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献昆 作品数:19 被引量:27 H指数:4 供职机构: 新疆兵团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减影3D—CTA成像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2008年 目的:探讨减影3D—CTA成像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作用。方法:对36例临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行CT检查,重建技术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以手术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为标准评价减影3D—CTA和3D—CTA检查结果。结果:减影3D—CTA检出动脉瘤45个,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100%,阴性似然比为0.0000:3D—CTA检出动脉瘤43个,漏检2个颈内动脉床突下的动脉瘤,敏感度为97.8%,特异度为100%,阴性似然比为0.0220。结论:减影3D—CTA技术对颈内动脉床突下动脉瘤的检出具有明显的优势。 罗谊 党军 李建华 马献昆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三维CT血管造影术 减影 脑多发胶质瘤影像特点与病理结果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脑多发性胶质瘤的影像学特点与病理结果关系,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临床诊断。方法:选取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多发性胶质瘤患者14例,所有患者均行头部CT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所有病灶均行手术取材,进行组织病理学切片检查,比较患者影像学特征和病理结果。结果:影像表现为脑内各叶多发肿块样病灶,病变主要在额叶、颞叶呈弥漫性生长,病灶间相互独立。影像MRI增强扫描共显示30个病灶,呈中度至明显强化的病灶13个,都以不均匀强化方式为主,其中有12个经病理证实为星形胶质瘤WHOⅢ-Ⅳ级;17个病灶无明显或轻度强化,其中13个经病理证实为星形胶质瘤WHOⅡ级,3例为少突胶质细胞瘤Ⅱ级。结论:脑多发胶质瘤影像表现特征与其病理学类型及分级相关,可初步诊断该疾病并判断其恶性程度,对临床治疗提供帮助,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马轶杰 崔薇 李建华 马献昆 张俊关键词:影像学特征 病理学 高血压脑出血血压与预后评价 1 目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出现血压变化国内外早有报道,但探讨急性脑出血后患者血压变化与预后的关系较少。选择我院神经外科2004年以来明确为脑出血的住院患者观察其血压变化与预后的关系。2 对象与方法 2. 1 对象脑出血患者... 马轶杰 崔薇 马献昆 张俊 曾杰 李建华关键词:脑出血 血压 预后 文献传递 喉罩置入麻醉在脑瘫病儿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中的应用 2012年 目的观察喉罩置入麻醉在脑瘫病儿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将60例行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的脑瘫病儿分为两组:气管内插管麻醉组(气管插管组)与喉罩置入麻醉组(喉罩组),每组30例。分别记录两组术前麻醉时间、术后复苏时间、术后躁动评分及手术医师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气管插管组比较,喉罩组术前麻醉时间无明显延长(P>0.05);而两组术后复苏时间、术后躁动评分、手术医师满意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置入麻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适用于脑瘫病儿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 钱江 尹丰 任军 马献昆 翟慧华 田增民关键词:脑性瘫痪 气管插管 喉罩 无框架立体定向技术治疗小脑出血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无框架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和后颅凹开颅血肿清除术在小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3例小脑出血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后颅凹开颅血肿清除术,实验组采用无框架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6%,死亡率为9.4%,远期后遗症发生率为6.3%,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ADL评分为(16.2±3.7)分,躯体功能评分为(59.6±7.5)分,心理功能评分为(65.8±9.2)分,社会功能评分为(57.2±6.5)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脑出血患者采用无框架立体定向技术小脑出血置管引流术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张俊 孔德斌 马轶杰 周敏 于立 马献昆 李建华关键词:无框架立体定向 小脑出血 无框架立体定向血肿清除与后颅窝开颅术治疗老年小脑出血的疗效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无框架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治疗老年小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10年2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55例老年小脑出血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案将患者分为A组(后颅窝开颅术,27例)和B组(无框架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28例),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1、3 d的血肿清除率,术后1、7 d和1个月的血清生化指标(IL-6、NSE和hs-CRP),并随访术后2个月的生存及日常生活能力。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老年小脑出血手术疗效的因素。结果两组术后血肿清除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手术时间短于A组(P<0.05),术后7 d的血清生化指标水平低于A组(P<0.05);截止术后2个月,A、B组分别有2例和1例死亡,存活率为92.6%和96.4%;B组存活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优于A组(χ2=10.54,P<0.05),ADL1比例高于A组,ADL3比例低于A组(P<0.05)。影响老年小脑出血手术疗效的因素为年龄、发病至手术时间、脑积水、环池受压和术式。结论无框架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治疗老年小脑出血的手术时间较短,术后日常生活能力较优,且早期血清生化指标较好,对年龄较大、发病至手术时间较长及合并脑积水、环池受压者建议选用无框架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治疗。 马献昆 李建华 田增民 尹峰 马轶杰关键词:后颅窝开颅术 小脑出血 日常生活能力 无框架立体定向下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研究 被引量:2 2014年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TN)是一种位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反复发作的顽固性神经痛,可由轻微刺激或面部运动诱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治疗方法有抗惊厥药物、手术及微创介入治疗,射频温控热凝术即属于微创介入治疗方法[1]。此项治疗的关键技术在于精确的卵圆孔定位并使用专用18 G射频针,比传统22 G射频针热凝效果更好。 张少勇 马献昆 李建华 张冀江关键词:射频热凝治疗 抗惊厥药物 NEURALGIA TRIGEMINAL 顽固性神经痛 无框架立体定向脑瘤间质内放疗的临床应用 2007年 位于脑深部或主要功能区的肿瘤由于手术创伤大,脑组织损伤重,术后常残留一定的神经功能障碍,即使在显微手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有些损伤也无法避免,因此这些部位肿瘤的手术治疗成为难题。我们与北京海军总医院合作自2005年3月至2007年5月对43例脑内肿瘤进行了无框架立体定向脑瘤间质内、或腔、囊内同位素放射治疗,取得良好疗效. 马献昆 李建华 王亚明关键词:无框架立体定向 脑深部 脑组织损伤 显微手术技术 脑内肿瘤 CT、MRI引导下无框架立体定向颅内病变活检 2006年 20世纪70年代,由于CT扫描的问世及MRI技术的应用。并迅速与立体定向技术相结合。大大改变了脑内病变的定位方法,也促进了脑内病变的立体定向活检的开展。由于CT引导立体定向活检比常规开颅术中活检创伤小,较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深受欢迎。Kelly等川报告用MRI引导立体定向活睑。使脑内小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有了更大的提高。我院2005年6月-2006年7月。在CT或MRI引导下尤框架立体定向颅内病变活检11例。病人活检前多次接受检查。颅内有明确病变。但不能肯定病变性质,部分给予抗炎等对症治疗,效果不佳,因定性诊断困难,而接受活检,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马献昆 李建华关键词:无框架立体定向 立体定向活检 MRI引导 颅内病变 立体定向技术 脑内病变 热应激预处理对创伤性休克大鼠早期脑组织中一氧化氮、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与脑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研究热应激预处理对创伤性休克早期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NO)浓度、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m RNA表达量与脑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 96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未处理组和处理组,每组又分别设未休克组、休克后0 h、1 h、2 h、3 h及4 h组6个亚组,热应激预处理后建立创伤性休克模型,留取脑组织,观察脑组织病理学和检测脑组织NO浓度、i NOS m 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病理观察可见处理组各时间点脑病理损伤较未处理组病理损伤轻;NO浓度处理组均低于同时间点未处理组,休克后0 h时均有升高(P<0.05),休克后1 h时脑组织NO浓度均有明显降低(P<0.05);i NOS m RNA表达量处理组均低于同时间点未处理组,未处理组在休克后3 h出现一个峰值(3.50±0.150)u/mg·prot。结论热应激预处理能明显降低创伤性休克大鼠早期脑组织中NO、i NOS的表达,减轻创伤性休克早期大鼠脑损伤。 马轶杰 崔薇 李建华 马献昆 于立 蔡云鹏 王帮奎关键词:热应激 创伤性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