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剑
- 作品数:7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14例肾嗜酸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5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4例肾嗜酸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患者术前影像学诊断提示肾癌,均缺乏临床特征;其中男女各7例,年龄44~77岁,平均(60.3±9.8)岁;7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7例行部分切除术,肿瘤大小为1.5~7cm,平均(3.5±1.7)cm。1例失访,余13例随访5~48个月(平均21.4个月),无复发及转移。结论肾嗜酸细胞瘤是少见的肾良性肿瘤,术前根据影像学诊断难以与肾癌相鉴别,经皮穿刺活检被认为是一种安全、准确的术前诊断方法。对于肾脏小肿瘤,肾部分切除术结合术中冰冻切片依然是目前最适合的诊疗手段,密切随访同样重要。
- 沈剑侯建国孙颖浩
- 关键词:肾肿瘤肾嗜酸细胞瘤
- 经脐单孔多通道腹腔镜下放置腹透管的初步尝试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尝试应用经脐单孔多通道腹腔镜下放置腹透管,总结初步应用体会。方法 2009年5至8月对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且需行腹膜透析的患者行经脐单孔多通道腹腔镜下放置腹透管。结果手术顺利完成,时间分别为15、25min,出血约20ml,未额外增加工作通道,术后1d出院。结论经脐单孔多通道腹腔镜下放置腹透管安全、有效,术后无明显手术瘢痕,美容效果良好。
- 杨印辉侯建国刘冰王林辉许传亮沈剑孙颖浩
- 关键词:单孔腹腔镜手术腹膜透析留置导管
- 长链非编码RNA作为疾病诊断血液分子标志物的应用
- 本发明涉及长链非编码RNA作为疾病诊断血液分子标志物的应用。具体地,本发明人成功分离并检测了人或非人哺乳动物血液中长链非编码的RNA(lncRNA);人或非人哺乳动物的血液中的长链非编码的RNA是以表达丰度不同的片段稳定...
- 孙颖浩任善成王富博沈剑
- 文献传递
- 肾透明细胞癌胃转移的诊断和治疗(附1例报告)被引量:2
- 2011年
- 肾癌胃转移临床上相对少见,预后较差。2010年3月我院收治了1例肾癌胃转移患者,现将该病例报告如下,并复习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探讨肾癌胃转移的病理特征、临床表现和治疗随访,为同行提供参考。
- 吴承耀张振声许传亮王洋曾钦松徐伟东景泰乐沈诞沈剑王富博孙颖浩
- 关键词:肾肿瘤透明细胞癌胃肿瘤肿瘤转移
- 疑似肾癌的18例肾良性肿瘤诊治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疑似肾癌的肾良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疑似肾癌的肾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阅读相关文献。结果 18例患者的影像学检查提示诊断为肾癌。9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9例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术后病理检查证实14例为嗜酸细胞腺瘤,4例为囊性肾瘤。16例术后随访3~48个月,无复发及转移。结论肾嗜酸细胞腺瘤及囊性肾瘤与肾癌术前鉴别非常困难,诊断需依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综合判断。治疗首选保留肾单位手术,术后需密切随访。
- 沈剑杨印辉孙颖浩侯建国
- 关键词:肾肿瘤良性肿瘤
- 长链非编码RNA作为疾病诊断血液分子标志物的应用
- 本发明涉及长链非编码RNA作为疾病诊断血液分子标志物的应用。具体地,本发明人成功分离并检测了人或非人哺乳动物血液中长链非编码的RNA(lncRNA);人或非人哺乳动物的血液中的长链非编码的RNA是以表达丰度不同的片段稳定...
- 孙颖浩任善成王富博沈剑
- 文献传递
- Dishevelled2基因及其蛋白在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2011年
- 目的探讨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CCRC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Dishevelled2(DVL2)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半定量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22例CCRCC患者的原位肾癌组织及其配对癌旁组织DVL2基因表达情况,并检测了32例总样本中Ⅲ+Ⅳ期与I+Ⅱ期肾癌组织中DVL2基因的表达差异;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回顾性研究22例CCRCC患者的原位肾癌组织及其配对癌旁组织中DVL2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了10例无正常肾组织配对的CCRCC患者肿瘤组织。结果半定量RT—PCR结果表明,在22例CCRCC样本中,DVL2mRNA在17例(77.2%)CCRCC原发灶中的表达较其配对癌旁组织上调,其结果与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基本一致(仁2.535,P=0.0197),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13例Ⅲ+Ⅳ期CCRCC中8例(61.5%)肾癌组织DVL2mRNA表达高于I+Ⅱ期。肾癌组织;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表明,DVL2蛋白定位于CCRCC细胞的胞膜及胞质,22例CCRCC中有18例(81.8%)癌组织表达强度高于癌旁组织,但32例CCRCC的DVL2蛋白表达在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分期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均P〉0.05)。结论在mRNA及蛋白水平上,CCRCC中DVL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并且Ⅲ+Ⅳ期肿瘤患者原位癌组织中DVL2的表达量高于I+Ⅱ期,提示DVL2可能是一个潜在的与CCRCC发生及转移相关的分子标志物。
- 杨印辉侯建国许传亮矫力沈剑孙颖浩
-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DISHEVEL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