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伟
- 作品数:32 被引量:145H指数:6
- 供职机构:陕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p53N15融合肽转染肺腺癌细胞系H1299的抗肿瘤作用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p53N15融合肽转染对肺腺癌细胞H1299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腺体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载体把p53N15融合肽高效导入p53缺失肺腺癌H1299细胞系,应用相差倒置显微镜观察、MTf细胞活性试验及流式细胞仪技术分析p53N15对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p53N15融合肽在H1299细胞中得到了高效表达并发挥明显效应,表现为显微镜下,重组病毒转染72h可见大片细胞死亡。MTF试验分析,重组病毒转染组细胞活性明显降低。流式细胞仪技术显示,重组病毒转染组可见大量死亡细胞。结论p53N15融合肽转染可明显抑制肺腺癌细胞H1299的体外生长。
- 王宏涛杜绪仓李曙东豆亚伟曹燕飞田伟王全颖杨广笑
- 关键词:基因疗法融合肽
- 培美曲赛维持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观察培美曲赛维持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预后。方法:连续观察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住院维持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8例,53例采用培美曲赛单药维持治疗患者,24例采用多西他赛单药维持治疗,21例采用吉西他滨单药维持治疗,每2个周期评价客观疗效,达到ORR的患者继续维持治疗,其它患者换药治疗,同时记录维持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2个周期维持治疗后培美曲赛组、多西他赛组、吉西他滨组ORR率分别为24.53%、8.33%、0.0%(P〈0.05)。培美曲赛组平均无进展生存期为(8.7±1.3)月,明显长于多西他赛组和吉西他滨组(P〈0.05)。三组平均生存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培美曲赛组主要的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Ⅰ-Ⅱ级、Ⅲ-Ⅳ的发生率分别50.94%和11.32%,略低于多西他赛组和吉西他滨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多西他赛组和吉西他滨组(P〈0.05)。三组在其它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培美曲赛维持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耐受性好,不良反应较轻,完成治疗比例高,无进展生存期长,是提高预后的较理想药物。
- 罗向晖戴云田伟豆亚伟朱建飞李曙东王宏涛
- 关键词:培美曲赛非小细胞肺癌
- 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在肺气肿患者肺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研究胰岛素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组织的作用机制。方法:择期行肺减容手术患者99例,术前2周开始即给予极化液(含胰岛素液)治疗。术中取肺减容切除肺组织,Western blot印迹法检测肺组织蛋白激酶B(Akt)、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变化。结果:胰岛素治疗后肺气肿患者肺组织内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表达水平较其对照组增加(P<0.05)。胰岛素治疗后肺气肿患者肺组织内P38-MAPK表达与其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胰岛素治疗后肺气肿患者肺组织内NF-κB表达较其对照组增加(P<0.05)。结论:胰岛素可能通过在COPD患者的肺组织中激活PI3/Akt信号转导途径并激活其下游的转录因子NF-κB抑制多种刺激所诱发的细胞凋亡。
- 豆亚伟王宏涛田伟朱建飞戴云罗向晖陈耀华
- 关键词:肺气肿胰岛素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NF-ΚB
- 血清癌胚抗原、甲胎蛋白、人附睾上皮分泌蛋白4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人附睾上皮分泌蛋白4(HE4)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53例NSCLC患者和177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CEA、AFP、HE4水平,并分析其与NSCLC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CEA、AFP、HE4检测对NSCL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CEA、AFP、HE4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2年,153例NSCLC患者中,生存112例,死亡41例,病死率为26.80%。预后死亡NSCLC患者的血清CEA、AFP、HE4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生存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分期为广泛期、有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为低中分化、肿瘤直径≥2 cm、CEA水平升高、AFP水平升高、HE4水平升高均为NSCLC患者预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EA+AFP+HE4检测预测NSCLC患者预后的AUC为0.917(95%CI:0.871~0.964),此时的灵敏度为0.954、特异度为0.969,均高于三者单独检测及CEA+HE4检测。结论NSCLC患者血清CEA、AFP、HE4水平均较高,三者与NSCLC患者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分化程度、肿瘤直径均有关,三项指标水平升高不利于患者的预后。
- 吕珊珊豆亚伟陈耀华田伟王宏涛
- 关键词:癌胚抗原甲胎蛋白非小细胞肺癌
- 一种胸外科医生用肋骨牵开装置
- 本发明涉及胸外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胸外科医生用肋骨牵开装置,包括:牵开器本体,所述牵开器本体包括翻转板,所述翻转板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微型电机,所述第一微型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上活动安装有两组活动块...
- 田伟豆亚伟王宏涛
- 文献传递
- 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卡铂治疗Ⅳ期肺腺癌的疗效与生存情况差异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观察Ⅳ期肺腺癌患者采用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卡铂治疗的疗效及远期生存情况。方法选择医院2013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Ⅳ期肺腺癌患者50例,给予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卡铂治疗,再选择医院同期收治的Ⅳ期肺腺癌患者50例,给予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两组患者均给予20个月随访,观察两组患者远期生存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紫杉醇脂质体组患者远期疗效高于培美曲塞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Ⅳ期肺腺癌患者时,采用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卡铂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罗向晖田伟豆亚伟戴云陈耀华朱建飞王宏涛李曙东杨慧
- 关键词:紫杉醇脂质体卡铂疗效
- 绿原酸诱导肺癌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研究绿原酸对人肺癌A549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四氮唑盐(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绿原酸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间接荧光标记法测定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的变化;分光光度法检测绿原酸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EGFR-TPK)、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和氨肽酶N(aminopeptidase,APN)活性的变化。结果MTT法检测显示,绿原酸在24 h、48 h和72 h时均可抑制A549细胞增殖,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关系趋势;绿原酸作用48 h后,细胞凋亡率呈现明显增高的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100μg/ml质量浓度的绿原酸作用下使细胞内活性氧(ROS)百分率达到了(42.32±3.3)%,与对照组相比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绿原酸对APN、EGFR-TPK和MMP-2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8.12±0.78)、(29.43±2.76)和(1.54±0.13)μg/ml,显示出了较好的抑制效果。结论绿原酸可以抑制A549的增殖和转移,促进细胞凋亡,其凋亡机制可能与细胞内活性氧组分的增多及APN、EGFR-TPK和MMP-2活性降低有关。
- 田伟豆亚伟王宏涛朱建飞戴云罗向晖
- 关键词:绿原酸人肺癌A549凋亡活性氧组分基质金属蛋白酶氨肽酶N
- 逆行肺叶切除在肺癌手术中的意义(附28例报告)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逆行肺叶切除术在肺癌手术中的优点。方法:对28例因受肿瘤、淋巴结压迫或侵犯,肺动脉或肺静脉显露困难的肺癌病人行逆行肺叶切除术病例(实验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同期同类型肺癌病人常规肺叶切除术30例当对照组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28例均顺利完成肺叶切除,切除率100%,对照组探查3例,全肺切除6例,肺叶切除21例,切除率90%,术中术后并发症:实验组术中出血8例,平均手术时间2.5小时,术后平均住院9天;对照组术中出血18例,改行全肺切除6例,平均手术时间3.5小时,术后平均住院12天。结论:逆行肺叶切除术能显著提高肺癌的手术切除率,减少全肺切除,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
- 李曙东王军歧戴云田伟王宏涛
- 关键词:肺癌外科手术
- TGF-β1调控MAP1S通过NER信号通路影响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TGF-β1调控MAP1S通过NER信号通路影响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方法免疫组化检测肺癌和正常肺组织中TGFβ1和MAP1S的表达情况;免疫共沉淀实验检测TGFβ1和MAP1S蛋白的相互关系;MTT实验检测沉默MAP1S后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Transwell试验检测沉默MAP1S后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沉默MAP1S后ERCC1和ERCC3蛋白的表达情况;裸鼠体内成瘤实验检测沉默MAP1S后肺癌细胞成瘤能力变化。结果与正常肺组织相比,肺癌组织中TGFβ1和MAP1S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免疫共沉淀实验表明TGFβ1和MAP1S结合为共同体;沉默MAP1S抑制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下调ERCC1和ERCC3蛋白的表达、抑制肺癌A549细胞的体内成瘤能力。结论 TGFβ1和MAP1S在肺癌中表达明显升高,同时沉默MAP1S可以抑制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TGFβ1可以靶向MAP1S蛋白通过NER信号通路调控肺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 豆亚伟吕珊珊戴云田伟罗向晖朱建飞王宏涛
- 关键词:TGFΒ1肺癌
- 血清肿瘤标记物在早期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 2017年
- 目的观察血清肿瘤标记物在早期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进行早期小细胞肺癌治疗的病人60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住院的肺部实性病灶病人6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病人进行肿瘤标记物检测,比较肿瘤标记物三联、四联检测的阳性率。结果观察组病人血清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21-1(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19.985~46.924,P<0.01)。对小细胞肺癌病人肿瘤组织中CEA、CYFRA21-1、NSE、CA125等肿瘤标记物的三联、四联检测结果显示,四联检测的阳性率较高,达到85.71%。结论血清肿瘤标记物在早期小细胞肺癌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尤其是多项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能够明显提高小细胞肺癌的早期检出率。
- 罗向晖田伟豆亚伟戴云陈耀华杨慧
- 关键词:癌胚抗原磷酸丙酮酸水合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