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云涛 作品数:49 被引量:128 H指数:7 供职机构: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 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颈椎前路手术后早发性硬膜外血肿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20 2016年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后早发性硬膜外血肿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1984年6月至2014年5月行颈椎前路手术的3117例病例中发生早发性硬膜外血肿7例,均发生于术后6-8h。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术后6例,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后1例。对7例出现硬膜外血肿患者进行年龄、身高、体重、术前非甾体抗炎药物应用史、术式、出血量及术中止血措施、血肿发生的时间和清除血肿的时间等进行分析。MR检查确诊血肿后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决定是否手术治疗。对血肿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进行ASIA分级,血肿确诊时间与确诊时ASIA分级的关系,血肿确诊至手术时间与随访1年ASIA分级的关系,采用Spearman分析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7例发生术后早发性硬膜外血肿,占0.22%。7例患者中年龄超过60岁6例,占86%;超过70岁3例,占43%。5例为肥胖,占71%。6例(86%)为ACCF手术,占所有AC.CF病例的0.42%(6/1416);1例(14%)ACDF手术,占所有ACDF病例的0.06%(1/1573)。7例患者初次手术中均行减压节段后纵韧带切除。7例患者MR检查均证实血肿存在,但1例患者MR检查后临床症状缓解,故未即刻行血肿清除术,观察过程中症状持续好转,术后1年ASIA分级恢复到E级;6例即刻行血肿清除术,5例术后1年ASIA分级均有1级以上的提升,1例(14.3%)血肿确诊时D级,行血肿清除术后1年仍为D级。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是早发性硬膜外血肿的高危因素。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血肿确诊时间与确诊时ASIA分级无明显相关关系,血肿确诊至再手术时间与随访1年ASIA分级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颈椎前路术后伊8h内是早发性硬膜外血肿发生的高峰,根据早发性硬膜外� 李野 陈晶 高忠文 孟春阳 顾锐 刘景臣 武云涛 徐勤利 王永琨 朱庆三关键词:颈椎 减压术 脊柱融合术 血肿 硬膜外 腰椎磁共振与腰椎动力位片判定腰椎不稳定的一致性研究 目的:分析腰椎不稳定患者腰椎磁共振小关节周围积液量改变与过屈过伸侧位X 线之间判定腰椎不稳定一致性的相关性.窗体顶端 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6月在吉林大学附属吉林医院(吉林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60位因腰椎不... 朱庆三 武云涛 臧虎 刘景臣 李野 黄飞关键词:腰椎不稳定 无峡部骨折创伤性枢椎滑脱1例 2023年 1案例报告患者,男,62岁,以主诉“外伤致颈部,右下肢疼痛伴活动受限6 h”入院,患者神志清醒状态下佩戴颈托及右下肢外固定入本院,无恶心、呕吐及二便异常。入院查体:患者意识清晰,视颈部及右下肢大腿上段肿胀。四肢及躯体无明显感觉障碍,双上肢肌张力正常,双上肢及左下肢各肌群肌力V级,右下肢因疼痛未查及。颈椎X线示:颈椎椎体序列不整,C_(2)椎体前移位。 夏子博 朱庆三 王猛 武云涛关键词:颈椎创伤 颈椎后路术后脑脊液漏并发脑积水一例 被引量:2 2018年 患者男,52岁,以“无明显诱因步态异常半年”为主诉于2017年12月5日入院。入院体检:行走不稳,双侧肱二头肌反射亢进,双侧膝腱及跟腱反射亢进,双侧髌阵挛阳性。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16分。颈椎MRI示C3-7椎间盘突出,相应间盘水平椎管狭窄,硬膜囊前缘及部分脊髓受压,脊髓变性。 冯尔维 朱庆三 刘昊川 宋显吉 王野 汤津池 李新鹤 朱朋飞 武云涛关键词:颈椎后路 脑积水 脑脊液漏 并发 术后 反射亢进 经后侧入路手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技巧及其疗效 目的:观测经后侧入路截骨加椎间植骨成型术式治疗胸腰椎陈旧骨折伴后凸畸形的矫形效果和临床疗效,探讨截骨矫形术式选择。 方法:2010年4月~2016年5月,对32例创伤性后凸畸形患者进行了截骨矫形手术。 武云涛 朱庆三 孙嘉阳 吴思展 李昊轩 宋显吉 陈露明 马一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后感染的病因探讨及预防 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后发生感染的病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后再次行翻修手术的患者81例(排除因感染行二次手术的患者),患者术前常规检查结果、术中所见及手术后处理等均详细记录。结果 81例患者中有3例术后发生感染,其中浅部感染1例,深部感染2例,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为3.7%。结论髋关节翻修术后感染的风险明显增高,与患者术前身体状态及其他潜在疾病、术中无菌操作不严格、术中血供较少的纤维组织残留过多、术后治疗及护理不当均有关系;术中应尽量切除血供较少、质地较硬的纤维结缔组织,对于有慢性疾病及年老体弱患者,适当延长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加强术后护理,是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后预防感染的关键因素。 武云涛 李梓萌 李野 李祎关键词:人工关节 翻修 累及枢椎的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开槽角度的测量及意义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测量CT扫描中C2~7各节段椎板开槽角的相关参数,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4月至2015年8月门诊正常颈椎CT检查数据资料,男87例,女63例;年龄27~62岁,平均42.35岁.应用CT三维重建软件测量C2~7各节段的理想开槽角和最小安全开槽角,在冠状面各节段椎板正中层面,定位椎板上缘与棘突交界处内外侧骨皮质连线的中点,以及椎板下缘与下关节面交界处连线的中点,穿过两中点的直线为椎板中轴线.开槽点(A点)选择在关节面与椎板交界的外侧骨皮质处,在开槽点垂直于椎板中轴线开槽,槽沟延长线为理想开槽角度线(X线);X线与正中矢状线(Y线)夹角为理想开槽角(α角).在各节段椎弓根最厚层面,开槽点处做椎管最外侧缘切线(Z线),与Y线的夹角为最小安全开槽角(β角).测量C2-7各节段双侧理想开槽角和最小安全开槽角,测量角度精确至0.01°.根据颈椎不同节段、不同侧别和不同性别进行分组,对测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2~7各节段α角分别为42.37°±2.53°、37.45°±3.36°、37.20°±3.59°、37.99°±2.99°、37.78°±3.59°、40.16°±2.41°;β角分别为35.50°±1.21°、14.83°±2.72°、15.23°±2.94°、15.18°±2.96°、14.93°±2.29°、20.16°±2.74°.C2与C3-7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7与C3~6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侧别间α、β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男性α角均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β角男性C7为20.68°±2.67°,女性为18.67°±2.48°,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义.结论 颈椎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需减压C2节段时,其开槽角应较C3~7增大;术前应用螺旋CT扫描测量需减压节段开槽角,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降低手术风险. 宋显吉 朱灏宇 陈晶 尹若峰 武云涛 孟春阳 孙嘉阳 黄飞 朱庆三关键词:颈椎病 枢椎 体层摄影术 胸腰椎骨折经椎弓根内固定术后螺钉断裂及松动原因探讨 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分析和探讨胸腰椎骨折经椎弓根内固定后,椎弓根螺钉断裂及弯曲松动的原因。方法:对胸腰椎骨折行椎弓根内固定术(334例)并发生椎弓根螺钉断裂或弯曲松动的25例患者(33个椎体)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椎弓根内固定后螺钉断裂或弯曲松动的原因有:①螺钉负荷过大。②椎间盘高度的丢失。③内固定物取出过晚。④螺钉本身的设计或质量问题。⑤卧床时间过短。⑥植骨融合的问题。⑦复位不良。结论:对行经椎弓根内固定术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应根据其具体情况,选择设计合理的椎弓根内固定器械,对合并有间盘损伤及伴有脱位的病例应行植骨融合术,术后应至少卧床2 ̄3个月,在6 ̄8个月以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尽早取出内固定物,是防止椎弓根螺钉断裂或弯曲松动的有效方法。 吴晓光 林野 朱庆三 赵宝林 李英普 刘景臣 武云涛关键词:胸腰椎 内固定器 椎弓根螺钉 经后路360°全椎病灶切除脊柱序列重建治疗胸椎结核初探 目的: 探讨一种后路一期完成固定、彻底清除病灶、减压、矫形、椎间钛网支撑植骨治疗胸椎结核的手术方式.
方法: 2004年6月-2006年10月间胸椎结核病例12例,其中男3例,女9例;上胸段1例,中胸段7例,下... 朱庆三 顾锐 武云涛 尹飞关键词:胸椎结核 手术入路 文献传递 罕见儿童胸椎管内血管周细胞瘤1例报告 2015年 1临床资料患者,男,9岁,主诉"行走无原因经常跌倒伴腰背部疼痛2个月,加重1周入院。"查体:胸10、11棘突压痛及叩击痛,未查及明显感觉平面,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下肢腱反射活跃,双侧Babinski征(+)。胸腰段增强MR:增强扫描示胸10、11椎体椎管内可见结节状高信号,边界清晰,以宽基底与局部硬膜相连,局部脊髓受压,病灶下缘似可见脊膜尾征(见图1-3)。 孙浩罡 李野 张云峰 武云涛 宋显吉 刘景臣关键词:胸腰段 血管周细胞瘤 BABINSKI征 儿童 腰背部疼痛 腱反射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