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瑞堂
- 作品数:18 被引量:62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安市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带状疱疹误诊10例分析
- 2001年
- 周瑞堂武鹏安
- 关键词:带状疱疹误诊
- 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质增生54例
- 1999年
- 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质增生54例,显效39例,好转10例,总有效率达90.7%。
- 周瑞堂王博
- 关键词:温针灸针灸疗法
- 温针灸压痛点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26例被引量:1
- 2008年
- 周瑞堂
- 关键词:急性踝关节扭伤温针灸压痛点
- 康复新外治小肠外瘘1例被引量:3
- 2002年
- 周瑞堂
- 关键词:小肠外瘘康复新液
- 电针围刺疼痛部位结合心理干预治疗偏头痛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索电针围刺疼痛局部结合心理干预提高电针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按区组随机分组法随机分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电针围刺疼痛局部结合心理干预治疗,对照组不采取心理干预。结果5次治疗后,治疗组32例,痊愈15例,显效16例,显效率96.88%;对照组32例,痊愈9例,显效12例,显效率65.63%,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痊愈患者治疗次数比较,治疗组平均治疗次数(3.13±1.06)次,对照组平均治疗次数(4.22±0.83)次,组间比较(P<0.05)。结论电针围刺疼痛局部结合心理干预能较好地提高电针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并且能减少针刺治疗次数。
- 周瑞堂王芳
- 关键词:电针围刺疼痛偏头痛
- 贾福奎主任医师治疗咳嗽经验
- 2005年
- 贾福奎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30余年,在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经验.咳嗽是急、慢性支气管炎必见的症状,咳嗽之症能否消除常常是急、慢性支气管炎疾病转归的一个重要指标.贾福奎主任医师治疗咳嗽之症有其独到的经验.
- 周瑞堂王博贾福奎
- 关键词:咳嗽中医药疗法
- 加味吴茱萸汤对高糖高脂及饮酒致大鼠高血压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加味吴茱萸汤对高糖高脂饲料加饮酒致高血压模型大鼠血压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SPF级雄性SD大鼠100只,20只为正常对照组,80只制备高糖高脂饲料及梯度饮酒高血压模型。将造模成功的8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高血压模型组、加味吴茱萸汤低剂量治疗组、中剂量治疗组和高剂量治疗组,每组20只。治疗组每日用不同浓度加味吴茱萸汤灌胃,正常对照组和高血压模型组大鼠均以蒸馏水灌胃。测定实验前、造模成功后(给药前)及治疗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和心率(H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治疗前后血清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内皮缩血管肽-1(ET-1)、一氧化氮(NO)、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造模后(给药前)各治疗组大鼠SBP、DBP和MBP明显升高(P<0.05)。与高血压模型组比较,中剂量与高剂量加味吴茱萸汤治疗后大鼠的SBP、DBP和MBP明显下降(P<0.05)。各组大鼠在治疗前后HR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ICAM-1和ET-1水平明显升高,NO和eNOS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高血压模型组比较,加味吴茱萸汤中剂量与高剂量治疗组大鼠的ICAM-1和ET-1水平明显升高,而NO和eNOS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中剂量与高剂量的加味吴茱萸汤对高糖高脂及饮酒致高血压大鼠具有明显的降压效果。
- 吴浩杰周瑞堂倪宁
- 关键词:饮酒高血压血管内皮功能
- 胃肠神经官能症治疗失败5例分析
- 2002年
- 周瑞堂顾文红
- 关键词:胃肠疾病心理学胃肠神经官能症
- 醒脑开窍法结合头针治疗中风后遗症90例
- 1998年
- 刘英茹周瑞堂
- 关键词:醒脑开窍法中风后遗症
- 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预后与年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观察成人电针反应良好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预后与年龄的关系。方法将205例患者先按年龄分为青年组、中年A组、中年B组、老年组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再结合症状轻重和电针反应情况,把205例患者分为轻型组和较重型组进行纵向比较分析,205例患者均采用电针治疗。结果205例患者经电针治疗后,全部痊愈,其中174例患者(约占总数的84.88%)经30次以内的电针治疗即可痊愈,各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轻型组77例患者中53例经20次以内电针治疗痊愈,占68.83%,较重型组128例患者中31例经20次以内电针治疗痊愈,占24.2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成人电针反应良好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预后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成人电针反应良好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严重程度决定病程的长短。
- 周瑞堂
- 关键词:面神经麻痹针灸疗法电针预后年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