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学旭

作品数:27 被引量:70H指数:5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成都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9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2篇动物
  • 5篇实验动物
  • 5篇肿瘤
  • 4篇动物模型
  • 4篇动物实验
  • 3篇细胞
  • 3篇SD大鼠
  • 2篇饲料
  • 2篇皮肤缺损
  • 2篇全层
  • 2篇全层皮肤
  • 2篇全层皮肤缺损
  • 2篇缺损
  • 2篇小鼠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结
  • 2篇淋巴结转移
  • 2篇淋巴转移
  • 2篇耐受
  • 2篇颗粒饲料

机构

  • 17篇四川大学
  • 9篇华西医科大学
  • 3篇四川省肿瘤医...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泸州医学院附...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26篇刘学旭
  • 14篇丁运萍
  • 8篇杨文
  • 4篇尹海林
  • 3篇李发志
  • 3篇何学令
  • 3篇杨文
  • 2篇杨光武
  • 2篇王建
  • 1篇郎锦义
  • 1篇但卫华
  • 1篇王康建
  • 1篇王艳萍
  • 1篇白绍槐
  • 1篇吕青
  • 1篇林海
  • 1篇吴敬波
  • 1篇张旋波
  • 1篇但年华
  • 1篇陈庆芳

传媒

  • 10篇四川动物
  • 3篇实验动物科学
  • 2篇生物医学工程...
  • 2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兽医杂志
  • 1篇四川医学
  • 1篇上海实验动物...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实验动物与比...
  • 1篇第九次全国养...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5
  • 2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1
  • 4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2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细胞介素-6阻抗环磷酰胺致犬造血功能损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观察白细胞介素-6阻抗环磷酰胺致犬造血功能损伤的作用。采用肌肉连续注射5d环磷酰胺引起犬急性造血损伤模型,同时用高、中、低三个剂量的白细胞介素-6对环磷酰胺导致造血功能损伤犬皮下连续注射7d;动态观察血小板数及其它血细胞数,并在21d进行骨髓细胞检测和主要脏器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介素-6能明显减轻造血功能损伤模型犬血小板减少的程度,增加血小板数,阻抗犬骨髓和脾脏的造血功能的损伤。研究证实白细胞介素-6对模型犬的造血功能损伤有明显的阻抗作用。
尹海林何学令包旭刘学旭杨光武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环磷酰胺造血功能损伤阻抗病理组织学检查连续注射
血小板减小症模型制作及药效试验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研究血小板减少症模型复制的方法和皮下注射白细胞介素 6对小鼠血小板减少症治疗的效果。 [方法 ]采用 12只BACB/C小鼠 ,雌雄各半 ,随机分为 3组 ,皮下注射环磷酰胺 ;再将 3个模型组随机设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以及白细胞介素 6实验组 ,分别皮下注射稀释液 ,白细胞介素 11及白细胞介素 6 ,定时采血 ,分析血小板数目。 [结果 ]①与给药前相比 ,小鼠血小板减少极显著 (P <0 0 1) ;②阴性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以及白细胞介素 6实验组之间差异极显著 (P <0 0 1) ;③阳性对照组、白细胞介素 6实验组给药前相比差异极显著 (P <0 0 1)。[结论 ]用环磷酰胺对BACB/C小鼠注射方法制造模型简单易行 ;白细胞介素 6在BACB/C小鼠以皮下注射给药途径方法 ,对治疗小鼠血小板减少症效果显著。
何学令尹海林刘学旭
关键词:药效试验
猫腭裂牵张整复术的配合及体会
2003年
丁运萍刘学旭
关键词:动物实验
速眠新对SD大鼠的全麻效果被引量:3
1999年
丁运萍刘学旭陈庆芳
关键词:速眠新SD大鼠全身麻醉
孕中期限饲法建立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小鼠模型
2015年
目的研究孕中期限饲法建立胎儿宫内生长受I%(FGR)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90只(雌性60只,雄性30只)3月龄KM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Ⅰ、Ⅱ、Ⅲ和Ⅳ组,每组雌12只、雄6只,雌雄2:1合笼。所有孕鼠在妊娠10d前自由采食,从妊娠10d,模型Ⅰ、Ⅱ、Ⅲ和Ⅳ组组分别给予对照组相对应孕期80%、70%、60%和50%的日粮,对照组自由采食。结果对照组、模型Ⅰ、Ⅱ、Ⅲ和Ⅳ组:妊娠15d孕鼠体质量分别平均增长26.03g、21.31g、19.09g、16.96g和13.19g,模型组孕鼠体质量增长均低于对照组(模型Ⅱ组P〈0.05、模型Ⅲ组和Ⅳ组P〈0.01):平均窝重分别是21.12g、19.20g、18.95g、15.59g和12.99g,模型组胎仔平均窝重低于对照组(模型Ⅲ组P〈0.05、Ⅳ组P〈0.01);模型Ⅰ、Ⅱ、Ⅲ和Ⅳ组组FGR发生率分别为42.97%、66.17%、66.38%和54.26%,与对照组(4.76%)比较显著增高(P〈O.01);模型组新生胎儿脏器平均质量除脑组织、模型Iv组的心脏、肝脏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中期限饲法建立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动物模型是可行的,其中给予正常孕鼠同期60%~70%的日粮建立FGR模型效果较佳。
刘学旭杨文丁运萍
关键词:动物模型KM小鼠
多品系多部位腹水癌(H22)淋巴转移动物模型的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多品系小鼠多部位接种H22腹水癌能否引发淋巴结转移,以及它们的差异。方法:选择KM小鼠、BALB/c小鼠、C57BL/6小鼠,分别在腋下、股部内侧和脚垫接种H22腹水癌细胞,观察腋下和腹股沟淋巴结的变化。结果:腋下、股部内侧和脚垫接种组50d动物死亡率分别是:KM小鼠为100%、60%和0%;BALB/c小鼠为80%、60%和0%;C57BL/6小鼠为100%、50%和0%。试验组动物的淋巴结重量普遍大于空白对照,尤其是KM小鼠和BALB/c小鼠脚垫接种组,病理检查显示,右腹股沟淋巴结可见大量癌细胞,淋巴结的正常结构完全被破坏,甚至消失;C57BL/6小鼠脚垫接种组淋巴结病理检查未发现癌细胞,淋巴结结构完整。结论:KM小鼠、BALB/c小鼠脚垫接种H22腹水癌细胞能够复制存活时间在50d以上,癌细胞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动物模型。
丁运萍王建杨文刘学旭
关键词:腹水癌淋巴结转移
拓扑替康对鼻咽癌放射增敏的体内实验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研究拓扑替康(topotecan,TPT)对鼻咽癌裸鼠移植瘤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①首先行拓扑替康对裸鼠最大耐受剂量以及拓扑替康和放疗(radiotherapy,RT)有效率的研究;②放射增敏实验方案:53只移植瘤裸鼠随机分为5组,RT 20 Gy组,RT 40 Gy组,TPT12.5mg/kg组,TPT12.5mg/kg+RT20Gy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并给予相应处理,评价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再生长延缓时间(regrowth delay time,TGD),并绘制生长曲线,计算增敏比,抑瘤率等。结果RT 20 Gy+TPT12.5mg/kg组与RT 20 Gy组和TPT12.5mg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T20 Gy+TPT12.5mg/kg组RT40 Gy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增敏比=1.34。结论本研究证明了TPT对鼻咽癌裸鼠移植瘤放射治疗有明显的增敏效果。
吴敬波文庆莲范娟郎锦义王艳萍刘学旭
关键词:鼻咽肿瘤拓扑替康辐射增敏药动物
两种空气微生物采样方法的比较
用JWL-1型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和平板沉降法进行空气细菌采样比较,在一级动物和SPF裸鼠饲养室,平板沉降法采得的细菌数均高.
杨文张旋波白绍槐刘学旭
关键词:空气微生物采样方法平板沉降法
周期素D1、E、A在乳腺疾病中的差异性表达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探讨周期素 D1、E、A在各类乳腺疾病中表达的差别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人类各类乳腺疾病组织中周期素 D1、E、A的表达。结果 三种周期素的表达强度皆为恶性肿瘤高于良性肿瘤 ,高于增生性疾病 ,差异极为显著 (P<0 .0 0 1)。表达阳性率在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及增生性疾病之间 ,也存在显著差异 (P<0 .0 0 5 )。而恶性肿瘤中 ,在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之间周期素 E和 A的表达阳性率也存在显著差异 (P<0 .0 0 5 )。结论 周期素 D1、E、A的过度表达与乳腺肿瘤的发生和恶性转化密切相关 ,它们的表达强度可以作为评价乳腺肿瘤恶性程度的一个分子生物学指标。而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之间周期素 E和 A表达阳性率存在的差异 ,说明不同组织类型的乳腺恶性肿瘤发病机制有所不同。
马莉尹海林杨文杨光武吕青刘学旭
关键词:周期素乳腺肿瘤发病机制
周期素A过表达诱导S期细胞凋亡的研究被引量:8
2001年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 S期滞留细胞凋亡的分子基础。方法 用 Westernblot法测定 L- 2和 Br1-3pr- 1两细胞株细胞周期 S期进程相关分子 Rb、周期素 A、E、CDK2、CDC2及与细胞凋亡直接相关分子 Bcl- 2和Bax的表达 ,并用组蛋白磷酸化法测定周期素 A、E、CDK2和 CDC2相关激酶的活性。结果 经 PAL A处理后 ,发生 S期细胞凋亡的 L- 2细胞与不发生 S期细胞凋亡的 Br1- 3pr- 1细胞比较 ,其周期素 A的表达明显增加 ,Bcl- 2的表达下降。但经 PAL A处理后 ,其他分子的表达和激酶活性在上述两种细胞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周期素 A可能是 S期检查点基因的重要候选者 ,并可能通过调节 Bcl- 2的表达来控制 S期滞留细胞凋亡的发生。
尹海林Subrata Sen杨文杨光武刘学旭
关键词:细胞凋亡肿瘤细胞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