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崇敏
- 作品数:24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大庆市第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长春市科技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胆道术后顽固性胆道大出血2例被引量:1
- 2006年
- 李崇敏任卫星贾洪君
- 关键词:胆道大出血顽固性胆道术后术后胆道出血少量出血并发病
- 胃癌组织错配修复基因hMLH1的表达被引量:2
- 2012年
- 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步骤、多阶段的过程,它涉及到多种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和积累,错配修复基因功能的失活,导致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最终引起细胞恶变和肿瘤形成[1]。
- 姚永华李崇敏初喆刘国辉
- 关键词:错配修复基因HMLH1胃癌组织基因功能肿瘤形成癌基因激活细胞恶变
- 手术治疗老年低位直肠癌56例体会
- 2001年
- 任卫星李崇敏段国新
- 关键词:老年人低位直肠癌外科手术
- 异位急性阑尾炎的诊治教训
- 2005年
- 任卫星李崇敏
- 关键词:异位急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异位阑尾炎诊治典型病例报道急性炎症
- 壳聚糖预防术后腹膜粘连的可行性研究
- 2011年
- 目的:探讨壳聚糖预防腹膜粘连的发生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将45只大白兔分为A、B、C三组,每组15只,制成腹膜粘连模型后,A组创面不做药物处理即关腹,B组、C组创面分别置入透明质酸钠及壳聚糖各15 ml(均为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提供)关腹。观察12 d腹腔粘连情况。结果:A、B、C组腹膜粘连发生率逐渐降低,且粘连级别亦逐渐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壳聚糖预防术后腹膜粘连安全有效,具有可行性。
- 李崇敏任卫星刘国辉
- 关键词:壳聚糖腹膜粘连
- 胃癌卵巢转移2例报告被引量:1
- 2005年
- 1病例介绍
病例1患者,女,40岁,主诉下腹部隐痛3天,妇科检查发现右侧盆腔有以10 cm×10 cm×9 cm大小包块,有压痛,诊断右侧卵巢肿瘤,疑有蒂扭转.在硬膜外麻醉下剖腹探查,进腹见腹腔有淡红色腹水约800ml,两侧卵巢呈肾形,左侧增大约15 cm×17 cm× 5 cm,右侧增大约9 cm×7 cm× 5 cm,子宫增大约7周大小,卵巢表面光滑,无粘连,质地中等,腹腔未发现其他异常情况,行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后病理诊断:双侧卵巢粘液性囊腺癌(低分化),认为系消化道癌转移所至.追问病史患者平日有"慢性胃炎",行胃镜检查见胃窦前壁小弯侧近胃角部粘膜充血水肿,有浅表糜烂,质地偏硬,活检病理报告:低分化腺癌(内有部分粘液腺).病人再次行胃癌切除术,出院后随访,于术后20个月死亡.
- 李崇敏任卫星侯宝忠
- 关键词:胃癌切除术卵巢转移卵巢粘液性囊腺癌子宫增大下腹部隐痛
- 4例乳糜腹的诊治体会
- 2011年
- 2000年1月2010年1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收治4例乳糜腹水患者,现将有关资料报道如下。l临床资料4例乳糜腹患者,男性2例,女性2例.年龄l8~64岁,平均年龄40.2岁。创伤到治疗时间为1-9d,平均5d。创伤原因:刀刺伤1例;肠系膜扭转1例;医源性损伤2例,其中腹膜后肿瘤切除术后1例,盆腔肿瘤切除术后1例。
- 李崇敏刘国辉姚永华
- 关键词:乳糜腹水平均年龄切除术后肠系膜扭转医源性损伤
- 外伤性非肝脾破裂腹内出血2例报告
- 2007年
- 应天刚付洪海李崇敏
- 关键词:外伤腹内出血
- 放射性肠炎的外科治疗:附4例报告被引量:1
- 2011年
- 放射性肠炎是盆腔、腹腔或腹膜后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后引起的肠道损害,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或腹胀、黏液脓血便甚至血便,最终发展为肠梗阻及肠内、外瘘,因此放射性肠炎的治疗引起关注。
- 任卫星李崇敏刘国辉
- 关键词:放射性肠炎外科治疗腹膜后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后肠道损害脓血便
- 改良混合痔外剥内扎术365例分析
- 2013年
- 目的:探索痔病手术新方法。趋向微创,无痛。减轻混合痔术后排便引起的剧痛,术后肛缘水肿及肛门狭窄等并发症。寻找更易于患者接受的手术术式。方法:采用改良混合痔外剥内扎术365例,并进行随访观察0.5~4年。结果:所属时间缩短,创面明显缩小。充分保留肛管皮肤。除5例混合痔患者因长时间应用抗凝扩血管药物,有术后出血,均无副损伤发生。结论:改良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更充分地保留了肛管皮肤,缩小了手术创口,使病人术后更快地恢复活动和正常生活,减少了病人数后排便疼痛的痛苦,更好地预防术后瘢痕引起的肛门狭窄。
- 任卫星朱彦君李崇敏
- 关键词:混合痔外剥内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