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干娜

作品数:21 被引量:93H指数:6
供职机构:陕西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流行病
  • 7篇流行病学
  • 5篇生殖
  • 4篇生殖器
  • 4篇生殖器疱疹
  • 4篇疱疹
  • 4篇梅毒
  • 3篇湿疣
  • 3篇尖锐湿疣
  • 3篇发病率
  • 2篇血清
  • 2篇血清学
  • 2篇血清学检测
  • 2篇疗效
  • 2篇流行病学分析
  • 2篇麻风
  • 2篇麻风病
  • 2篇梅毒血清
  • 2篇梅毒血清学
  • 2篇发病

机构

  • 18篇陕西省地方病...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

  • 18篇干娜
  • 17篇王耀斐
  • 11篇蔺兆星
  • 3篇宋运龙
  • 2篇朱参胜
  • 2篇刘乐
  • 1篇陈平
  • 1篇冯清华
  • 1篇安宁霞
  • 1篇段刚
  • 1篇杨敏
  • 1篇王欢

传媒

  • 6篇临床医学研究...
  • 2篇中国皮肤性病...
  • 2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疾病监测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癌变.畸变....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中国性科学
  • 1篇中国生育健康...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2
  • 1篇2008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鼠肝再生过程中MnSOD作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研究肝切除术后小鼠肝再生过程中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的表达及其活性的变化,探讨MnSOD在肝再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经典小鼠肝切除模型,将38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30%肝切除组(30%PH组)18只,70%肝切除组(70%PH组)18只,以及对照组2只。2个肝切除组分别于术后6 h和1、2、3、5、7 d这6个时间点随机各抽取3只小鼠处死,对照组小鼠在行假手术后即处死。取肝组织,制备冰冻切片使用DHE染色法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检测活性氧(ROS)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肝组织中MnSOD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肝组织中MnSOD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MnSOD试剂盒检测小鼠肝组织中的MnSOD活性。结果:肝切除术后,与对照组相比,30%PH组小鼠肝组织ROS水平在术后6 h和1 d增加,MnSOD mRNA表达水平增加(P<0.05),MnSOD蛋白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MnSOD的活性在术后第1和2天较高,第3和5天较低,第7天恢复。70%PH组小鼠肝组织ROS水平在术后第1~5天均升高,MnSOD mRNA的水平先下降后逐渐恢复,MnSOD的蛋白含量降低,MnSOD的活性在术后第6小时和1天增加,第2~7天均处于降低状态(P均<0.05)。结论:在肝切除术后小鼠的肝再生过程迅速启动,尤其是在70%PH后肝细胞迅速增殖,并在术后一段时间逐渐恢复到静息状态,其机制可能与MnSOD含量和活性的下调从而导致ROS升高有关。
李鸽王耀斐干娜贺琪王冠韩占锋海春旭蔺兆星
关键词:锰超氧化物歧化酶肝切除肝再生
2010—2019年陕西省尖锐湿疣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了解陕西省尖锐湿疣流行特征,为相关部门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9年陕西省报告的尖锐湿疣病例资料进行“三间分布”分析。结果尖锐湿疣的报告发病率由2010年的8.14/10万下降到2019年的5.03/10万,年均下降5.22%。男性报告发病率高于女性。高发年龄段集中在20~39岁的性活跃人群,以25~29岁年龄组报告发病率最高(7.99/10万~29.05/10万)。不同地区报告发病率差异较大,最高达22.14/10万(2011年西安市),最低为1.24/10万(2019年神木市)。高发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安市、铜川市、商洛市、杨凌区和府谷县。结论陕西省尖锐湿疣发病率总体上呈稳中下降趋势,一些低发地区仍呈增长趋势,应引起重视,根据尖锐湿疣流行特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建议对20~39岁性活跃人群采取健康教育、安全套推广等措施,提倡安全性行为并加强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的宣传力度。
贺琪王耀斐张虹韩占锋干娜王冠
关键词:尖锐湿疣流行病学发病率人乳头瘤病毒
2011-2018年西部某省麻风病流行现状及防治效果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分析西部某省2011-2018年麻风病流行现状及防治效果,为《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规划》)终期目标和各项指标的实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西部某省2011-2018年的麻风病病例554例,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相关检查,部分患者进行治疗管理及联合化疗;观察并记录分析新发病例、复发病例;并对相关医务人员进行培训,调查麻风病核心知识的知晓率。结果:2011-2018年,全省新发现病例115例,复发病例8例,麻风病患者密切接触者年检查率均保持在95%以上,麻风病患者早期发现率25.22%,新发现患者2级畸残比34.78%;共治疗管理现症患者235例,联合化疗覆盖率100%,规则治疗率99.43%,严重麻风病不良反应治疗率100%,患者开始联合化疗后2年内新发生畸残者控制在10%以内;省级培训16期1121人次,市级培训131期4137人次,县级培训643期32473人次;公众麻风病核心知识知晓率91.21%,麻风病患者密切接触者知晓率97.17%。2018年底,全省现症麻风患者较2010年底减少了49.02%,有1个县(区)患病率未控制在1/10万以下。结论:全省实施《规划》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在治疗管理、不良反应处置及畸残预防和康复、培训与督导、宣传教育等方面成效显著。但在防治业务服务体系及能力建设、早期主动发现、宣传教育、关爱麻风病患者和治愈者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
蔺兆星李鸽王冠贺琪干娜王耀斐冯清华
关键词:麻风病流行病学
ARIMA模型在陕西省梅毒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分析1999—2016年陕西省梅毒发病情况变化趋势,通过时间序列模型预测我省梅毒未来的发病情况,为制定梅毒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99—2018年陕西省梅毒发病率资料,建立ARIMA时间序列模型并进行发病率拟合预测。结果1999—2003年陕西省梅毒发病率较低且相对稳定,在0.50/10万~0.94/10万;2004—2006年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2007年稍有下降,随后发病率急剧上升,截至2016年末,陕西省梅毒累计发病率为27.13/10万。利用ARIMA模型拟合陕西省梅毒发病趋势效果较好,预测2017、2018年梅毒发病率为28.51/10万和29.92/10万,均在95%CI内。2017、2018年梅毒预测发病率与实际发病率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ARIMA时间序列模型对我省梅毒发病率进行拟合及预测是可行的,可以为陕西省梅毒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蔺兆星王耀斐干娜干娜李鸽
关键词:梅毒ARIMA模型时间序列分析
2010—2019年陕西省生殖器疱疹流行病学分析
2023年
目的 了解陕西省生殖器疱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9年陕西省报告的生殖器疱疹病例资料进行“三间分布”分析。结果 2010—2019年,陕西省生殖器疱疹累计报告6 222例,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由2010年2.49/10万下降到2019年0.95/10万,年均下降10.15%。报告病例总数居全省前3位的地区是西安市(3 980例)、渭南市(529例)、咸阳市(357例),占全省病例总数的78.21%(4 866/6 222)。2010—2019年男性报告发病率均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3.43∶1。高发年龄段为20~49岁的性活跃人群,2011—2013年和2016年以25~29岁年龄组报告发病率最高;2014—2015年和2017—2019年以30~34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2010—2019年,在所有类型医疗机构中,以综合医院报告病例数最多,其次为皮肤性病专科医院。结论 2011—2019年陕西省生殖器疱疹处于低流行态势,15~49岁人群是重点防治人群,防治对策包括积极发现和治疗病例、避免漏诊,对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等。
贺琪张清平王耀斐张虹韩占锋干娜王冠
关键词:生殖器疱疹流行病学发病率单纯疱疹病毒
2018~2019年陕西省临床实验室梅毒血清学室间质评结果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了解陕西省二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临床实验室梅毒血清学检测能力,提高全省梅毒血清学检测水平。方法 386家参控实验室每家发放5份梅毒参控样本,按各自实验室常规检测方法分别进行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和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定性与定量试验,并在规定时间内检测并回报结果。结果经汇总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86家参控实验室上报率为100%,总合格率为99.48%。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符合率为99.79%,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定性和定量试验符合率分别为98.91%和91.32%。结论陕西省二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梅毒血清学检测总体能力较以往有所提升,需加强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定量试验技术培训。
蔺兆星郭博阳王耀斐干娜贺琪李鸽朱参胜
关键词:梅毒血清学检测
2013-2018年陕西省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4
2021年
目的了解陕西省梅毒流行特征,为相关部门制定梅毒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2018年陕西省梅毒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3-2018年陕西省共报告梅毒病例81826例,报告发病率由2013年的21.21/10万上升至2018年的29.61/10万,年均增长6.90%;男女性别比例为0.84∶1;病例以>19~50岁性活跃期青壮年为主,占50.41%;临床分类以隐性梅毒为主,占91.09%;职业分布以农民最多,占68.74%。结论2013-2018年陕西省梅毒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隐性梅毒发病率逐年升高,不同的性别、年龄、职业构成及地区分布均可影响各年报告病例数。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为今后的梅毒防控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提示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采取综合措施,有效控制梅毒的流行。
蔺兆星陈平王耀斐干娜贺琪张清平李鸽
关键词: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回顾性分析
咪喹莫特乳膏联合泛昔洛韦治疗生殖器疱疹患者的临床效果
2019年
目的研究咪喹莫特乳膏联合泛昔洛韦治疗生殖器疱疹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陕西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收治的生殖器疱疹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和研究组(n=50)。对照组采用泛昔洛韦治疗,研究组采用咪喹莫特乳膏联合泛昔洛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康复情况(止疱时间、结痂时间、水疱愈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随访第3、6个月的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及水疱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均为轻微反应,未经干预自动消失,未对治疗造成影响。两组均完成随访,无病例脱落,研究组随访第3、6个月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咪喹莫特乳膏联合泛昔洛韦治疗生殖器疱疹患者的效果显著,能进一步缩短患者康复时间,有效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良好。
干娜王耀斐
关键词:生殖器疱疹咪喹莫特乳膏泛昔洛韦
转移因子胶囊和草分枝杆菌F.U.36注射液联合治疗女性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转移因子胶囊和草分枝杆菌F.U.36注射液联合治疗女性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陕西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收治的248例女性RG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究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草分枝杆菌F.U.36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转移因子胶囊和草分枝杆菌F.U.36注射液联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2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水平及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患者生活质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自觉疼痛情况;于治疗后6个月评估2组患者临床疗效,并记录RGH复发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CD3+、CD4+、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L-8、IL-10、MCP-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8、IL-10、MCP-1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8、IL-10、MCP-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SF-36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55%(116/124)、79.03%(98/124),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11.043,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复发率分别为7.76%(9/116)、27.55%(27/98),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χ2=14.872,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06%(10/124)、5.65%(7/124),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干娜王耀斐蔺兆星刘乐
关键词:复发性生殖器疱疹转移因子胶囊免疫功能炎症反应
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联合ALA-PDT疗法对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CD4^+/CD8^+水平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ALA-PDT)疗法对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CD4^+/CD8^+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陕西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诊治的265例尖锐湿疣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将其分为研究组(n=133)与对照组(n=132)。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ALA-PDT疗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和T淋巴细胞(CD4^+、CD8^+、CD4^+/CD8^+)水平。结果(1)疗效: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92.5%)高于对照组患者(82.6%),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免疫功能: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血清CD8^+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炎性因子水平: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血清IL-6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预后:研究组患者复发率(0.8%)低于对照组患者(9.8%),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安全性: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0%)高于对照组患者(3.0%),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尖锐湿疣患者采取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联合ALA-PDT疗法,治疗效果确切,能够改善其免疫功能和炎性因子水平,降低复发率,且具有安全性。
干娜王耀斐蔺兆星刘乐
关键词:尖锐湿疣T淋巴细胞炎性因子复发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