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娟
- 作品数:24 被引量:171H指数:8
- 供职机构: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温特斯模型在重庆市戊肝监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建立戊型肝炎(戊肝)分月发病情况预测的时间序列模型,探讨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在戊肝预测预警方面的应用。方法利用SAS 9.13软件的时间序列预测系统(time series forecasting system)进行建模与分析。采用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数据建模,并利用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的数据验证模型。结果重庆市2005-2010年戊肝分月发病情况适合用温特斯模型(Winters method-additive)来拟合。结论温特斯模型能够较好的应用于重庆市戊肝的预测,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 杨艳红曾庆赵寒易娟李勤肖达勇夏宇杨荣刚方明金
- 关键词:戊型肝炎时间序列
- 重庆市30个区县城区居民流感样病例电话调查快速评估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快速评估2007年元旦前后重庆市城区居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例和流行性感冒(流感)样病例的发病、诊疗情况以及2006年流感疫苗接种情况。方法设计统一调查问卷、采用电话访谈方法,随机调查重庆市30个区县城区常住居民300户936 人。结果 2006年12月15日至2007年1月14日重庆市城区居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例罹患率为16.3%(153/936),发病有家庭聚集现象,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9.4,P<0.05)。流感样病例罹患率为3.0%(28/936)。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例以自行服药为主(68.0%),到医院就诊占38.6%(59/153),个体诊所就诊占44.1%(26/59)。流感样病例以医院治疗为主且经济负担较重(H=19.2, P<0.05)。2006年居民流感疫苗调查接种率为10.8%(101/936),各年龄组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4.7,P<0.05)。结论重庆市城区居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例罹患率较高,流感样病例罹患率较低,病例病情较轻,流感疫苗接种率低。
- 龙江李勤戚晓东肖达勇赵寒马颖周超谢君易娟
- 关键词:流感样病例流感疫苗电话调查
- 基于谷歌趋势的乙型肝炎预测模型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探讨结合谷歌趋势进行预测的状态空间模型应用于乙型肝炎的可行性。方法采用SAS 9.1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建模。以2005年1月2日—2010年12月26日的重庆市乙型肝炎实际发病数和谷歌趋势数据建立状态空间模型,并用2011年1月2日—6月19日的实际发病数据进行模型验证。结果重庆市乙型肝炎发病情况适合用结合谷歌趋势指数进行预测的状态空间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7.44%,预测效果良好。结论结合网络搜索引擎的数据对乙型肝炎的预测是可行的。
- 杨艳红曾庆赵寒易娟李勤夏宇
- 关键词:状态空间模型乙型肝炎
- 2004-2010年重庆市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特征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分析重庆市2004-2010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结合2004-2010年重庆市疾病监测信息系统报告的流行病学个案信息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系统报告的暴发疫情,使用Excel及SPSS软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10年,重庆市共报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18 730例,无死亡。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9.36/10万。呈现出2007年和2010年2个发病高峰;9~10月份为该病高发季节;发病男∶女=1.59∶1,发病年龄10~14岁为主,占发病总数的23.79%;学生发病最多(51.74%),其次为农民(19.81%)和托幼儿童(5.26%)。2004-2010年重庆共报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疫情141起,报告发病6 116人,无死亡;9月为暴发疫情的流行季节;疫情持续平均时间为8.8 d(最高39 d,最低1 d);郊区疫情数是城区的5.15倍,89.36%的疫情发生在学校。结论重庆市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发病率居全国前5位。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防治应重点做好灾后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宣传;医院在流行季节开设临时的诊治门诊,防止交叉感染等。
- 肖达勇刘聪廖如珺马颖李勤龙江赵寒夏雨易娟
- 关键词: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 重庆市2008-2012年手足口病空间聚集性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4
- 2014年
- 目的了解重庆市2008-2012年手足口病空间聚集性及其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软件OpenGeoDa,对重庆市2008-2012年38个区(县)手足口病发病资料进行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回归分析。结果 2008年重庆市手足口病发病率全局Moran’s I=0.133 2,P>0.05,不具有全局空间自相关性;2009-2012年重庆市手足口病发病率全局Moran’s I依次为0.458 7,0.567 5,0.398 6,0.606 0,均有P<0.01,表明从全局上看,重庆市2009-2012年手足口病发病有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呈现出空间聚集性分布状态。空间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手足口病发病与城镇化率呈正相关(β=1.667 6,P=0.001 6)、与每千人口中的卫生技术人员呈负相关(β=-0.000 2,P=0.019 8)。结论重庆市2008年手足口病发病呈随机性分布,2009-2012年手足口病发病有空间聚集性,重庆市2008-2012年手足口病发病受城镇化率及每千人口中的卫生技术人员数的影响,又以受城镇化率影响较大。
- 唐小静曾庆赵寒易娟李勤肖达勇夏宇杨荣刚方明金
- 关键词:手足口病空间自相关LISA空间滞后模型
- 2011—2021年重庆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及趋势分析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了解重庆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应对和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2021年重庆市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监测系统网络直报流行性腮腺炎数据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上报的暴发疫情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三间分布分析。结果2011—2021年重庆市流行性腮腺炎共报告10027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0.20/10万,2011年报告发病率最高(59.14/10万),2020年报告发病率最低(12.31/10万),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χ2趋势=71.458,P<0.01);无死亡;4—7月(53212例,占53.06%)和11月至次年1月(20850例,占20.79%)为发病高峰;4~6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294.62/10万);男性年均发病率高于女性(34.64/10万vs.25.65/10万)。都市区年均发病率最高32.19/10万,其次为渝东南城镇群28.25/10万,最低的则为渝东北城镇群25.72/10万。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316起,均发生在学校和幼儿园。结论2011—2021年重庆市流行性腮腺炎年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病例学生居多,疫情多发生在学校,应加强学校重点场所流腮防控工作。同时,建议学龄前儿童接种2剂次含腮腺炎成分疫苗,并保证高接种率。
- 杨琳易娟龙江赵寒
-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
- 重庆市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征及趋势分析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分析重庆市2009年1~11月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特征,预测发病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重庆市甲型H1N1流感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监测哨点医院门诊流感样病例就诊比,监测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的流感病毒谱和优势毒株,抽样调查重庆市人群甲型H1N1流感血清抗体水平,预测发病趋势。[结果]2009年6月13日,重庆市确认首例甲型H1N1流感疫情,截止2009年11月30日,累计报告甲型H1N1流感病例2179例,无死亡,发病率为7.74/10万。甲型H1N1流感在重庆的流行过程经历了输入个案病例、输入聚集性病例、病例本土化并出现多点聚集3个阶段,流行高峰为10月。病例分布于全市40个区县,主城区发病率高于远效县。男︰女=1.4︰1,报告发病以10~20岁组最多,职业以学生为主。400名人群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清抗体监测结果,阳性率为15.40%。[结论]2009年重庆市发生了流感流行,甲型H1N1流感已由输入转为本土,是导致流感流行的优势毒株。2009年重庆市流感的流行特征与往年不同;重庆市将继续出现甲型H1N1流感流行;发病者的年龄、职业、地域范围将更加广泛;症状很轻或无明显临床症状的感染者是引起疫情扩散蔓延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 李勤肖达勇龙江夏宇熊宇易娟马殷赵寒陈熙戚小东凌华张敏冯燕赵婷孙军漆丽肖邦忠曾庆
-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
- 重庆市2009年流感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分析重庆市2009年流感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重庆市流感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监测哨点医院门诊流感样病例就诊比、病毒谱和优势毒株;监测流感样病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聚集和暴发疫情流行特征、病毒谱和流行毒株。结果 2009年,重庆市报告甲型H1N1流感病例3 178例,死亡2例,发病率为11.16/10万,死亡率为0.007/10万,病死率为0.06%;报告季节性流感11 708例,无死亡,发病率为41.24/10万。甲型H1N1l流感为2009年流感流行的优势毒株,在重庆的流行过程经历了输入个案病例、输入聚集性病例、病例本土化并出现多点聚集3个阶段,流行高峰为10月。病例分布于全市40个区县,主城区发病率高于远郊县。男︰女=1.35︰1,报告发病以10~20岁组最多,职业以学生为主。2009年11月和2010年1月两次人群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清抗体监测阳性率分别为15.40%和10.14%。结论 2009年重庆市发生了流感流行,疫情已出现本土化;学校是流感发病的重点场所,学生是罹患的重点人群;发现的病例为冰山一角,估计目前重庆市的感染人群在300~400万,病例在200万左右。
- 肖达勇李勤龙江熊宇夏雨赵寒马颖易娟陈熙戚小东凌华张敏冯燕赵婷陈爽孙军肖邦忠王豫林
- 关键词:流感甲型H1N1流感
- 重庆市1975—2010年狂犬病流行特征分析
- 目的总结和分析重庆市1975—2010年狂犬病流行特征及流行因素,探讨今后的防控策略。方法结合疫情报告资料和流行病学个案信息,使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用Epi info软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975—2010年,重...
- 肖达勇夏宇李勤龙江赵寒易娟戚小东马颖陈熙熊宇
- 关键词:狂犬病防制
- 文献传递
- 重庆市2004-2007年狂犬病疫情分析
- 2009年
- 目的分析狂犬病的疫情形势,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病例数据调查犬只密度变化及犬伤人等因素,分析疫情变化特征和流行因素。结果2004-2007年,全市共报告狂犬病病例227例,病例数由2例增加至191例,发病率和死亡率由0.0065/10万上升至0.6161/10万,逐年显著上升2~5.8倍,病死率为100.0%;1~85岁之间均有病例发生,以25~64岁居多(48.9%),其次是学龄儿童(17.2%)和65岁以上人群(15.9%);病例职业以农民为主(57.7%),其次是学生(21.1%);发病区县由1个增加至30个,疫情由东向西蔓延,由农村进入城区。调查了6个县8470户2004-2006年的犬密度,由1.0只/户显著上升至2.3只/户,免疫犬仅占20.0%;犬伤人率由0.97%显著上升至4.44%。结论重庆市狂犬病病例不断增多,疫情地区不断扩大,疫情形势严峻。周边省份疫情、犬密度增大、犬伤人率增加等是狂犬病流行的重要因素,应加强犬的"灭、管、免"等措施。
- 肖邦忠易娟李勤
- 关键词:狂犬病疫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