性性行为时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从干预前的41.4%,提高到干预后的54.5%;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受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的比例,从干预前的37.3%,提高到干预后的54.5%。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与当地MSM人群的社会组织合作,由该组织中的同伴教育者开展干预活动,可以有效提高MSM人群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改变不安全的性行为。
管纪惠欧光忠陆风
关键词:社会组织MSM人群健康干预
厦门市某小学儿童肥胖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索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评价学校对肥胖儿童进行群体性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条件基本相同的两所小学,1所为干预学校,1所为对照学校。干预学校开展"中国/WHO以肥胖控制为切入点发展健康促进学校"活动,对照学校不开展相关活动。2004年4月完成基线调查,然后对两所学校各820名学生进行持续4年的跟踪监测,并于每年的4月分别对两所学校全体学生、学生家长和全体教职工进行知信行问卷调查、身高测量和体重测量。结果厦门市学龄期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主要为营养过度和饮食行为偏差,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后,干预校学生的肥胖率和超重率显著下降,分别从原来的28.3%和17.4%下降到9.9%和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0.322,P<0.01);知识、态度、行为的正确率显著提高,分别从原来的51.5%、82.7%和59.4%提高到95.3%、99.1%和9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1。结论健康促进学校活动对肥胖儿童进行群体性干预的效果显著,为儿童肥胖干预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陈友兰杜玉开杨晓剑管纪惠余红徐月英
关键词:儿童肥胖影响因素
'96上半年联合监测点情况分析
1997年
此次调查虽然三县(市)“行动”专题片两种收视率均较高,但调查对象尚有15.7%从未看过此套节目;尽管绝大多数受众对此专题片表示喜欢,然则不足10分钟的片子从头至尾看完者不足半数,一个月内能够收视4次以上者只有1/3。
马金铭丁刚乔艳华何湘利管纪惠米光明
关键词:收视行为目标受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