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子岩
- 作品数:55 被引量:230H指数:7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抗凝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7年
- 门静脉血栓(PVT)是肝硬化患者的并发症之一,因肝硬化患者机体促凝与抗凝机制较为复杂,虽理论上抗凝治疗可实现门静脉再通和改善肝病预后,但因面临着消化道出血等致命性风险,在实际工作中是否抗凝一直存在争议。目前肝硬化患者合并PVT的抗凝治疗仍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如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抗凝监测指标、抗凝药物的用量及持续时间等。下面主要围绕肝硬化合并PVT的抗凝治疗现状进行叙述。
- 牛亚慧韩子岩
- 关键词: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发病机制抗凝治疗
- 低钠血症细胞外液治疗量与骨钠分布量的函数关系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研究不同低钠血症新增细胞外液治疗量与新增骨钠量的函数关系。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并诊断缺钠性低血钠的成年患者,制定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最终入选62例。根据血清钠水平及症状分3组:轻度低血钠(125-135 mmol/L,有乏力和轻度食欲减退症状),中度低血钠(115-125 mmol/L,有倦怠、食欲不振和恶心症状),重度低血钠(≤115 mmol/L,有嗜睡或昏迷症状)。设新增细胞外液量为X(mmol),新增骨钠为Y(mmol),对计量变量X和Y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和配对t检验;轻、中和重度低血钠计量资料新增骨钠量(Y)比较用多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计量变量X和Y的最佳函数关系采用标准化残差和拟合比较回归系数F检验。结果X和Y样本服从正态分布,两样本配对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多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轻、中和重度低钠血症组间新增骨钠(Y)均数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01),轻、中和重度低钠血症骨钠新增分布依次增加。X与Y散点图和标准化残差散点图均显示较好的集中同向趋势,拟合比较显示三次函数曲线拟合程度最好。低钠血症的治疗中新增细胞外液钠与新增骨钠分布函数为Y=121.133+0.472X-0.024X^(2)+0.000104X^(3)。结论低钠血症的治疗中新增细胞外液钠与新增骨钠分布的数据呈正态分布。低血钠补钠治疗中新增细胞外液钠与新增骨钠分布函数为三次函数曲线。重度低血钠补钠治疗中新增细胞外液钠轻微,新增骨钠显著;轻度低血钠补钠治疗中新增细胞外液钠显著,而新增骨钠轻微;中度低钠血症近似直线负相关。
- 苏亚荣李智超任晶晶韩子岩
- 关键词:低钠血症
- 中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对照观察被引量:12
- 2004年
- 目的 :观察中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的治疗作用。方法 :病例为慢性乙肝 ,伴有 HBV- DNA阳性、HBe Ag阳性及 AL T为 2 U L N~ 5 U L N。治疗组为中药联合拉米夫定 2 3例 ,单一拉米夫定治疗作对照组 2 3例 ,疗程为 12个月。检测 AL T、HBV- DNA、HBe Ag、Hbe Ab及 YMDD变异。结果 :治疗组血清转换率为 6 5 .2 % ,明显高于拉米夫定对照组 2 6 .1% (P<0 .0 1)。中药组无 1例 YMDD变异 ,低于拉米夫定对照组 13.0 %。结论 :中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可提高 HBe Ag血清转换率 ,并有可能降低 YMDD变异率。
- 韩子岩韩树颖韩经寰
- 关键词:慢性乙肝拉米夫定血清转换率YMDD
- 细针穿刺“组织涂片”应用于肝癌的临床探讨
- 1997年
- 目的:对肝癌细针下的取材,作为组织涂片进行观察,并对获得最佳组织涂片的针型大小做出选择。方法:选择7号和9号穿刺针(22G和20G)两组作为比较。对象全部为肝细胞癌。以全片不同视野中累积出现3个或3个以上紧密靠拢的团状或条索状癌细胞巢样所见为阳性片。计算两组癌巢阳性率片数。结果7号与9号细针涂片癌巢阳性率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9号细针为获得最佳组织涂片的针型。
- 韩子岩肖晖武希润郭文栋
- 关键词:肝肿瘤细针穿刺
- 端粒酶反义寡核苷酸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实验
- 2009年
- 目的研究端粒酶反义寡核苷酸对肝癌细胞株的凋亡诱导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正常肝细胞株L-02为研究对象,采用TRAP-ELISA法对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细胞形态学、TUNEL染色、DNA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端粒酶反义寡核苷酸对肝癌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周期进行时相分析,Western杂交对细胞周期蛋白进行研究。结果一定浓度的端粒酶反义寡核苷酸可抑制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被抑制后传代23~26次出现细胞凋亡。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蛋白有关。结论端粒酶反义寡核苷酸可抑制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并诱导其凋亡。
- 邓志华杨长青刘燕刘金龙杨强赵婕韩子岩曹燕
- 关键词:端粒酶肝癌反义寡核苷酸细胞凋亡
- 国内六大名方交集药味大鼠肝纤维化实验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抗肝纤维化的中药方剂进行Meta分析,观察方剂交集药味对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从Meta分析获得多个中药复方的交集药味。采用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随机分组建立模型组、正常对照组和交集中药(单味和多味复方)治疗组,进行6周观察。肝组织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损伤及胶原表达;图像分析软件(IPP)检测胶原纤维的表达量,采用面积(Area)和积分吸光度(IOD)两个参数。结果:交集药味为丹参和黄芪。丹参组与黄芪组肝纤维化分期、胶原面积和积分吸光度低于模型组(P<0.01);丹参+黄芪组大鼠肝组织纤维化分期、胶原面积和积分吸光度明显低于丹参组或黄芪组(P<0.01)。结论:丹参和黄芪均有抑制大鼠肝组织纤维化作用;丹参和黄芪联合用药优于单一用药。
- 李海玲闫小女韩子岩
- 关键词:肝纤维化丹参
- 辨证施治联合拉米夫定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 观察辨证施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丙氨酸转氨酶 (ALT)反跳后再联合拉米夫定的序贯治疗作用。方法 病例为慢性乙型肝炎伴有乙型肝炎病毒 (HBV) DNA阳性、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HBeAg)阳性及ALT≤ 1~ 2正常上限值 (ULN)。序贯治疗第 1步 :治疗组主方随证加减 ,对照组主方不变 ;序贯治疗第 2步 :对治疗中陆续复出ALT >2~ 5ULN反跳且为大三阳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HBe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 (抗 HBc) ]及YMDD未变异者 ,随即在两组中联合拉米夫定继续观察。治疗组 2 3例 ,主方不变对照组 2 0例 ,拉米夫定对照组 2 3例 ,疗程 12个月。检测ALT、HBV DNA、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 (抗 HBe)及YMDD变异情况。结果 治疗组血清转换率为 6 5 2 % ,明显高于主方不变对照组 35 % (P <0 0 5 )和拉米夫定对照组2 6 1% (P <0 0 1)。治疗组与主方不变对照组合计YMDD变异率 2 3% ,低于拉米夫定对照组 13 0 % (P <0 0 5 )。结论 辨证施治中ALT反跳后再联合拉米夫定的序贯治疗可提高免疫耐受突破发生后的HBeAg血清转换率。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可降低YMDD变异的发生。
- 韩子岩韩树颖
- 关键词:拉米夫定序贯治疗ALT慢性乙型肝炎
- 不同尿素呼气试验值阴转后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随访
- 2001年
- 目的 观察幽门螺杆菌不同尿素呼气试验 ( UBT)值阴转后在胃食管反流病人中对抑酸剂的影响。方法 症状积分法≥ 6分为反流阳性。1 4C- U BT值≥ 10 0 dm p/ m mol CO2 诊断幽门螺杆菌阳性。观察组按不同 1 4C- UBT阳性值分为 3个组 ,对照组 1 4C- UBT阴性。排除胃、十二指肠溃疡、手术、Barrett′s食管和食管裂孔疝。随访 :每 4周 1次 ,观察奥美拉唑( om eprazole)改为尼扎替定 ( nizatidine)后效果 ,共随访 5次。结果 改服尼扎替定后 UBT值最高组阴转后症状积分降低和有效率显著高于 U BT低值组和对照组 ( P<0 .0 5 )。结论 胃食管反流病合并 U BT高值组 ( >3 0 0 dpm / m mol CO2 )阴转后可以降低用药强度 ;效果在
- 韩子岩祝大奇王经昌
-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幽门螺杆菌尿素呼气试验
- CA19-9和CA242对消化道肿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3
- 2001年
- 目的 研究肿瘤标志物CA19-9与CA2 42对消化道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87例消化道恶性肿瘤及90例消化道良性疾病患者进行血清CA19-9与CA2 42检测。结果 CA19-9和CA2 42对胰腺癌、胆系癌有较高的阳性率 ,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如下 :CA19-9对胰腺癌分别为 84.7%和 74.5 % ,对胆系癌分别为 :80 %和 74.5 % ;CA2 42对胰腺癌分别为 :6 6 .7%和 80 % ,对胆系癌分别为 6 0 %和 80 %。其它恶性肿瘤 ,除结肠癌外 ,CA19-9的阳性率均高于CA2 42。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CA19-9和CA2 42阳性率具有显著差异 ,分别为 6 6 .7%和 37% ,而良性肝病患者血清CA19-9和CA2 42阳性率分别为 5 0 %和 2 6 .8% ,CA2 42较少受慢性肝病的影响。结论 CA19-9和CA2 42可用于胰腺癌、胆系癌的诊断 ,CA2 42对良恶性肝病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作用 。
- 申慧琴郭文栋师水生韩子岩
- 关键词:CA19-9CA242消化道肿瘤
- 抑制端粒酶活性对As_2O_3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观察端粒酶反义寡核苷酸、As2O3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寻找低剂量、低毒、高效、安全的抗肝癌新疗法。方法自行设计合成靶向端粒酶模板区的20nt硫代反义寡核苷酸,观察端粒酶反义寡核苷酸与As2O3对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及两者协同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H-E染色、流式细胞仪及DNA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端粒酶反义寡核苷酸与As2O3对肝癌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以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癌细胞的Fas、Fas-L、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5μmol/L的端粒酶反义寡核苷酸作用24h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P<0.01);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被抑制后对As2O3诱导凋亡的敏感性显著增加,表现为低浓度、短时间即可诱导肝癌细胞凋亡(P<0.01),端粒酶反义寡核苷酸与As2O3对肝癌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是通过Fas、Fas-L途径实现的。结论抑制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可显著增强其对As2O3诱导凋亡的敏感性,减少砷剂用量,两者协同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 邓志华韩子岩王琦师水生
- 关键词:端粒酶反义寡核苷酸AS2O3肝癌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