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屏

作品数:21 被引量:67H指数:5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基因
  • 4篇细胞
  • 4篇细菌感染
  • 3篇沙星
  • 3篇洛美沙星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治疗老年人
  • 2篇受体
  • 2篇受体拮抗剂
  • 2篇头孢
  • 2篇脓毒
  • 2篇脓毒症
  • 2篇拮抗
  • 2篇拮抗剂
  • 2篇系统性红斑
  • 2篇系统性红斑狼...
  • 2篇细菌性
  • 2篇细菌性感染
  • 2篇狼疮

机构

  • 16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解放军第30...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兰州大学第二...
  • 1篇湖南省人民医...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内蒙古医学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二...
  • 1篇天津医学院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浙江医科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江苏正大天晴...
  • 1篇上海市第十人...

作者

  • 17篇何屏
  • 7篇宋诗铎
  • 6篇胡文芝
  • 6篇魏殿军
  • 6篇刘德梦
  • 3篇祁伟
  • 3篇姜素椿
  • 2篇门昆
  • 2篇王巍巍
  • 2篇朱宁
  • 2篇王玉宝
  • 2篇李为
  • 2篇郝邯生
  • 2篇赵为诚
  • 2篇郑经川
  • 1篇刘涛
  • 1篇程玉谦
  • 1篇隋志芳
  • 1篇王培福
  • 1篇郑东钧

传媒

  • 5篇天津医药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四川生理科学...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第六次全国中...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1999
  • 4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5
  • 1篇1991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肺炎支原体或衣原体感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或衣原体感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关系。方法:运用ELISA法定量检测40例SLE患者和40例年龄、性别相对应的健康人群血清中肺炎支原体IgG抗体和衣原体IgG抗体。结果:病例组肺炎支原体IgG阳性率47.5%,较对照组(25.0%)明显增高,抗体阳性者的抗体活度无统计学差异。病例组衣原体IgG阳性率42.5%,与对照组(50.0%)无统计学差异,抗体阳性者的抗体活度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SLE和肺炎支原体感染有关,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对SLE发病起促进作用。未发现SLE和衣原体感染有关。
王玉宝魏殿军何屏宋诗铎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肺炎支原体衣原体
医院感染中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宋诗铎祁伟魏殿军刘德梦薛艳萍巩路郝邯生何屏郭庆兰吕星孙二琳程玉谦郭文学王玉宝李劲松王哲张宜滨杨会芬朱宁高永明
该项目对本市8家大型医院2002年社区和院内感染病原菌进行临床流行病学研究,首次获得本市流行菌株耐药性本底,建立多位点长度序列分析(MLST)方法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临床株进行了分子遗传学分析,推测本地区2株M...
关键词:
关键词:医院感染抗生素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及白介素-1β基因多态性与脓毒症的相关性研究
魏殿军何屏王巍巍门昆
肿瘤坏死因子α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作用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1998年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及12例正常对照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23例RA患者中19例血清中检出TNFα,12例正常对照者中仅2例检出。RA患者血清中有高水平的TNFα。活动期RA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RA患者血清TNFα水平与红细胞沉降率(ESR)及免疫球蛋白IgG含量呈正相关。提示:TNFα在RA发病及病情发展中的介导炎症和免疫调节方面起重要作用,可以作为RA疾病活动性的监测指标。
何屏李为杨惠芬宋诗铎胡文芝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肿瘤坏死因子ELISA
逆转录病毒介导的牛生长激素基因转染NIH3T3细胞和人胚肺成纤维细胞
2002年
目的:以牛生长激素(bGH)为模型,建立逆转录病毒载体转移系统,体外转染鼠成纤维细胞株NIH3T3和人胚肺成纤维细胞2BS,以获得bGH表达。方法:将PCR扩增的bGH基因片段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SXLG-MDR相应酶切位点,获得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质粒。应用脂质体方法转染重组质粒进入包装细胞PA317,筛选长春新碱抗性克隆株,收集上清液感染NIH3T3细胞和人胚肺成纤维细胞2BS,筛选携带bGH基因的成纤维细胞的克隆株3T3/bGH和2BS/bGH。结果:RT-PCR分析表明基因转染组的3T3/bGH细胞和2BS/bGH细胞在相当于680bp处有一清晰的条带,而空质粒对照组无相应条带出现。RIA分析表明转染基因细胞的培养液及胞浆蛋白有bGH蛋白表达,而作为对照的3T3/mdr细胞和NIH/3T3细胞均无此蛋白表达。结论:应用逆转录病毒IRBS载体系统转染bGH基因进入成纤维细胞,该系统易筛选,转染效率较高。
宋诗铎郑东钧祁伟隋志芳李为方晖何屏魏殿军
关键词:生长激素成纤维细胞基因转染NIH3T3细胞
多立培南治疗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急性细菌性感染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评价多立培南治疗呼吸和泌尿系统急性中重度细菌性感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单盲、阳性药物对照、非劣效性的试验设计。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多立培南0.25g静脉滴注,每日3次;对照组美罗培南0.5g静脉滴注,每日3次,疗程均为7~14d。结果本研究共入组病例282例.可进行疗效评价分析的共276例,其中试验组139例,对照组137例。试验组总临床治愈率为88.5%,对照组为85.4%;其中呼吸系统患者临床治愈率两组分别为89.5%和85.1%,泌尿系统患者临床治愈率两组分别为87.5%和85.7%,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6.5%、98.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4%、5.1%,主要表现为皮疹、转氨酶升高、白细胞降低、中性粒细胞降低,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立培南治疗呼吸和泌尿系统急性中重度细菌性感染临床明显,安全性好。
刘涛方正修清玉李琨张捷王洪亮王昌惠李文朴孙圣华何屏汪年松邵玉霞
关键词:美罗培南随机对照研究
头孢托仑酯随机双盲对照治疗细菌性感染临床评价被引量:4
1998年
为评价头孢托仑酯(ME1207)治疗细菌性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和开放试验方法共治疗80例患者,其中ME1207(A药)与头孢克肟(B药)随机双盲各治疗20例(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各10对),ME1207开放试验治疗40例(呼吸系统20例、泌尿系统10例、皮肤软组织感染10例)。每日400mg,疗程7~14d。ME1207痊愈率和有效率在对照试验中为80%和95%,在开放试验中为75%和92.5%,总痊愈率为76.7%,总有效率为93.3%,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00%,细菌清除率在对照试验和开放试验中分别为95%和92.5%。纸片法药敏试验中ME1207敏感株百分率为100%,与头孢哌酮相同,而优于头孢克肟和头孢克洛,明显优于阿莫西林(48.8%)。ME120760例中6例出现不良反应,表现为消化道反应3例,转氨酶升高2例,凝血酶原时间延长1例。与对照药头孢克肟相比在痊愈率、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ME1207在每日400mg剂量下治疗轻、中度细菌感染安全、有效。
刘德梦吴瑾胡文芝郝邯生朱宁何屏
关键词:细菌性感染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外周血 T 细胞亚群被引量:1
1991年
采用单克隆抗体和免疫荧光技术,对1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和15例自愿健康者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群进行了测定,结果 RA 组 T3+、T4+细胞较对照组降低,而 T8+细胞有所升高,从而导致 T4+/T8+比值下降,其表明 RA 组 T 细胞亚群分布异常。
赵为诚王培福胡文芝于惠岚何屏杨惠芬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T细胞亚群
国产洛美沙星Ⅲ期临床试验被引量:6
1998年
为广泛了解国产洛美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感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我们采用了开放无对照试验治疗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及其它部位细菌感染1025例。给药方法:每次口服0.2g,每日2~3次,或0.3g,每日2次,疗程5~14d。结果显示:总痊愈率70.2%,总有效率91.3%,细菌清除率91.8%,不良反应发生率9.36%。不良反应大多轻微,患者可耐受,仅1例因皮肤过敏反应停药未完成疗程。本试验中洛美沙星治疗老年患者同样安全有效,对轻度肝。
何屏刘德梦胡文芝胡文芝贾辅忠郑经川
关键词:洛美沙星细菌感染药物疗法
中国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与HLA-DQB1基因关联性研究的Meta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与HLA-DQB1基因的关联情况。方法:检索已发表的有关中国汉族人群SLE和HLA-DQB1关联研究的文献,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应用Revman4.1软件进行一致性检验和数据合并。结果:等位基因DQB1*0502、DQB1*0601可能是中国汉族人群SLE患者的危险基因(P<0.05);等位基因DQB1*0301、DQB1*0302和DQB1*0401可能是中国汉族人群SLE患者的保护基因(均P<0.05)。结论:中国汉族人群SLE与HLA-DQB1的某些等位基因具有关联性,且与其他种族人群有差异。
何屏魏殿军程颖
关键词:META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