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洪波

作品数:25 被引量:77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南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肝癌
  • 7篇原发性
  • 5篇原发性肝癌
  • 5篇术后
  • 5篇肿瘤
  • 5篇外科
  • 5篇超声
  • 4篇切除
  • 4篇细胞
  • 3篇胆管
  • 3篇胆管癌
  • 3篇乳腺
  • 3篇手术
  • 3篇外科治疗
  • 3篇腺癌
  • 3篇肝肿瘤
  • 3篇超声诊断
  • 2篇胆管癌栓
  • 2篇蛋白
  • 2篇低钠

机构

  • 22篇河南省肿瘤医...
  • 4篇河南省直属机...
  • 2篇郑州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郑州大学第三...

作者

  • 22篇马洪波
  • 15篇韩风
  • 9篇陈伟瑜
  • 6篇黄涛
  • 4篇范永省
  • 3篇张玲
  • 3篇韩有志
  • 2篇闫慧霞
  • 2篇余伟
  • 2篇丁月超
  • 2篇李肖甫
  • 2篇高源
  • 1篇崔树德
  • 1篇马超
  • 1篇周进学
  • 1篇崔宏
  • 1篇王子兵
  • 1篇杨楠木
  • 1篇黄长山
  • 1篇刘琪

传媒

  • 6篇中国实用医刊
  • 2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肿瘤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中原医刊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河南外科学杂...
  • 1篇2000全国...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2
  • 1篇2001
  • 4篇2000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血管放置化疗泵术后并发症的处理(附36例病案分析)
目的:了解肝血管置泵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5年半来收治肝癌术后置出现并发症的各类及预防处理措施。原发性肝癌1122例,转移性肝癌71例,术后肝动脉置药泵 102例,门静脉置药泵386例,肝动脉加门静...
张玲乔培景马洪波韩有志韩风
DC-CIK细胞联合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3
2012年
目的:评价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即DC-CIK细胞联合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4例,行肝癌切除术,术后给予DC-CIK细胞治疗。对照组33例,行肝癌切除术。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的免疫功能、生活质量、生存率、肿瘤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DC-CIK细胞治疗后CD3+、CD4+、CD16+CD56+和CD4+/CD8+比值明显上升,CD8+效应细胞比例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16+CD56+和CD4+/CD8+比值显著上升,CD8+效应细胞比例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61.8%的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4%(P<0.05)。治疗组的1年生存率为91.2%,对照组为81.8%,治疗组的1年复发率为8.8%,对照组为15.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DC-CIK细胞治疗常见的副反应为发热、寒颤,对症处理后均可缓解。结论:DC-CIK细胞联合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对提高肝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马洪波黄涛韩风陈伟瑜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肝肿瘤肝切除术
原发性胆囊癌36例诊断与治疗
2010年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至2008年手术治疗的36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病理分期Ⅰ期患者4例(11.1%),Ⅱ期患者4例(11.1%),Ⅲ期患者5例(13.9%),Ⅳ期患者7例(19.4%),Ⅴ期患者16例(44.5%);36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率100%,根治治疗者1、3、5 年的生存率分别为 70.3%、55.6%、40.5%;姑息治疗者1、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 12.5%、0.结论 胆囊癌的预后与此病诊断的早晚及手术方式有密切关系.
马洪波陈伟瑜韩风
关键词:原发性胆囊癌手术治疗
弥漫型肝癌的超声诊断
2000年
目的:提高弥漫型肝癌的诊断率。方法:对92例弥漫型肝癌的超声图像特征、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弥漫型肝癌肝大小、形态、包膜、肝内回声、门脉等在超声图像上有一定的特征性改变及有其它临床特征。结论:超声检查在弥漫型肝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刘琪马洪波王雁
关键词:超声显像弥漫型肝癌
肝转移癌的外科治疗
2007年
马洪波陈伟瑜崔宏韩风
关键词:肝转移癌外科治疗肝脏转移癌生存期延长大肠癌患者大肠癌肝转移
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2009年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合并胆管癌栓的诊断、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2002年至2008年16例HCC合并胆管癌栓的诊疗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16例全部行肝切除术及胆管癌栓取出术。随谤满1年以上的13例中,9例生存1年以上,1年生存率为69.23%;6例术后1年内出现肿瘤复发,1年复发率46.15%结论提高对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的认识,力争早期诊断,并尽早行肝癌切除加胆管切开癌栓清除术,是改善此病预后的关键。
马洪波陈伟瑜韩风
关键词:肝癌胆管癌栓肝切除
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符合率及临床意义。方法已做了手术及病理,术前临床疑为急性阑尾炎且进行了超声检查的患者54例,对比其超声及病理结果,分析急性炎症状态下阑尾声像图特征。结果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9%,其中单纯性阑尾炎为75%,化脓性阑尾炎为94%,坏疽性阑尾炎为100%,阑尾周围脓肿为100%。结论超声对急性阑尾炎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应是诊断急性阑尾炎的首选方法。
范永省马洪波李肖甫闫慧霞高源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超声诊断单纯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
3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胆管癌诊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胆管癌患者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和细胞角蛋白19(CK19)的血清学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检测54例胆管癌患者(观察组)和4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CA19-9、CA125及CK19的血清学水平,并计算3种标志物单项以及联合检测在胆管癌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血清CA19-9和CK19水平诊断胆管癌的敏感性较好(分别为81.48%和92.59%),血清CA125的特异度(61.29%)最好,3种标志物联合检测的准确性为92.07%,特异性为92.59%,敏感性为87.04%。结论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胆管癌的临床诊断有协同和优势互补的作用,可使准确性增加,误诊率降低。
马洪波黄涛韩风陈伟瑜
关键词:胆管肿瘤CA-125抗原CA-19-9抗原角蛋白细胞
超声误漏诊急性阑尾炎原因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分析引起超声对急性阑尾炎误诊、漏诊的原因,以提高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地对3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而超声未能提示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声像图表现进行分析,寻找误诊、漏诊原因。结果 36例患者超声均未见典型急性阑尾炎的声像图表现,仅表现有右下腹肠管间局限性少量积液、右下腹肠管局限性扩张、右下腹气体增多等急性阑尾炎的间接声像图表现。结论超声检查诊断急性阑尾炎时不仅要依据直接声像图特征,还要考虑其间接声像图表现,同时结合临床表现来寻求诊断依据,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范永省马洪波
关键词: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误诊漏诊
乳腺癌中14-3-3σ的表达及其与Bcl-2和Bax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及其与Bcl-2和Bax表达的关系,进一步研究乳腺癌中14-3-3σ的表达情况及与14-3-3σ相关的细胞凋亡调控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8例乳腺癌组织中14-3-3σ,Bcl-2和Bax的表达情况。对58例乳腺癌组织中14-3-3σ的表达水平与相应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随访资料对患者进行生存分析。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别统计14-3-3σ表达与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相关关系。结果 14-3-3σ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0.7%(41/58),Bcl-2的阳性表达率为62.1%(36/58),Bax的阳性表达率为32.8%(19/58)。14-3-3σ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的转移和TNM分期有关。随访的58例乳腺癌病例中,14-3-3σ阳性组的5年累积生存率为51.2%(21/41),14-3-3σ阴性组的5年累积生存率为82.4%(14/17),14-3-3σ阳性组的5年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14-3-3σ阴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4-3-3σ蛋白的表达与Bcl-2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而与Bax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14-3-3σ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并可作为衡量患者预后的新指标。14-3-3σ可能是通过调节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从而参与了抑制肿瘤细胞凋亡的过程。
杨桦马洪波王子兵崔树德
关键词:乳腺癌凋亡预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