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文枫

作品数:35 被引量:109H指数:6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6篇细胞
  • 13篇肿瘤
  • 9篇蛋白
  • 8篇预后
  • 8篇乳腺
  • 8篇腺癌
  • 6篇淋巴
  • 5篇乳腺癌
  • 5篇细胞癌
  • 5篇腺肿瘤
  • 5篇恶性
  • 4篇乳腺肿
  • 4篇乳腺肿瘤
  • 4篇淋巴瘤
  • 3篇蛋白酶
  • 3篇凋亡
  • 3篇上皮
  • 3篇上皮性
  • 3篇透明细胞
  • 3篇鳞状

机构

  • 32篇天津医科大学
  • 4篇南开大学
  • 3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天津市肿瘤防...
  • 1篇天津市肿瘤医...

作者

  • 33篇曹文枫
  • 12篇张斌
  • 8篇孙保存
  • 8篇曹旭晨
  • 6篇张连郁
  • 5篇刘岩雪
  • 4篇潘思虎
  • 4篇赵洪猛
  • 3篇王耕辛
  • 3篇宁连胜
  • 3篇郝希山
  • 3篇乔群
  • 3篇冯锐
  • 2篇齐丽莎
  • 2篇周雷
  • 2篇赵金坤
  • 2篇叶兆祥
  • 2篇王颖
  • 2篇刘芝华
  • 2篇张立勇

传媒

  • 12篇中国肿瘤临床
  • 3篇中华肿瘤杂志
  • 3篇中华病理学杂...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4
  • 2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FAK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5年
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是一种细胞质内的蛋白酪氨酸激酶(protein tyrosine kinase,PTK),因其与细胞粘附功能密切相关而得名。近年来,人们对FAK的了解逐渐深入,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FAK在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增高,并与肿瘤的多个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FAK已经成为新的肿瘤治疗靶点之一,为肿瘤的治疗带来新的方法和希望。
李玲妹曹文枫
关键词:粘着斑激酶肿瘤凋亡
SLP-2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 探讨SLP-2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18例新鲜配对的食管鳞状细胞癌及正常食管上皮组织,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SLP-2蛋白的表达水平.将220例配对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正常食管上皮组织构建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LP-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SLP-2蛋白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SLP-2蛋白在18例新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72.2%.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SLP-2蛋白在22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54.1%,明显高于其在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的高表达率(3.6%,P<0.001).SLP-2蛋白的高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浸润深度相关(P=0.033),而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关(均P>0.05).结论 SLP-2可能作为一个新的肿瘤相关基因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SLP-2蛋白的高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曹文枫张立勇张斌王跃琦刘芝华孙保存
关键词:食管肿瘤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
UPF1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2018年
目的:探索上游移码突变体(up-frameshift mutant 1,UPF1)在肺腺癌(adenocarcinoma,ADC)中的表达及其与各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探讨其在临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150例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ADC患者的UPF1表达情况。Kaplane-Meier分析UPF1的表达与无复发生存期(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以及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之间的关系。结果:UPF1表达水平随ADC恶性程度的增大而降低(P<0.01),也与TNM分期(P=0.014)、是否有淋巴结转移(P=0.016)及远处转移(P=0.035)相关。UPF1的表达水平显著影响ADC的患者RFS和OS,UPF1表达低患者的RFS和OS较短(P<0.05)。结论:UPF1在ADC中可能起到抑瘤的作用,可以作为ADC治疗及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并且UPF1有可能成为新的ADC药物治疗靶点。
孙蓓曹璐杨灵伊李玲妹刘昶煦黄秋娟王雅蕾齐丽莎曹文枫
关键词:肺腺癌治疗靶点
63例宫颈腺癌临床治疗和预后分析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了解影响宫颈腺癌预后的相关因素,探讨宫颈腺癌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对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80年1月至2000年1月间收治的63例宫颈腺癌进行分析,占同期宫颈癌的4.65%,并随机选取同期治疗的80例宫颈鳞癌作为对照进行比较。患者平均发病年龄53.7岁,绝经后患者占55.6%。主要症状为阴道不规则出血和/或白带增多。其中Ⅰ期17例,Ⅱ期33例,Ⅲ期13例。20例采用单纯放射治疗,43例采用放射治疗与手术相结合的综合治疗。结果:收治的宫颈腺癌占宫颈癌的比例从80年代的3.5%(38/1087)上升至90年代的7.36%(34/462),其5年总的生存率为56.9%(33/63-5),低于同期宫颈鳞癌5年生存率。单纯放疗组5年生存率50%;手术放疗组5年生存率为60.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行根治性手术的Ⅰ、Ⅱ期患者5年生存率为80%,而行全宫切除的同期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39.3%,但二者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宫颈肿瘤≥4cm和<4cm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34.3%(12/35)和60.7%(17/28)具有明显差异(P<0.05〉。Ⅰ、Ⅱ期5年生存率62%(31/50),而Ⅲ期5年生存率为7.7%(1/13),二者差异显著(P<0.01)。结论:宫颈腺癌的发病比例呈上升趋势,宫颈腺癌的预后与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治疗方式关系密切。以根治性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宫颈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
周雷王耕辛曹文枫张连郁
关键词:宫颈腺癌宫颈癌根治术
儿童肾透明细胞肉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儿童肾透明细胞肉瘤的临床特点及肾脏肿瘤治疗方案(WT-2009方案)治疗该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肾透明细胞肉瘤患儿病例12例,因临床数据不完整等原因剔除3例,共计9例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和治疗过程以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综合治疗后9例患儿均完全缓解(100%),随访满3年的6例患儿,3年总生存率100%,3年无事件生存率83.3%,未见明显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论:肾透明细胞肉瘤发病率低,误诊率高,WT-2009治疗方案近期疗效好,高危患者的治疗方案有待完善,远期治疗效果需进一步随访。
刘峰赵强闫杰王景福李璋琳曹嫣娜李杰曹文枫
关键词:肾透明细胞肉瘤化疗方案疗效儿童预后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β亚单位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基因和蛋白表达
2002年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异位β-HCG基因和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组化(IHC)和放射免疫测定(RIA)方法检测上皮性卵巢癌细胞β-HCG基因和蛋白表达及癌组织培养上清和腹水中的β-HCG的浓度。结果:12例上皮性卵巢癌β-HCG基因表达全部阳性(100%)。7例免疫组化β-HCG蛋白阳性(58.3%)。培养上清和腹水中β-HCG平均浓度分别为0.586U/L和1.638U/L。结论: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异位β-HCG的表达频率很高,β-HCG可以作为该肿瘤的标记物,RT-PCR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较高。
周雷曹文枫王耕辛迟芳
关键词:上皮性卵巢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吉非替尼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迁移运动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高表达的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系MDA.MB-231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吉非替尼作用MDA-MB-231细胞后EGFR和Akt磷酸化水平;采用划痕实验和Boyden小室趋化实验观察吉非替尼对细胞迁移、趋化能力的影响;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吉非替尼对细胞骨架重构及极性变化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OμmoVL吉非替尼)相比,不同浓度的吉非替尼可有效抑制EGFR及其下游通路关键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划痕实验24h后,0、0.1、1、10、20μmoL/L吉非替尼组细胞迁移距离分别为(36.3.4-4.0)μm、(30.3±3.8)μm、(26.8±3.3)μm、(17.0±2.6)μm和(11.04-2.5)μm;Boyden小室趋化实验3.5h后,0、0.1、1、10、20Dmol/L吉非替尼组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69.2±7.0)个、(51.8±7.5)个、(43.8±8.7)个、(30.6±4.8)个和(28.4±3.4)个。吉非替尼可明显延长划痕愈合时间,减少趋化穿膜细胞个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吉非替尼可明显减少细胞片状伪足的形成,抑制细胞骨架的重构及极性变化。结论吉非替尼可以通过抑制TNBC细胞系MDA-MB-231中EGFR/P13K/Akt通路的磷酸化水平,抑制细胞骨架蛋白(微丝)的重构及极性改变,从而降低细胞的迁移运动能力。
赵洪猛张斌李越张霖张飞宋艳群冯炜红曹文枫曹旭晨
关键词:乳腺肿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吉非替尼细胞运动
复合性与单纯性小细胞肺癌预后分析及比较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和比较复合性小细胞肺癌(combined small cell lung cancer,CSCLC)与单纯性小细胞肺癌(pure smallcell lung cancer,PSCLC)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首诊并经病理证实为小细胞肺癌343例,回顾其临床病理特征,对预后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CSCLC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31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21个月,PSCLC的中位OS为15个月,中位PFS为9个月。Kaplan-Meier结果显示CSCLC的预后明显好于PSCLC。Cox分析结果提示分期、病理分型与治疗方式是影响总体小细胞肺癌OS的独立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小细胞肺癌尤其是CSCLC更受益于手术为主的治疗方式。在PSCLC组,中性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治疗方式和分期影响预后,而分期和治疗方式影响CSCLC的预后。多因素分析显示分期和治疗方式均为影响CSCLC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CSCLC与PSCLC相比预后较好。局限期的小细胞肺癌尤其是CSCLC应采取手术为主的治疗。
秦爱英钱雅琴曹文枫曹水
关键词:预后分析手术治疗
EB病毒的潜伏感染及其编码的癌基因在鼻咽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探讨鼻咽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患者中EB病毒的感染情况以及在EB病毒潜伏感染状态下编码的病毒癌基因产物潜伏膜蛋白-1(LMP-1)与鼻咽部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的发生及预后的关系,另外还对该组鼻咽淋巴瘤的组织细胞起源进行了分析。方法:我们选用EBER-1/2mRNA探针,经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了70例鼻咽恶性淋巴瘤和10例鼻咽慢性炎症病例中的EB病毒感染,同时使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分别标记了LMP-1、CD45RO、CD20及CD56阳性细胞。结果:EB病毒mRNA在鼻咽恶性淋巴瘤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62.9%)明显高于慢性炎症患者(0%)。LMP-1蛋白在上述两者间也有差异表达,肿瘤组(68.6%)高于炎症组(20.0%)(P=0.003)。本组有12例NK/T细胞淋巴瘤,特征性表达CD56,与LMP-1相关,但不具有特殊的生物学行为。LMP-1阳性高表达率除与鼻咽淋巴瘤患者出现临床B症状相关(P=0.043)外,与临床分期、出现区域淋巴结肿大均不相关,但LMP-1的表达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在死亡患者组中有LMP-1的高表达。结论:在鼻咽恶性淋巴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EB病毒的感染及其编码的癌蛋白LMP-1的产生起到了致关重要的作用。此外,LMP-1与不良临床特征和预后相关,同时还与CD56(+)的NK/T细胞淋巴瘤相关。
曹文枫张连郁
关键词: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EB病毒潜伏膜蛋白-1
能谱CT碘浓度鉴别肾透明细胞癌病理Fuhrman分级
目的 评价应用能谱CT的能谱曲线及碘浓度值鉴别肾透明细胞癌(clearcellrenalcellcarcinoma,ccRCC)病理Fuhrman级别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经病理证实的ccRCC64个病灶的常规C...
赵金坤张鹏叶兆祥陈旭升曹文枫
关键词:肾透明细胞癌能谱CT碘浓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