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膀胱
  • 3篇前列腺
  • 2篇移行细胞
  • 2篇移行细胞癌
  • 2篇乳糜尿
  • 2篇肾蒂
  • 2篇肾蒂淋巴管
  • 2篇肾蒂淋巴管结...
  • 2篇肾蒂淋巴管结...
  • 2篇手术
  • 2篇细胞
  • 2篇细胞癌
  • 2篇淋巴管结扎
  • 2篇结扎
  • 2篇结扎术
  • 2篇后腹腔
  • 2篇后腹腔镜
  • 2篇腹腔
  • 2篇腹腔镜
  • 1篇单胞菌

机构

  • 8篇重庆市第三人...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杜虎
  • 3篇王世棕
  • 3篇雷一鸣
  • 3篇王晋忠
  • 1篇刘琼
  • 1篇黄自能
  • 1篇陈继红
  • 1篇张敬东
  • 1篇童维
  • 1篇王晋中
  • 1篇陈在贤

传媒

  • 6篇重庆医学
  • 1篇护理实践与研...
  • 1篇内分泌外科杂...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后腹腔镜下肾脂肪囊外途径治疗乳糜尿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与脂肪囊内完全或次全性游离途径肾蒂淋巴管结扎术进行对比,评价后腹腔镜下肾脂肪囊外途径肾蒂淋巴管结扎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后腹腔镜下脂肪囊外途径肾蒂淋巴管结扎术(Ⅰ组)及脂肪囊内途径肾脏完全或次全游离行肾蒂淋巴管结扎术(Ⅱ组)的111例乳糜尿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放置引流管时间、术后恢复工作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间的差异。结果Ⅰ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放置引流管时间、术后恢复工作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血尿、肾下垂等并发症方面均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下肾脂肪囊外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效果肯定,与脂肪囊内手术途径比较,该方法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可完全替代肾脂肪囊完全或次全性游离肾蒂淋巴管结扎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佘先李仁举冉强谢江凌林杰杨辉杜虎
关键词:乳糜尿后腹腔镜手术肾蒂淋巴管结扎术肾脂肪囊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经肠超声、直肠指诊联合检查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2000年
王世棕杜虎王晋忠
关键词:前列腺癌PSATRUSDRE
经尿道电汽化切除膀胱颈后唇治疗女性高尿道压型膀胱出口梗阻5例报道
2002年
杜虎雷一鸣王晋忠王世棕
关键词:疗效
膀胱双造瘘管改良冲洗法减少前列腺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膀胱双造瘘管改良冲洗法对减少前列腺摘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前列腺摘除术共 4 34例 ,根据时间段分为传统膀胱冲洗组 (1 986~ 1 990年 1 1 9例 )和膀胱双造瘘管改良冲洗组 (1 991~ 2 0 0 0年 31 5例 )。比较膀胱双造瘘管改良冲洗组与传统膀胱冲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传统膀胱冲洗组与膀胱双造瘘管改良冲洗组术后常见并发症膀胱痉挛、急性附睾炎、后尿道狭窄发生率分别为 :82 % / 2 4 % (P <0 .0 1 ) ;3% / 0 .6 % (P <0 .0 5 ) ;5 .8% / 0 .6 % (P <0 .0 1 )。术后尿路刺激症状维持时间分别为 3周和 1周。
雷一鸣杜虎王晋中刘琼王世棕黄自能陈继红张敬东童维
关键词: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术后并发症
用TUVP术治疗高危重度前列腺增生(附41例报道)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TUVP术治疗高危且伴有重度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41例重度前列腺增生并伴有全身重要脏器疾病的老年男性用TUVP术,采用分段法,低重量切除治疗。结果:术中术后没有明显并发症出现,术前术后的IPSS、Qmax、残余尿量变化等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分段、低重量的TUVP术对伴有全身重要脏器疾病的重度前列腺增生男性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雷一鸣王晋忠杜虎
关键词:高危重度前列腺增生TUVP分段法
氟喹诺酮类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清除效应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 研究氟喹诺酮类药物对乳胶镀膜尿管形成生物膜的膜内细菌的清除效应。方法 以平板培养法建立体外乳胶尿管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模型;采用双倍稀释法测定环丙沙星(CI)、司帕沙星(SPLX)、加替沙星(GTX)、头孢他定(CAZ)及头孢噻肟(CTX)的最低杀菌浓度(MBC)和对浮游铜绿假单胞菌的杀菌曲线(Time Kill curve)。结果 氟喹诺酮类药物对浮游细菌的杀菌作用,各种抗生素由强到弱的顺序是:加替沙星>头孢他定>司帕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噻肟。5 种抗生素在32MBC浓度时8h内均能完全清除细菌。对于生物被膜内细菌的杀菌活性,以司帕沙星、加替沙星最强。环丙沙星杀菌作用与加替沙星相似,头孢噻肟对生物被膜内细菌的清除作用最差。结论 氟喹诺酮类药物对于生物被膜有较强的渗透性,尤以司帕沙星和新药加替沙星最强,而抗铜绿假单胞菌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头孢他定和头孢噻肟对于生物膜内细菌难于清除。
杜虎陈在贤
关键词:喹诺酮类药物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
后腹腔镜下肾蒂淋巴管结扎治疗乳糜尿106例围手术期护理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05年7月~2011年12月我科106例行后腹腔镜下肾蒂淋巴管结扎术的乳糜尿患者在围手术期所采取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经过术前充分做好准备,术后严密加强病情观察,并积极处理并发症,认真做好健康教育护理,106例乳糜尿患者均平稳度过围手术期,术后随访无复发。结论:充分的术前护理准备,精心的术后护理,细心的并发症观察,完善的健康教育是后腹腔镜下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患者平稳度过围手术期的重要保证。
吴琴曾家元杜虎佘先李仁举罗莉杨敏敏
关键词: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乳糜尿护理
膀胱小细胞癌合并移行细胞癌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011年
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SCC)又称为未分化癌、燕麦细胞癌或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分化程度低、侵袭性很高的恶性肿瘤,最常见于肺部.除肺部之外还可见于颈部、气管、乳腺、食管、胃、大肠、小肠、皮肤以及泌尿生殖道等.膀胱SCC在临床上罕见,与常见的移行细胞癌相比,膀胱SCC在组织发生、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等方面有比较显著的差别.重庆市黑龙江中心医院于2009年11月收治膀胱SCC患者1例,现将有关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讨论如下.
冉强杜虎佘先庞友嗳
关键词:膀胱小细胞癌移行细胞癌文献复习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燕麦细胞癌泌尿生殖道
RNAi沉默survivin基因对TCCB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
本文就RNAi沉默survivin基因对TCCB的影响及其机制进行了研究,主要从以下几部分展开: 第一部分:pshRNA-survivin表达质粒的筛选和鉴定 目的:筛选和鉴定重组表达质粒pshRNA-survivin。...
杜虎
关键词:RNAI沉默SURVIVIN基因生物学行为膀胱移行细胞癌动物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