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勇
- 作品数:19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乳腺癌患者中内乳淋巴结复发的相关因素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中内乳淋巴结复发的相关因素临床分析。方法选择本院女性乳腺癌患者共38例,对本文所选患者的年龄、绝经情况、肿瘤直径大小、原发病灶的部位、手术方式、淋巴结阳性数及病理分期等7个方面进行分析,分析上述7种因素是否对乳腺癌内乳淋巴结复发影响。结果①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患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月经因素:绝经期患者所占比例和绝经后患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肿瘤直径大小因素:<2 cm肿瘤直径患者所占比例<2~5 cm所占比例和>5 m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原发病灶因素:外侧区患者所占比例均小于中央区及内侧区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手术方式因素:不同手术方式患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⑥阳性淋巴结数量因素:影响淋巴结数量为1~3个患者所占比例低于其他数量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⑦病理分期因素:分期为0-Ⅰ期患者或Ⅱ期患者所占比例,均低于分期为Ⅲ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中内乳淋巴结复发与患者的年龄、月经、手术方式无关,而可能与肿瘤直径大小、是否在中央区或内侧区、阳性淋巴结数量、病理分期等因素有关。
- 陈大勇
- 关键词:乳腺癌内乳淋巴结复发
- 保乳手术和前哨淋巴结活检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 2016年
- 目的探讨保乳手术和前哨淋巴结活检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30例乳腺癌患者(在我院实施保乳手术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为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病例,上述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实施传统乳腺癌手术的乳腺癌患者共3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麻醉成功后实施传统的乳腺癌根治手术。观察组实施保乳手术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随访期间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患侧上肢水肿等)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期间患者生存29例,对照组随访期间生存3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乳手术和前哨淋巴结活检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 陈大勇
- 关键词:乳腺癌保乳手术前哨淋巴结活检
- 不同药物超声指引下治疗单纯性肝囊肿的观察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对比超声指引下经皮穿刺使用聚桂醇与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单纯性肝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1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单纯性肝囊肿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入院时间为标准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超声指引下经皮穿刺使用聚桂醇(观察组50例)与无水乙醇(对照组50例)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胆碱酯酶、ALP、ALT等治疗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胆碱酯酶、ALP、ALT等治疗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超声指引下使用聚桂醇经皮穿刺注射治疗单纯性肝囊肿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陈大勇
- 关键词:聚桂醇无水乙醇单纯性肝囊肿
- 不常规胃肠减压联合生长抑素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应用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 :探讨不常规胃肠减压联合生长抑素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120例,分为常规组、不常规组、生长抑素组。三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分别给予常规胃肠减压、不常规胃肠减压、不常规胃肠减压联合术后生长抑素输注。测定三组患者围手术期不同时间(术前、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7天)C反应蛋白、白介素-6水平。记录三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术后住院时间和切口感染发生率:生长抑素组术分别低于常规组和不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肺部感染和肺不张发生率:生长抑素组均低于其他两组,不常规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生长抑素组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7天C反应蛋白、白介素-6水平分别低于其他两组同期C反应蛋白、白介素-6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常规胃肠减压联合生长抑素有助于减少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并发症,抑制此类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减少术后感染发生率,利于患者预后。
- 陈大勇
- 关键词:胃肠减压生长抑素结直肠癌围手术期
- 甲状腺癌42例外科临床治疗分析
- 2016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方式和治疗效果。方法入选的42例甲状腺癌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上述患者根据甲状腺癌所在的部位、病理分期、患者的年龄和一般状况等,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本组病例中,全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共7例、患侧腺叶和峡部切除共7例、患侧腺叶和峡部及对侧次全切除共19例、患侧腺叶切除4共例、双侧腺叶大部分切除术共4例、姑息切除术共1例。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并发症中术后出血1例,术后发生一过性声嘶1例,术后发生暂时性的抽搐1例。术后给予甲状腺片服用,剂量为每天40-80 mg,服用过程中根据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结果对剂量进行调整。术后均为本组42例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术后有2例患者复发而再次行手术治疗。1例患者因病理类型为滤泡状癌远处转移而死亡。4例未分化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16个月。结论手术治疗是甲状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 陈大勇
- 关键词:甲状腺癌手术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切口局部浸润麻醉的镇痛效果观察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麻醉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择期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手术完毕后,于切口局部注射罗哌卡因。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采用VAS评分量表评估术后不同时间段2组患者腹壁切口疼痛状况,统计2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观察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饮食恢复状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2、4、6、12及24h切口VAS评分分别为(1.1±0.8)分、(2.1±1.0)分、(1.8±1.2)分、(2.2±1.2)分、(1.9±1.1)分、(1.6±1.0)分,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饮食时间分别为(23.1±3.4)、(8.6±2.0)、(8.1±1.7)h,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术后镇痛中,采用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可改善患者疼痛状况,降低止痛药物的使用频率,缩短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 陈大勇
-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镇痛罗哌卡因
-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时机选择对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结石性胆囊炎(ACC)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时机选择对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100例ACC患者,按照患者手术治疗时机的差异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n=50)在发病后72h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n=50)在发病后72h内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基本指标、转空腹情况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在发病后72h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能促进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并有助于降低手术并发症风险和复发风险。
- 陈大勇
- 关键词: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手术时机术后恢复
- 单纯修补与部分切除手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疗效对比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单纯修补与部分切除手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胃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单纯修补术治疗,对照组实施部分胃切除术治疗,观察、评价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以及下床活动的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时间、住院天数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8.3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08,P=0.016)。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患者下床活动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5,P=0.031)。结论单纯修补与部分切除术相比,在治疗急性胃穿孔时,治疗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少,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 陈大勇
- 关键词:急性胃穿孔部分切除术
- 鞘膜切除术与鞘膜翻转术治疗儿童睾丸鞘膜积液疗效比较
- 2022年
- 目的:探讨睾丸鞘膜积液患儿应用鞘膜切除术与鞘膜翻转术的疗效对比及安全性评价.方法:选取 2019年 9 月至 2020 年 9 月在本院确诊的 126 例睾丸鞘膜积液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治疗类型的不同分为切除组(n =70)和翻转组(n =56).切除组患儿采用鞘膜切除术治疗;翻转组患儿采用鞘膜翻转术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不同手术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腹压、体温、阴囊肿胀程度),住院时间与手术时间,并记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切除组的临床有效率为 97.14%(68/70),明显高于翻转组的 87.50%(49/56)(P<0.05);切除组患儿的阴囊肿胀程度明显低于翻转组(P<0.05),但 2 组腹压及体温变化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除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翻转组(P<0.05),但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除组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 5.71%(4/70),明显低于翻转组的 17.86%(10/56)(P<0.05).结论:睾丸鞘膜积液患儿应用鞘膜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较鞘膜翻转术更为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和借鉴.
- 陈大勇郭宏志李权
- 关键词:睾丸鞘膜积液
- 老年胃癌患者不同手术方式根治术后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不同手术方式根治术后并发症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选择实施胃癌根治术患者共172例,实施开腹手术共121例,实施腹腔镜手术患者共51例。所选的172例实施胃癌根治术患者中,41例患者术后有并发症(有并发症组),其余131例术后无并发症(无并发症组),分析2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是否有合并症、肿瘤所在部位、肿瘤分化程度、胃切除方式、腹腔镜手术、淋巴结清扫数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有并发症组年龄和术中出血量和无并发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并发症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和手术时间分别和无并发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并发症组术前合并症发生率高于无并发症组,有并发症组行腹腔镜手术所占比例低于无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并发症组在肿瘤部位、肿瘤分化程度、胃切除方式方面和无并发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是否有合并症、是否采用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量对老年胃癌患者根治术后并发症有影响,了解上述因素,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
- 陈大勇
- 关键词:腹腔镜检查开腹手术手术后并发症