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
- 作品数:43 被引量:90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东莞市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Caspase-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 2008年
- 目的调查Caspase-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本研究人群包括24例OSCC患者。研究了来源于活检及外科手术的诊断用标本内的Caspase-3免疫表达,并以阳性细胞率表示标记指数(CI)。结果Caspase-3在OSCC内的表达显著强于邻近正常口腔黏膜。化疗后Caspase-3LI显著提高(P<0.05),而且LI的升高显著地与良好预后有关(P<0.005)。结论在口腔癌,Caspase-3表达的变化可能具有预后价值。
- 李立刘铎
- 关键词:CASPASE-3口腔鳞状细胞癌预后价值
- CDK4蛋白表达在口腔癌预后中的意义
- 2009年
- 目的检测CDK4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档案病理标本由48例OSCC组织构成。所有病例均行外科手术治疗并被分为两组:化疗组24例及单纯手术组24例。所有组织标本行CDK4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指数(LI)代表阳性细胞率。结果虽然CDK4LI与淋巴结转移无关,但无论化疗者还是单纯手术者CDK4的低表达均与良好预后有关(P<0.05;P<0.005)。结论CDK4在OSCC内的表达可能具有预后意义。
- 李立吴科锋吕应年刘义
- 关键词:CDK4口腔鳞状细胞癌预后意义
- iNOS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 2007年
- 目的:调查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48例OSCC经外科手术治疗后被分为两组:接受新辅助化疗24例及另外24例仅接受手术治疗。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评价了来自48例OSCC的经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预处理标本内的iNOS表达水平。结果:在48例OSCC中有47例被发现有iNOS染色,而在邻近正常口腔粘膜组织内却没有发现。在接受化疗者中,在高iNOS表达与颈部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一个显著性关系(P>0.05),而在仅接受手术治疗者中,低iNOS表达却与颈部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部分显著性关系。而且,高iNOS表达显著地与更高的生存率有关(P<0.01)。结论:iNOS过表达可能通过生成一氧化氮(NO)对肿瘤的发病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口腔癌中iNOS表达的临床意义仍然未明。为了全面建立起iNOS与肿瘤生物行为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的研究是必要的。
- 李立刘铎叶欧江
- 关键词: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口腔鳞状细胞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 CDK4表达变化在口腔癌预后中的意义
- 2009年
- 目的探讨CDK4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病理标本包括48例OSCC。所有病例均行外科手术治疗并分为两组:新辅助化疗24例及单纯手术24例。来源于诊断活检及外科手术的诊断用组织标本行CDK4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标记指数(LI)为阳性细胞率,检测了活检与外科手术之间CDK4LI变化与生存之间的关系。结果在单纯手术组,CDK4LI的降低与良好的预后生存显著相关(P<0.005)。结论CDK4在OSCC中的表达变化可能具有预后意义。
- 李立刘义吕应年吴科锋
- 关键词:CDK4口腔预后
- 动物肝源性活性肽研究、应用及展望被引量:1
- 2011年
- 肽是由两个或多个氨基酸通过一个氨基酸的氨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结合而成,是蛋白质水解的中间产物,是分子结构介于氨基酸和蛋白质之间的一类化合物。根据肽中氨基酸的数量不同.肽有多种不同的命名:
- 李立李延平吕应年刘义吴科锋
- 关键词:活性肽肝源性蛋白质水解动物氨基酸类化合物
- p5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表达的预后意义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对48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内的p53蛋白免疫表达与淋巴结状态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价,并观察p53蛋白免疫表达是否会影响这种疾病的临床结果。方法48例样本接受外科手术并被分为两组:新辅助化疗24例及另外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24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53蛋白表达。收集临床病理事项并分析患者的存活情况。结果以10%的细胞核被染色作为标准,则口腔癌患者的50%(n=24)p53过表达,p53免疫表达与淋巴结状态无关。通过生存分析,淋巴结状态或p53免疫表达/淋巴结状态的组合均与临床结果无关。在接受新辅助化疗患者中,p53与存活之间未显示出显著性关系,然而,在仅接受手术治疗者中,p53免疫表达与良好预后之间存在部分显著性关系(P=0.05)。结论尽管在p53对预后的影响上存在争议,我们的结果建议这一因子并不适合于评定口腔癌的预后。
- 李立刘铎
- 关键词:P53免疫组织化学口腔鳞状细胞癌预后
- 5F对肝癌细胞毒性、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调查半边旗(PsL)提取物Ent-11α-hydroxy-15-oxo-kaur-16-en-19-oic-acid(5F)对人类肝癌细胞Hep3B的抗癌效果。方法在不同的时间段,采用5F(0~80μg/ml)处理Hep3B细胞。通过MTT法检测细胞毒性,通过Annexin V-EGFP染色及caspase-3活性检测细胞凋亡,通过碘化丙锭染色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5F以剂量、时间依赖方式抑制Hep3B细胞增殖,Hep3B细胞Annexin V-EGFP阳性染色及caspase-3活化确定了5F诱导的细胞凋亡,5F阻滞细胞于G2期。结论 5F抑制Hep3B细胞增殖与细胞G2期阻滞及细胞凋亡有关。
- 叶华郑学宝李立吕应年梁念慈
- 关键词:肝癌细胞凋亡
- 半边旗提取物5F对非小细胞肺癌NCI-H460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研究半边旗提取物5F对非小细胞肺癌NCI-H460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MTT法检测5F对NCI-H460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用PI-Hoechst荧光双染法和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5F对DNA含量的影响。结果5F抑制NCI-H460细胞的生长,其效果与5F的浓度和作用时间相关,24、48、72h的IC50分别为:21.40、4.52、1.02μg/ml;荧光双染色法显示经5F作用后细胞出现变形,染色质浓缩,产生凋亡小体;细胞被阻滞在G2/M期。结论5F在体外能有效地抑制NCI-H460细胞的生长,其作用可能是通过诱导其凋亡产生的。
- 刘义吴科锋李立George G CHENMichael KY HSINMalcolm J UNDERWOOD梁念慈
- 关键词:NCI-H460
- 半边旗有效成分5F体内外的抗炎作用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通过建立体内外炎症模型,观察半边旗有效成分5F的抗炎作用。方法:建立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并用不同浓度5F处理,CCK-8法检测5F的细胞毒性,采用Griess法检测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含量,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前列腺素E2(PGE2)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和环氧酶-2(COX-2)表达水平。雄性ICR小鼠60只,建立巴豆油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耳肿胀模型,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组和5F组,每组10只,5F组给予100 mg·kg-15F溶液,阳性组给予地塞米松0.8 mg·kg-1或吲哚美辛1 mg·kg-1,模型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各组均连续给药7 d。观察5F对小鼠耳肿胀的抑制作用。结果:5F在0-40 mg·L^-1的剂量内对RAW264.7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10,20,40 mg·L^-1的5F可依赖性抑制LPS诱导的NO释放(P〈0.01),20,40 mg·L^-1的5F可以降低PGE2含量(P〈0.01),40 mg·L^-1的5F显著性抑制i NOS和COX-2蛋白表达(P〈0.05),10,20,40 mg·L^-1的5F显著降低TNF-α和IL^-1β含量(P〈0.01),20,40 mg·L^-1的5F显著降低IL-6含量(P〈0.01),100 mg·kg-1的5F对巴豆油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耳肿胀都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结论:5F可以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抑制巴豆油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耳肿胀,其抗炎作用与抑制i NOS和COX-2表达,减少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NO和PGE2含量有关。
- 叶华李立吴科锋龚先玲梁念慈
- 关键词:抗炎RAW264.7细胞脂多糖耳肿胀
- 半边旗提取物5F诱导HepG2细胞凋亡与p53活化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有关被引量:11
- 2010年
- 目的观察半边旗提取物Ent-11α-hydroxy-15-oxo-kaur-16-en-19-oic-acid(5F)对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影响,并探讨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Caspase-3在5F诱导的HepG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MTT分析检测5F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并通过细胞凋亡检测ELISA试剂盒分析经5F处理的HepG2细胞胞浆核小体片段,以确定5F能否诱导细胞凋亡,采用Hoechst/PI分析鉴定凋亡细胞核形态。通过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测定p53及VEGF蛋白表达水平,并通过Caspases-3分光光度法检测试剂盒检测Caspase-3活性。结果通过细胞活性分析证实,5F对HepG2的细胞毒作用随着5F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5F诱导HepG2产生胞浆核小体片段,并且该诱导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5F处理后,凋亡变化,如染色质浓缩,被Hoechst/PI染色所确定。5F处理后HepG2细胞核内p53表达水平显著提高,而胞浆VEGF表达水平却下降,同时,Caspase-3活性通过浓度依赖方式增强。结论5F所诱导的HepG2细胞凋亡与p53及Caspase-3活化、VEGF负调控有关。5F可能具有抗癌尤其是抗肝细胞癌价值。
- 李立吕应年刘义吴科锋陈功梁念慈
- 关键词:肝癌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