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守国
-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3
-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非晶态合金菱面体单元结构模型理论及应用被引量:4
- 2000年
- 综述了非晶态合金菱面体单元结构模型在理论及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包括菱面体单元结构模型与其它几种非晶模型的比较 ;利用菱面体模型建立的非晶合金结构 -成分 -性能之间的对应关系 ;
- 张东明傅正义张守国
- 关键词:非晶合金
- 金属-金属非晶态合金的原子分布和成分被引量:2
- 1994年
- 许多实验表明、非晶态合金的性能与成分之间有一定关系、这是因为成分的变化必然导致非晶态合金的原子分布(结构)的变化,因此要了解非晶态合金的成分对性能的影响,我们必须首先研究成分与结构之间的关系.以Masumoto等人所做金属-金属非晶态合金的组成为实验基础、用菱面体单元结构模型计算出结构与成分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起结构与成分相对应的表格,若已知某个成分,就能查找出它的结构.菱面体单元结构模型,对于固体物理学科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 张守国钱存富李兰杰张东明
- 关键词:非晶态合金
- Zr-Ni非晶态合金最大储氢量的计算被引量:4
- 1998年
- 根据非晶态合金的菱面体单元结构模型,结合氢在Zr-Ni非晶态合金中存在于3ZrlNi及4Zr4面体间隙的实验结果,通过计算每个菱面体单元中符合要求的4面体数的方法,计算出各种不同Zr含量时,Zr-Ni非晶态合金在Zr原子高度聚集态及Zr原子均匀分布态的氢含量,并描绘出2种极端状态下的最大储氢量MHmax及MH0随合金成分的变化曲线。结果发现:Zr-Ni非晶态合金的实际储氢量落在2条计算曲线之间,说明计算曲线是合理的,并从理论上解释了储氢合金产生成分偏聚的原因;非晶态Zr75Ni25合金具有最大的储氢量,理论储氢量可达2.0(H/M)。
- 张东明章桥新张守国王玉伏
- 关键词:非晶态合金
- 金属-类金属非晶态合金的菱面体单元结构模型与形成能力的关系被引量:3
- 1997年
- 进一步发展了非晶态合金菱面体单元结构模型的概念,认为不仅存在(2∶1)菱面体单元结构,而且存在(1∶1)菱面体单元结构和(4∶1)菱面体单元结构。通过计算上述几种结构的金属类金属键与类金属含量的关系曲线,发现其变化趋势和实验得到的非晶态合金形成能力与类金属含量的关系曲线一致。
- 张东明章桥新张守国
- 金属-类金属非晶态合金的结构模型被引量:3
- 1994年
- 有模拟和计算的方法,确认了构成金属-类金属非晶态合金的菱面体单元结构(RUS),并根据三条原则(类金属原子首先位于大八面体中心;除大八面体中心和其棱中心处的类金属原子之间可以存在一个类金属-类金属键外,其它位置处的原子之间不允许存在类金属-类金属键;同一成分,具有多种类金属原于排列方式时,取金属-类金属键最多的情况),找出了各种RUS中类金属原子的可能分布位置、所对应的金属-类金属键数和类金属成分。建立了各种分布情况下,每个类金属原子平均所占金属-类金属键数与类金属含量的关系图。结果表明,菱面体单元结构只有8种形式,即(1:1),(2:1)…(8:1)RUS,其成分范围(at%)分别为15.09~30.19,12.50~30.00,10.67~32.00,9.30~29.77,8.25~32.13,7.41~31.05,6.72~30.17和6.15~29.44。平均键数最大值所对应的类金属含量(at%)分别为27.17,25.00,23.17,22.33,21.44,20.74,20.17和19.69。
- 钱存富张守国张东明
- 关键词:金属玻璃
- Pd_(35)Zr_(65)非晶态合金储氢能力的讨论
- 1996年
- 实践证明,成分为Pd_(35)Zr_(65)的非晶态合金具有很强的储氢(或氘)能力,但氢原子在合金中如何分布以及最大储氢量等问题还不够清楚,本文应用菱面体单元结构讨论非晶态合金中氢原子可能存在的位置以及其最大储氢量。
- 钱存富张守国张东明
- 关键词:非晶态合金储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