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大桢

作品数:13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家蚕
  • 3篇养蚕
  • 3篇结茧
  • 3篇防病
  • 3篇蚕病
  • 3篇蚕体
  • 3篇大蚕
  • 2篇上簇
  • 2篇脓病
  • 2篇结茧率
  • 2篇共育
  • 2篇共育室
  • 2篇防病措施
  • 2篇蚕茧
  • 1篇毒病
  • 1篇养蚕环境
  • 1篇养蚕生产
  • 1篇原虫
  • 1篇原虫病
  • 1篇增收

机构

  • 10篇浙江省农业科...
  • 1篇四川省农业科...
  • 1篇浙江农科院

作者

  • 11篇杨大桢
  • 3篇曾健
  • 2篇徐婉琴
  • 1篇丁辉
  • 1篇夏如山
  • 1篇郑明儿
  • 1篇时连根
  • 1篇蒋松荣
  • 1篇李惠康

传媒

  • 6篇四川蚕业
  • 2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蚕桑通报
  • 1篇蚕业科学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02
  • 1篇1997
  • 2篇1993
  • 3篇1992
  • 2篇1990
  • 2篇198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控制蚕病,猛攻单产
1990年
张产茧是由结茧数与茧粒重构成的,它是科学养蚕中养活与养好的标志,也是亩桑产茧的重要组成因素,为了夺取蚕茧稳产多收,必须控制蚕病,猛攻张种产茧。 (一)坚持预防为主,合理布局,妥善安排预防为主,是要主动扑灭各种蚕病发生因素,堵塞各种传染途径,认真落实各项综合防治措施。减少蚕病损失,促使养蚕稳产、丰收。
杨大桢
关键词:蚕病结茧蚕体消毒蚕期上簇大蚕
蚕茧优质高产增收的综合技术研究
1993年
全年选用优良蚕品种,全面改进方格蔟使用技术和蔟中管理规范化,是提高茧质的关键,改善桑叶产质量,革新消毒防病设施技术,控制蚕病危害是桑叶转化茧丝的基础;数模评茧缫丝计价相结合的评茧新方法,是实施优茧优价的政策保证。
杨大桢蒋松荣敖永余李惠康郑明儿
关键词:家蚕蚕茧高产
桑蚕虱螨病的发生危害和诊断防治被引量:1
2002年
杨大桢夏如山
关键词:桑蚕生物学特性症状
第二讲:家蚕传染病的危害规律和防治途径
1992年
了解和掌握传染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可为制订预防对策和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达到控制和扑灭蚕病的目的。现将传染源、传播途径、蚕体抵抗性、饲养环境以及消防毒工作等,归并在发病规律与危害原因中讲述,在此基础上简介防治的对策途径。
杨大桢
关键词:小蚕共育室蚕体胚种传染脓病微粒子病养蚕环境
NO_2对蚕桑影响的研究
1997年
NO2对蚕桑影响的研究曾健徐婉琴杨大桢包焕盛*(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310021)NO2是危害性较强的有毒气体之一,主要来源于工业企业排放的烟尘废气、火箭燃料中未燃尽的氧化剂以及汽车所排放的尾气。在紫外线作用下,NO2参加光化烟雾反应,造成对人、畜...
曾健徐婉琴杨大桢包焕盛
关键词:桑叶家蚕
第一讲:家蚕传染病的种类和识别诊断
1992年
由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发生的传染性蚕病,约占蚕病损失中的70%左右,在夏秋蚕期危害尤烈,是农家养蚕和蚕种场生产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新中国成立以来随防治科技的普及,传染性蚕病的大流行逐渐得到控制,但局部的流行和散在发生并未终止,特别是农村联产承包、千家万户养蚕以来。
杨大桢
关键词:蚕病中肠型脓病夏秋蚕防病措施黄僵病家蚕病毒病原虫病
改革现行消毒技术 提倡蚕药配套使用
1989年
近几年,农村蚕茧生产逐年递增,张产茧有些起伏徘徊,养蚕生产上蚕病危害虽无大的流行,但农村消毒防病措施的贯彻落实并不如前,八十年代以来秋凉多雨对减少蚕病发生也有一定作用,在蚕茧生产中对农村存在的蚕病隐患却是不可忽视的大问题。
杨大桢
关键词:蚕药养蚕生产蚕茧生产蚕具蚕体防病措施
家蚕内印茧发生规律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1990年
家蚕内印茧是茧层内部以至外部被污染的一类次茧,在我国各养蚕地区及各养蚕季节都普遍发生。它不仅解舒、茧丝色泽匀整度差,而且在煮茧缫丝中溢出污质污染其他好茧,以致大幅度降低整批生丝的品质,这在当前国内外丝绸市场对茧丝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趋势下,其为害性更显突出并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家蚕内印茧的发生受多种因子的影响,查明这些因子是防止的关键。日本从70年代后期开始专门立题对家蚕内印茧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了相应的防卫措施。我国在此研究领域还未见有详细资料报道。
时连根丁辉杨大桢曾健
关键词:家蚕次茧
第四讲:革新防病技术,控制蚕病危害
1992年
蚕病,是危害养蚕安全、影响蚕茧产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劲敌,蚕病消长和产茧起落,总是伴随防治科技的贯彻执行而变化的;不论国内和国外都把控制蚕病危害看成是夺取蚕茧稳产、优质、增收的前提,纷纷致力于蚕病防治的研究和应用。前3讲已分别叙述了传染性蚕病和非传染性蚕病的发生原因、危害特点和发病规律。本讲针对现行消毒防病技术已不适应当前农村蚕区变化了的形势,讲述经过改进的较为先进的实用消毒防病技术。
杨大桢
关键词:蚕病结茧率上簇大蚕丝茧育
对农村养蚕低产多病原因剖析
1989年
近来有机会考察了川东蚕区部分县、乡的夏蚕生产,了解到这一蚕区多属崇山峻岭、土地瘠薄、缺肥少水,夏秋炎热伏早严重,农家养蚕面广量小,经多年探索该区在发展蚕桑生产上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有其独特的养蚕技术,才使蚕桑在这块被称为“第2个吐鲁番”的山区扎下了根,建立起了蚕茧生产新基地,为农村脱贫找到了一条致富门路。
杨大桢
关键词:夏蚕蚕区结茧率共育室大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