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 作品数:24 被引量:56 H指数:3 供职机构: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甘肃省科学事业费研究项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交通运输工程 更多>>
高脂乳剂灌胃构建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可靠性的再研究 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研究高脂乳剂灌胃构建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模型的可靠性。方法成年Wistar雄性大鼠47只,体重(170±15)g,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所有大鼠给予基础饲料,同时应用高脂乳剂灌胃法喂养模型组大鼠,而对照组大鼠用生理盐水灌胃替代。在4周、8周、12周三个时间段,光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分别检测各组体重和肝脏湿重,计算肝指数(LI);检测大鼠空腹血清ALT和AST水平,观察是否存在组间差异;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模型组12周LI显著增大(P=0.000);12周时,血清ALT(P=0.030)及AST(P=0.000)较同期对照组升高;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4周肝小叶腺泡3区肝细胞少量脂肪空泡形成;模型组8周肝小叶腺泡3区肝细胞弥漫性脂肪空泡形成,少量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12周肝小叶腺泡3区弥漫性脂肪空泡形成,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符合NAFLD典型的病理特征。本实验大鼠死亡率2%,模型构建成功率98%。结论脂肪乳剂灌胃12周可以成功复制大鼠NAFLD模型,该模型具有较强的临床相似性、可靠性。 丁洁 王亮 李娟 孔银 赵睿 何晶晶 李光明 王娟霞 张岭漪关键词:脂肪肝 动物模型 高脂乳剂 影像学技术对肝硬化临床终点事件的预测 被引量:2 2020年 肝硬化临床终点事件对患者不良影响较大,其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门静脉血栓形成、原发性肝癌等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低下甚至死亡。影像学的快速发展为肝硬化临床终点事件的诊断和预测提供了重要参考。基于超声、超声造影、超声内镜、CT、MRI、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核医学检查等影像学手段诊断评估肝硬化临床终点事件极大地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帮助。然而,不同种类的影像技术具有不同的影像学特征。因此,医生应根据临床需要使用。 王亮 李永芳 张岭漪关键词:肝硬化 诊断显像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铁调素和IL-6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模型肝脏炎症进程中的表达水平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利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模型观察铁调素(Hepc)、IL-6在肝脏炎症进程中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NAFLD肝组织标本均来自本课题组前期利用高脂乳剂灌胃法成功构建的大鼠NAFLD模型(M组)及同期生理盐水灌胃替代构建的正常大鼠对照组(C组)。Hepc、IL-6单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4、8、12周M组(M_4、M_8、M_(12))和12周C组大鼠肝组织中Hepc、IL-6的表达水平,同期评估各组肝脂肪炎症程度积分。检测2组大鼠肝组织Hepc和IL-6的表达水平,并计算肝组织NAS积分。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相关法。相关性分析均采用Pearson相关法。结果随试验周期延长,Hepc和IL-6在M_4组、M_8组、M_(12)组表达水平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且与C_(12)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epc:0.372±0.216、1.213±0.193、2.390±0.192 vs 0.166±0.192;IL-6:0.499±0.218、1.290±0.210、2.644±0.441 vs0.240±0.109,P值均<0.05);M组大鼠肝组织Hepc和IL-6表达呈正相关(r=0.944,P<0.05);M组大鼠肝组织Hepc和IL-6表达水平均与NAS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927和0.907,P值均<0.001)。结论初步观察到实验性NAFLD炎症进程可影响肝组织Hepc、IL-6表达且Hepc与肝组织炎症损伤因子IL-6表达强度相关性明显。Hepc和IL-6作为NAFLD疾病进展的预测因子值得进一步研究。 赵睿 李娟 王亮 孔银 丁洁 王娟霞 李光明 张岭漪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 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异常患儿ABCG5基因突变致谷固醇血症1例临床特征分析 2021年 谷固醇血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脂质代谢异常疾病,其特征为血浆和组织中谷固醇的含量增高、蓄积。现报道1例以血小板减少和肝功能异常就诊,通过相关检查发现ABCG5基因突变确诊为谷固醇血症患儿,同时分析患儿的临床特征。 李娟 王亮 张岭漪关键词:肝功能 基因突变 血小板减少 基于肝活检比较肝硬度值和血清学模型对慢性乙型肝炎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人群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 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 基于肝病理Scheuer评分比较肝硬度值(LSM)和血清学模型对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MVR)的慢性乙型肝炎(CHB)人群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效能。方法 纳入86例符合MVR且丙氨酸转氨酶正常、Scheuer评分G<2的CHB患者,收集并计算患者LSM及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计数、基于4因子的肝纤维化指数、天冬氨酸/丙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移酶/血小板、S指数、AGAP评分、King's指数、Forns指数等。根据肝活检Scheuer评分分组:轻微纤维化组35例(1≤S<2)、显著纤维化组41例(2≤S≤3)、进展期纤维化组10例(3 张春霞 王亮 刘天府 李娟 刘元元 裴志燕 张岭漪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持续病毒学应答 肝纤维化 血清学指标 青藤碱对体外人肝星状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2019年 为了探讨青藤碱(SM)对体外人肝星状细胞(LX-2)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使用不同浓度(0.4、0.8、1.6、3.2、6.4 mmol/L)SM溶液体外作用LX-2细胞12、24 h,同时设正常对照组(C组)。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检测SM对LX-2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M对LX-2细胞凋亡的影响;免疫印迹法检测相关凋亡蛋白Bcl-2和Bax在LX-2细胞的表达变化。两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四甲基偶氮唑盐检测结果显示:(1)SM能抑制LX-2细胞的增殖并呈剂量依赖效应;与C组比较,12 h SM浓度组为3.2 mmol/L和6.4 mmol/L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12 h和24 h各组比较未呈时间依赖性;(2)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经SM作用12 h后LX-2细胞凋亡增加,SM浓度组为3.2 mmol/L时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免疫印迹结果显示Bax表达上调、Bcl-2表达下调,Bcl-2/Bax比值随SM浓度增加而下降,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提示SM具有抑制体外LX-2细胞的增殖及诱导其凋亡的作用。 解建中 赵睿 王亮 孔银 丁洁 李娟 李永芳 李光明 王娟霞 张岭漪关键词:肝星状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青藤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瘦素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2013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瘦素(LP)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高脂乳剂灌胃构建成年大鼠NAFLD模型(F组),生理盐水灌胃联合自由摄取普通饲料及饮用水构建对照组(C组)。观察模型组(4周、8周、12周)和对照组(12周)大鼠的体质量、肝脏大小、形态、质地及肝指数;采集肝脏组织,HE染色法观察肝脏脂肪变性及炎症程度并依据组织病理学诊断标准对其进行脂肪变性分度及炎症分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VEGF表达;采集周围静脉血,ELISA法检测其VEGF、LP浓度。结果 F组大鼠肝脏脂肪变典型,且脂肪性炎症分级随实验周期延长而加重,符合病理学诊断标准。与C组相比,F组大鼠血清VEGF和LP浓度明显升高(P<0.05),且VEGF和LP浓度以12周时最高、8周时次之、4周时较低(P<0.01);F组血清VEGF和LP浓度同步升高,呈显著正相关(r=0.93,P<0.01);与C组相比,F组大鼠肝脏组织VEGF表达上调且以12周时最高,8周时次之;4周时较低(P<0.01)。结论在反映NAFLD炎症程度方面,VEGF和LP具有一致性;VEGF与LP可激活及促进NAFLD的炎症进展。 李娟 马建忠 王亮 丁洁 孔银 赵睿 李光明 王娟霞 何晶晶 张岭漪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瘦素 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肝脏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的表达 目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disease,NAFLD)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高发疾病之一,是多因素诱发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的表现。本文通过探讨NAFLD大鼠模型中过氧化物酶体... 孔银 王亮 丁洁 李娟 李光明 赵睿 王娟霞 何晶晶 张岭漪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 大鼠模型 活化受体 益生菌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30 2017年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临床表现形式包括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可以通过“肠一肝轴”影响NAFLD的发生发展。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益生菌在改善NAFLD方面有积极作用,与抗生素和手术相比更加廉价、无害和安全,有望成为防治NAFLD的新方法。现对益生菌治疗NAFLD中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以期为更好地利用益生菌治疗NAFLD提供依据。 陈默 王满才 倪睿 王君 王亮 王根年 张岭漪关键词:益生菌 肠道菌群 脂联素/瘦素比值用于判断非酒精性脂肪肝严重程度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脂联素/瘦素(A/L)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探讨血清A/L在NAFLD严重程度分级中的意义。方法将78例确诊NAFLD患者,依据彩色超声诊断仪显像结果,分为轻度NAFLD组31例,平均年龄为(50±14)岁,男女比例为19∶12;中重度NAFLD组47例,平均年龄为(49±14)岁,男女比例为27∶20。同期观察体检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48±10)岁,男女比例为18∶12。ELISA法测定血清瘦素(LP)、脂联素(APN)水平,并检测体质量指数(BMI)、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空腹血糖/胰岛素、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差异性比较用方差分析,多因素相关性用Pearson分析。结果血清LP与HOMA-IR、LDL和BMI均呈正相关(r=0.296,P=0.000;r=0.327,P=0.000;r=0.282,P=0.001),血清APN与HOMA-IR、LDL和BMI均呈负相关(r=-0.375,P=0.000;r=-0.368,P=0.000;r=-0.285,P=0.001)。A/L与HOMA-IR、LDL和BMI均呈显著负相关(r=-0.398,P=0.000;r=-0.374,P=0.000;r=-0.307,P=0.000),且NAFLD轻度组的相关系数(r=-0.311)大于中重度组(r=-0.486)。结论本研究对NAFLD患者检测发现,A/L与HOMA-IR呈显著负相关。初步提示血清A/L比值可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检测指标,有助于NAFLD严重程度的临床分级。 孔银 赵睿 王亮 何晶晶 李光明 王娟霞 丁洁 李娟 张岭漪关键词:脂联素 瘦素 脂联素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