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薇

作品数:40 被引量:151H指数:7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1篇基因
  • 8篇细胞
  • 8篇测序
  • 7篇白血
  • 7篇白血病
  • 6篇氯吡格雷
  • 6篇测序法
  • 5篇直接测序
  • 5篇直接测序法
  • 5篇慢性
  • 5篇骨髓
  • 5篇CYP2C1...
  • 5篇CYP2C1...
  • 4篇单个核细胞
  • 4篇髓系
  • 4篇急性
  • 4篇核细胞
  • 3篇血药
  • 3篇血药浓度
  • 3篇药浓度

机构

  • 37篇武汉大学
  • 1篇海南省人民医...
  • 1篇襄阳职业技术...
  • 1篇泰康同济(武...

作者

  • 37篇吴薇
  • 16篇李艳
  • 9篇韩瑞玲
  • 7篇张平安
  • 6篇童永清
  • 5篇鲁志兵
  • 4篇孙思
  • 3篇包安裕
  • 3篇郑红云
  • 3篇汪明
  • 3篇王京伟
  • 3篇聂莉
  • 2篇胡笑容
  • 2篇李艳
  • 2篇姚朝辉
  • 2篇陈振
  • 1篇刘天罡
  • 1篇陈进
  • 1篇余锂镭
  • 1篇徐之良

传媒

  • 7篇现代检验医学...
  • 5篇检验医学与临...
  • 3篇神经损伤与功...
  • 2篇微循环学杂志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国心脏起搏...
  • 2篇公共卫生与预...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8
  • 6篇2017
  • 9篇2016
  • 8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PV感染及p16基因、EGFR表达水平与扁桃体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态及p16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水平检测对扁桃体鳞状细胞癌(TSCC)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确诊的TSCC初诊患者96例进行HPV DNA分型检测及肿瘤组织p16基因、EGFR表达水平检测,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各指标与TSCC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96例患者中,28%的患者检出高危型HPV DNA,p16基因表达阳性率为30%。高危型HPV DNA阳性患者p16基因表达阳性率高于HPV DNA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经治疗后p16基因阳性表达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DFS)大于p16基因阴性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基因阳性表达、EGFR阴性表达患者5年DFS及总生存率(OS)均高于p16基因阴性表达、EGFR阳性表达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CC患者HPV感染状态与p16基因表达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p16基因表达检测对TSCC患者的预后判断价值优于HPV DNA检测。p16基因和EGFR联合检测对TSCC患者的预后评估意义更大。
孙思吴薇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P16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生精功能障碍患者Y染色体AZF基因微缺失观察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生精功能障碍患者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AZF)基因微缺失发生情况。方法选择380例生精功能障碍患者为病例组,选择50例健康男性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多重PCR技术检测两组Y染色体AZF基因6个序列标签位点,包括AZFa区的SY84、SY86,AZFb区的SY127、SY134,AZFc区的SY254、SY255。结果病例组Y染色体AZF基因微缺失23例(6%),对照组无微缺失,两组相比,P<0.05。检出AZF基因微缺失的患者中,无精子症17例、严重少精子症5例、少弱精子症1例;20例为单位点微缺失,3例(均为无精子症患者)为多位点联合缺失;SY127缺失2例,SY134缺失1例,SY254缺失7例,SY255缺失16例。结论部分生精功能障碍患者存在Y染色体AZF基因微缺失,以AZFb区及AZFc区位点缺失为主,其中SY255缺失较为多见。
孙思李艳吴薇
关键词:Y染色体生精功能障碍无精子症少精子症弱精子症
湖北地区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及其意义的研究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湖北地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 EGFR基因的突变情况,评价湖北地区 EGFR突变的检测力度,为临床合理选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采用 PCR-sanger测序法以及 ADx-ARMS法检测2010~2015年期间253例肺癌标本中 EGFR基因突变情况,探讨不同检测手段的敏感度,探讨不同性别、不同组织分型间EGFR不同外显子的突变频率差异及其临床意义。结果253例肺癌标本中共检测到突变位点93个,以 E19和 E21的突变最为常见,占比为53.76%和35.38%。ADx-ARMS法的 EGFR总突变检出率明显高于 Sanger测序法(P=0.001)。女性肺癌患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P=0.001)。不同组织分型中,腺癌(38.01%)的检出率最高,腺鳞癌(30.77%)与大细胞癌(20%)次之,鳞癌(4.55%)较低。无吸烟史的肺癌患者检出率(51.6%,81/157)明显高于有吸烟史患者(24%,12/50)。结论与PCR-sanger测序法相比,ADx-ARMS法对临床筛选 EGFR-TKI治疗的受益亚群,预测 EGFR-TKI疗效更为敏感有意义。湖北地区女性肺癌患者中 EGFR突变频率明显高于男性,与激素水平变化及吸烟状况有关。
王京伟李艳童永清吴薇郑红云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EGFR突变
阿奇霉素对华法林抗凝效果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对长效抗凝剂华法林抗凝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长期服用华法林的血栓栓塞性疾病患者116例,拟服用阿奇霉素的58例作为实验组,未服用阿奇霉素的58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监测患者治疗后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服用阿奇霉素5d后INR显著增高(用药前1.9±0.3,用药后2.1±0.5,P<0.05),有8例(13.8%)患者INR>2.5的,其中6例为老龄患者。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I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增强华法林抗凝作用,尤其是老年患者。
吴薇李艳鲁志兵
关键词:抗凝药华法林国际标准化比值阿奇霉素
RQ-PCR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BCR-ABL融合基因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Q-PCR)技术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细胞的BCRABLp210融合基因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RQ-PCR技术对60例CML患者骨髓细胞BCR-ABLp210融合基因进行定量检测分析。结果 60例BCR-ABLp210融合基因阳性的CML患者中,慢性期33例,加速期13例,急变期14例,且CML急变期患者BCR-ABLp210转录本水平明显高于慢性期和加速期患者。经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或经伊马替尼治疗6个月后,BCRABLp210转录本水平均较6个月前明显降低。但这两种方法治疗CML患者12个月后的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采用其他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CML 12个月后也可达到相似的治疗效果。结论 RQ-PCR技术监测CML患者细胞BCR-ABLp210融合基因表达有助于CML的诊断、治疗效果评价及微小残留的监测。
吴薇韩瑞玲张力李艳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ABL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湖北地区9058例女性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分析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分析湖北地区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及基因型分布。方法:2012-03-2015-11在本院体检、门诊或住院9 058例女性宫颈脱落细胞,采用流式点阵仪/液态芯片分析系统检测其HPV基因分型,分析所有受检者HPV基因型分布及单一、多重感染分布,比较不同年龄、不同就诊途径及不同疾病组间HPV感染特点。结果:所有受检者中共检出HPV阳性2 524例,感染率27.86%。湖北地区最常见的四种HPV亚型为HPV16(7.37%)、52(5.05%)、58(4.03%)、18(2.27%)。单一基因型感染率最高(20.51%,1 858/9 058),二重-六重及以上感染逐渐减少。各年龄组HPV中低危型及高危型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混合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低危型感染以≤20岁组最高,高危型感染率以41-60岁组最高,同一年龄组内均以高危型感染为主。不同就诊途径受检者HPV各型感染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中低危型感染率在体检组最高,明显高于其它两组(P<0.01);门诊组和住院组以高危型为主,明显高于体检组(P<0.01)。住院患者不同疾病组间中低危型HP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高危型HP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肿瘤组高危型感染率最高,其它组最低(P<0.01);各组高危型HPV感染率均明显高于中低危感染率(P<0.05)。结论:应加强湖北地区女性HPV的筛查力度,特别是HPV16、52、58、18四种最常见基因型的筛查,尤其针对41-60岁年龄组人群,可有效降低宫颈癌和由HPV引发的其它肿瘤或疾病发生率。
王京伟赵礼文吴薇陈振李艳
关键词: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
CXCR3基因在小鼠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及与白细胞介素-10的关系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CXCR3在内毒素脂多糖(LPS)所致小鼠急性肺损伤(ALI)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与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关系。方法:将24只雄性C57BL/6小鼠分为正常组、LPS 2h组及LPS 12h组。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和肺组织CD8+T细胞及CD4+T细胞百分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BALF和肺组织中IL-10和CXCR3的表达。结果:LPS 12h组BALF和肺组织炎症细胞数及CXCR3的表达均较正常组及LPS 2h组增多(P<0.05);IL-10的表达较正常组及LPS 2h组降低(P<0.05),且与CXCR3的表达及CD8+T细胞数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CXCR3可参与急性肺损伤炎症的发生与发展,且与IL-10的表达呈负相关。重建CXCR3及IL-10的平衡可能会成为治疗ALI的新目标。
聂莉吴薇鲁志兵姚朝辉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CXCR3CD8+T细胞白细胞介素-10
Notch1基因检测对不同分型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诊断价值
2015年
目的研究不同分型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中单个核细胞Notch1基因mRNA的表达。方法收集初诊的102例AML患者(M1型18例,M2型41例,M3型16例,M4型14例,M5型13例)和34例对照者(非白血病和健康人,其中非白血病患者和健康人Notch1基因mRNA表达无差异)骨髓,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Notch1基因mRNA表达情况。结果 102例AML患者骨髓中Notch1基因mRNA表达量相对于对照组升高了477.7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0,P<0.05)。不同分型AML患者骨髓中,M1、M2、M4、M5型AML之间Notch1基因mRNA表达量无差异,但均低于M3型,与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7,5.24,3.26,5.75,P<0.05)。结论不同分型的AML患者骨髓Notch1基因表达均存在异常,并且发现M3型与其他类型AML表达有差异,该机制可能表明Notch1基因在不同亚型AML发生和发展中所起作用不同。
王方平张平安邓亚云吴薇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NOTCH1基因聚合酶链反应
武汉地区8274例受检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及合并感染结果分析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探讨武汉地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病例的阳性率及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的情况,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实验室检测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2020年1月20日至2月9日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COVID-19疑似人群8274例,标本类型包括呼吸道标本(鼻咽、口咽、痰和肺泡灌洗液)和非呼吸道标本(尿、粪便、肛拭子、血液和结膜囊拭子)。以核酸检测结果分组,ORF1ab及N基因同时阳性归为核酸检测阳性组;同时阴性归为阴性组;单一基因靶标阳性归为可疑组。以性别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同时对其中316例进行非2019-nCoV感染的13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多重PCR检测。结果:在8274例受检者中,2745例(33.17%)2019-nCoV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5277例(63.77%)结果为阴性,252例(3.05%)结果为可疑。2019-nCoV阳性组(56岁)和可疑组(52岁)年龄中位数均高于2019-nCoV阴性组(40岁)(t=27.569,P<0.001;t=6.774,P<0.001)。2019-nCoV阴性组中其他常见呼吸道病原体核酸阳性率(18.39%)高于2019-nCoV阳性组其他常见呼吸道病原体核酸阳性率(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105,P=0.003)。4种呼吸道标本和5种非呼吸道标本均可检出2019-nCoV核酸。结论:男性2019-nCoV核酸阳性率高于女性,2019-nCoV核酸阳性患者会发生合并感染,非呼吸道标本也存在2019-nCoV病毒。
汪明吴青徐万洲乔斌王京伟陈振郑红云姜树朋梅骏驰吴泽刚邓亚云周方元吴薇张艳吕志华黄景涛郭晓倩冯丽娜夏尊恩李迪刘天罡张平安童永清徐之良李艳
关键词:冠状病毒属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病毒性疾病临床实验室技术
湖北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HCV RNA基因测序分型及疗效评估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 应用基因测序技术检测分析湖北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基因型特点,探讨基因型、HCV病毒载量的治疗基线与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对16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用基因测序仪测定靶片段的基因序列,分析患者HCV基因型及分布特点;选取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患者,检测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HCV-RNA含量、HCV基因型,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本研究中检测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HCV基因型有1b型,2a型,6b型,1b/2a混合型,1b/2k混合型,6d/6k混合型.其中,HCV 1b型149例(89%),2a型8例(5%),1b/2a型5例(3%),6b型3例(2%),1b/2k型2例(1%),6d/6k型1例(0.7%).1b型患者显著多于其他型别患者(χ2=754.3,P〈0.01).选取进行疗效评估的患者,非1b型患者的快速病毒应答(RVR)的比例显著高于1b型患者(χ2=4.67,P〈0.05).不同基线HCV RNA水平与患者的病毒学应答无显著性差异(χ2=0.17,0.22,1.51,0.09,均P〉0.05).结论 湖北地区HCV RNA基因型以1b型为主,亦可见混合型及罕见型别.非1b型患者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包安裕李艳童永清郑红云吴薇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基因测序基因型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