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业滋

作品数:51 被引量:149H指数:7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视网膜
  • 15篇网膜
  • 13篇植入
  • 13篇人工晶体
  • 9篇植入术
  • 9篇人工晶体植入
  • 9篇晶体植入
  • 8篇内障
  • 8篇后房
  • 8篇白内障
  • 7篇人工晶体植入...
  • 7篇晶体植入术
  • 7篇角膜
  • 7篇后房型
  • 6篇后房型人工晶...
  • 5篇缺血
  • 4篇视网膜缺血
  • 4篇视网膜下
  • 4篇视网膜下液
  • 4篇缺血-再灌注...

机构

  • 25篇中国人民解放...
  • 6篇南方医科大学...
  • 6篇第一军医大学
  • 4篇解放军第21...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210...
  • 1篇鞍山集团总医...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作者

  • 40篇刘业滋
  • 10篇杨方耀
  • 8篇魏湛云
  • 8篇付瑞
  • 5篇林云朝
  • 5篇李绍珍
  • 5篇陈钧
  • 4篇董冰松
  • 3篇吴京
  • 3篇李光辉
  • 3篇杨楠
  • 2篇傅瑞
  • 2篇周国筠
  • 2篇杨楠
  • 2篇伍桂军
  • 1篇汤明芳
  • 1篇李莉
  • 1篇赵岐
  • 1篇郦全福
  • 1篇周宏珍

传媒

  • 12篇眼科新进展
  • 10篇中国实用眼科...
  • 8篇眼科研究
  • 2篇眼外伤职业眼...
  • 2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中国冶金工业...
  • 1篇放射免疫学杂...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3
  • 2篇2002
  • 5篇2001
  • 3篇2000
  • 3篇1999
  • 6篇1998
  • 4篇1997
  • 4篇1996
  • 7篇1995
  • 3篇1994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γ-干扰素诱导角膜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HLA抗原在体外表达的实验研究
1997年
目的了解γ-干扰素对角膜细胞HLA抗原表达的影响。动态观察角膜细胞间HLA-ABC抗原和HLA-DR抗原表达的量变关系。方法采用ACAS-570粘附式细胞分析仪和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体外原代培养的正常成人角膜上皮和内皮细胞HLA-ABC位点和HLA-DR位点抗原表达的相对量进行测定。结果在体外,γ-干扰素可诱导角膜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HLA-DR抗原的异常表达,同时使HLA-ABC位点抗原表达量增加;经γ-干扰素诱导后,上皮细胞的HLA-ABC抗原及HLA-DR抗原的表达量均较相应的内皮细胞表达量高;且两种细胞的HLA-ABC抗原表达量增高幅度较小,而HLA-DR抗原增高幅度较大。结论角膜细胞HLA抗原的异常表达可能是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γ-干扰素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发生时充当重要角色。
赵岐刘业滋郦全福
关键词:Γ-干扰素角膜上皮细胞角膜内皮细胞HLA抗原
部分带板层角膜巩膜植片偏中心治疗性穿透角膜移植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探讨病变偏于一侧时穿透性角膜移植 ,保留健康角膜 ,降低排斥反应和减少角膜散光的方法。方法 病灶一侧制作偏中心板层角巩膜植床 ,切除病变。在供眼取相同位置植片 ,角巩膜交界处标记。对 16例偏中心角膜病变患者实施带板层角膜巩膜植片偏中心穿透角膜移植术。术后随访 6月~ 2年。结果  12例移植片透明 ,11例裸眼视力 0 1以上 ,其中 6例 0 4以上。结论 带板层角巩膜植片的偏中心治疗性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能有效地保留健康角膜 ,降低排斥反应和减少散光 。
陈钧刘业滋吴京付瑞
关键词:穿透性角膜移植
兔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后眼前段组织病理变化被引量:1
1995年
兔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后眼前段组织病理变化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眼科杨方耀,刘业滋,林云朝中山医科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李绍珍为了探讨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表面细胞反应及前膜形成的发病机理,我们制作了兔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模型,并进行了眼前段组织病理观察,现将...
杨方耀刘业滋林云朝李绍珍
关键词:人工晶体植入术
外伤性白内障与人工晶体植入术
1997年
杨方耀刘业滋伍桂军
关键词: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下液EGF含量及EGF-R表达的观察被引量:2
1995年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下液EGF含量及EGF-R表达的观察魏湛云,刘业滋,高汝龙近年来在探讨PVR产生因素的研究中视网膜下液中的某些成份被认为可能刺激了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1]。我们从检测视网膜下液(SRF)中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gr...
魏湛云刘业滋高汝龙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表皮生长因子
盐酸氟桂嗪对家兔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杨楠刘业滋
该课题探讨了药物-钙拮抗剂盐酸氟桂嗪对视网膜缺血性损伤的治疗作用。其基本原理为脑缺血-再灌注后的损伤是一个持续变化过程,以持续性Ca^(2+)内流为特征。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也应该是个持续变化的过程,而Ca^(2+)拮...
关键词:
关键词:盐酸氟桂嗪家兔视网膜缺血再灌注
儿童双撕囊人工晶体植入术被引量:2
1997年
儿童双撕囊人工晶体植入术刘业滋李光辉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单眼先天性白内障10例,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4~7岁,平均5.2岁。晶体混浊:全混4例,绕核6例。眼轴为20.0~21.5mm。角膜曲率因患儿不配合,故数据不全。双眼F-VEP检测...
刘业滋李光辉
关键词:儿童先天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
家兔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ERG的动态变化被引量:4
2000年
目的 动态观察家兔视网膜缺血 -再灌注损伤后 ERG的 b波的变化。方法 应用前房灌注加压法使前房内压力高至 16 k Pa,维持 1h,在再灌注后的第 2、7、14天分别记录其ERG,与缺血前 ERG相比较 ,观察 b波的变化幅度。结果 缺血 -再灌注后第 2天 ERG的 b波已经开始下降 ,随时间延长 ,b波振幅呈持续性、进行性下降。结论 视网膜缺血 -再灌注损伤在再灌注后呈持续性、进行性改变。
杨楠刘业滋
关键词: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实验ERG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表面细胞反应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1995年
应用光镜及扫描电镜对30只兔眼后房型人工晶体表面细胞反应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有巨噬细胞、类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异物巨细胞、超大巨细胞及淋巴细胞粘附在人工晶体表面。扫描电镜下,这些细胞共同形成一层半透明薄膜,复盖在人工晶体表面。提示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表面细胞反应是由于人工晶体刺激引起的一种以异物反应为主,免疫细胞参与的慢性炎症反应,该反应由于术后时间推移而渐减弱,最后由眼内环境接受。
杨方耀刘业滋李绍珍林云朝
关键词:人工晶体植入术细胞反应白内障摘除
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下液纤维连接蛋白含量与PVR形成关系的探讨
1995年
用ELISA方法观察到41例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视网膜下液中纤维连接蛋白的含量为0.5~80ug/ml,非PVR组20例,轻度PVR组11例,重度PVR组10例,三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01)。视网膜下液中纤维连接蛋白含量随PVR分级增高而增加,而患者血浆中纤维连接蛋白的含量正常,视网膜下液中纤维连接蛋白的含量与血浆中纤维连接蛋白的含量无相关性,视网膜下液中纤维连接蛋白的含量取决于血一视网膜屏障破坏的严重程度。
魏湛云刘业滋
关键词:视网膜纤维连接蛋白视网膜脱落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