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群会

作品数:13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冀东油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砂岩
  • 4篇砂岩储层
  • 4篇盆地
  • 4篇南堡凹陷
  • 4篇凹陷
  • 4篇储层
  • 3篇断陷
  • 3篇断陷盆地
  • 3篇油藏
  • 3篇油田
  • 3篇致密砂岩
  • 3篇致密砂岩储层
  • 2篇水平井
  • 2篇平井
  • 2篇气驱
  • 2篇冀东油田
  • 2篇渤海湾盆地
  • 1篇低渗
  • 1篇底水
  • 1篇底水油藏

机构

  • 6篇中国石油冀东...
  • 4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0篇王群会
  • 3篇孙彦春
  • 3篇廖保方
  • 2篇商琳
  • 1篇郑家朋
  • 1篇穆立华
  • 1篇薛云松
  • 1篇王志坤
  • 1篇刘薇薇
  • 1篇尹志军
  • 1篇陈浩
  • 1篇彭仕宓
  • 1篇黄述旺
  • 1篇王春红
  • 1篇于忠良
  • 1篇张景军
  • 1篇张雷
  • 1篇李凯强
  • 1篇冯靓
  • 1篇张梅

传媒

  • 2篇特种油气藏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沉积学报
  • 1篇石油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中国石油学会...

年份

  • 4篇2022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07
  • 1篇200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冀东油田庙28x1区块东一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被引量:4
2002年
根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 ,综合应用钻井取心、录井和测井资料对冀东油田庙 2 8x1区块下第三系东一段的基准面旋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识别基准面的基础上 ,可将工区目的层段划分成 2 6个短期旋回层序和3个中期旋回层序。在中期旋回内以短期旋回为基本单元进行了横向追踪 ,建立起精确的高分辨率等时层序地层格架 ,为横向预测井间砂体奠定了基础 。
尹志军彭仕宓黄述旺穆立华席庆福王群会
关键词:冀东油田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准面旋回
断陷盆地深层致密砂岩储层驱替效果评价研究
基于对冀东油田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评价成果,按照储层有效储集空间及实际渗流能力建立储层分类体系,将致密砂岩储层分为Ⅰ、Ⅱ、Ⅲ类分别进行研究.通过选取3类储层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开展驱替实验,并利用相渗曲线分析其相渗规律,分别评...
王群会辛春彦商琳孙彦春龚丽荣赵耀
关键词:致密砂岩气驱
南堡凹陷柳赞油田沙三^(2+3)油藏滚动勘探开发新认识被引量:4
2007年
南堡富油凹陷的柳赞Es32+3复杂油藏,滚动勘探开发20多年,该油藏初期评价开发产量多年徘徊不前。分析认为低效开发的主因是构造极破碎、油水关系太复杂。"十五"期间,应用二次三维地震新技术成果、层序地层学地质新理论暨地层研究新技术方法,使油藏地质认识产生大变化:一是认识到含油层系近距离厚度剧变,是盆缘断层根部沉积陡坡沉积缺失的悬殊差异——局部不整合所造成;二是首次低品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的大批断点不存在。由此认清了柳赞沙三2+3油藏构造为完整断鼻及较整装背斜的真面貌,认清其油水层电性特征、分布规律,发现很多漏失油气层。地质新认识促使储量、产量发生大变化。柳赞沙三2+3油藏"十五"新增探明储量2200多万吨,油藏精细描述、细分层系科学注水开发,年产油增加到2.7倍,老油田重发勃勃生机,成为油区增储上产的主力油藏。
廖保方薛云松张梅刘云岭王群会
关键词:南堡凹陷复杂油藏增储上产
底水油藏水平井出水位置识别方法被引量:9
2014年
底水油藏水平井投产后,底水易沿高渗带突进至井筒,导致油井快速水淹。开展了水平段渗透率分布特征研究,提出均质型、两段型及多段型3类水平井渗透率分布模式。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建立3类水平井渗透率分布模式数值模拟模型,研究了水平井不同渗透率分布模式下见水位置及其动态响应特征,提出基于渗透率特征的出水位置判别方法。实例对比结果表明,渗透率特征法识别水平井见水位置与实测资料基本一致,说明该方法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孙彦春王群会张雷刘薇薇王春红
关键词:底水油藏水平井
南堡油田砂岩储层水平井开发中的关键技术
通过南堡油田3口高效水平井的实施,基本形成了低井网控制程度下砂岩油藏水平井开发中的关键技术体系,即低井网控制程度下的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动态建模与实时部署优化技术、低井网控制条件提高油层钻遇率的井眼轨迹控制技术、强敏感性储...
廖保方王群会郑家朋
关键词:水平井南堡油田完井技术
文献传递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古近系重力流沉积特征及模式被引量:7
2017年
利用岩芯微观描述、宏观观察,三维地震资料解译处理等技术并参考前人研究成果对南堡凹陷古近系重力流沉积特征、模式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凹陷主要发育滑塌岩、砂质碎屑流沉积、浊积岩三种重力流沉积物,其中砂质碎屑流沉积发育程度最高,单井钻遇累计厚度达220 m、单层厚可达30 m,粒度概率累积曲线大都呈现两段式,C-M图与QR段平行,显示沉积的非牵引流成因;浊积岩具有多期发育的特征,单层厚多小于1 m,具有正粒序层理,发育不完整鲍马序列Tc段常见Td段少见,常见于砂质碎屑流沉积外围及上部;滑塌岩颗粒粒级较细,揉皱构造和包卷层理极为发育,在4号构造发育程度较高。沙垒田、马头营等凸起,古近系活跃的火山、断层活动及地震,东营组及沙河街组发育期深水环境、坡折带的存在为重力流沉积的形成提供了条件。综合各种因素为研究区建立了扇三角洲—短陡坡型(1号、4号构造)及辫状河三角洲—长缓坡型(2号、3号构造)重力流沉积模式并对其沉积规律进行了分析。
张景军李凯强王群会王志坤韩江波
关键词:南堡凹陷重力流古近系渤海湾盆地
断陷盆地强非均质低渗-致密砂岩储层综合分类——以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为例被引量:8
2022年
为了实现低渗-致密砂岩储层有效分类并明确分类界限,有效指导油藏开发对策选择,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多元分析、信息叠加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开展储层综合分类,并确定分类界限。首先在灰色关联的基础上,选取储层品质因子(I_(RQ))、主流喉道半径、可动流体饱和度、分选系数和排驱压力作为储层评价的主控因素;然后将多元分析与灰色评价结果进行信息叠加,完成储层综合定量评价;最后提出了结合概率分布函数的聚类分析方法,明确了各因素的分类界限,并利用测井和实验数据建立转换模型。结果表明:通过渤海湾盆地冀东油田南堡凹陷测井和实验数据获取的I_(RQ)转换模型计算值与岩心实测值的平均误差为8.60%,证实了该模型的可靠性;优化后聚类分析方法和单因素累积概率曲线法平均误差分别为13.57%、19.63%,前者更准确;不同类型井的产量中,Ⅰ类储层物性较好,单井稳产期日产油量最高,达7.48 t/d以上,Ⅱ类储层单井稳产期日产油量为4.37~7.48 t/d,Ⅲ类储层单井日产油量小于4.37 t/d。
李彦泽商琳王群会王群会孙彦春蒋东梁陈浩
关键词:致密砂岩南堡凹陷断陷盆地
冀东南堡凹陷碳酸盐岩古潜山油藏开发关键技术被引量:6
2013年
南堡凹陷古潜山油藏在开发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关键开发技术,包括岩性判识技术、裂缝综合预测技术、动—静结合的储集空间厘定技术以及基于溶蚀孔洞发育模式的储层综合预测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较好地描述了古潜山碳酸盐岩储层,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开发部署优化,提出了初期立足天然能量开发、水平井与定向井相结合、顶密底稀不均匀布井等开发技术政策,保证了南堡古潜山油藏的经济、科学开发,对该油藏下一步的滚动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廖保方王群会于忠良冯靓孙彦春
关键词:南堡凹陷古潜山岩性识别
断陷盆地深层致密砂岩储层驱替效果评价研究
基于对冀东油田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评价成果,按照储层有效储集空间及实际渗流能力建立储层分类体系,将致密砂岩储层分为I、Ⅱ、Ⅲ类分别进行研究。通过选取3类储层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开展驱替实验,并利用相渗曲线分析其相渗规律,分别评...
王群会辛春彦商琳孙彦春龚丽荣赵耀
关键词:致密砂岩气驱
基于荧光薄片和水驱油物理模拟的微观剩余油赋存规律研究
为了厘清开发后期高含水储集层内部微观剩余油分布特征,指导冀东油田高浅北稠油油藏后续剩余油精细挖掘,对不同开发阶段岩石样品全薄片尺度荧光图像进行处理,依据长短轴比、形状因子建立微观剩余油赋存类型判别标准,自动识别和定量表征...
崔建王群会陈少勇刘阳平赵耀曹同锋
关键词:微观剩余油赋存规律冀东油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