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程
- 作品数:39 被引量:397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晨光计划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社会焦虑心态的特征趋势、生成逻辑与治理策略
- 2024年
- 当前,随着我国进入各类矛盾和风险易发期,焦虑成为具有一定影响的社会心态,且由较高层次需求满足不足导致的发展性焦虑和价值性焦虑正在占据主导。社会焦虑心态是现代性与风险社会的“衍生品”,是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现实的客观产物,也是人们通过互联网与新媒体进行话题分享、情感共鸣、身份认同等引起的情绪传染与扩散的结果。
- 刘程
- 关键词:情感共鸣社会心态互联网焦虑心态
- 新时期家庭教育学科发展与课程建设思路研究被引量:20
- 2021年
- 我国家庭教育学科发展与课程建设已初显成效,但家庭教育尚未完全成长为一门真正独立和成熟的学科,它与学科建设的内在标准和外在标准之间尚有一定距离。家庭教育学科建设需要坚持系统观与大教育观,加快构建家庭教育的科学研究范式与理论体系,加快构建符合时代要求、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学科体系。同时,要切实提高家庭教育的学科地位,科学设置家庭教育课程体系,不断健全家庭教育的社会支持体系,从而推动家庭教育学科发展与课程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 杨雄刘程
- 关键词:家庭教育课程建设
- 城镇化进程中的流动人口治理及展望被引量:1
- 2023年
- 我国流动人口治理模式经历了从严格限制人口流动、控制盲目流动、治安防范管理、管理与服务并重到推进以人为本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改革历程,但至今仍然存在流动人口治理体制机制缺少协同性、治理方式尚需优化及流动人口的弱势地位尚未得到根本改善等问题。这可以追溯至户籍制度改革的路径依赖、社会福利制度的“碎片化”与“地方化”、地方财政权责失衡、土地制度改革的挑战等原因。新征程上,需要推动流动人口治理模式向包容性治理转型,促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真正落实落地。
- 刘程
-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流动人口
- 第二代农民工的市民化:从适应到融入被引量:17
- 2010年
- 关于第二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与市民化问题正日益成为学界研究热点。他们是否成功融入城市必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当前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现状处于从适应城市社会向融入城市社会的过渡过程,并呈现如下特点:强市民化意愿与弱市民化能力形成反差;主动的经济性适应与社会、心理排斥形成对比;"成年礼"的社会化与人格现代化使其获得市民化的内在精神;双重边缘心理影响第二代农民工的未来道路的选择。研究表明,阻碍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因素主要包括宏观的制度障碍、昂贵的市民化成本、弱势的社会关系网络和有限的个人素质。本文认为,促进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思路主要是:降低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提高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能力;为其融入城市生活营造社会环境和支持系统。
- 刘程
- 关键词: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
- “世界工厂”与青年产业工人的利益抗争被引量:4
- 2013年
-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产业转移奠定了我国"世界工厂"的地位。但是,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劳资矛盾突出,导致青年产业工人的社会抗争频发。由于青年产业工人在劳资博弈中居于弱势地位,故其抗争行动遵循着"弱者的武器"的逻辑。为了切实保护青年产业工人的合法权利,亟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青年产业工人的劳动环境;加强利益诉求机制建设,将社会抗争纳入制度化轨道;加强青年产业工人的组织建设,增强其博弈能力。
- 刘程
- 关键词:社会抗争
- 当代中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新特征——基于全国十省抽样调查的统计分析被引量:6
- 2020年
- 基于全国十省抽样调查的统计分析发现,当代中学生普遍爱党爱国,具有积极的人生观,能自觉践行道德规范和文明习惯,并展现出爱护环境、奉献社会、创新进取等新时代的新品德。同时,学校、家庭、社会也普遍形成了关心和支持思想道德建设的大环境。但是,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中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文明道德行为、主动学习和锐意创新意识有待加强,少数中学生的功利化和更注重个人利益的倾向值得关注,适合中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仍需进一步优化。建议增强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动员社会力量共筑德育大环境,并筑牢保护青少年的网络"堤坝"。
- 杨雄杨雄魏莉莉刘程
- 关键词:中学生思想道德
- 需求层次视野下青年群体压力的生态系统分析
- 2024年
- 利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布朗芬布伦纳生态系统理论,系统分析了当前青年群体压力与焦虑的成因。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导致部分青年在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等方面面临不同程度的压力。个体系统的发展任务与角色适应挑战、家庭与学校等微观系统的风险、中观系统内微观系统间的互动与冲突、大众传媒与社区环境等外部系统的环境效应、宏观系统的社会结构与文化变迁,共同构成了青年群体压力的复杂生态系统。针对有效缓解青年群体压力提出优化对策,以期充分释放青年活力与创造力,为新时代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青春力量。
- 刘程
- 关键词:青年焦虑需求层次理论生态系统理论
- 创建和谐家庭的若干理论与实践思考
- 2008年
-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强“家庭美德”和“家庭责任”建设,倡导建立“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的社会风尚。这是新时期我党重视家庭建设的集中体现。事实上,创建和谐家庭也正是在新时期崇尚科学发展观和积极创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将和谐理念与和谐精神寓于各类家庭创建活动中的重要成果和体现。创建和谐家庭,既是一个崭新的理论命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课题。这其中还有许多关键性认识尚未完全理清,本文将着力于解决这些认识问题。
- 杨雄刘程
- 关键词:家庭责任和谐社会家庭美德男女平等尊老爱幼社会风尚
- 家庭教养方式的阶层分化及其后果:国外研究进展与反思被引量:18
- 2019年
- 自20世纪中叶起,国外研究系统讨论了家庭教养方式的阶层分化及其后果问题。这些研究发现:与低阶层家庭(如劳工阶层、贫困家庭)相比,高阶层家庭(如中产阶层家庭)更加重视子女人格发展的内在目标(如好奇心、自主性),对子女的学业期望更高。高阶层家庭多以"协作培养"模式养育子女,亲子陪伴更多、亲子互动更民主,家庭语言以"精致型符码"为主,对子女行为管束的手段相对温和,家庭生活组织化程度更高,且父亲对子女养育的参与更多。此外,高阶层家庭对家校合作以及各类校外补习、兴趣培养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也更积极。相应的,其子女的人格与社会性发展、认知能力与学业成绩发展更佳,出现问题行为的风险更低。但值得反思的是:社会阶层、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结果之间并不是专属化对应的,而且影响家庭教养方式和儿童发展的因素是复杂和多元的。
- 刘程廖桂村
- 关键词:家庭教养方式阶层分化社会不平等
- 社会焦虑心态的特征趋势、生成逻辑与治理策略
- 2024年
- 良好的社会心态是促进个人进步、社会和谐、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重要心理基础和行为动力。因此,如何对社会焦虑心态进行有效疏导和治理,防范和化解其破坏性影响,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现实课题焦虑可以被认为是某种或多种需求满足不足导致的情绪反应。
- 刘程
- 关键词:行为动力情绪反应焦虑心态生成逻辑民族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