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侨

作品数:12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动脉
  • 7篇动脉瓣
  • 5篇导管
  • 4篇置换术
  • 4篇主动脉
  • 4篇肺动脉
  • 4篇肺动脉瓣
  • 4篇瓣膜
  • 3篇主动脉瓣
  • 3篇主动脉瓣置换
  • 3篇介入
  • 2篇心室
  • 2篇心室流出道
  • 2篇右心
  • 2篇右心室
  • 2篇右心室流出道
  • 2篇四联症
  • 2篇皮肺
  • 2篇主动脉瓣置换...
  • 2篇流出道

机构

  • 12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四川省医学科...

作者

  • 12篇李侨
  • 9篇冯沅
  • 6篇陈茂
  • 4篇李晓
  • 3篇彭勇
  • 3篇魏家富
  • 2篇赵振刚
  • 2篇何森
  • 2篇陈果
  • 2篇古丽丹
  • 2篇周轩
  • 2篇郑明霞
  • 2篇魏薪
  • 1篇贺玥
  • 1篇陈飞
  • 1篇安琪
  • 1篇屈模英
  • 1篇熊恬园
  • 1篇蒙炜
  • 1篇李茜

传媒

  • 3篇华西医学
  • 2篇中国介入心脏...
  • 2篇中国胸心血管...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西部医学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桡动脉穿刺术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时间的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经皮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不同松解时间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10月经皮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住院患者69例,术后应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穿刺处后,随机分为试验组36例,对照组33例。试验组采取术后1、2、3 h松解绷带,对照组按照科室传统方法采取术后2、4、6 h松解绷带。观察两组患者穿刺包扎引起的疼痛、麻木、肿胀感等主观不适和客观体征,以及皮温、氧饱和度等客观指标并进行评分,以此评估患者术侧肢端缺血和微循环障碍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肢端缺血和微循环障碍相关症状和客观指标评分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要终点事件无显著差异,但对照组出现包扎侧远端皮下出血点较多(P<0.001)。结论与术后2、4、6 h松解绷带方式比较,采取术后1、2、3 h松解绷带方式可减少缺血和微循环障碍时间,缩短患者术后包扎侧主观不适的时间,同时不增加出血等风险。
古丽丹李侨魏家富
关键词: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术加压包扎ALLEN试验
2019年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研究进展
2020年
引言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的发病率约占成活新生儿的5‰~8‰[1],其中20%存在肺动脉瓣或右心室流出道的畸形,例如法洛四联症、右心室双出口及肺动脉闭锁等,亚洲人群的右心室流出道梗阻性疾病的比例更高。为矫治畸形,改善生存质量,很多情况需进行右心室流出道的外科手术。外科手术策略包括补片扩大、管道重建、瓣膜修复或替代等。但复杂外科手术后相关组织材料的耐久性变异较大,主要与手术方式、患者的年龄以及所使用的组织或材料类型相关。
李侨冯沅陈茂
关键词:右心室流出道法洛四联症肺动脉瓣右心室双出口肺动脉闭锁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脑保护装置的作用:目前的循证医学证据
2024年
引言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是目前治疗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的成熟技术[1-5]。研究报道在TAVR围手术期,患者30 d脑栓塞事件(cerebrovascular events,CVEs)风险的发生率为2.7%~5.5%[6],瓣膜或血管组织碎片、钙化碎片和血栓等脱落可以引起脑栓塞[7-8],导致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增加[9-10]。即使在没有临床卒中相关表现的情况下,68%~93%的患者在TAVR术后行头部弥散加权灌注磁共振成像(diffusion weighted-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W-MRI)检查仍可以发现新发的脑栓塞证据[8,11-12]。尽管随着TAVR技术的成熟和装置设备的更新,TAVR相关卒中的风险正在降低,并且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的风险相当[13-14],CVEs(尤其是致残性卒中)仍是TAVR术中备受关注的并发症。脑保护装置(cerebral protection devices,CPDs)的设计和应用旨在降低TAVR围手术期CVEs的发生率[15]。本文将结合近年主要CPDs的临床研究,包括大型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与队列研究,以及近期的meta分析等循证医学的证据,根据不同证据的分类和级别,对CPDs在TAVR围手术期脑保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作一综述。
李侨冯沅
关键词:脑栓塞脑保护装置循证医学致残性队列研究
介入主动脉支架桥接外科矫治术治疗危重新生儿主动脉缩窄1例被引量:2
2023年
主动脉缩窄(CoA)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先天性血管畸形,新生儿和低龄婴幼儿CoA首选外科手术治疗,但对危重CoA患儿,介入治疗方式是有效的补充可选方式之一。本病例报道CoA新生儿,因降主动脉极度狭窄而出现严重的左心衰竭,通过介入的方式于降主动脉缩窄部置入支架进行初步治疗使患儿度过危险期,患儿于4月龄时成功接受了外科矫治术。目前患儿术后2年复查,恢复良好。
李翔李晓李侨冯沅
关键词:危重新生儿主动脉缩窄支架置入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患者临床结局的比较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式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患者的临床结局。方法研究对象为在2012年4月-2019年1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功行TAVR的399例重度症状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收集所有入选患者的术前基线资料、手术情况、术后临床结果和超声随访数据。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随访,随访终点日期为2020年6月20日。依据术中麻醉方式,将入选患者分为局部麻醉(局麻)组和全身麻醉(全麻)组,对比不同麻醉方式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血流动力学参数、术后30 d和1年的死亡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共纳入399例患者,其中206例(51.6%)接受局麻,193例(48.4%)接受全麻。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相似,术后随访患者症状整体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生活质量改善明显,但局麻组出现轻度、严重出血事件(12.4%vs.1.5%,P<0.001;10.4%vs.0.5%,P<0.001)与主要血管并发症(0.5%vs.3.6%,P=0.032)的概率较低,术后30 d的全因死亡率也较低(1.9%vs.6.7%,P=0.018)。结论与全麻相比,局麻患者出血事件、主要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术后30 d死亡率也较低。
程洋李茜李怡坚欧袁伟翔王玺李侨彭勇冯沅陈茂
关键词:局部麻醉全身麻醉
法洛四联症合并罕见孤立性右锁骨下动脉及双侧动脉导管1例被引量:3
2021年
孤立性锁骨下动脉为十分罕见的先天性主动脉弓畸形,孤立性右锁骨下动脉更为罕见,临床上极易出现漏诊,导致外科术后残留大量左向右分流,使患者恢复困难。术前积极明确诊断,对于外科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术后恢复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报道1例法洛四联症合并孤立性右锁骨下动脉的患儿。该患儿在术前、术中出现漏诊,术后通过心导管检查明确诊断,进行介入治疗后恢复良好。
李翔李晓李侨冯沅
关键词:法洛四联症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治疗单纯主动脉瓣反流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2年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治疗主动脉瓣狭窄已被证明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其地位随着指南的不断更新逐渐提高,但对于单纯主动脉瓣重度反流,长期以来被视为TAVR治疗的相对禁忌证。然而许多高龄、高危单纯主动脉瓣反流患者由于外科手术禁忌或不耐受,也通过标签外使用经导管人工瓣膜,得到了TAVR治疗并改善了预后,但由于解剖特点的复杂性和挑战性、手术技术要求高、器械成功率有限、手术并发症多等因素,且缺乏随机对照研究证实其安全和有效性,单纯主动脉瓣反流的TAVR治疗一直在争论中发展。近年来,随着新一代瓣膜的应用和研究数量的增多,对于TAVR治疗主动脉瓣重度反流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本文将对TAVR治疗单纯主动脉瓣重度反流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李侨陈茂冯沅
自膨胀式瓣膜经皮肺动脉瓣置换术治疗锥体型右心室流出道患者一例
2024年
该文报道了1例法洛四联症矫治术后重度肺动脉瓣反流的16岁患者,其右心室流出道至主肺动脉形态呈锥体型,极具挑战性。入院后采用自膨胀式瓣膜,成功行经皮肺动脉瓣置换术,患者术后2年随访期间病情稳定。该病例旨在为锥体型右心室流出道患者行经皮肺动脉瓣置换术治疗提供参考。
何芊蓓李怡坚赵振刚李侨李晓李翔冯沅
关键词:肺动脉瓣反流
不同浓度胺碘酮输注在房颤三维射频消融术后的疗效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评价胺碘酮不同用药浓度在房颤三维射频消融术后短期的有效性。方法:选择62例行三维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高浓度组和低浓度组,每组31例。,高浓度组以胺碘酮12 mg/m L,0.5 mg/min匀速静脉给药,低浓度组以胺碘酮1.2 mg/m L,0.5 mg/min匀速静脉给药,对比不同用药浓度的静脉炎发生率及术后短期预防心房颤动复发的疗效。结果:高浓度给药方式具有更高的静脉炎发生率,但两组对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后72 h内房颤复发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用药浓度胺碘酮对三维射频消融术后72 h心房颤动复发预防均有效,低浓度能够减少静脉炎发生。
贺玥李侨古丽丹屈模英陈宇
关键词:胺碘酮射频消融疗效
国产球囊扩张式瓣膜用于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的初步经验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初步探讨使用国产球囊扩张式瓣膜Prizvalve进行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TPVR)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单组观察性研究,连续纳入2021年9月至2023年3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诊、经评估适合通过球囊扩张式瓣膜进行TPVR治疗的外科术后右心室流出道功能障碍患者,均使用Prizvalve进行TPVR治疗。记录患者的临床、影像和手术资料、手术效果及随访结果。即刻效果主要通过临床植入成功率评价,定义为瓣膜顺利植入且术后超声心动图评估的肺动脉瓣反流程度在中度以下、肺动脉瓣峰值压差<40 mmHg(1 mmHg=0.133 kPa)。结果共纳入5例患者,其中4例男性,年龄14~37岁。初始诊断包括法洛四联症(2例)、永存动脉干(1例)、肺动脉闭锁(1例)和主动脉瓣下狭窄(1例,既往行Ross手术);4例通过同种或人工管道行右心室流出道重建,1例通过跨瓣补片技术重建右心室流出道。干预指征包括右心室流出道-肺动脉狭窄合并反流(3例)、单纯狭窄(1例)及单纯反流(1例)。4例存在右心室流出道-肺动脉狭窄的患者术前平均右心室流出道峰值流速为3.5 m/s,平均右心室流出道峰值压差为50.0 mmHg。除1例患者既往因主肺动脉严重狭窄已植入覆膜Cheatham-Platinum(CP)支架外,其余患者在术中均先预植入覆膜CP支架再进行瓣膜植入。5例患者均临床植入成功,围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术后超声心动图测量平均右心室流出道-肺动脉峰值流速为2.3 m/s,平均右心室流出道-肺动脉峰值压差为21.2 mmHg。术后患者症状均明显改善,所有患者均已完成3个月随访,其中4例已完成6个月随访,随访期内无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最近一次随访时评估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均为1级。结论对于解剖条件合适的外科术后右心室流出道-肺动脉功能障碍患者,通过国产球囊扩张式短瓣膜Prizvalve进行TPVR是可行的治疗方�
赵振刚李锐韬魏薪彭勇魏家富何森李侨李晓李怡坚李翔周轩郑明霞陈果安琪陈茂冯沅
关键词:肺动脉瓣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