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少华

作品数:90 被引量:1,360H指数:21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8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3篇语言文字
  • 9篇文化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政治法律
  • 2篇军事
  • 2篇文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艺术

主题

  • 52篇隐喻
  • 26篇架构
  • 19篇概念隐喻
  • 13篇英语
  • 10篇语言
  • 9篇话语
  • 9篇教学
  • 8篇语篇
  • 8篇语言学
  • 8篇架构分析
  • 7篇教育
  • 6篇多模态
  • 6篇政治
  • 6篇政治话语
  • 6篇认知语言学
  • 5篇多模态隐喻
  • 5篇隐喻性
  • 4篇宣传片
  • 4篇演讲
  • 4篇疫情

机构

  • 75篇南京师范大学
  • 11篇复旦大学
  • 11篇南京审计大学
  • 8篇南京信息工程...
  • 5篇金陵科技学院
  • 4篇江苏开放大学
  • 3篇江苏科技大学
  • 3篇上海外国语大...
  • 2篇淮阴工学院
  • 2篇淮北煤炭师范...
  • 2篇江苏第二师范...
  • 2篇南京特殊教育...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江苏信息职业...
  • 1篇湖州师范学院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京晓庄学院
  • 1篇台州学院
  • 1篇浙江经济职业...
  • 1篇国防科技大学

作者

  • 86篇汪少华
  • 7篇张薇
  • 5篇袁红梅
  • 5篇梁婧玉
  • 5篇张松松
  • 4篇孙雪羽
  • 3篇纪燕
  • 2篇张薇
  • 2篇裘莹莹
  • 2篇岳凤霞
  • 1篇贺学勤
  • 1篇苏小兰
  • 1篇张丽
  • 1篇郑守疆
  • 1篇郑珂
  • 1篇毛浩然
  • 1篇王颖
  • 1篇崔义平
  • 1篇丁海燕
  • 1篇沈菲菲

传媒

  • 9篇外语研究
  • 6篇外语与外语教...
  • 6篇山东外语教学
  • 6篇外国语言文学
  • 4篇西安外国语大...
  • 3篇外语教学
  • 3篇中国外语
  • 2篇外国语
  • 2篇浙江外国语学...
  • 1篇外语学刊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新闻知识
  • 1篇当代语言学
  • 1篇江苏教育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江海学刊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现代外语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8篇2022
  • 3篇2021
  • 8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8篇2015
  • 10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9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概念隐喻、概念整合与语篇连贯——以一则商业报道为例被引量:52
2009年
语篇连贯是语篇分析领域中最重要的话题之一。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语篇连贯的研究重点从语篇的内部结构转移至人们对语篇的理解和认知。连贯的研究应置于概念系统之中,实际上连贯是语篇的读者对语篇意义和概念的一种动态建构过程。受理想化认知模式影响的隐喻思维通常对实现语篇连贯起着关键性作用。本文以《商业周刊》中一则报道为语料,试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来阐释语篇的意义建构与连贯的实现,剖析源域不同的隐喻共现于同一句子的动因,并探讨概念隐喻、概念整合与语篇连贯三者之间的关系。
汪少华樊欣
关键词:语篇连贯概念隐喻理论概念整合理论
美国政治话语的认知阐释
本文从认知的视角探讨美国政府赖以生存的架构和隐喻。在第二代认知科学框架内,我们不能仅仅关注事实,还要关注事实表述背后的架构和隐喻。文章选取美国共和党与民主党在外交、经济、医保和移民等重大问题的相关政治话语,剖析其背后的不...
汪少华
关键词:架构隐喻政治话语
隐喻推理机制的认知性透视被引量:60
2000年
本文从认知的角度来探讨隐喻现象。作者首先概述了莱考夫和弗科尼亚的隐喻解释方案。接着文章运用两种理论分析了隐喻现象,特别是隐喻的推理机制。然后作者对这两种隐喻解释方案一一作出了评析,并针对如何理解和阐释隐喻的推理机制阐明了自己的观点:1)围绕层创结构这一核心,依照层创逻辑进行推理;2)联系语境,在推理过程中充分发挥认知能动性;3)把握映射的灵活性。进行动态性推理。
汪少华
关键词:隐喻源域目标域映射合成空间理论
英汉疾病语篇中概念隐喻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合成理论为依据,通过收集英汉疾病媒体报刊中的概念隐喻,对其中的表达方式做历时和共时的分析比较,发现疾病通常是战争、动物、自然现象、神秘实体等概念化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由于共同的体验基础,战争隐喻在两种语言中普及;以疾病为源域的隐喻泛化在社会生活中。由于中西方"天人合一"和"天人相分"哲学观的不同,英汉语疾病隐喻有各自倾向的源域。
张薇汪少华
关键词:概念隐喻
全球气候危机话语的架构理论透视——以中美领导人的气候议题演讲为例被引量:7
2020年
本文以中美领导人在巴黎气候峰会上的演讲为例,运用架构理论阐释官方在应对气候危机时经常使用的表层架构和深层架构,探讨官方话语如何基于受众心理和情感对架构进行选择、重组和凸显,以实现其劝导功能,达到危机处理的最佳传播效果。研究发现,中美主要使用了旅程、舞台、机体等隐喻性架构和合作、信念、和谐、机会等非隐喻性架构。美国政府侧重于经济和环保兼顾,以提高本国就业机会;而中国政府凸显环保过程中各国之间的合作、包容和共赢。其共性在于:架构的选择与各自的价值观契合,有助于说服受众理解和支持政府。
张薇汪少华
关键词:气候危机
美国主流媒体南海问题话语的批评架构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以美"鲍迪奇"号潜航器事件为例,本文从受众理解视角对美国主流媒体南海问题话语进行批评架构分析并揭露其真相。研究发现:"演戏、征程"等隐喻性架构歪曲地建构了潜航器事件的政治现实;"抢夺、非法、国际海域"等非隐喻性操控架构使中国查证美潜航器非法化、美国军事侦查合法化;上述架构误导了受众情感,建构了中国所谓的"挑衅者、霸权国家及和平破坏者"形象;单极化世界观和美国例外论是美媒架构使用的意识形态根源。
袁红梅汪少华
关键词:架构合法化
多模态语篇视角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研究与实践被引量:2
2020年
多模态语篇分析强调多种模态的综合运用,以提高教学效率。近年来,学者们从多模态语篇的角度对语言教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针对目前高校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亟需重视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优化英语听力资源,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从多模态语篇的角度构建高校英语听力教学创新模式,将教师的多模态教学、学生的多模态学习、师生的多模态互评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从根本上提高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效率,并可从增强教师的多模态教学意识、构建多模式教学环境、采取多模态教学准备等方面实施该教学模式。
孙雪羽汪少华
关键词:多模态语篇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
美国政治话语的隐喻架构模式建构研究——以布什和奥巴马的环保演讲为例被引量:48
2017年
本文以布什和奥巴马的四篇环保演讲为例,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和架构理论,分析了其中的概念隐喻、表层和深层架构,研究发现:布什和奥巴马均使用了旅程、舞台等概念隐喻,但前者侧重单边外交、经济利益至上等架构;而后者侧重多边外交、经济和环保并重等架构,这与两党最根本的道德价值观吻合。文章还从建构的视角归纳出环保等重大议题的隐喻架构模式为:道德价值观→基本原则→议题蕴含的概念隐喻、深层架构→隐喻表达、表层架构→推论→叙事角色。
汪少华张薇
关键词:环保概念隐喻
当代美国政治语篇的隐喻学分析——以教育类语篇为例
本文对美国的教育类政治语篇进行隐喻学分析。笔者以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不同的道德模式、概念隐喻理论和架构理论为依据,选取布什的No Child Left Behind与奥巴马的A Blue Print for Reform为...
梁婧玉汪少华
关键词:概念隐喻
文献传递
从时间隐喻看隐喻的双重性
隐喻的双重性是概念隐喻理论的研究重点之一,但一直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拟从认知科学、语义和文化等视角对时间隐喻的双重性进行重新分析并揭示时间隐喻的复杂性。研究表明,Talmy的主动-决定原则对时间隐喻的双重性的解释更有...
汪少华
关键词:时间隐喻双重性概念隐喻理论
文献传递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