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陶健

作品数:22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细胞
  • 11篇白血
  • 11篇白血病
  • 8篇急性
  • 8篇骨髓
  • 5篇多发
  • 5篇多发性
  • 5篇多发性骨髓瘤
  • 5篇骨髓瘤
  • 4篇预后
  • 4篇髓细胞
  • 4篇髓细胞白血病
  • 4篇急性髓细胞
  • 4篇急性髓细胞白...
  • 3篇单核
  • 3篇单核细胞
  • 3篇单核细胞白血...
  • 3篇早幼粒细胞
  • 3篇早幼粒细胞白...
  • 3篇疗效

机构

  • 22篇南通大学第二...
  • 1篇南通大学

作者

  • 22篇陶健
  • 17篇季美华
  • 15篇陈进
  • 13篇胡彩华
  • 12篇马海佳
  • 9篇黄泉
  • 4篇张瑾
  • 2篇袁瑞凡
  • 2篇黄全
  • 2篇丁文彬
  • 1篇陈卓
  • 1篇杨其昌
  • 1篇胡忠圣
  • 1篇蔡奕峰
  • 1篇黄胜

传媒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海南医学
  • 2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交通医学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四川生理科学...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医学信息(中...
  • 1篇中国细胞生物...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2例临床分析
2012年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临床上较少见,缺乏对其明确认识和有效治疗,早期易漏诊,为提高对此病的认识,现将2011年本院收治的2例CMML进行临床分析。
季美华胡彩华陶健陈进黄泉丁文彬袁瑞凡
关键词: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观察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化疗对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利妥昔单抗治疗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62例初治CD20阳性的B细胞NHL患者,随机分为RCHOP组(29例)和CHOP组(33例),分别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和单用CHOP方案化疗。结果 RCHOP组缓解率为55.2%,总有效率为82.8%,CHOP组缓解率为39.4%,总有效率为57.6%。RCHOP组患者化疗后大多数出现免疫球蛋白水平的明显下降,感染率为44.8%,CHOP组患者化疗后免疫球蛋白水平无明显下降,感染率仅为15.2%。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用CHOP方案,但利妥昔单抗治疗可致机体淋巴细胞减少,影响免疫球蛋白的生成,增加患者机会性感染的可能。
黄泉季美华张瑾胡彩华陶健陈进马海佳
关键词:利妥昔单抗非霍奇金淋巴瘤免疫功能
初发多发性骨髓瘤17例MSCT诊断价值
2010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ple-slice CT,MSCT)对初发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Sensation64CT机对17例初发MM患者进行扫描。12例扫描头颅和胸、腹部,3例仅扫描胸部,1例扫描颈部和胸部,1例扫描眼部和胸部。结果:12例多部位扫描者有10例多发病灶,2例阴性。5例单部位或2个部位扫描者3例为多发病灶,2例为单发病灶。MSCT主要表现为骨质破坏、病理性骨折、骨质疏松、软组织肿块等。结论:在临床上对于出现不明原因引起的骨痛或病理性骨折、贫血、蛋白尿等症状,而高度怀疑MM者,早期行MSCT扫描以辅助诊断,避免漏诊、误诊。
季美华黄胜胡彩华陶健黄泉陈进马海佳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初发多层螺旋CT
骨髓活检病理学结合骨髓涂片和外周血涂片诊断疑难血液病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骨髓活检切片、骨髓涂片和外周血涂片在疑难血液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37例临床疑难血液病患者进行外周血采集、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检,分别观察外周血涂片、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切片。结果37例疑难血液病确诊为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6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13例继发性骨髓纤维化、7例淋巴瘤骨髓浸润、3例骨髓转移癌。在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原发性和继发性骨髓纤维化、淋巴瘤及骨髓转移癌诊断方面,骨髓活检切片优于涂片。结论骨髓活检切片、骨髓涂片和外周血涂片同步观察能有效提高临床疑难血液病诊断的准确率,减少误诊率,并正确判断疾病的分期。
季美华陶健杨其昌胡忠圣
关键词:外周血涂片骨髓涂片骨髓活检
熊果苷调控TLR4的表达影响多发性骨髓瘤细胞RPMI-8226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该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熊果苷是否通过调控Toll样受体4(TLR4)/JAK2/信号转导与转录因子3(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影响多发性骨髓瘤细胞RPMI-8226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将RPMI-8226细胞分为对照NC组,低、中、高剂量组(50、100和200μg/mL熊果苷),si-NC组(转染si-NC),si-TLR4组(转染si-TLR4),pcDNA-NC+高剂量组(转染pc DNA-NC和200μg/mL熊果苷),pcDNA-TLR4+高剂量组(转染pc DNA-TLR4和200μg/mL熊果苷)。采用噻唑蓝溴化四唑(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变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caspase-3)、TLR4、p-JAK2、p-STAT3蛋白的表达情况。q RT-PCR检测TLR4 mRNA表达水平。与NC组比较,50、100和200μg/mL熊果苷逐渐降低RPMI-8226细胞的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增殖活性、S期细胞比例、TLR4 mRNA和TLR4蛋白表达水平,并逐渐提高G0/G1期细胞比例、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和凋亡率(均P<0.05),且熊果苷的作用效果随剂量的增加呈现增强趋势;并且200μg/mL熊果苷降低RPMI-8226细胞的p-JAK2、p-STAT3蛋白表达水平(P<0.05)。si-TLR4组RPMI-8226细胞的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增殖活性、S期细胞比例比si-NC组低,G0/G1期细胞比例、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和凋亡率比si-NC组高(P<0.05)。pc DNATLR4可以逆转熊果苷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RPMI-8226增殖、细胞周期、凋亡和p-JAK2、p-STAT3蛋白表达的影响。综上,熊果苷通过下调TLR4/JAK2/STAT3信号通路水平,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RPMI-8226增殖、阻滞细胞周期和促进细胞凋亡。
陶健王铃张李玉顾喆赟周晓丹张冬梅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熊果苷JAK2/STAT3信号通路增殖周期凋亡
TA和DA方案治疗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比较吡柔比星(THP)联合阿糖胞苷(Ara-C)(TA组)和柔红霉素(DNR)联合Ara-C(DA组)治疗初治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43例初治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M5),采用以TA或DA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其中TA组22例,DA组21例。结果TA组与DA组的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59.1%、28.6%,1个疗程CR率分别为27.3%、9.5%,总有效率分别为68.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治的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以THP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TA)比以DNR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DA)有更高的CR率,TA方案可作为治疗初发M5诱导治疗的一线方案。
季美华胡彩华陶健陈进
关键词: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化疗方案疗效比较
成功抢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DIC和高白细胞血症1例
2010年
患者女,44岁,因"牙龈出血、皮肤瘀斑伴低热3d"收入住院。既往有"甲亢"史6年,经治疗后好转。体格检查:T37.7℃,P、R、BP正常,神志清,精神萎,牙龈有渗血,右侧臀部大片瘀斑,浅表淋巴结(-),胸骨无压痛,心肺(-),
季美华陶健黄泉胡彩华陈进马海佳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高白细胞血症抢救皮肤瘀斑浅表淋巴结
存活3年以上急性髓细胞白血病25例临床分析
2009年
急性白血病(AL)是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如不治疗大多数患者可在短时间内死亡。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联合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已使AL的治疗获得显著的疗效,但5年以上无病生存率(DFS)比例较低。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1998年01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106例,现将长期随访存活3年以上25例的情况分析如下。
季美华胡彩华陶健陈进马海佳
关键词: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长期存活
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遗传学及预后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染色体改变,评价细胞遗传学对老年AML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直接法和培养法制备骨髓细胞染色体,R显带,对34例老年AML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观察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34例中29例染色体检查成功,异常核型检出率58.6%(17/29),正常核型12例。29例AML患者接受正规治疗获完全缓解(CR)17例,部分缓解(PR)5例,未缓解(NR)7例。17例获cR的患者中5例t(15,17),7例正常核型,3例轻度核型异常,2例无分裂相:CR的患者中6例存活超过2年,其中3例t(15,17),2例正常核型,1例15p+。其余2例1个月内死亡,6例在1~2年内死亡,15例在1年内复发死亡。结论老年AML有t(15,17)预后好,而其他核型预后差,大多1~2年内复发死亡。
季美华胡彩华陶健陈进黄泉马海佳
关键词: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老年细胞遗传学预后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新诊断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新诊断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41例新诊断ITP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在糖皮质激素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完全反应率、起效时间、完全反应时间、14日血小板数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9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完全反应率95.0%,高于对照组的66.7%,观察组治疗14日血小板数为(237.05±106.17)×109/L,高于对照组的(141.29±109.28)×109/L,观察组起效时间为2.95±0.97 d,早于对照组的5.37±2.83 d,观察组达到CR时间5.58±1.22 d,早于对照组8.07±3.91 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多为糖皮质激素常见不良反应,经处理后好转,并不影响药物继续使用,也无血栓并发症发生。结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新诊断ITP疗效显著,较单用糖皮质激素有更高的完全反应率,且起效时间及完全反应时间明显缩短,能达到更高水平的血小板数值。
陈进季美华张瑾胡彩华陶健黄泉马海佳
关键词: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糖皮质激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