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营养性吸吮在改善早产儿喂养中的效果评价被引量:13
- 2009年
- 非营养性吸吮是指不能接受经订喂养的早产儿,在采用胃管喂养时给予吸吮无孔橡皮奶头。早产儿由于胃肠功能未成熟易出现喂养不耐受,给早产儿无孔橡皮奶头进行非营养性吸吮,有助于早产儿胃肠道激素的增加而使早产儿的消化能力逐渐增强。本研究对2007年1—10月入住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1CU)的72例需经胃管喂养的早产儿进行对比观察,
- 康淑琴
- 关键词:非营养性吸吮胃管喂养早产儿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喂养不耐受胃肠道激素
- 家长参与式护理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讨家长参与式护理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2017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早产儿120例进行研究。经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病情稳定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继续进行常规医学治疗,对照组于重症监护病房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于母婴同室病房接受家长参与式护理。记录患儿出生时、出生6个月时体质量、身长、头围变化,比较母乳喂养率、住院时间、再次入院率以及总满意率。结果出生6个月后,两组早产儿体质量、身长、头围等指标均明显增加,观察组[(6827.45±352.47)g、(58.12±5.17)cm、(43.78±3.98)cm]上述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5982.57±358.89)g、(53.28±4.87)cm、(40.18±3.87)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母乳喂养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6.67%),住院天数(9.17±2.24)d短于对照组(11.70±2.31)d,再入院率(5.00%)低于对照组(1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满意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长参与式护理对早产儿生长发育有积极促进作用,可提高母乳喂养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次入院率,提高家属对护理功能的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黄志燕康淑琴潘晓芳
- 关键词:早产儿母婴同室病房生长发育
- 45例新生儿呼吸机辅助通气的观察与护理被引量:2
- 2006年
- 康淑琴侯景红
-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机治疗护理
- 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新生儿窒息后急性肾损伤的临床价值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分析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对新生儿窒息后急性肾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窒息新生儿118例纳入研究组,其中轻度窒息79例,重度窒息39例,新生儿窒息后急性肾损伤48例,非新生儿窒息后急性肾损伤70例,新生儿窒息后急性肾损伤患儿根据急性肾损伤分期标准分为Ⅰ期23例,Ⅱ期14例,Ⅲ期11例。另选择同期健康新生儿118例作为对照组并回顾性收集其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不同窒息程度、新生儿窒息后急性肾损伤及非新生儿窒息后急性肾损伤、不同急性肾损伤分级患儿LFABP、血肌酐(Ser)及血尿素氮(BUN)水平差异,分析L-FABP与Ser及BUN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的L-FABP、Scr及BU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窒息患儿的LFABP、Scr及BUN水平均高于轻度窒息患儿(P<0.05)。新生儿窒息后急性肾损伤患儿的L-FABP、Ser及BUN水平均高于非新生儿窒息后急性肾损伤患儿(P<0.05)。Ⅰ、Ⅱ、Ⅲ期新生儿窒息后急性.肾损伤患儿的L-FABP、Scr及BUN水平呈升高趋势,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后急性肾损伤患儿的L-FABP水平均与Scr、BUN水平呈正相关(r=0.632,P=0.004;r=0.725,P=0.008)。结论LFABP、Ser、BUN在新生儿窒息后急性肾损伤患儿中表达增加,L-FABP与肾功能指标Ser、BUN呈正相关,且其水平随窒息程度、肾损伤程度增加而增加。
- 蔡雅丽张伟峰康淑琴吴联强王瑞泉刘志勇陈江滨
- 关键词:急性肾损伤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 口周按摩联合新生儿抚触应用于新生儿窒息致吞咽障碍患儿中的效果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口周按摩联合新生儿抚触应用于新生儿窒息致吞咽障碍患儿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96例新生儿窒息致吞咽障碍患儿,按照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患儿使用新生儿抚触干预,观察组48例患儿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口周按摩,两组患儿均干预1个月。比较两组患儿干预期间喂养情况(鼻饲管留置时间、完全鼻饲管喂养时间、经口喂养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干预后吞咽情况(喂养是否流奶、喂食后口腔残留奶量、是否有吮吸动作),神经发育情况[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发育商(DQ)],营养发育情况(体重、身长、头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干预期间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鼻饲管留置时间、完全鼻饲管喂养时间较短,经口喂养时间较长(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喂养流奶占比及喂食后口腔残留奶量较低,有吮吸动作占比较多(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NBNA评分、DQ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干预后体重较重,身长较长,头围较大(P<0.05)。结论:口周按摩联合新生儿抚触可有效改善新生儿窒息致吞咽障碍患儿吞咽情况,促进患儿生长发育,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
- 白云英康淑琴吴碧琴白云霞
-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吞咽障碍新生儿抚触
- 振幅整合脑电图对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患儿的脑功能监测意义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 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 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phy,aEEG)在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急性期的改变以及其与疾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纳入2011年1月至2015年7月泉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47例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患儿。记录患儿的临床资料和治疗转归;采用aEEG进行脑功能监测;采用首都儿科研究所《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进行患儿生后6月龄智能评估;分析aEEG背景活动分类,癫痫性电活动,睡眠觉醒周期,异常程度等参数与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患儿近期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期aEEG波形:连续正常电压9例,不连续电压29例,连续低电压3例,爆发抑制6例;39例(83.0%)患儿记录到癫痫性电活动:单次惊厥、反复惊厥、惊厥持续状态分别为:11例、20例、8例;睡眠觉醒周期:无21例,不成熟17例,成熟9例。aEEG异常程度判定:正常7例,轻度异常9例,重度异常31例,其中重度异常中23例预后不良,包括死亡3例及随访至生后6月龄智能发育商≤69者20例。aEEG背景活动、睡眠觉醒周期分类以及aEEG异常程度与患儿临床近期预后通过双向有序等级相关性分析提示存在相关性(r=0.714、0.696、0.746,均P〈0.001)。结论 aEEG可以用于评估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患儿临床脑功能损伤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是其脑功能监测的有用工具。
- 刘志勇王瑞泉康淑琴许景林陈冬梅
- 关键词:振幅整合脑电图脑损伤低血糖新生儿
- 新生儿桡动脉穿刺方法的比较分析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探讨提高桡动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将150例需采集血气分析的新生儿随机分为3组。A组50例采用大鱼际肌中点与第一腕横纹垂直处取血法,B组50例采用指压显露动脉取血法,C组50例采用桡动脉常规穿刺取血法。结果:A组与B组采血方法的成功率明显高于C组,但B组的采血方法受外界因素影响大。结论:A组(大鱼际肌中点与第一腕横纹垂直处取血法)采血方法简便,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 施月菊郑春香康淑琴
- 关键词:桡动脉穿刺
- 母婴同室袋鼠式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被引量:14
- 2019年
-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区(NICU)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实施母婴同室袋鼠式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NICU 2017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经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病情稳定后,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继续进行常规医学治疗,观察组极低出生体重儿实施母婴同室袋鼠式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住院天数、体重增长速度、纯母乳喂养率、院感发生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等指标。结果:出院时两组早产儿入组后住院天数、体重增长速度、纯母乳喂养率以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院感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随访6个月,对照组获得随访51例,观察组获得随访61例;两组随访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平均每日睡眠时间、周体重增长值以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同室袋鼠式护理安全可行,可以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增长,增加纯母乳喂养率,同时提高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 康淑琴
- 关键词:袋鼠式护理母婴同室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乳喂养
- 家长参与式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探讨家长参与式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分析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的9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分为干预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干预组患儿在病情恢复期转至母婴同室由家长参与部分护理工作,对照组患儿所有的护理工作由护士完成。两组患儿住院期间接受相同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及患儿出院后平均睡眠时间、周体重递增值、纯母奶喂养率、出院随访率及再住院率。结果:干预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在平均睡眠时间、周体重递增值、纯母奶喂养率、出院后随访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前采取家长参与式护理可明显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改善患儿睡眠质量,提高周体重递增值、回院随访率及纯母乳喂养率,并减少再次住院率。
- 康淑琴许景林刘志勇陈冬梅
-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儿
- 振幅整合脑电图对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患儿的脑功能监测意义
- 刘志勇王瑞泉康淑琴许景林陈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