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燕

作品数:81 被引量:350H指数:11
供职机构: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全球基金武汉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8篇吸虫
  • 27篇血吸虫
  • 27篇虫病
  • 26篇血吸虫病
  • 26篇吸虫病
  • 22篇输入性
  • 18篇恶性疟
  • 15篇原虫
  • 13篇疟原虫
  • 12篇恶性疟原虫
  • 10篇疟疾
  • 8篇输入性恶性疟
  • 8篇甲状腺
  • 7篇碘营养
  • 7篇营养
  • 7篇孳生
  • 7篇基因
  • 6篇晚期血吸虫
  • 6篇晚期血吸虫病
  • 5篇钉螺

机构

  • 81篇武汉市疾病预...
  • 6篇湖北省疾病预...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江汉大学
  • 1篇武汉市东西湖...
  • 1篇宜昌市疾病预...
  • 1篇黄石市疾病预...
  • 1篇武汉市江夏区...
  • 1篇武汉市汉阳区...
  • 1篇武汉市武昌区...

作者

  • 81篇杨燕
  • 67篇徐明星
  • 42篇吴凯
  • 42篇周水茂
  • 27篇罗华堂
  • 23篇陈芳
  • 20篇程忠跃
  • 17篇胡来林
  • 16篇姚群
  • 14篇王重新
  • 10篇黄四喜
  • 10篇周敦金
  • 7篇刘勇
  • 6篇毛重喜
  • 5篇王浩
  • 4篇陈智
  • 4篇高竹琴
  • 3篇刘聪
  • 3篇李群英
  • 3篇聂绍发

传媒

  • 19篇公共卫生与预...
  • 12篇中国血吸虫病...
  • 11篇中国寄生虫学...
  • 8篇中国热带医学
  • 7篇中华地方病学...
  • 4篇中国病原生物...
  • 2篇中国卫生检验...
  • 2篇现代预防医学
  • 2篇中华卫生杀虫...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华中医学杂志
  • 1篇营养学报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华南预防医学
  • 1篇寄生虫病与感...
  • 1篇国际医学寄生...
  • 1篇武汉市第二届...

年份

  • 1篇2025
  • 6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7篇2008
  • 3篇2007
  • 9篇2006
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武汉市2009年新确认晚期血吸虫病52例调查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杨燕徐明星胡世全张兆仁孙东光程忠跃罗华堂
关键词:晚期血吸虫病免费救治社会捐赠弱势群体生活质量经济负担
输入性恶性疟原虫Pf60.1基因多态性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采用PCR方法扩增武汉市2010-2013年经镜检和巢式PCR确诊的101份国外输入性恶性疟病例血样的Pf60.1基因,研究Pf60.1基因多态性。PCR结果显示,共92份血样扩增出3类基因片段,其中52份扩增出313 bp片段,占56.5%;34份扩增出340 bp片段,占37.0%;6份扩增出313 bp和340 bp混合型片段,占6.5%。83份自非洲地区输入病例血样中,46份扩增出313 bp片段,占55.4%,31份扩增出340 bp片段,占37.1%,6份扩增出混合型片段,占7.2%;9份自东南亚地区输入病例血样中,6份扩增出313bp片段,3份扩增出340bp片段。提示输入性恶性疟Pf60.1基因以313 bp基因型较多,并且可能存在多克隆感染情况。
吴凯周水茂杨燕王重新徐明星
关键词:输入性病例恶性疟原虫基因多态性
2011—2017年武汉市输入性非恶性疟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分析武汉市境外输入性非恶性疟的流行特征,探讨其流行规律,为今后武汉市非恶性疟的诊断与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7年武汉市网络报告的输入性非恶性疟疫情数据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7年武汉市报告输入性非恶性疟92例,其中间日疟46例,卵形疟31例,三日疟7例,混合感染8例,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输入病例以男性青壮年为主,其中男性占97.83%,年龄的P_(50)为36岁;职业以干部职员和农民工为主,干部职员占52.17%,农民工占29.35%。发病时间无明显季节性,从回国发病到确诊入院耗时P_(50)为5d。输入性非恶性疟病例中来自撒哈拉以北的国家和地区占16.30%,来自撒哈拉以南的占52.17%,来自东南亚国家占31.52%,三种非恶性疟感染类型在这三个地区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99,P<0.001),且非洲撒哈拉以北以输入性间日疟为主,撒哈拉以南以输入性卵形疟和三日疟为主,差异统计学意义(χ~2=25.949,P<0.001<0.017)。结论近年来该市输入性非恶性疟诊断时效性较差,首诊医生应根据疟疾输入地以及患者发病特征及早开具疟原虫镜检单,提高对输入性疟疾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的水平。
陈芳吴凯杨燕徐明星周水茂
关键词:间日疟三日疟
2019 - 2021年武汉市成人碘营养及甲状腺结节患病状况调查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了解武汉市成人碘盐食用情况、碘营养水平及甲状腺结节患病状况,为武汉市继续贯彻落实食盐加碘政策提供依据。方法2019-2021年,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武汉市13个区,每个区抽取2个社区或乡镇,每个社区或乡镇抽取16岁及以上常住居民100人,采集家中食用盐盐样和个体随机尿样,检测盐碘、尿碘含量,并进行体格检查和甲状腺超声检查等。结果共调查武汉市16岁及以上常住居民2578人,碘盐覆盖率为92.09%(2374/2578),合格碘盐食用率为86.11%(2220/2578),成人尿碘中位数为185.32μg/L。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为35.49%(915/2578),其中男性低于女性(χ^(2)=62.43,P<0.001),有随年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χ^(2)_(趋势)=91.83,P<0.001),中心城区低于远城区(χ^(2)=23.17,P<0.001)。甲状腺正常组与结节组、单发结节组与多发结节组的食用盐碘含量、碘盐覆盖率、合格碘盐食用率、尿碘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与食用盐碘含量及尿碘含量均无相关性(r=-0.012、0.017,均P>0.05)。结论盐业改革后武汉市成人合格碘盐食用率较低,碘营养处于适宜水平,甲状腺结节检出率较高,且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女性高于男性,未发现碘盐食用状况及碘营养水平与甲状腺结节患病相关。
陈芳吴凯杨燕徐明星
关键词:盐类营养甲状腺结节成人
武汉市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及防治对策被引量:19
2005年
武汉市地处长江中游,长江汉水交汇处,由于河流纵横,湖泊众多,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极为适宜钉螺孳生繁殖,是典型的湖沼型血吸虫病疫区.
徐明星姚群周敦金杨燕罗华堂周水茂
关键词:血吸虫病疫区长江中游孳生繁殖湖沼型
武汉市2003年血吸虫病情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了解武汉市血吸虫病流行状况,评价防治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对郊区血吸虫病未控制地区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居民及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对郊区已控制流行区随机抽取监测哨点,调查居民感染率;城区调查沿江居民及流动人口的感染率。结果郊区未控制地区人、畜感染率分别为1.51%、4.77%,已控制地区除一个哨点村外,居民感染率均在1%以下。结论监测点代表了武汉市不同血吸虫病流行类型和层次,可以较准确反映武汉市血吸虫病流行现状。
杨燕聂绍发周敦金徐明星高竹琴
关键词:血吸虫病感染率
武汉市成人甲状腺容积调查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了解武汉市成人甲状腺容积及甲状腺肿状况,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修订成人甲状腺肿诊断标准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12月至2021年11月,在武汉市13个区,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每个区抽取2个社区或乡镇,每个社区或乡镇按纳入排除标准选取16岁以上常住居民100人,进行一般资料收集、甲状腺超声检查、尿碘检测、体格检查,并分析甲状腺容积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抽取武汉市16岁以上成人2578人,男性1168人、女性1410人,年龄为(41.79±13.01)岁。成人甲状腺容积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6.36(4.88,8.11)ml,甲状腺肿大率为0.70%(18/2578),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为35.49%(915/2578);尿碘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185.32(107.93,277.08)μg/L。经Spearman相关分析,武汉市成人甲状腺容积与其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MI)、体表面积(BSA)均呈正相关(r=0.12、0.22、0.21、0.20,均P<0.001)。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甲状腺容积=7.72+1.19×是否患甲状腺结节-1.04×性别+0.15×年龄分组,患甲状腺结节者甲状腺容积大于未患者、男性大于女性、高龄组大于低龄组。结论武汉市成人甲状腺肿大率较低,性别、年龄、是否患甲状腺结节以及身高、体重、BMI、BSA等身体测量因素是甲状腺容积的影响因素。
陈芳杨燕徐文秀罗华堂
关键词:成人甲状腺容积甲状腺肿影响因素
武汉市免费住院治疗晚期血吸虫病病人管理模式探讨被引量:7
2006年
从2001年起,武汉市利用社会捐赠资金和财政专项经费为全市的晚期血吸虫病(简称晚血)患者实施免费住院救治,并配套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和管理办法,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探索出了一套有效的管理模式。至2005年,全市共免费救治晚血患者560人899次,其中89例巨脾型患者作了脾切除手术,1例结肠增殖型患者作了结肠手术,效果良好。
徐明星杨燕周敦金姚群张兆仁胡世全王家刚
关键词:晚期血吸虫病免费治疗
武汉市国外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分析武汉市国外输入性疟疾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疟疾监测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武汉市2008-2013年国外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资料,对感染疟原虫虫种、疫源地分布、地区分布、人群特征、发病-诊断时间、临床分度等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8-2013年武汉市共报告国外输入性疟疾240例。来自非洲国家180例,其中恶性疟占82.22%;来自东南亚国家60例,其中间日疟占76.67%,两地区输入性病例的疟原虫虫种构成比不同(χ2=105.53,P<0.001)。输入性疟疾病例以出国务工的青壮年男性为主。不同临床分度的发病-诊断时间、不同职业的临床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99,P=0.32、χ2=10.61,P=0.10);疟疾初发病例较有疟史者(χ2=7.66,P<0.05)、恶性疟较非恶性疟更易出现临床症状加重(χ2=24.27,P<0.001)。结论武汉市国外输入性疟疾病例逐年增多,且以恶性疟为主,应加强防控及出回国人员的管理工作。
吴凯杨燕周水茂徐明星
关键词:疟疾输入性流行病学
2010—2023年武汉市疟疾流行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2015年武汉市通过消除疟疾考核评估前后(2010—2015年和2016—2023年)疟疾病例流行特征,为制定疟疾防治政策、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2023年武汉市疟疾病例流调内容、个案调查表等信息,以2015年作为消除疟疾前后的时间分隔分析病例的感染虫种、感染来源、诊治情况等。结果2010—2023年武汉市共报告疟疾病例547例,发病率为0.05/10万~0.74/10万,其中恶性疟73.8%、间日疟13.1%、卵形疟8.0%、三日疟2.3%、混合感染2.5%。除2010年报告4例本地病例以外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非洲为病例主要来源地,占89.9%,非洲感染病例虫种以恶性疟为主,占79.6%,亚洲和大洋洲以非恶性疟为主,占77.7%,不同来源国家疟疾虫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6,P<0.05)。2010—2023年疟疾病例以20~49岁青壮年男性为主,其中农民以及工人占52.8%,病例主要分布在东西湖区、武昌区、江岸区,分别占25.9%、19.0%、12.7%。全年各月均有疟疾病例报告,2010—2015年7月为疟疾病例报告高峰共37例,4~9月报告病例数占比59.2%(197/302);2016—2023年2、8和12月存在流行高峰。报告病例初诊单位集中在县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占77.2%,其中省、市、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初诊正确率比例较高,村卫生室或个体医生初诊正确率较低,不同单位初诊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3,P<0.05);2016—2023年疟疾初诊正确率较2010—2015年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P<0.05)。2010—2015年、2016—2023年就诊到确诊的时间间隔为72 h以内的病例分别占63.9%、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P<0.05);恶性疟、间日疟、卵型疟、三日疟和混合感染24 h内确诊病例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P<0.05)。结论2010—2023年武汉市疟疾病例以非洲输入恶性疟占比最高,青壮年男性农民及工人为主,虫种趋于多样化。应继续加强疟疾病例流�
徐文秀陈芳刘聪罗华堂杨燕
关键词:疟疾输入病例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