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洪山
- 作品数:37 被引量:159H指数:7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卫生厅指导性课题河北省引进留学人员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对冠心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影响
- 2009年
- 苏瑞瑛陈亚丽赵娟王永辉肖文良殷洪山邰炜彦孙平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冠状血管造影术心率
- 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vWF、D-dm及血小板CD62P的影响
- 本文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及普通肝素(UFH)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血浆vWF、血小板表面CD62P的影响,比较两者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优劣,评价血浆标志物变化对心血管事件预测价值.
- 王凤飞殷洪山
- 关键词:不稳定心绞痛肝素低分子肝素血浆标志物
- 文献传递
- 牛蒡子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律失常的影响及其机制
- 王勇飞宋沐春杨晶王志华殷洪山李拥军王川
- 窦性心率震荡现象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窦性心率震荡现象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关系。方法将68例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46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无狭窄或狭窄<50%,冠心病组先按血管狭窄程度分为2组:狭窄组(狭窄50%~99%),阻塞组(完全闭塞),然后根据主要冠状动脉受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每例患者均做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获得心率震荡(HRT)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同时获取心率变异(HRV)的时域性指标:(1)24h全部正常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2)24h内每5分钟时间段窦性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比较冠心病组、对照组不同TO、TS、SDNN、SDANN值。结果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比较TO值增高(P<0.01),TS值下降、SDNN、SDANN值减少(P<0.01);冠脉狭窄程度越重,病变范围越大,TO越高、TS及SDNN、SDANN就越低。结论冠心病患者HRT的异常与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狭窄程度有关,提示HRT对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狭窄程度评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殷洪山苏瑞瑛邰炜彦孙平姜志安赵娟王涛
- 关键词: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造影心率震荡心率变异性
- 冠状动脉慢血流与内皮功能损伤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通过测定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血浆中的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的变化,探讨CSF的发病机制与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为无管腔狭窄及无慢血流者85例(对照组),CAG示CSF者85例(慢血流组),以及CAG示冠状动脉有意义狭窄者85例(狭窄组)。采用校正的TIMI血流分级(CTFC)方法评价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分别测定3组患者血浆中NO、ET-1的水平。结果慢血流组和狭窄组血浆ET-1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血流组血浆ET-1低于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1)。慢血流组和狭窄组血浆NO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血流组血浆NO高于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血流组和狭窄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水平和吸烟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慢血流组和狭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ET-1升高、NO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血尿酸升高以及吸烟为CS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尿酸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以及吸烟可能参与CSF的病理生理发生过程,内皮功能损伤与CSF的发病机制有密切关系。
- 王涛李远肖文良姜志安张晓光殷洪山赵淑健张松杨增芯
- 关键词:冠状动脉慢血流内皮功能一氧化氮内皮素-1
- 先天性左冠状动脉左心室瘘1例
- 2009年
- 殷洪山郝亚逢肖文良苏瑞瑛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畸形超声心动描记术
-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内尿激酶原不同给药方式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2
- 2018年
- 目的比较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中冠状动脉内分次注射与一次性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两种给药方式对术后心肌灌注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08~2017-10本院连续入选的102例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A组49例于导丝通过冠状动脉病变后、球囊扩张后、支架置入后分别于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4、3、3mL(共20mg),B组53例于导丝通过冠状动脉病变后一次性向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10mL(共20mg)。联合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 grade,TMPG)、术后90min ST段回落率(ST-segment resolution,STR)及术后第1天和第7天左室射血分数(1eft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评估心肌灌注水平,比较术后第7天出血事件及术后3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的发生。结果两组患者术前TIMI血流分级、TMPG及术后第1天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relatedartery,IRA)PCI术后,与B组比较,A组TIMI血流分级(P=0.038)、TMPG(P=0.015)改善明显,术后90min ST段回落明显(P=0.032),术后第7天LVEF也有所改善(P=0.001)。两组术后第7天出血事件及术后3个月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急诊PCI的急性STEMI患者,PCI术中分次给予重组人尿激酶原较一次性给予重组人尿激酶原能更好地改善心肌灌注,且不增加出血及MACE的发生率,最终改善预后。
- 曹亚丽姜志安陈涛张晓光赵淑健殷洪山王涛
- 关键词:尿激酶原无复流
-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及对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以及Hcy对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于衡水市人民医院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59例。根据血清Hcy水平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H1组(<17.81 umol/L)64例,H2组(17.81~20.93 umol/L)65例,H3组(20.93~24.06 umol/L)65例,H4组(>24.06 umol/L)65例;统计研究对象颈动脉斑块形成的情况并检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按照斑块形成情况分为斑块组(n=149)和无斑块组(n=110)。比较4组不同血清Hcy水平患者的CIMT、颈动脉斑块形成情况,比较斑块组和无斑块组血清Hcy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Hcy与CIMT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CIMT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IMT增加和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四组研究对象的吸烟史、饮酒史、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清Hcy、CIMT、颈动脉斑块形成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4组的总胆固醇、CIMT、颈动脉斑块形成率(78.46%)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血清Hcy均明显高于H1、H2组(P<0.05);斑块组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清Hcy、CIMT均明显高于无斑块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IMT与年龄、吸烟史、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清Hcy呈正相关(r=0.298、0.178、0.214、0.293、0.305,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r=-0.205,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清Hcy是CIMT的影响因素(β=0.157、-0.211、0.204、0.26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史、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清Hcy均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β=0.864、0.243、1.546、0.026、0.549,P<0.05),高密度脂蛋白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保护因素(β=-1.207,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Hcy水平是颈动�
- 殷洪晶殷洪山陈涛张付娥齐琪高春燕
-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高血压
- 不同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比较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介入治疗途径不同分为桡动脉组65例和股动脉组65例,观察2组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手术成功率、手术总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桡动脉组术后局部出血、肢体水肿、患者不适情况发生率显著高于股动脉组(P均<0.05)。结论与经股动脉路径相比,经桡动脉路径具有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但临床应用中还需选择恰当的器械,掌握熟练的手术技术。
- 杨保军张丽平杨晓刚刘燕君陈欣欣殷洪山
- 关键词: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 梗死相关动脉去哪了
- 2016年
-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最有效方法,但少数情况下,确定梗死相关动脉(IRA)相对困难,术者应认真研究以便尽早实现血运重建。
- 陈涛张付娥刘婷婷王涛殷洪山李小燕李建坤郭乘达陈哲赵淑健张晓光姜志安
- 关键词:梗死相关动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血运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