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商效瑀

作品数:17 被引量:106H指数:6
供职机构:东北电力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建筑科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9篇混凝土
  • 4篇高强
  • 3篇冻融
  • 3篇冻融循环
  • 3篇型钢
  • 3篇再生混凝土
  • 3篇砌体
  • 3篇高强混凝土
  • 2篇地震
  • 2篇冻融循环作用
  • 2篇型钢高强混凝...
  • 2篇载力
  • 2篇粘结
  • 2篇受压
  • 2篇配合比
  • 2篇砌体结构
  • 2篇骨料
  • 2篇OPENSE...
  • 2篇承载力
  • 1篇地震动

机构

  • 10篇西安建筑科技...
  • 8篇东北电力大学
  • 1篇广西大学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长安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香港理工大学
  • 1篇四川华煜电力...
  • 1篇中国能源建设...

作者

  • 16篇商效瑀
  • 9篇郑山锁
  • 3篇王维
  • 2篇马德龙
  • 2篇韩协
  • 1篇郝冬雪
  • 1篇徐强
  • 1篇苏益声
  • 1篇李文博
  • 1篇王秋生
  • 1篇李龙
  • 1篇张斌
  • 1篇柯晓军
  • 1篇陈榕
  • 1篇秦力
  • 1篇梁先锋
  • 1篇张奎
  • 1篇赵鹏
  • 1篇刘春成
  • 1篇程艳秋

传媒

  • 3篇复合材料学报
  • 2篇工业建筑
  • 2篇工程力学
  • 1篇建筑结构学报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材料导报
  • 1篇建筑材料学报
  • 1篇东北电力大学...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 1篇2011年全...
  • 1篇首届全国空间...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秸秆固废资源化的水泥辅助胶凝材料制备与性能
2025年
针对双碳目标下水泥及其复材降低碳排放问题,本研究以玉米秸秆固废(CSW)为原料,发展预处理-热解-研磨三步工艺,制备一种可作为水泥辅助胶凝材料的可持续生物质灰材料。重点研究了预处理方式(未处理,蒸馏水洗涤,盐酸洗涤)、热解温度(500℃、600℃、700℃)和热解时间(1 h、2 h、3 h)对CSA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预处理类型和玉米秸秆灰(CSA)掺量对水泥砂浆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和热解时间的增长,CSA中SiO_(2)含量逐渐增加,且热解温度对SiO_(2)结晶的影响远大于热解时间的影响。掺入量为5wt%的CSA可使砂浆抗压强度提高11.7%。当CSA掺入量超过5wt%时,过多的多孔结构导致抗压强度降低。未处理、水洗和酸洗CSA的复掺,依次引发水泥基体内水化硅酸钙(C-S-H)形貌从蜂窝状、纤维状转变为致密的凝胶状,CSW经酸洗预处理、600℃下热解2 h制备的CSA具有优异的火山灰活性,可作为良好的水泥辅助胶凝材料。
商效瑀史华彤龚彬陈钰琦
关键词:辅助胶凝材料火山灰活性处理工艺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被引量:16
2013年
为了得到适合于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最优配合比,在满足耐久性、强度、工作性能及体积稳定性的基础上,对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了优化设计。在保证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主要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基于试验分析确定其最小配合比范围。以最低工程造价为优化目标,提出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通过Matlab软件编程求解有约束条件的线性优化问题,并验证了其可行性。结果表明:提出的数学模型是合理的,采用基于Matlab的优化方法降低了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经济造价,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郑山锁赵鹏商效瑀
关键词: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优化设计配合比MATLAB
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压弯性能试验及承载力计算被引量:28
2018年
现行叠合柱规程CECS188∶2005计算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压弯承载力时,不计钢管作用影响,构件承载能力未充分利用。为此,该文通过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偏心受压试验,考察破坏形态及约束机理,完善压弯承载力计算理论。研究表明: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发生大、小偏心受压破坏,以受拉区纵筋达到屈服强度,同时混凝土受压边缘达到极限压应变为界限破坏准则;截面应变符合平截面假定,其中钢管横向应变随着偏心距减小而增大,即钢管约束作用增强,倾向于轴心受压构件而不可忽略;最后提出能够考虑钢管及其约束作用的正截面压弯承载力计算公式,通过40组试验样本的验证表明,该方法计算合理可靠,可用于指导设计。
柯晓军苏益声苏益声孙海洋
关键词: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偏心受压压弯性能承载力计算
冻融循环下轴心受压砖砌体损伤本构关系模型被引量:13
2015年
基于损伤力学理论和应变等价原理,将冻融循环下轴心受压(砖)砌体损伤等效为砌体冻融损伤和轴心受压损伤的非线性耦合,推导了砌体冻融损伤和轴心受压损伤演化方程,获得了冻融循环下轴心受压砌体损伤演化方程,建立了冻融循环下轴心受压砌体损伤本构关系模型.利用冻融循环后砌体轴心受压试验数据验证所建立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冻融循环下轴心受压砌体损伤本构关系模型能很好地拟合冻融循环后砌体轴心受压试验数据.该模型可为寒冷地区在役砌体结构有限元模拟及耐久性评估提供理论基础.
商效瑀郑山锁徐强刘春成
关键词:冻融循环砌体轴心受压试验
人工冷粘结轻骨料高强混凝土制备及性能
2025年
以搅拌站混凝土废浆(Concrete slurry waste,CSW)为原料,采用冷粘结造粒技术结合碳化增强工艺,制备了一种性能优异的人工骨料(Artificial aggregate,AA),并发展了轻骨料高强混凝土(Lightweight aggregate high-strength concrete,LAHC),重点研究了AA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及LAHC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收缩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以CSW为原料,采用冷粘结技术结合碳化增强工艺生产的AA,具备可行性;球形AA粒度分布主要在4.75~14 mm之间,松散堆积密度介于950~1100 kg/m^(3)之间,1 h吸水率为9.96%~12.89%。单颗颗粒强度变化范围为13.68~15.64 MPa,筒压强度介于8.18~9.17 MPa;加压碳化3 d对于AA单颗颗粒强度和筒压强度提高约14%和12%,湿法碳化10 min提高约9%和8%,吸水率分别下降约23%和14%,湿法碳化表现出更高的效率优势;制备的人工LAHC 28 d抗压强度可达45.2 MPa,抗折强度4.7 MPa,密度1807.6 kg/m^(3),满足LAHC的要求;球形AA借助滚珠效应自身具备一定减水功能,预湿处理有助于缓解轻骨料混凝土收缩问题,对AA进行24 h的预湿处理,可以将其90 d的收缩率减少10.0%。研究成果为新一代的混凝土材料低碳化、可持续化提供参考。
商效瑀黄文逸方泽宇陈钰琦张斌
关键词:人工骨料
冻融循环作用下再生混凝土砖砌体力学性能研究
砌体结构耐久性研究是保护古建筑以及评估在役砌体结构抗震性能的关键工作,但长久以来被研究人员所忽视。而我国现存的大量砌体结构正遭受着不同程度的冻融破坏,冻融破坏是影响砌体结构耐久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将系统的进行冻融循环作...
商效瑀
关键词:砌体结构冻融循环
文献传递
基于OpenSEES的砌体结构非线性分析方法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砌体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方法一直面临着复杂性与精确性两大对立矛盾问题。基于等效框架原理,为避免对砌体结构进行简化分析时造成的刚度差异变化,采用分别考虑墙片单一弯曲变形调整系数α和单一剪切变形调整系数β来对结构的刚度进行调整,并从理论推导与数值模拟两方面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引入的调整系数能够更加准确合理地对砌体结构进行非线性数值分析,当墙片高宽比小于1时,采用剪切变形调整系数的精确性优于弯曲变形调整系数。
郑山锁马德龙商效瑀
关键词:砌体结构有限元分析OPENSEES
型钢高强混凝土节点核心区模型化方法被引量:4
2013年
对五个型钢高强混凝土框架中节点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结果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型钢高强混凝土节点的受力机理,并对节点核心区进行了模型化分析.根据节点的受力机理和变形特点,建立了节点核心区的平衡方程和变形协调方程.在此基础上,推导了节点核心区的剪切应力-应变关系,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提出的模型化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描述节点核心区的剪切应力-应变关系;对于型钢高强混凝土框架,其抗剪的应力机理可由外部、内部混凝土斜压杆及型钢腹板共同承担;高强混凝土的脆性对节点抗剪能力有一定影响,在理论推导过程中应予考虑.
商效瑀郑山锁韩协王维
关键词:节点核心区受力机理
型钢高强混凝土框架节点传力机理及抗剪强度分析
本文对5个型钢高强混凝土框架中节点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结果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型钢高强混凝土节点的抗剪机理,分析了节点区混凝土、型钢腹板和翼缘框、箍筋对节点抗剪能力的贡献,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了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的抗剪承...
商效瑀郑山锁王维韩协
关键词:型钢高强混凝土传力机理抗剪承载力
考虑粘结滑移的SRC梁柱单元宏观模型建模理论及方法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基于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粘结滑移机理,将型钢混凝土梁柱单元积分段中型钢纤维的轴向变形分为型钢的轴向变形和粘结滑移两部分,依据平截面假定,以此来描述型钢和混凝土变形的差异,从而反映粘结滑移效应。通过将粘结滑移本构引入到既有的型钢单轴本构模型中,推导出考虑粘结滑移效应型钢本构模型,并提出纤维状态的确定方法。利用OpenSEES有限元平台,将建立的材料本构模型植入到软件中,并应用该材料对SRC框架柱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通过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新材料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郑山锁商效瑀李龙王维
关键词:型钢混凝土结构粘结滑移OPENSEES二次开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