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定国
- 作品数:13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福建省科技厅青年人才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防止眼科手术后仰卧体位的背带
- 一种防止眼科手术后仰卧体位的背带,属于眼科术后辅助器械。它包括固定带、两个肩带和固定硬块,所述固定带呈环状,用于围绕在人体的上半身上,所述两个肩带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固定带的前、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硬块设置在后部的固定带...
- 陈伟奇 黄梓敬郑德志 易景盛黄定国
- Th1/Th2细胞因子在小鼠真菌性角膜炎中的表达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 通过检测Th1/Th2细胞因子在小鼠真菌性角膜炎中的表达水平,探讨机体免疫在该病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应用角膜表层镜法建立Balb/c小鼠茄病镰刀菌性角膜炎模型,在感染后第1、3、5、7天,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炎特点;HE染色观察角膜病理变化;半定量RT-PCR和ELISA检测角膜中Thl细胞因子(IFN-γL-12)及Th2细胞因子(IL-4、IL-10)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半定量RT-PCR检测T-bet基因mRNA的表达;直线相关分析检测T-bet mRNA与IFN-比值的相关性. 结果角膜接种菌液后,早期角膜浸润混浊进行性加重,第5天后新生血管大量生长;HE染色可见第1、3天在角膜缘、角膜基质及前房中有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第5天后炎症细胞减少,角膜基质中纤维细胞逐渐增多;RT-PCR与ELISA检测结果表明,Thl细胞因子(IFN-γL-12)和Th2细胞因子(IL-4、IL-10)基因mRNA及蛋白在角膜接种菌液后均出现表达,且IFN-γL-12的表达显著强于IL-4、IL-10;IFN-γ/IL-4比值在第3天达最高值,而后逐渐降低;T-bet mRNA在第3天达最高值;T-bet mRNA的表达与IFN-γ/IL-4比值呈正相关(P<0.05). 结论在真菌性角膜炎中,Thl/Th2型免疫应答共同参与调节机体的抗真菌免疫,但以Th1型应答为主;角膜感染真菌后第3天机体的免疫力达最强.
- 胡建章许建斌黄定国林秀丽朱学军韩晓丽徐国兴
- 关键词:真菌性角膜炎TH1/TH2细胞因子免疫应答
- 充分硅油填充术治疗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应用前后段联合手术,后囊切开联合下方周边虹膜造孔、充分硅油填充治疗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解剖复位率、视力恢复、手术相关并发症情况等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研究纳入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汕头国际眼科中心诊治的,既往有明确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史并曾行1次或多次视网膜脱离复位术,术后视网膜仍有脱离的患者25例(25只眼)。其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52.92±13.94)岁,既往平均行(1.44±0.71)次手术(范围1~3次)。本次术前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C_(1)级3只眼,C_(2)级9只眼,C_(3)级11只眼,D_(1)级2只眼;上方裂孔5只眼,下方裂孔18只眼,上下方均有裂孔2只眼;合并脉络膜脱离2只眼。应用晶状体后囊膜切开、下方周边虹膜造孔,充分硅油填充治疗。收集并分析术前、术后3个月、已取油患者取油后2个月及末次随访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视网膜情况、眼内硅油状态、手术并发症及其处理等。结果所有患者出院时视网膜平伏,硅油完全退回玻璃体腔。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视网膜平伏,平均眼压(14.24±6.28)mmHg。平均随访时长(20.64±12.20)个月,期间所有研究眼玻璃体腔裂隙灯前置镜下及欧堡眼底照相均未观察到油水界面,提示硅油充填相对充分。其中17只眼已取出眼内硅油,平均硅油填充时间(7.26±2.02)个月,在取出眼内硅油前行角膜内皮镜检查,角膜内皮丢失率18.57%。8只眼未取出眼内硅油,平均随访时长(24.38±12.07)个月,其中高度近视黄斑萎缩明显、视力较差3只眼;广泛视网膜及脉络膜疤痕、眼压≤8mmHg3只眼;拒绝再次手术取油2只眼,至末次随访,17只眼已取出眼内硅油均保持视网膜完全贴附,8只眼未取出硅油均保持视网膜复位,未发现硅油乳化迹象。末次随访最佳矫正视力logMAR(1.21±0.60)较术前logMAR(1.66±0.66)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王一帆黄梓敬柳俊涛黄定国郑德志林培敏谢海霞李美玲陈伟奇
- 关键词:复发性视网膜脱离
-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康柏西普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黄斑结构的变化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利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观察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患者经康柏西普治疗后黄斑中心凹结构的变化并分析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的相关性。方法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确诊为湿性AMD的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接受连续3个月、每个月玻璃体内注射一次康柏西普的常规疗法,记录治疗前及各次注射后1个月的BCVA以及频域OCT的特征(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视网膜内积液、视网膜下积液、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脱离、视网膜下纤维化等)氉。结果经过3次注射治疗后,BCVA从治疗前的(0. 98±0.55) LogM AR提高到治疗后的(0.69±0.43) LogMAR(P <0. 01),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从治疗前的(449.07±245.19)μm降低到治疗后的(232.76±103.93)μm(P <0.01),其中初次注射后第1个月BCVA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改善最为明显; 3次注射后视网膜内积液或视网膜下积液消退组BCVA改善并没有明显优于各自的未消退组(均为P> 0.05),但单纯视网膜下积液组BCVA明显优于单纯视网膜内积液组和混合积液组(F=6.168,P=0.007)。结论频域OCT是一种评价黄斑结构改变的有效手段,为临床分析注射康柏西普术后视力的变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 黄定国岑令平张安琳陈伟奇
- 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老年性黄斑变性
- 角膜水平轴位定位器
- 一种角膜水平轴位定位器,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它的定位环为环形结构,在所述定位环的正面沿定位环的横径两端设置水平定位槽,所述定位环的背面与水平定位槽对应设置角膜标记齿,在所述定位环的一侧安装手柄,手柄的中轴线与水平定位槽位于...
- 陈伟奇郑德志黄梓敬方丹齐黄定国谢海霞汤如青连静敏
- 角膜营养不良TGFBI基因突变分析
- 目的:了解颗粒状和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临床及遗传学特征,探讨TGFBI基因与角膜营养不良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颗粒状及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的家系,由先证者出发,进行全面详细眼科检查及家系调查。采集外周血...
- 黄定国
- 关键词:角膜营养不良TGFBI基因突变
- 文献传递
- 术中散光轴位定位器
- 一种术中散光轴位定位器,属医疗器械,其外层定位环两端水平轴位标记槽与外层定位环表面的散光轴位刻度环0°及180°轴位刻度标记相对,手柄安装在外层定位环的一端,其中心线与散光轴位刻度环的0°及180°轴位刻度标记的连线延长...
- 郑德志陈伟奇方丹齐郑建龙黄定国林培敏汤如青方洁
- 角膜内皮营养不良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 2009年
- 角膜内皮(后部)营养不良(endothelial corneal dystrophy,ECD)是由原发性角膜内皮功能紊乱引起的一种角膜营养不良,其遗传方式和临床表型都具有异质性的特点。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一些ECD致病基因相继被发现,为遗传咨询、基因诊断、指导治疗奠定了基础。我们主要讨论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多形性角膜后层营养不良、先天性遗传性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 黄定国韩晓丽
- 关键词:分子遗传学
-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早期mfERG变化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利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评价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的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RMD)患者视网膜功能的早期变化。方法: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确诊为湿性ARMD患者接受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0.05mL/0.5mg),记录注射前及注射后1mo的最佳矫正视力及mfERG各环N1、P1波潜伏期及P1波振幅密度。结果:共20例20眼患者纳入研究,平均LogMAR视力从注射前0.80±0.48提高到注射后0.65±0.50(P<0.001),环1平均振幅密度从注射前39.59±16.60nV/deg^2提高到注射后的53.81±20.41nV/deg^2(P=0.006),振幅密度的改变与视力的改变呈正相关(r=-0.776,P<0.001)。结论:对于湿性ARMD患者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短期内能改善黄斑中心凹的功能。
- 黄定国郑建龙林国乔陈伟奇
- 关键词:多焦视网膜电图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 巩膜板层切口手术刀
- 一种巩膜板层切口手术刀,属于眼科手术器械,它的刀体为铲形,由前端刀片和后端刀柄组成,所述刀片前端设有刀刃,所述侧翼垂直于刀片,沿刀片纵轴线对称设置在刀片的两侧,所述侧翼上端平行于刀片设有切口保护挡板,所述切口保护挡板位于...
- 王一帆郑德志陈伟奇黄梓敬黄定国汤如青林仰璇林尊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