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然

作品数:12 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传媒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文化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5篇媒体
  • 3篇新闻
  • 2篇党报
  • 2篇新闻报
  • 2篇新闻报道
  • 2篇舆论
  • 2篇媒体融合
  • 2篇媒体融合时代
  • 1篇党报党刊
  • 1篇党刊
  • 1篇典型人物报道
  • 1篇电视
  • 1篇电视台
  • 1篇行使
  • 1篇谣言
  • 1篇舆论导向
  • 1篇舆论引导
  • 1篇人民
  • 1篇人民日报
  • 1篇日报

机构

  • 9篇中国传媒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作者

  • 9篇曹然
  • 2篇丰纯高
  • 1篇李丹林

传媒

  • 2篇传媒观察
  • 1篇新闻世界
  • 1篇中国出版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苏州科技学院...
  • 1篇金陵科技学院...
  • 1篇南方论丛
  • 1篇中国网络传播...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7
  • 3篇2015
  • 4篇201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人民日报》关于焦裕禄典型人物报道的建构分析——兼谈传统主流媒体改进典型报道的启示
2014年
自从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以来,焦裕禄这个名字在中国官方媒体上受到持续关注和讨论。本文采用历时性研究,对过去近50年(1964-2013年)来《人民日报》关于焦裕禄的报道做内容分析和框架分析。在这个基础上,试图回答三个问题:一是"焦裕禄"作为典型人物是怎样被媒体塑造出来的;二是在不同历史时期,"焦裕禄"的媒介形象如何发生变化;三是传统主流媒体对典型人物的建构对当前新闻宣传工作的启示。
曹然
关键词:人民日报焦裕禄
社交媒体环境下表达权行使判断机制研究
2017年
对表达权的行使恰当与否的判断,相对于对其他权利行使的判断,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社交媒体为人们的表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也使这一问题变得更为复杂。本文通过对于相关实践问题的观察和对于中美两国相关问题的比较研究,特别是对于美国社交媒体环境下的第三方事实核查机制的研究,对我国未来在社交媒体环境下如何更加科学理性地规范表达权的行使、更好地建构表达权行使判断机制提出了一些意见。
李丹林曹然
关键词:社交媒体表达权
网络谣言可防可治被引量:4
2015年
本文从社会矛盾与网络环境的辩证关系、相关法律法规的设计实施、传播方式发生的变化及对策、网络谣言的产生和防治四个方面分析了治理网络谣言的可行性。
曹然丰纯高
关键词:网络谣言
做好舆论引导的四条基本路径——兼谈媒体融合时代如何做好党报党刊被引量:6
2015年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媒体,不仅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深度震荡着传媒的格局。在媒体融合时代做好党报党刊,舆论导向是命脉,要把握好舆论导向,本文认为"开源"、"疏浚"、"引导"、"灌输"是四条必由路径。
曹然
关键词:舆论引导媒体融合党报党刊
媒体融合时代党报把握舆论导向四路径被引量:8
2015年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兴媒体,不仅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深度震荡着传媒的格局。在媒体融合时代做好党报,把握舆论导向是关键。党报目前正面临着"洪水泛滥""随波逐流""泥沙俱下"三大挑战,"开源""清流""引导""灌输"是应对挑战的四条基本路径。
曹然丰纯高
关键词:媒体融合党报舆论导向
“适当公正性”原则在英国广播电视监管中的适用逻辑及争议——以Ofcom针对CGTN相关节目的调查处理为例被引量:1
2022年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英国通讯办公室(Ofcom)成为在传播领域拥有广泛监管职权和职责的机构,这在各国都不多见。英国针对信息传播领域的监管,除了议会的立法,还有Ofcom制定的《广播电视守则》。本文通过考察Ofcom适用《广播电视守则》进行监管的过程,特别是有关《守则》中“适当公正性”要求的监管案例,研究英国广播电视领域的立法和执法问题,进一步思考我国在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程中如何防范法律风险,并提出操作性建议。
曹然曹然
突发性新闻报道二次伤害的产生与规避被引量:4
2014年
我国近年来由于新闻媒体报道方式不当而造成"二次伤害"的情况时有发生,引发人们普遍关注和讨论。笔者基于波特图式对"二次伤害"产生的内在机理进行分析,解析其成因,并据此得出规避突发性新闻报道二次伤害的基本原则和措施。
曹然
关键词:新闻报道波特图式
媒体“犯罪新闻”报道的呈现及反思——以《南方周末》2004—2013年头版犯罪新闻报道为例被引量:1
2014年
犯罪新闻报道是一种常见的新闻报道门类,有广泛的读者群。然而,其报道方式上存在的问题同样为人所诟病。以《南方周末》2004—2013年的头版犯罪新闻报道为例,通过内容分析和框架分析展现该媒体建构这类新闻的方式,并从新闻专业主义的角度提出改进意见:一是处理好报道题材的发掘、选择与确定的关系;二是善于把握报道的时机;三是善于处理情感导向与法理公正的关系;四是把握报道手法的创新与报道真实性间的关系。
曹然
关键词:犯罪新闻《南方周末》
从“公共新闻”到“公民新闻”——近十年国内公共新闻理论研究的梳理与思考
2014年
"公共新闻"概念最初从美国引进,自2004年开始受到我国新闻学界的持续关注。进入21世纪后,有关"公共新闻"的研究逐渐被衍生而来的"公民新闻"所取代。从"公共新闻"的内涵出发,系统梳理其产生发展的内在条理,介绍国内近十年内对公共新闻理论研究的成果,归纳当前该领域研究中的主要分歧和亟需廓清的问题,并作出相应的思考。
曹然
关键词:公共新闻公民新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