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霞
- 作品数:33 被引量:134H指数:6
-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三阴性乳腺癌间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表达CD8和FOXP3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间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和CD8+、FOXP3+的淋巴细胞亚型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2014年病理资料完整的女性TNBC标本160例,均为未经化疗和放疗的手术切除或穿刺组织,经常规石蜡包埋制片,判读HE染色切片间质TIL百分比,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法检测160例TNBC病例中间质CD8+、FOXP3+淋巴细胞浸润密度。结果乳腺癌间质TIL与Ki-67呈正相关(P=0.002);CD8+细胞毒T细胞(CTL)浸润密度与肿瘤大小呈负相关(P=0.009),与Ki-67呈正相关(P=0.021);FOXP3+调节性T细胞与患者年龄呈负相关(P=0.030),与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P=0.026);间质TIL与CD8+CTL呈正相关(P=0.014)。结论TNBC中间质TIL百分比、CD8+CTL浸润密度可能与乳腺癌的增殖相关,FOXP3+调节性T细胞浸润密度可能与乳腺癌不良预后相关,间质TIL与CD8+CTL浸润密度呈正相关。间质TIL可能成为TNBC临床病理诊断、辅助治疗的新靶点。
- 潘贝晶平国强张炜明王聪李红霞张智弘
- 关键词:淋巴细胞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CD8阳性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
- 肺动脉内膜肉瘤一例临床病理观察及文献复习
- 李明娜李红霞张智弘
- 琥珀酸脱氢酶缺陷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琥珀酸脱氢酶缺陷型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独立分型意义。方法对120例胃GIST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DHB和SDHA蛋白表达,同时所有病例均进行CD117、DOG-1、CD34、平滑肌肌动蛋白(SMA)、结蛋白、S-100蛋白、细胞角蛋白(CK)、Ki-67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nVision法)。部分病例还进行CKIT基因第9、11、13、17号外显子及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PDGFRA)基因第12和18号外显子的基因检测。结果发现8例(6.6%)琥珀酸脱氢酶缺陷型GIST病例,患者年龄16~65岁(平均36.2岁),男:女=3:5,累及胃窦6例、小弯1例、胃底1例。大体检查肿瘤呈多结节状或分叶状,大小3—10em;显微镜下瘤细胞以上皮样细胞为主,部分可混杂梭形细胞结节,其中5例可见脉管内瘤栓。免疫组织化学8例中SDHB皆阴性,SDHA有5例阴性。其他标志物CD117、DOG-1、CD34均阳性表达,SMA、结蛋白、S-100蛋白、CK皆阴性。8例基因突变检测CKIT和PDGFRA均为野生型。7例患者获得随访结果,随访时间为2—60个月(平均23.3个月),皆生存。其中3例在诊断时即出现肝脏多发性转移,1例在随访17个月中出现网膜及肠系膜多发性病灶,患者带瘤生存。结论琥珀酸脱氢酶缺陷型GIST是一种特殊亚型的GIST,多累及儿童和青年人,女性多见,以多结节状生长方式,上皮样瘤细胞为主,常见脉管内瘤栓、常发生淋巴结及肝脏转移,生物学行为惰性特征。免疫组织化学SDHB检测有助于将之从普通型GIST中检出。
- 贡其星张炜明李红霞潘贝晶张智弘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肿瘤琥珀酸脱氢酶DNA突变分析
- 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的CT多期扫描诊断价值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的多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其中3例行CT平扫、双期增强扫描及延迟扫描,3例行CT平扫、双期增强扫描,1例行CT平扫及单期增强扫描。结果:7例中6例为女性,2例为多发,5例为单发,且均位于肝右叶。CT平扫示肿瘤呈等密度-低密度,边界光整,圆形或类圆形,大小3~35cm;增强扫描动脉期6例病灶呈明显或较明显不均匀强化,1例呈不均匀轻度强化,3例动脉期见粗大血管位于肿瘤边缘或中心,强化方式为快进快出或快进慢出、持续性强化,延迟扫描呈低密度。其中3例含有大量脂肪成分,2例含有少量脂肪成分,2例无明显脂肪成分。结论: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表现结合临床资料对正确诊断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有重要价值,延迟扫描对本病与肝癌鉴别有很大价值。
- 祝因苏李丹燕李红霞朱晓梅
- 关键词:肝脏肿瘤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
- 儿童闭塞性支气管炎合并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7
- 2016年
- 目的 探讨闭塞性支气管炎合并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儿童临床-影像-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1例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2012-2013年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后合并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的儿童闭塞性支气管炎患儿临床诊治情况、影像学表现、组织病理学所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0岁女童,反复咳嗽、咯黄脓痰、不规则发热1个月,左下肺呼吸音低并有管状呼吸音;肺部影像示左下肺支气管扩张、扭曲,远端肺不张.纤维支气管镜见支气管黏膜滤泡增生,左下支气管亚段以下闭塞、痰栓.肺组织切面灰红、灰黄,局灶肉质变,管腔内少量黄色分泌物;镜下见肺组织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见泡沫细胞及Masson小体.肺炎支原体抗体IgM>1∶160.经红霉素等抗感染,纤维支气管镜灌洗后一度改善,但因病情反复最终行左肺切除,术后恢复良好.检索1990年1月-2016年1月CNKI中文数据库及PubMed,以“闭塞性支气管炎”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同时检索,没有检索到国内外任何文献.结论 闭塞性支气管炎合并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患儿表现为发热及呼吸道症状迁延不愈,肺部呼吸音低、管状呼吸音;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影像学表现支气管扩张、远端肺不张.病理学检查可见肺纤维结缔组织增生、Masson小体.经肺叶切除病情好转.
- 韩青史彧李红霞唐文伟刘红霞赵德育
- 关键词: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 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及自噬基因Beclin-1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肺组织中的表达
- 2011年
- 目的探讨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及自噬基因Beclin-1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均分为低氧组和常氧组。建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记法分别检测两组大鼠肺组织中LC3含量及Beclin-1蛋白的表达。结果低氧组肺组织中LC3及Beclin-1蛋白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的自噬途径被激活,可能参与了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病过程。
- 王嫱左祥荣李红霞解卫平王虹
- 关键词:低氧性肺动脉高压自体吞噬
- FISH技术检测MDM2基因在脂肪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技术质控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 探讨FISH技术检测MDM2基因在脂肪肉瘤亚型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在实践中的质量控制难点和解决方案。方法 采用FISH技术检测417例脂肪源性肿瘤中MDM2基因扩增状态,分析其与脂肪性肿瘤的关系,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非典型脂肪瘤样肿瘤/高分化脂肪肉瘤及去分化脂肪肉瘤中MDM2基因扩增的阳性率分别为98.9%(194/196)、97.9%(95/97),各有2例扩增阴性;黏液性脂肪肉瘤和多形性脂肪肉瘤中均未见MDM2基因扩增(0/16、0/22);良性脂肪性肿瘤中见1例MDM2基因呈点状扩增。结论 FISH技术检测MDM2基因扩增,对脂肪源性肿瘤尤其是脂肪肉瘤亚型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应严格进行FISH技术的质量控制。
- 李霄时姗姗吕君文丁颖贡其星李海李红霞
- 关键词:脂肪肉瘤FISHMDM2基因
- 预后相关分子靶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 张智弘李红霞张炜明杨力范钦和李霄王聪宋国新
-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占所有肿瘤发病的60%-70%,位于恶性肿瘤首位,亦是全球癌症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发病率呈现年轻化趋势,且其总体仍处于姑息治疗水平,因此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重点课题。胃癌、食管癌、肝癌仍然是中国发病率...
- 关键词:
- 关键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干预
- 胰腺实性型浆液性囊腺瘤1例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型浆液性囊腺瘤(solid-type serous cystadenoma,SSC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观察1例罕见的胰腺SSCA,结合文献分析其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结果患者为67岁男性,体检发现胰头占位。肿瘤肉眼实性、质韧,镜下境界清楚,呈结节状或分叶状,间质富含血管;肿瘤细胞呈紧密排列的实性巢、小腺泡、小腺管,局灶或散在可见小囊腔形成;肿瘤细胞呈立方或多边形,胞质丰富透明或淡嗜酸颗粒状,核小而圆,未见明显异型性及核分裂象。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K7、CK19、AAT、Inhibin-α、Calponin、MUC1、NSE均阳性,Ki-67增殖指数低,神经内分泌标记CgA、Syn、CD56及其他鉴别标记均阴性。术后随访22个月,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 SSCA是胰腺浆液性囊性肿瘤的罕见亚型,患者手术切除预后良好,最终确诊依赖于病理检查。
- 高何李扬杜晓刘陈春妮李海李红霞
- 关键词:胰腺肿瘤浆液性囊腺瘤病理特征
- 肌内型结节性筋膜炎4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肌内型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4例肌内型结节性筋膜炎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患者中,3例为女性,1例为男性,年龄2~38岁,病程10余天到3个月,均无明确外伤史,肿块分别发生于舌肌、左颈部、右背部和左胸大肌,直径0.5~2.0 cm,镜下病变均位于骨骼肌内,具有结节性筋膜炎的4个主要组织学特征:梭形细胞排列成漩涡状、小裂隙、外渗的红细胞和黏液样间质。结论结合临床快速生长的特点,掌握结节性筋膜炎的4个主要组织学特征,肌内型结节性筋膜炎也易于诊断。注意防止过度诊断为肉瘤。
- 潘敏鸿李红霞虞梅宁朱岩李海宋国新范钦和
- 关键词:结节性筋膜炎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