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盛 作品数:130 被引量:143 H指数:8 供职机构: 武汉理工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电子电信 建筑科学 交通运输工程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智能型缆索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 被引量:6 2010年 将传感器集成于缆索内部,研发具有自感知能力的智能缆索是桥梁结构健康监测领域研究的前沿。特制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将传感器局部布置于缆索内钢丝上,通过光纤光栅中心波长的变化测量钢丝的局部应变、进而获得缆索整体索力是实现智能缆索的有效方法。对特制的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与索内钢丝的连接固定方式进行了研究,在不破坏钢丝的前提下,研究了传统的胶粘结和特制的抱箍连接两种固定方式,通过张拉性能测试,两种连接结构均有效;通过疲劳性能测试,采用特制的抱箍结构连接是解决缆索内置应变传感器长期可靠性、稳定性测试的有效途径。 赵霞 李盛 刘礼华 姜德生 吉俊兵关键词:光纤光栅 应变传感器 连接方式 基于光纤光栅阵列传感的混凝土温度监测系统及方法 一种基于光纤光栅阵列传感的混凝土温度监测系统,包括光源、光分路器、光环形器、通信光纤、光纤光栅阵列传感光缆、消除光纤端面反射装置、信号解调仪、数据处理单元与PC机,光源通过光分路器与光环形器第一端口连接,光环形器第二端口... 南秋明 鲁久玲 饶志胜 岳丽娜 李盛 甘维兵 杨燕全时全域光栅阵列地铁隧道结构安全监测系统 本发明提供一种全时全域光栅阵列地铁隧道结构安全监测系统,光栅阵列振动光缆包括沿地铁隧道结构纵深不同检测部位铺设的光缆,光缆上间隔布置有光栅振动传感器构成阵列,光栅振动传感器为光缆制备过程中连续间隔刻写的光栅;解调模块发出... 王立新 王洪海 杨燕 刘芳 姜德生 李政颖 甘维兵 李盛 岳丽娜 潘建军文献传递 基于光纤陀螺的微小形变检测新算法及实验研究 2015年 为实现大型工程结构线形的快速、连续检测,准确直观地定位结构微小形变,根据光纤陀螺用于形变检测的原理,提出了基于光纤陀螺的微小形变检测新算法,并从理论上对该算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推导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微小形变的检测,不可忽视运载体的结构尺寸,且尺寸越小,系统所测得的线形曲线越接近待测结构表面真实线形。新算法充分考虑了运载体前、后轮行走的距离和倾斜角的变化,其测量结果更加真实、准确,值得推广借鉴。 张瑶 甘维兵 王立新 胡文彬 唐健冠 李盛关键词:光纤陀螺 工程结构 微小形变 支撑对开口薄壁箱转体拱稳定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2 2006年 采用混凝土开口薄壁施工工艺的拱圈,由于构件壁厚减薄,局部容易发生受力失稳现象。影响拱圈稳定性的因素较多,以恩施州平地坝转体拱桥为背景,以处于脱离支架状态合龙前的半跨转动体系为分析对象,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空间有限元模型,重点分析了不同钢筋笼支撑形式对于结构一类稳定的影响,为设计合理的钢筋笼形式提出了相应的参考依据。 沈波 李盛关键词:开口薄壁 基于光纤光栅阵列的轨道扣件状态监测系统 本申请公开了基于光纤光栅阵列的轨道扣件状态监测系统,包括检测装置和数据处理模块;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沿列车行驶方向设置在被测轨道的振动传感光缆;所述检测装置用于发送调制光信号,并获取所述调制光信号经过所述振动传感光缆反射后的... 甘维兵 南秋明 王洪海 潘建军 刘芳 蒋锦朋 李盛文献传递 一种连续线形测量系统的静态校正方法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连续线形测量系统的静态校正方法。该方法在被测路段放置静态标定桥,利用长度测量工具测得桥高;采用连续线形测量系统对含有标定桥的路段进行检测,通过线形计算得到含有标定桥的线形曲线,从线形曲线中得到标定桥的计算... 胡文彬 刘芳 甘维兵 杨燕 李盛 南秋明 王立新 姜德生文献传递 基于Bragg光纤光栅的旧桥体外预应力损失监测研究 被引量:4 2010年 针对某座既有旧桥,进行了体外索的受力监测研究。提出了结构大应变监测策略,保证了FBG测试效果的可靠性。监测结果显示,该座旧桥加固完成后,体外索受力确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最大预应力损失值仅占加固设计荷载的6.9%;体外索的预应力损失值发展趋势与温度变化具有一定的负相关性。基于FBG的监测手段不仅能满足施工过程的短期监测需求,而且可对结构后续运营期的预应力损失情况进行长期监测。 李盛 杨燕 宁强关键词:布拉格光栅 体外索 桥梁加固 安全监测 开口薄壁箱拱桥转体施工阶段结构稳定性研究 转体桥由于设计和施工相对简单,受力明确,因而易于掌握、易于推广。与钢结构劲性骨架和钢管混凝土轻型化转体施工方案相比,混凝土开口薄壁箱转体方案具有成本低、工种相对简单、转体操作方便的优点,更容易在山区得到推广应用。目前,在... 李盛关键词:转体施工工艺 箱形拱桥 有限元方法 文献传递 OLP技术及其改进方案分析 被引量:1 2016年 针对OLP设备在100 G DWDM系统中存在的应用问题,重点研究了该技术在光学性能补偿、上下游切换机制和结构优化3个方面的改进方案,并给出了具体实现的原理和方法。光学性能补偿通过在设备内部增加色散补偿模块和光纤放大器实现色散补偿和光功率补偿,设备介入传输系统后损耗为零;上下游切换机制改进通过采用线路插损而非光功率变化来优化级联切换判据,实现可靠倒换;结构优化通过将光开关换成耦合器或光功率分配模块,减少光开关的使用数量,降低切换时间。综合上述3个方面的改进方案可突破现有OLP设备的应用瓶颈。 王强 王飞 丁波 徐一旻 李盛关键词:光线路保护 色散补偿 结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