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智云

作品数:177 被引量:790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13篇期刊文章
  • 4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53篇医药卫生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9篇成像
  • 42篇磁共振
  • 35篇磁共振成像
  • 26篇影像
  • 21篇肿瘤
  • 17篇病理
  • 13篇面神经
  • 13篇MRI
  • 12篇细胞
  • 12篇颈部
  • 11篇影像学
  • 11篇MRI诊断
  • 11篇病变
  • 9篇头颈
  • 9篇头颈部
  • 8篇颞骨
  • 8篇线圈
  • 8篇鼻窦
  • 6篇多层螺旋CT
  • 6篇内耳

机构

  • 158篇中山大学附属...
  • 5篇中山大学
  • 3篇清远市人民医...
  • 2篇北京大学深圳...
  • 2篇深圳市人民医...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东芝(中国)...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广州市儿童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荆州市中心医...
  • 1篇汕头市中心医...
  • 1篇荆州中心医院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161篇杨智云
  • 34篇李树荣
  • 32篇初建平
  • 23篇洪桂洵
  • 20篇孟悛非
  • 15篇饶良俊
  • 11篇彭谦
  • 11篇范淼
  • 10篇郑少燕
  • 10篇严超贵
  • 9篇周旭辉
  • 9篇周宙
  • 9篇曾进胜
  • 8篇李竹浩
  • 7篇刘春玲
  • 7篇杨旭峰
  • 7篇徐巧兰
  • 6篇吴旋
  • 6篇李智
  • 6篇王莹

传媒

  • 22篇影像诊断与介...
  • 14篇中华放射学杂...
  • 12篇临床放射学杂...
  • 9篇中国神经精神...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新医学
  • 4篇中国医学影像...
  • 4篇中山大学学报...
  • 3篇中国现代神经...
  • 3篇中华耳鼻咽喉...
  • 3篇全国第6届头...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国临床解剖...
  • 2篇中国脑血管病...
  • 2篇中华解剖与临...
  • 2篇国际医学放射...
  • 2篇中华医学会放...
  • 2篇全国第八届头...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当代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11篇2017
  • 14篇2016
  • 9篇2015
  • 12篇2014
  • 14篇2013
  • 9篇2012
  • 6篇2011
  • 11篇2010
  • 9篇2009
  • 7篇2008
  • 14篇2007
  • 8篇2006
  • 8篇2005
1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采用小线圈和三维双回波稳态水激励序列显示下颌神经的价值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采用小线圈和三维双回波稳态水激励(3D-DESS-WE)序列显示下颌神经及其分支的价值。 方法前瞻性收集52名健康志愿者,采用小线圈和3D-DESS-WE序列行单侧颌面部扫描。参照格氏解剖学图谱,根据下颌神经及其分支的解剖位置对图像行MPR及CPR重组,并分析神经及邻近结构的MRI信号特征、评价下颌神经及其分支的显示率、对图像质量及神经显示情况进行主观评分、测量神经及邻近翼外肌的信号强度(SI),并计算两者的信号强度比(SIR)。 结果与肌肉相比,神经呈中等信号。图像质量的平均主观评分为(3.02±0.82)分。下颌神经主干、前干及颊神经、后干及其分支下牙槽神经、舌神经的显示率均为100%,其中下颌神经后干、下牙槽神经、舌神经显示最佳,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均在3.00分以上,SIRN/M接近1.00。耳颞神经、咬肌神经显示也基本满意,下颌舌骨肌神经、翼内肌神经及翼外肌神经显示率较低。 结论小线圈联合3D-DESS-WE序列,结合MPR及CPR图像后处理技术,可以清楚显示下颌神经及其分支,适合在临床应用。
洪桂洵汪倩倩初建平江利李竹浩何绍富饶良俊杨智云
关键词:下颌神经磁共振成像
颞骨原发性恶性肿瘤颅神经侵犯的CT与MR影像学评估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颞骨原发恶性肿瘤颅神经侵犯的CT与MR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颞骨原发性恶性肿瘤中合并颅神经侵犯的23例患者的CT、MR影像学资料。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3~80岁;出现颅神经功能障碍17例,包括面神经受累症状者15例,外展神经功能障碍者2例。观察颞骨恶性肿瘤神经侵犯的部位、神经根穿行孔道及神经根的形态、信号及强化等颅神经受侵的CT、MR表现,及其与临床症状、手术病理结果的关系。结果 CT、MRI显示颅神经受侵23例,其中面神经受侵22例,三叉神经受侵5例,展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受侵各2例,听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受侵各1例。颅神经受侵征象:CT显示面神经管扩大破坏22例,圆孔、卵圆孔骨壁、岩尖三叉神经压迹破坏各2例,颈静脉孔、舌下神经管破坏各1例;MRI显示颅神经增粗、强化8例,神经根干与周围软组织强化影紧贴但未完全包绕3例,神经被肿瘤包绕14例。23例CT、MRI显示的神经受侵患者中出现相应神经症状者17例,占73.9%。同时行CT及MRI检查的16例患者中,CT和MRI影像显示的受累神经分别为19、23根,CT、MRI诊断与临床手术病理一致分别为18、22根,其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1.8%(18/22)、95.7%(22/23)。结论颞骨恶性肿瘤容易出现颅神经侵犯,且以面神经受侵最常见。颅神经受侵CT表现为神经穿行孔道破坏,MRI可直接显示神经增粗、异常强化,神经紧贴软组织影或神经直接被肿瘤包绕。结合CT和MRI的影像评估可以全面精准显示颅神经浸润情况,且MR较CT更为灵敏。
余裕珍洪桂洵杨智云
关键词:颞骨肿瘤肿瘤浸润颅神经面神经
容易误诊漏诊的硬脑膜动静脉瘘9例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提高对容易误诊漏诊的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DAVF)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9例DAVF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9例主要临床表现及误诊情况分别为:视朦或视力下降4例,无颅内高压症状,误诊为视神经炎、颅内结核感染或特发性颅内压增高;记忆力下降1例,误诊为病毒性脑炎;双下肢无力1例,误诊为急性脊髓炎、神经鞘瘤;反复头痛1例,误诊为偏头痛、特发性颅内压增高;反复抽搐1例,误诊为正常颅内压脑积水;饮水呛咳、吞咽困难1例,误诊为脑梗死。3例满足于静脉窦血栓的诊断而忽略了DAVF。所有病例影像学均漏诊,但如仔细观察仍可发现细微的血管形态改变,提示动静脉畸形。结论 DAVF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加上临床及放射科医师对本病认识不足,诊断思路狭窄,造成本病误诊、漏诊率高。
廖焕权王鸿轩陈红兵杨智云王莹贺涓涓尚文锦洪华
关键词:硬脑膜动静脉瘘误诊漏诊
微小表面线圈高分辨MR扫描在原发性面神经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微小表面线圈高分辨MR扫描在原发性面神经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2015年5月—2019年10月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面神经肿瘤患者16例,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15~56(34.9±11.7)岁。术前均行面部微小表面线圈局部高分辨3 T MR扫描及面神经曲面重建(方法A),同时行常规头线圈MR平扫及增强扫描(方法B)。(1)对比分析两种方法成像所显示的肿瘤的位置、累及范围、形态、生长方式以及信号特点的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种方法最大径测量值。(2)以反映肿瘤与面神经关系的特征性的面神经出入征阳性为面神经肿瘤的MRI诊断标准,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采用配对χ2检验比较两种MR扫描方法诊断面神经肿瘤的准确率。结果 (1)两种成像方法显示肿瘤位置、范围、形态一致,但与方法B相比,方法A肿瘤范围的显示更为直观。肿瘤位于左侧9例、右侧7例;所有肿瘤均累及面神经2节段及以上;肿瘤中心位于内听道处1例、迷路段1例、膝状神经节区6例、鼓室内5例、乳突区1例、腮腺区2例;形态表现为7例不规则形、表面分叶状或菜花状,5例呈类圆形,4例呈蘑菇形。(2)方法A测得肿瘤最大径为8 ~33.5 (18.9±7.9) mm,方法B为8.5 ~32.5(18.8±7.85) mm,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51,P>0.05)。(3)方法A肿瘤信号与面神经信号接近,有囊变者信号不均匀;方法B肿瘤T1WI以等信号、稍低信号为主,T2WI呈高信号、稍高信号,有囊变者信号不均匀。(4)本组16例患者采用方法A所得MRI显示面神经出入征均为阳性,方法B仅有4例面神经出入征呈现阳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6/16和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使用微小表面线圈面神经高分辨MRI结合曲面重建技术可以更加清晰地显示肿瘤与面神经关系,提高原发性面神经肿瘤的诊断准确率;面
戴群瑶洪桂洵杨智云
关键词:面神经疾病磁共振成像曲面重建
肝、脑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影像学及金属代谢的对比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研究肝型、脑型肝豆状核变性(WD)患者脑部结构性损伤、功能活动水平、金属沉积方面的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6年5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WD患者40例(脑型20例,肝型20例),健康对照20名。进行弥散张量成像(DTI)、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磁敏感呈像(SWI)、金属代谢检查。选取苍白球、尾状核头、壳核、丘脑、小脑、黑质、红核为感兴趣区(ROI)。在DTI上测定RIO的部分各向异性值(FA),λ值;测定各核团之间联系纤维的数目、FA值。在rs-fMRI测定ROI的ALFF值和ERHO值。在SWI上测量ROI相位值(CP)。将肝型、脑型WD患者影像学指标和金属代谢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肝型WD患者多个核团、核团之间联系纤维DTI指标较脑型有差异。脑型尾状核、丘脑ALFF值低于肝型(P=0.037,0.040);尾状核REHO值低于肝型(P=0.029)。脑型WD患者右侧尾状核、左侧壳核SWI相位值较肝型WD患者低(P=0.020,0.23)。肝型WD患者血清铁含量较正常增高(P=0.013),肝型WD患者尿铜高于脑型(P=0.021)。结论肝型WD患者脑部核团存在结构性损伤,有神经元自发性活动和协调性损伤及金属异常沉积。肝型患者脑部的结构性和功能性损伤较脑型患者轻微,而金属沉积与脑型的差异不显著。
周香雪李洵桦蒲小勇覃浩林李欣蓓初建平杨智云黄海威梁秀龄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弥散张量成像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下丘脑垂体炎MRI诊断
目的 探讨CT及MRI在下丘脑垂体炎的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确诊下丘脑垂体炎6例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结果 6例下丘脑垂体炎的垂体后叶T1WI高信号均消失,垂体弥漫性肿大4例,单纯垂体柄增粗2...
杨智云饶良俊
关键词:下丘脑垂体炎MRI
颞骨影像与临床
杨智云
应用64排螺旋CT低剂量技术检查儿童颞骨结构的探讨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探讨儿童颞骨结构的64排CT低剂量扫描的最低管电流。方法选取临床怀疑中耳病变而来放射科行CT检查的患儿180例随机分为3组。扫描设备为东芝Aquilion64排螺旋CT机。其他扫描条件固定,每组分别以常规剂量组(150mA以上)、30mA、20mA管电流进行扫描。将扫描后重建图像随机分配至教授、副教授及技师各一人采用双盲法进行阅片,评价不同扫描剂量对于颞骨结构的显示情况,以取得一致意见为准。以常规剂量图像作为基础片,颞骨解剖结构能清楚显示的为合格,不能清楚显示的为不合格。评价结果进行多次配对设计两样本的卡方检验。结果本组实验得到儿童颞骨64排CT低剂量扫描管电流的最低值是30mA。结论儿童颞骨64排低剂量CT扫描可以可获得符合临床诊断需求的图像信息,因而能应用于临床。
严超贵彭谦范淼杨智云陈星孟悛非
关键词:颞骨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低剂量
少见的IgG4相关性垂体炎被引量:3
2014年
研究背景 IgG4相关性疾病为新近定义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类型,主要临床特征为多器官受累和血清IgG4水平升高。可发生于垂体,且部分患者表现为孤立性鞍区肿物和(或)垂体柄增粗,由于缺乏特征性影像学表现,若无血清IgG4水平异常之证据,术前明确诊断困难且易误诊为垂体腺瘤。方法与结果男性患者,47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四肢乏力、性功能减退;血清睾酮、皮质醇、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均低于正常值范围。头部MRI显示鞍内、鞍上巨大肿物,增强后病灶均匀强化。临床拟诊为垂体腺瘤,手术大部分切除。光学显微镜观察肿物主要为腺垂体,腺泡萎缩、数目减少,间质内可见大量淋巴浆细胞浸润,伴广泛性纤维组织增生、玻璃样变,未见明确的垂体腺瘤结构;边缘可见多灶性合体样细胞巢团,但胞核异型性不明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淋巴浆细胞并非肿瘤性单克隆性增生,但IgG4阳性浆细胞数目>30个/高倍视野且IgG4+/IgG+>40%。合体样细胞巢团波形蛋白、上皮膜抗原和孕激素受体表达阳性;血清IgG4为2.93 g/L。明确诊断为IgG4相关性垂体炎伴鞍区脑膜反应。术后予泼尼松35 mg/d持续治疗2周,减至30 mg/d维持治疗,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清IgG4降至正常水平,鞍区肿物体积明显缩小。结论 IgG4相关性垂体炎缺乏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其组织学与非特异性炎症性病变相似,术前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困难。血清IgG4水平升高是明确诊断的重要线索和依据。
李振奇关伟明杨智云李智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G垂体自身免疫疾病病理学
疑难性颅内多发病变临床、影像和病理分析:22例报告
目的:分析疑难性颅内多发病变的临床、影像和病理学特征,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疑难性颅内多发病变患者的临床、影像和病理学特征.结果:22例患者病理类型:非特异性脑炎6例,脱髓鞘脑病3例,胶质瘤10例,淋...
欧紫琳王莹范玉华李智杨智云曾进胜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