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家骥
- 作品数:7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艺术更多>>
- 卢卡奇的历史辩证法:批判的社会理论理解社会世界的逻辑
- 2016年
- 在当代,社会科学主导着人们对现代社会的理解。在社会理论的产生之初,便存在着理性主义或实证主义与批判理论两种不同的对现代世界的理解逻辑。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这种哲学层面的理解逻辑演变为了两种对立的方法论,即实证研究和批判研究。二战以来,实证社会学迅速发展,有了完备的科研训练方法,而批判理论的本质却被遮蔽。虽然后冷战时期的社会科学中批判研究丰富多元,但其方法论的哲学基础却模糊不清。而在批判理论的源头即卢卡奇的文献中,可以还原出批判的社会理论的理解社会世界的本质。
- 毛家骥
- 关键词:社会理论辩证法
- 关于“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的现象学之思——以电影《梅兰芳》为例
- 2010年
- 全球化如今已然成为事实,因此我们需要的不是对此的否定,而是代之以新的诠释,在对文化全球化的新的理解境遇中方可实现更好的文化传播模式和理念。而新的全球化视域的生成在新的媒介技术条件下并非异想。当下多媒体技术通过直观形象传递的信号可在不同语言的民族文化间实现共享。例如互联网和电影便是优秀的媒介资源。
- 姚晓鸥毛家骥
- 关键词:《梅兰芳》文化传播电影媒介
- 《逻辑研究.第一卷.纯粹逻辑学导引》的研究
- 2010年
- 《逻辑研究》被海德格尔称为"一本带有七个封印的书",其中拥有全部现象学的"谜"。本文以胡塞尔《逻辑研究.I》为基础文本,先试以对"谬误"之所思为切入点,进入"逻辑研究"的视阈,领会胡塞尔《逻辑研究.I》的致思理路,及其所欲展示的"纯粹逻辑学的观念"的意义,以及某个欲开启的而在《逻辑研究.I》中又尚未得到全部彰显的真理领域。
- 毛家骥
- 关键词:谬误逻辑研究
- 休谟的知觉理论——作为现象学而非经验论的休谟
- 2010年
- 回溯休谟的知觉理论,审视休谟哲学对彻底的经验论和怀疑论的判断,可见其中的不充分性:即对纯粹直观的反思,无法明见地描述观念及其关系是如何可能的。其表现在休谟对"知觉自身"的描述与"通则"之"观念的联系"中间的空白。他用"自然倾向"补充断裂,致使他在"观念的关系"所确立的本体论中无法给予确定性并导向怀疑论。而胡塞尔的现象学分析在扩充了的"直观"概念中,批判地补充了休谟的局限并给予了观念及其关系以明见性的描述。由此指明了作为休谟的"本欲",即"真正的形而上学"的实现可能性。
- 毛家骥
- 关键词:意识哲学知觉构成性通则
- 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初探
- 2010年
- 意向性理论是胡塞尔意识现象学的“路标”。本文通过对意向性理论的简析,从而对胡塞尔的意识现象学作出简单的描述和思考。并且望从现象学活的思考中汲取于我们当下的乃至未来的哲学有价值的思想。
- 毛家骥
- 关键词:现象学意向性
- 事物、世界与逻辑——从亚里士多德到布伦塔诺和胡塞尔的是论被引量:1
- 2016年
- 自维也纳学派以来,逻辑就被当作思想推理的工具,它甚至反过来被当作消除形而上学的工具。然而在亚里士多德创立逻辑之初,逻辑与形而上学是不可分割的。从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形而上学史中一直都存在着世界与逻辑的关系问题。19世纪随着数理逻辑的发展以及它对黑格尔哲学的反省,新亚里士多德主义者恢复了亚里士多德式的形而上学和逻辑学研究;而作为布伦塔诺学派的后继者,胡塞尔通过建立现象学来回应世界与逻辑的关系问题,并处理了是论和逻辑学的关系。由此,重构这段思想史并刻画和分析是者与逻辑的关系问题,就对反思当代哲学中的反形而上学思想与逻辑工具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 毛家骥
- 关键词:形而上学
- 论胡塞尔的逻辑现象学
- 根据“休谟问题”,因果律所表达的事态的真理性被质疑,因此采用因果推理构建的自然科学的真理性也被质疑。在对待“休谟问题”所带来的科学的合法性危机时,本文基于胡塞尔的实在论立场选择对“休谟问题”的逻辑化的解(而非概率论的解)...
- 毛家骥
- 关键词:逻辑真主观性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