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伍海山

作品数:24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东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专利
  • 4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建筑科学
  • 9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9篇桥梁
  • 6篇转体
  • 6篇建筑
  • 4篇桥梁建筑
  • 3篇转体桥
  • 2篇圆形阵列
  • 2篇阵列
  • 2篇升降式
  • 2篇隧道
  • 2篇隧道检测
  • 2篇探伤
  • 2篇探伤仪
  • 2篇内支撑
  • 2篇牵引索
  • 2篇桥梁工程
  • 2篇桥梁施工
  • 2篇转体桥梁
  • 2篇装配式
  • 2篇外筒
  • 2篇连杆

机构

  • 16篇华东交通大学
  • 1篇湖南城市学院
  • 1篇中南大学
  • 1篇中铁四局集团...

作者

  • 17篇伍海山
  • 12篇吴亮秦
  • 11篇陈水生
  • 4篇李锦华
  • 1篇陈健琼
  • 1篇李德建
  • 1篇李翔
  • 1篇李斌

传媒

  • 1篇公路
  • 1篇长沙铁道学院...
  • 1篇华东交通大学...
  • 1篇湖南城市学院...

年份

  • 4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6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06
  • 1篇2002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转体式桥梁的端对接结构
本发明涉及桥梁工程领域,具体公开了转体式桥梁的端对接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桥梁端部上的第一连接座和第一连接头、设置在第二桥梁端部上的第二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头以及对接桥体;所述第一连接头能够与第二连接座连接并形成第一连接架,所...
吴亮秦陈水生苑莹伍海山
文献传递
隧道顶部裂缝检测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顶部裂缝检测装置,属于隧道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包括车架以及设置在所述车架上的第一支撑装置、第二支撑装置以及检测装置,所述第一支撑装置和第二支撑装置的结构相同且两者沿车架的移动方向布置,所述第一支撑装置包...
吴亮秦陈水生伍海山李锦华苑莹
文献传递
一种装配式转体桥梁
本发明涉及桥梁建筑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装配式转体桥梁,包括转体桥梁,转体桥梁两端均固定有合拢段,两端的合拢段分别位于转体桥梁对角线的两端;相对合拢段的相向面上均固定有限位柱,转体桥梁端部均固定有相同的限位柱;相邻转体桥梁...
吴亮秦陈水生苑莹伍海山
文献传递
隧道顶部裂缝检测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顶部裂缝检测装置,属于隧道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包括车架以及设置在所述车架上的第一支撑装置、第二支撑装置以及检测装置,所述第一支撑装置和第二支撑装置的结构相同且两者沿车架的移动方向布置,所述第一支撑装置包...
吴亮秦陈水生伍海山李锦华苑莹
文献传递
既有混凝土柱结构健康检测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既有混凝土柱结构健康检测装置,属于建筑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包括车体、第一弧形轨道、弧形滑环、第二弧形轨道、滑座、连杆机构和探伤仪,所述第一弧形轨道固定设置在所述车体上且所述第一弧形轨道的开口朝向所述车体的前...
吴亮秦陈水生伍海山李锦华苑莹
文献传递
一种升降式桥梁转体系统
本发明涉及桥梁建筑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升降式桥梁转体系统,包括下桥墩与上桥墩,下桥墩的顶端固定有矩形的固定柱,上桥墩的底端开设有空腔,上桥墩通过空腔滑动连接固定柱上;下桥墩的顶端均匀开设有四个圆形阵列的升降腔,升降腔内均...
吴亮秦陈水生苑莹伍海山
文献传递
并排大悬臂变截面箱梁支承桥面系的空间分析与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02年
通过对长沙洪山特大桥的塔墩梁固结节段的模型试验 ,应用有限元程序计算分析了各横梁的应力、弯矩、挠度、扭转角变化规律 ,对集中荷载、分布荷载作用下横梁间距、桥面板厚度、悬臂长度、平均高跨比的变化对弯矩分配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
伍海山李德建
关键词:模型试验桥梁工程弯矩分配
一种具有多重限位功能的桥梁减隔震支座
本发明属于桥梁减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多重限位功能的桥梁减隔震支座,垫石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座,支座上腔室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对称设置的两个套座,两个套座的顶部均滑动安装有支柱,两个支柱的顶部均贯穿腔室的顶部内壁并均延...
吴亮秦陈水生苑莹伍海山
文献传递
梁式桥短边跨直线段与合龙段挂篮一次性悬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梁式桥短边跨直线段与合龙段挂篮一次性悬浇方法,步骤包括:1)验算挂篮强度、刚度及稳定性;2)增设底纵梁;3)搭设内模支架、绑扎钢筋;4)边跨直线段及合龙段一次性合拢、中跨合拢、拆除挂篮。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
伍海山刘凤帅李翔邬永生刘书晗
连续刚构桥边跨现浇段及合龙段一次性施工方法研究被引量:3
2023年
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涪江大桥工程为背景,针对特殊环境下边跨直线段施工提出了挂篮一次性浇筑边跨直线段及合龙段的施工方法,利用理论推导及MIDAS CIVIL有限元软件对该施工方法进行分析,主要从主梁挠度、挂篮结构安全性以及桥梁结构受力等方面分析挂篮浇筑边跨直线段施工方法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利用挂篮一次性浇筑边跨直线段及合龙段,对成桥后中跨侧主梁受力和挠度影响很小,而对成桥后边跨主梁竖向变形扰动较大,在施工中需及时调整主梁预拱度值。与传统施工方案相比,成桥后主梁最不利截面压应力增幅为15%,总体上处于可控范围内。从挂篮结构安全性方面考虑,挂篮结构在通过增设前后吊杆等优化方式后能满足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要求。结果表明挂篮一次性浇筑边跨直线段及合龙段这一新的施工方法实践可行,并已在涪江大桥上顺利实施。
伍海山刘凤帅曹国军
关键词:连续刚构桥桥梁施工监控挂篮法有限元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